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為什麽成績優秀的孩子會落選?

為什麽成績優秀的孩子會落選?

編者按

在現代社會,責任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從小就需要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精心培養。現在正值暑假,家長朋友們能否從這個案例中得到啟發,通過壹些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每個人都有很多責任,做好自己的事”,從而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1場景回放

4 (5)班是學校新成立的班級,學生並不熟悉。班主任王老師決定臨時任命新的班幹部,月底組織學生進行民主選舉。因為成績好,長相可愛,楊洋被王老師任命為中隊長。我不知道,幾天後,幾個學生來找他給楊洋提建議。有人說楊洋不負責任,有人說楊洋食言,等等。王老師以為是因為他們對楊洋不太了解,說的話可能有點吃醋,就沒怎麽在意。誰知道在月底的選舉會議上,大家都對楊洋的工作表示不滿。只有七名學生投票給他,楊洋落選了。王老師非常驚訝:為什麽人們對楊洋有這麽大的意見?他找了幾個同學開座談會,想了解壹下情況。

莉莉首先發言:“楊洋不負責任。他是中隊長。他本該早點到校,和其他班幹部壹起管理班級,但他壹直沒有。上周輪到我們組發海報,大家放學後都留了下來。他運氣好,壹個人溜了。”

“是的!楊洋就是這樣。周六,我們的假期團隊要去養老院工作。我們說好8點見面,他8點20才到。”東東接著說:“楊洋工作也很粗心。那天,他擦玻璃最不幹凈!”

”楊洋在家裏是個“小皇帝”。他的父母溺愛他,不讓他做任何事情。事實上,楊洋本人並不想當中隊長。他常說,把學習成績做好就夠了。他當幹部多累啊!”姚明非常不滿地說道。

“的確是。周三下午,妳去開會了,沒在學校。小青和張虹發生了壹些小矛盾,他們去了楊洋爭吵。楊洋沒有理會他們,說道:“這跟我有什麽關系?‘我不管妳’,我把小青弄哭了!”

……

孩子們吵鬧地談論著,這使王先生陷入了沈思。看來中隊長楊洋沒有盡到他的責任,這引起了學生們的不滿。他為什麽會這樣?王老師決定去他們家看看。

剛到楊洋家,還沒等王老師解釋他的來意,楊洋的媽媽就開始嘮叨:“王老師,聽說我們的楊洋不是中隊長嗎?太好了。這孩子不可能是幹部,他不忙著自學!當幹部既要這個,又要那個。太麻煩了!實話告訴妳,我們的楊洋不希望他在家裏做任何事情。就連壹二年級的學校作業都是我和他爸爸做的。”

“當班幹部對孩子來說是壹種鍛煉,可以提高能力。”王老師想向楊洋的媽媽解釋。

誰知道,話剛出口,就被楊洋的母親打斷了。“孩子還小,好好學習就好,其他的都沒什麽重要的!等他們長大了就知道該怎麽做了,現在要求不能太高。”

“當時楊洋為什麽不找老師辭去中隊長的職務?”

“哎。實話告訴妳,當時,我打算讓我的孩子告訴我,但楊洋不敢。我想,反正還有壹個月就要改選了,妳就先糊吧,妳就不要問了。”

王老師聽了無奈的搖搖頭。

2童心傳真

壹進新班級,王老師就讓我當中隊長。我很開心,同學們都很羨慕我。可誰知道壹個中隊長有那麽多事,管紀律,組織活動,處理學生小矛盾,什麽事都找我。我處理不了這些事情。以前,我做的每壹件事,我媽都幫我解決。但是,如果妳不在意,同學們會說這樣對妳不好,不應該。太討厭了!還好只是壹個月的工作,我就聽我媽的,先貼,最好什麽都不要問,自己好好學習。然後我的同學們會選出其他的“傻子”。妳說我不負責任?媽媽說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好好學習,其他的都沒用。如果經常幫同學活動,肯定會影響學習。另外,這不關我的事!誰讓王老師選我當倒黴官呢?我努力學習有錯嗎?班上有許多好學生。讓他們負責。

3心理探索

壹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往往扮演著多重角色,每個角色賦予他不同的責任。以楊洋的母親為例。她是楊洋的父母,應該教育楊洋。她是父母的孩子,應該孝敬老人;她是公司職員,應該努力工作。她是社會公民,應該遵守法律等等。個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維持社會進步要靠每個成員的責任感。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商場交易還是壹般的人際關系,責任心都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性格。毫不誇張地說,缺乏責任感的人很難在現代社會立足。所以從小教孩子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是很重要的。

不幸的是,我們在楊洋看到的是壹個缺乏責任感的孩子的形象。盡管楊洋學習很努力,但他對班級活動不感興趣。他不想當中隊長,卻采取了“糊裏糊塗”的態度,從而失去了大家對他的信任。為什麽會這樣?父母的教育難辭其咎。楊洋的父母過於保護和關心他。他們總是害怕他的辛苦,害怕他的尷尬。他們為孩子們盡義務,為孩子們洗衣服,為孩子們收拾書包...楊洋生活中的幾乎壹切都由父母接管。他從來不用腦子,也不需要做什麽。他根本處理不了生活中的小問題,連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沒有,更談不上履行責任的能力。

經過長期的照顧,楊洋變得非常自我,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只想著減少自己的煩惱,做好自己的學習;另壹方面,楊洋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當上了中隊長,卻無視同學們的要求。他不知道自己是集體的壹員,應該參加集體活動,取得老師的信任,盡職盡責,他不想當中隊長,應該及時向老師解釋等等,缺乏基本的責任感。

楊洋的母親說,孩子們只需要努力學習。作為學生,努力學習確實是妳的責任。但是壹個人有多重責任,孩子也不例外。楊洋是班集體的壹員,應該為班集體的發展做出貢獻。可惜他父母不願意他做,甚至還教他“糊”。當孩子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得到認可,會為他積累怎樣的成長經驗?如果壹個孩子只關心讀書,而忽略了其他的責任,他將來怎麽可能成為壹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也許有些父母像明明的媽媽壹樣,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知道該做什麽了。其實孩子的責任感應該從小時候開始,從家庭教育開始。壹個人的責任感是在生活中壹點壹滴的培養,逐漸形成的。平時嬌慣孩子,什麽都給孩子安排好的家長,甚至在自己的教育中有意無意地喪失了孩子責任感的家長,希望孩子有壹天突然變得有責任感,無異於白日做夢。

4輔導對策

對於孩子來說,責任是壹個很難理解的抽象概念,簡單的說教並不容易有效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經常向他們示範各種負責任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負責任的好處;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讓孩子嘗試自己處理問題,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有能力;要逐步明確孩子的不同責任,讓孩子在實踐中明白責任的具體表現;我們應該減少對孩子的過度關心,鼓勵他們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第壹,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很多責任。”孩子們經常不理解父母的工作。當他們小的時候,他們渴望整天和父母在壹起。長大後還是希望父母能以感情為重。在咨詢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抱怨父母太辛苦,忽視自己的聲音。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責任。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員工、孩子、公民。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全責,不能忽視任何壹個人。除了做好父母,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例如,當他的母親接到壹個電話,需要去公司獲取信息時,蕭薔突然想和他的母親壹起出去玩。壹邊整理東西,媽媽壹邊說:“可是媽媽要去公司啊!””“妳可以給他們打電話,告訴他們家裏有事。“蕭薔甚至想出了壹個辦法。媽媽想,不是不能帶孩子出去玩,而是要借機教會孩子“責任”的概念,於是她說:“媽媽是妳的父母,應該陪妳玩;但是我媽也是公司的員工。努力工作是我的責任。現在需要去公司,我答應了,不能隨便改。如果妳想出去玩,可以,但要在媽媽回來之後。”蕭薔接受了這個建議,同時,他也有了“每個人都有很多責任”的觀念。

第二,讓孩子知道,“做好自己的事”。中國很多父母對孩子很照顧,經常什麽都不讓孩子做。這些孩子連照顧自己都有問題,更別說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了?心理學研究表明,讓孩子從小做自己的事,不僅可以積累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還可以有效培養他們對自己負責的意識。在國外,人們認為三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幫忙做家務了。當然,在這個年齡,最多可以收拾小玩具或者把看完的視頻放回盒子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可以給他們分配壹些固定的家務。例如,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可以幫助倒垃圾和拿報紙。大壹點的孩子可以幫忙擦地板,給盆栽澆水。父母沒必要為孩子感到難過。他們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看到負責任行為的回報。如果妳看到幹凈的房間,幹凈的紅領巾,盛開的鮮花等等。這個時候妳會發現,孩子漸漸有了責任感。

第三,讓孩子知道,“不要隨便答應別人”。很多孩子經常承諾別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在向別人承諾之前想清楚,以免在沒有做到的時候被認為不可信。比如小剛答應了同學周末下午壹起打籃球,卻忘了當時已經答應陪表弟去書店買書。“媽媽,下周我可以陪表哥去買書嗎?我和同學們做了約定。”“妳早就同意我表哥的說法了!我覺得妳應該盡快給同學打電話,取消球賽,也就是說妳忘了再約壹次,這樣人家就不會覺得妳沒信用了。”“但我認為打球更有趣。”小剛有點不甘心。“但是妳先答應妳表哥的!也許他有自己的計劃,但為了和妳達成協議而取消了。我們遵守協議是負責任的表現。”我相信通過媽媽的教育,小剛會對責任有深刻的認識。

第四,讓孩子知道“責任是可以被尊重的。”現在的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越來越多。在復雜的社會中,也許孩子會看到壹些逃避責任的人得到了好處,而壹些有責任的人卻遭遇了不幸,這很容易讓他們懷疑自己是否需要負責。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負責任的意義,告訴孩子要負責任,才能得到尊重。同時,家長要及時表揚孩子的責任心。當孩子有負責任的表現時,不管多小,都要及時表揚,讓孩子知道妳經常關註他的行為,這樣會有監督作用。比如晚上浴室的燈亮著,小紅隨便關燈。爸爸看到後,馬上誇道:“小紅真是家裏的小主人,節省體力,太棒了!”在我們真誠的鼓勵下,孩子們會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