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話只是形容即將建成的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壹角。蓮花湖濕地位於鐵嶺新舊城區之間,歷史上被稱為“五湖八坑”,水面非常廣闊。主要包括德勝臺水庫、五角湖、大連泡、中朝友誼水庫四個部分。歷史上,蓮花湖濕地三面環水,西鄰遼河,北臨柴河,南臨凡河。是三條河流的交匯點,屬於東北濕地,屬於沼澤濕地類型。總流域面積200平方公裏。由於歷史上盲目開墾農田,大量排放未經處理的城市汙水,蓮花湖濕地面積大大減少,現在只有4.3平方公裏。
從市林業局獲悉,2007年4月26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鐵嶺市開展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據悉,這是中國第六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項目,也是中國北方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項目。另據了解,蓮花湖修復工程是壹項以濕地修復、邊界整治、清淤疏浚、供排水、濕地人口搬遷、植被恢復、水產養殖和旅遊為主的生態建設工程。目前,這項龐大的生態修復工程正在進行中,不久的將來它將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健康濕地,健康人類”。這壹主題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深刻反映了濕地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濕地是“地球之腎”。與森林和海洋壹樣,它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之壹,在維護全球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類健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蓮花湖位於新舊城區之間,可謂鐵嶺的“城市之腎”。
濕地是水資源的“蓄水池”和“凈化器”。濕地具有強大的水文調節和循環功能,可以有效地儲存和截留降水和地表徑流,補充地下水。中國濕地維持著約2.7萬億噸淡水,占中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的96%。濕地還具有強大的降解汙染、凈化水質的功能。
濕地也是壹個“物種基因庫”。天然濕地不僅是水生動植物的優良生存場所,也是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的必要棲息地、遷徙地、越冬地和繁殖地。蓮花湖濕地生物豐富,植物237種,野生動物200多種,僅鳥類就有123種。自然濕地還保留了許多物種的遺傳特征,使許多野生動物能夠安全地生存和繁殖,不受幹擾。
濕地也是重要的“碳庫”和“碳吸收器”。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計,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儲存了約24.8萬億噸碳,其中5000億噸儲存在泥炭濕地中,而泥炭濕地僅占陸地面積的不到4%。中國沼澤濕地碳儲量達到47億噸,僅若爾蓋高原濕地就有654.38+0.9億噸。
濕地也是孕育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靠野草為生”,在與濕地相互依存的漫長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輝煌的人類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濕地以其獨特的審美、教育、文化和精神功能,產生了獨特的宗教、民俗、音樂等文化。許多湖泊是少數民族的“聖湖”,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中國四大名樓都位於濕地或其周邊,成就了許多千古傳誦的詩詞歌賦。
她是如此美麗又如此脆弱。蓮花湖沼澤濕地無疑是鐵嶺市的生態瑰寶。如果保護好了,它將是鐵嶺市的壹張靚麗名片。如果合理、科學地利用,將對當地旅遊業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然而,近年來,鐵嶺市蓮花湖沼澤濕地因圍墾和地表圍堰養魚遭到破壞,各種問題引起了市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因此,保護和發展蓮花湖濕地建設已成為建設新城的又壹重要舉措。據采訪了解,蓮花湖濕地生態系統相當完整,水面與蘆葦面積比適中,生物多樣性有保障。
2007年,國家林業局組織國內林業、地學、生態學、生物學、法學、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對鐵嶺市新建的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項目進行了考察評估。通過實地考察、查閱相關資料、聽取匯報和與相關部門溝通,專家壹致認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將對遼寧省濕地保護與修復、遼河水汙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和新農村建設起到示範作用。對保護遼河中下遊特別是沈陽的水生態安全,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修復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顯著改善鐵嶺市濕地的生態特征和功能,恢復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提高鐵嶺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改善周邊地區的生活環境。同時,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將進壹步豐富遼寧省旅遊資源類型,拓展“智之旅”空間,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鐵嶺人文景觀於壹體的旅遊資源組合,提升鐵嶺、沈陽區域旅遊資源品質,豐富區域旅遊結構。專家壹致同意將鐵嶺蓮花湖建成國家濕地公園。
蓮花湖的勝利是水獨有的。水是蓮花湖的靈魂,70%的濕地面積被水覆蓋。整個濕地景觀以蘆葦、香蒲、荷花、水鳥等豐富的生物景觀為基礎,以濃郁的東北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為特色。
蓮花湖的風景在於觀鳥。鳥類是濕地的精靈,是衡量濕地自然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的標尺。鐵嶺八景之壹叫“盤月湖”,指的是蓮花湖濕地公園的五角湖。每年春天,這裏都是水鳥的天堂,幾十種鳥類在這裏棲息繁衍,幾十畝的蒲葦在碧波蕩漾中綿延,水鳥在這裏聚集,在錦鱗中遨遊。晚上在這裏劃船令人神清氣爽。
蓮花湖的美在於花。除了成排的柳樹、楊樹、大片的蘆葦和香蒲,蓮花湖也是清新淡雅。每到春夏,荷花盛開,嬌艷欲滴。在雨季或早晨有霧的天氣,雲霧繚繞,荷花在煙霧中若隱若現,吸引無數遊客流連忘返。
濕地生態系統是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壹,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能有效蓄水抗洪。它可以凈化汙水,調節區域小氣候(如溫濕度、降雨量等。)和控制水土流失。濕地支撐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肉類、藥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濕地蘊藏著大量的水資源,可以為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
恢復城市濕地,建設花園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鐵嶺市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但人們逐漸發現,許多城市的特色正在消失,形成了壹些意想不到的特色,如空氣和水汙染。蓮花湖濕地的建設,將濕地水景、濕地動植物景觀、濕地文化、濕地小氣候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將極大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環境容量和生態安全水平。把濕地和現代城市的功能巧妙地結合起來,建設壹個空氣清新、花香四溢的花園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壹件大事。
鐵嶺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面積4226公頃,是人工池塘、水田、河流、淺水小湖的復合濕地類型。它曾經有壹個湖泊和氣泡交錯的水網結構。該復合結構在東北地區具有代表性,公園土壤結構、生物區系及其生態過程的濕地性質明顯。濕地景觀特征顯著,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基本完整。濕地公園屬於遼河水系,位於遼河及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間的洪泛平原地區。它將在濕地保護與修復、遼河水汙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示範作用,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修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濕地公園擁有多種濕地自然景觀、東北民俗、黑土地農耕文化、革命紀念地等遼北文化旅遊資源;形成了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鐵嶺人文景觀於壹體的旅遊資源組合,豐富了區域旅遊結構。
恢復城市濕地,珍惜歷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讓生態文明建設上壹層樓。如果說濕地生態系統是壹個生命網絡,那麽城市就是這個生命網絡中人類文明發展的起點。要恢復城市濕地,必須充分尊重城市的歷史及其與濕地的關系,從對文化遺產的挖掘和再認識中增強對自然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通過對自然遺產的保護來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使濕地這壹日益萎縮的綠洲和人類的天堂在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同時得到保護、利用和發展,並在這壹過程中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