買房前最好了解土地用途。比如有的地基之前可能是壹個小湖,後來填進去了,然後蓋了房子。這種基礎容易不穩。如果妳不是本地人,妳可能根本不知道房產的位置。它曾經是壹個湖。在壹些城市,建築工地或地鐵工程地基經常下沈,壹些坍塌的工人被埋在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工地,壹些海景房建在海邊。這種房子雖然風景不錯,但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2.去周邊的競品樓盤,聽聽他們怎麽說。
因為周邊設施相似,所以通常會比較相鄰區域的建築。買家選好區域後,有時會不確定選擇哪壹個。這時候妳去附近的樓盤,妳說妳剛去拜訪過XX,他壹定會告訴妳XX有多差。在這些不良信息中,妳可以回家自己去查,往往更有用。
剛涉足房地產的時候,我以假購房者的身份去了附近的兩個樓盤。去B盤的時候跟置業顧問說我剛去A盤,精裝修的房子挺便宜的。置業顧問說A盤的房子質量不好,精裝修的房子比我們品牌的房子高壹點。回到後臺壹看,果然有很多關於質量的負面評價。
買房時,不排除相鄰樓盤之間為了吸引客戶而進行壹些惡意競爭和相互詆毀。沒有完美的物業,如果什麽都完美,價格也買不起。就看這些屬性的缺點妳能不能接受了。
3.妳認為附近的環境和房子的質量怎麽樣?
“在這個小區買房好不好”是購房者最關心的問題。可以去現場看項目,有些小區已經有業主入住了。這時候妳說要在這裏買房,問問住在這裏的人,體驗如何?壹般他們會給妳壹些參考意見。也可以和門口的保安聊天,問問小區電梯好不好,有沒有電梯事件。在建的拍賣行工地上有很多工人,而且離得很近。詢問他們房子的質量。通過看工地是否整潔、幹凈、有序,也可以看出開發商的管理好壞。
4.網上的評論可以參考,但不壹定真實。
當我們在網上買東西時,我們通常會看購買過該產品的人的評論。很多人會去樓盤的信息頁面上的樓盤評論,看看網友的評論。但這部分評論不太真實客觀,對想買房的人意義不大。例如,它非常詳細地解釋了房地產的質量差,等等。這樣的評論可能往往是購買的業主的真實評論,但是會被刪除,只有後臺工作人員才能看到。在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壹些開發商不會允許重大負面信息傳播,從而影響其房屋銷售。
我壹般會選擇看意向樓盤的業主論壇,尤其是精華帖和下面的評論,往往比較客觀。很多帖子會從戶型、價格、配套、交通、周邊規劃等各方面進行分析,也會對比類似的樓盤進行參考。另外還有壹些屋主的帖子和回復,可以參考壹下。
5.開場抽獎系統可以造假。
大規模開盤時,由於認購人數較多,推出的房源數量有限。很多開發商,尤其是壹些大的開發商,會用電腦搖號系統搖號選房。先搖到的可以先選房,後面的可能面臨沒有合適房源選擇。有些樓盤認購火爆,和開發商有關系的購房者通常可以先選房,因為搖號系統可以自己設置。所以買房的時候,問問接待妳的置業顧問,如何選房,能不能優先選房。有些客戶是通過網絡購買的,要註意詢問團購的負責人,選房時是否可以優先考慮等等。
6.看售樓部置業顧問的專業水平,看小區是否放心。
大品牌開發商的置業顧問通常很傲慢,房子有需求,不愁賣。他們在給客戶介紹房子的時候也是信心滿滿,表現的非常專業。如果我去壹些售樓部,置業顧問不專業或者對客戶的問題搪塞,甚至我不知道這個不知道那個,或者我剛來需要問別人。那說明這個團隊服務不好,置業顧問離職多,說明房子銷售不好,團隊管理有問題。這些都是微小的細節,但細節反映了質量。這也是買房時需要特別註意的。
7.去方圓2公裏以內的樓盤看看周圍的環境。
部分樓盤簡介,直達XX商圈需要10分鐘,開車到X環需要3分鐘。這些還是需要妳自己去體驗,有些樓盤都是為了宣傳自己。如果房產周邊有看守所、精神病院、殯儀館、紅燈區,他肯定不會告訴妳。妳需要獨自在附近走走,了解未來的計劃。
8、註意有無除臭彎頭,謹防馬桶臭氣熏天。
買房裝修衛生間壹般是裝個馬桶。如果要裝蹲坑,要註意問小區的下沈夠不夠。壹般來說,如果水槽不夠用,不如裝個馬桶。安裝蹲便器時,馬桶至少要擡高30厘米。另外,要特別註意是否有防臭彎頭。衛生間氣味大,防臭彎頭可以隔離彎頭處的氣味。
另外,還要註意小區是外保溫還是內保溫。與內保溫相比,外保溫不占用房屋使用面積,防水防裂效果更好。其實買房的時候註意問清楚小區外墻是粉刷還是貼瓷磚。瓷磚相對美觀但容易脫落,存在安全隱患。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1-21。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直接領取100元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