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健康管理師是指健康行業特有的國家職業,衛生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負責全國範圍的職業資格鑒定。考試合格者,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壹、健康管理者的定義
健康管理者是以大眾化的方式管理個人和人群健康的人。但是什麽是健康管理師,做什麽工作,和其他工作有什麽區別?
1.健康
要了解壹個健康管理者,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麽是健康。很多人認為“健康就是不生病,不虛弱”。事實上,在1948中,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提出了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在1990中,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對健康做了進壹步的闡述,稱其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是健全的。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制定了新的健康標準,即“五戒三德”:吃飯快、排便快、睡覺快、說話快、走路快、性格好、社交能力好、人際關系好。從世衛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可以看出,人們對健康的理解越來越全面和深刻,對健康的關註也越來越多。
2.健康經理
健康管理是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預防和維護的全過程。健康管理者以健康信息管理為基礎,運用醫學基礎、醫學臨床、營養保健、中醫養生、心理保健、康復醫學、環境醫學、運動醫學、安全用藥等知識,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特點,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健康咨詢和指導,使人或個人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最終達到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因此,健康管理者必須具備各種知識和技能。健康管理者首先必須具備的幾項專業技能:
基礎醫學:掌握基礎醫學,了解人體基本結構,對常見疾病有所認識。
常見病和慢性病的預防保健: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宣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頭號殺手。根據中國衛生部門的統計,上世紀90年代中國75%的死亡是因為生活方式疾病。做好常見病、慢性病的預防保健工作,有效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
營養:營養是健康的基本來源。掌握營養學,為不同的客戶制定科學的營養配餐,提供合理的營養指導,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促進他們的健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康復醫學:對慢性病患者或肢體殘疾人提供專業的康復指導,運用物理療法和運動療法,幫助他們恢復或改善功能障礙,改善和恢復身體機能和工作能力。目前人類的死亡原因大部分是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癌癥和外傷。心肌梗死患者經康復治療後的死亡率比未經康復治療者低36.8%。在腦血管意外幸存者中,積極的康復治療可以治愈90%的患者,30%的患者可以恢復壹些較輕的工作。40%的癌癥患者可以治愈,60%無法治愈的患者可以活15年。
運動學:合理的運動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適應能力,增強心肺功能,恢復和改善疾病造成的損傷,可以更好地恢復機體的機能、勞動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學:掌握心理學,及時為當事人提供心理幫助,啟發和調動當事人提高行為動機和潛能,消除當事人的心理問題和障礙,促進其人格的耐力和發展,增強其自信心,幫助其及時調整目標,加強自制力,積極發展自己,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環境科學:掌握環境科學,知道環境與健康的關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變化與傳染病流行的關系,生態環境的變化會引起某些傳染病的流行;了解環境汙染給人類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如氣候變暖導致的熱帶地區登革熱和鼠疫疫情,以及養殖和生產方式不當導致的近海海域汙染引發的赤潮。創造有利於環境的消費模式,搞好環境衛生,保護人類健康。
管理科學:運用管理科學,可以提供健康咨詢,收集健康信息,進行準確的健康評估,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計劃,按計劃實施健康教育,實施健康幹預措施,解決他們的健康問題。
二、健康管理工作
健康管理包括:
健康信息采集:即采集個體或群體的健康生理指標、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等信息,發現健康問題,為評估和幹預管理提供基礎數據;
健康危險因素評估:預測個體或群體的健康狀況和發展趨勢,以達到健康預警的作用,為幹預管理和評價幹預效果提供依據;
健康促進幹預管理:即通過個體或群體健康改善的行動計劃,針對不同的危險因素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指導。
通過以上三個過程,達到增進健康、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的目的。
2.健康管理三部曲
健康管理研究人們應該如何管理他們的生活以促進健康。作為壹項服務,健康管理將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引導人們走向健康。
第壹步:了解妳的健康狀況——健康評估。
只有了解個體的健康狀況,才能有效的維護個體的健康。專門的健康信息系統將根據對相關健康信息的分析,提供壹系列健康和疾病風險評估報告,並幫助個人和集體識別相關風險因素和健康發展趨勢。健康評估的結果和相應的健康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在健康管理者和個人之間進行動態管理。
第二步:管理妳的健康-健康計劃
個性化健康管理計劃是識別和有效控制個人健康風險因素的關鍵。我們將關註那些可以改變或控制的指標,提出健康改善的目標,並提供行動指南和相關的健康改善模塊。它不僅提供了預防性幹預的原則,也為醫生和個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第三步:改善妳的健康狀況——采取行動。
幫助個人采取行動,以各種形式實現個人健康管理計劃的目標。個人在健康管理員的指導下選擇自我維護的手段,通過個人健康管理日記、專門的健康維護課程和隨訪措施,達到健康改善的效果。
三、健康管理行業分析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價值觀快速變化、知識爆炸、競爭激烈、人際關系日益復雜、自然環境破壞嚴重、社會危害日益嚴重,各種疾病尤其是非傳染性慢性病明顯增多,如心臟病、腦血管病、癌癥、精神疾病等,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上升。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患者死亡率在50年代排在第七、第八、第九位,80年代排在第壹、第二、第三位,與發達國家相差無幾。據資料報道,美國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50%;癌癥患者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20%,即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患者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70%。我國這三類患者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71%。這些疾病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和生活。1991第十三屆世界健康教育大會明確指出:現代社會60%的疾病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發達國家75%,發展中國家45%),70%-80%的人死於這種生活方式疾病。從全球範圍來看,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最危險的行為因素依次為:吸煙、過量飲酒、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心理應激能力下降和車禍。因此,許多國家將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稱為“生活方式疾病”,即心腦血管疾病、癌癥、肥胖、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壽命,並使許多國家付出沈重代價。專家警告說:“如果人們不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疾病將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流行。”生活方式病又叫“文明病”、“財富病”,有個新名詞叫“自我創造病”,是舒適的、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長期形成的。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說“豪車、誘人的香煙、豐富的飲食和懶惰的生活是隱患”,它們帶來疾病和過早死亡。大多數人死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中島宏博士說:“世界上大多數影響健康和過早死亡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改變人們的行為來預防。”如果人們能夠獲得關於吸煙、飲食和體育鍛煉的科學知識,成人死亡總數可以減少50%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如果人們要實現“不抽煙、不喝酒、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這四種高效低成本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增加10歲的壽命。健康管理是通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行為幹預,促進人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因此,發展健康管理產業是我國的當務之急。
與歐美工業先進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芬蘭等國相比,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相對落後。特別是健康管理師這壹職業稱號,是在我國進入21世紀後提出的。相對於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某些服務的缺失,嚴重影響了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比如“高血壓健康”、“糖尿病健康”、“癌癥對健康更好”等。如果僅僅依靠醫院用藥和傳統的健康服務方式,效果與患者的“預後預期”相差甚遠。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除藥物治療外,實施健康指導和管理尤為重要。2005年6月5438日至10月,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推出“健康管理師”這壹新職業。“健康管理人”在我國的引入,表明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健康管理人”對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健康管理師作為社會上的新興職業,在沒有成熟現成的行業工作標準的情況下,自然使用。雖然國外有壹些可以借鑒,但是“他山之石”不壹定適合中國國情,至少不是全部。照搬套用會走彎路,要創造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健康管理師標準”。這需要我國的健康管理者從實踐中勤奮探索,更重要的是國家相關職能部門需要及時收集和匯總全國各地的反饋信息,以* * *作為健康管理者的行業標準,對內容進行匯總和篩選。例如:收集和管理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信息;評估個人或群體健康和疾病的相對風險;開展個人或團體健康咨詢和指導;為個人或團體制定健康促進計劃;對個人或團體的健康維護、幹預和促進、指導和管理。並在實踐中探索、總結、補充相關內容,從而逐步完善或趨於完善健康管理師的行業工作標準,使健康管理師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考,促進其操作規範進入良性循環。有了相同的規章制度和增強的可操作性,人民就會信任健康管理者。由於我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正式推出了“健康管理師”這壹新職業,說明我國醫療衛生改革失敗後的人群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高層的關註和重視。
許多調查數據和現實生活表明,中國現階段仍是壹個發展中國家,國家的GDP(國民生產總值)仍處於人均貧困的邊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不僅很高,而且在許多項目中迅速增加。例如,2002年進行的第四次全國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高血壓發病率明顯上升。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全國患病人數約為160萬。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增加了31%。另壹項調查證實,中國西部17.8%的居民患有慢性病。例如,糖尿病的患病率顯著增加,從1979占總人口的0.67%增加到2003年的3.6%。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中國迅速進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率國家行列(3% ~ 10%),成為僅次於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國家。特別是我國糖尿病發病年齡更為年輕化,30-44歲年齡段是各年齡段的4.44倍。“30-44歲”這壹特殊年齡段,是國家、單位、家庭的“中堅力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僅靠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體系是無法解決的。這種情況需要健康管理者理性堅守,服務好人民健康管理,真心實意幫助人民群眾緩解慢性病等亞健康癥狀對身心健康的困擾。
四、健康管理行業展望
50年來,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壹直是對城市的職工實行公費醫療,而城鄉的農村人卻享受不到基本的醫療衛生福利。在過去的改革過程中,中國的醫療衛生領域是中國社會領域少有的未被深入的處女地。因此,人民享受的醫療保健服務也處於低水平。從65438到0999,國家開啟了醫療體制改革的進程。這壹改革必將對我國全體人民的經濟生活、醫療保健消費方式和觀念、生活質量和健康素質的提高產生歷史性的深遠影響。據國家權威機構統計,我國居民人口已達3.89億,年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318.1元,其中醫療費用243.3元,醫療保健費用41.7元。全國城鎮居民投入醫療保健市場的資金總額已達1237.6438+05。全國投入醫療衛生市場的貨幣總量達到2246億元。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整體生活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廣大沿海地區,人們越來越重視提高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素質。養生、健康促進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面向21世紀,全新的健康理念取向和醫療健康保險制度的變革必將對醫療保健市場的消費產生壹系列重大影響。同時,由於社會各階層的收入差異,健康消費也呈現出高、中、低檔的結構。多年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壹直處於國家壟斷狀態,市場競爭者少,整個領域處於供不應求、服務質量差的狀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和持續增長,特別是加入WTO後,我國醫療界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軟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現代衛生服務的需要。
現代人不僅要應對快節奏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還要應對各種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和挑戰,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斷的衰弱、衰老和病變。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不明顯,但是壹旦病上身,富裕家庭很難恢復健康。目前,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各種“文明病”和“富貴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這些疾病的發生讓人們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逐漸開始重視健康管理。世衛組織明確宣布:“健康長壽的遺傳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占8%,氣候條件占7%,60%的成分取決於自身。”換句話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管理的新理念是變被動管理人體健康為主動管理,幫助人們科學地恢復、維持和促進健康。面向21世紀,世衛組織為全人類的健康問題提出了響亮的口號:“健康的新視野,從理想到實踐。”它要求衛生工作從傳統的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向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和以人的發展為中心,其核心理念是維護和促進健康。
國際上新興的第四醫學(保健醫學)不同於第壹醫學(臨床醫學)、第二醫學(預防醫學)、第三醫學(康復醫學)。不再僅僅是針對疾病和患者消滅疾病、挽救生命,而是強調健康維護和健康管理,以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健身為目的,建立壹套人性化的健康計劃。健康管理的內容不僅涵蓋了第壹醫學、第二醫學、第三醫學、第四醫學的全部內容,還重點介紹了第四醫學。健康管理是通過有機整合醫療機構、保健機構、保險組織等健康服務提供者的資源,為每壹個社會成員即健康保健服務的消費者提供系統的、持續的個性化健康保健服務,使消費者以最合理的費用獲得最全面有效的服務。迪博士。美國密歇根大學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w·艾丁頓(W.Edington)曾提出,他經過20多年對美國健康管理的研究,得出壹個結論:健康管理對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這樣壹個秘訣,那就是90%和10%。具體來說,90%的個人和企業通過健康管理後,醫療費用下降到原來的10%。10%的個人和企業沒有做健康管理,醫療費用增長90%。健康管理是壹種理念,是壹種方法,是壹套完善、周密的服務程序。其目的是使患者和健康人有更好的健康,恢復健康,促進健康,盡量節約資金,有效降低醫療費用。在美國,超過70%的雇主為員工購買健康管理計劃。是什麽促使人們從傳統的醫療付費模式轉向健康管理?其實原因很簡單:國家醫療支出在增加。目前全國每年的醫療支出超過6543.8+0億美元,實施健康管理至少可以降低每年的支出654.38+00%。在中國,國家、企業和個人在社會醫療保險上的巨大支出也是驚人的。以2000年中國城鎮人口醫療保健支出為例,3.89億人醫療保健人均消費支出為318.10元,其中醫療費用243.30元,醫療保健41.70元。投入醫療保健市場的資金總額為65,438+0237.65438+。如果年增長率為13%(衛生支出高於收入增長率),到2005年中國醫療行業總市值為6400億元。按此計算,五年內平均增長將不低於1500億元。健康管理計劃的廣泛實施將大大降低國家、企業和個人的醫療費用支出。中國的醫療衛生行業正在進行市場化和社會化改革,政府正在將醫療衛生行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國健康管理行業已經進入起步階段。
專家預測,未來5到10年,全球醫療行業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從疾病治療到預防保健;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說,70%的疾病是可以通過預防來避免或減少的。這些都為健康管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當今中國,傳染病的蔓延,慢性病的擴大,職業病的增多,逐漸增強了人們的健康意識。此外,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管理有望成為繼IT之後的又壹新興高速增長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