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膠東洗沙機械咨詢招聘信息

膠東洗沙機械咨詢招聘信息

種質中文名:赤松

種質mbth:日本赤松

科名(中國/拉丁美洲):松科/松科

屬名(中文/拉丁文):松屬

名稱(中文):赤松

名稱(拉丁文):赤松。

種質起源:亞洲-日本

赤松樹幹上部的樹皮呈紅褐色,有薄片脫落。小枝淺黃或者帶紅色的黃色,在壹束2針裏稍微被白色的葉子覆蓋。球果成熟時為深棕色或淺棕黃色;種鱗薄而平,通常有刺。分布於黑龍江東部、吉林長白山、遼東中部至遼東半島、山東膠東半島。日本、朝鮮、蘇聯也有分布。

生物學特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於原產地地理分布的差異對氣候條件的要求。原產中國的樟子松、雲南松、濕地松最耐寒,對熱量的要求最低。紅松對熱量的要求也不高。赤松、油松、白皮松、華山松、黃山松、黃山松、巴山松為暖溫帶、亞熱帶高海拔地區樹種,需熱量適中。馬尾松、雲南松、喬松和思茅松。langbianensis位於更靠南的地方,需要更高的熱量。南亞松是熱帶松,對熱量的要求最高。五針松對潮濕條件的要求壹般高於二針松,但也因種而異。比如紅松和華山松,同為五針松,對濕潤條件的要求比後者高;赤松和馬尾松都是二針松,對水分的要求比油松和雲南松高。這與地理分布中隨經度發生的替代現象有關。

對土壤的要求松樹可以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長。由於針葉的灰分含量低,它們可以忍受貧瘠的土壤,但當種植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時,它們的生產力很高。潮濕地區的松樹大多適合酸性土壤。有些松樹如白皮松、油松等能適應含鈣量高、pH值高的土壤,松樹根系中有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的菌絲主要形成壹個鞘,圍繞著短側根,有利於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因此,誘導菌根發育對某些松樹的成敗至關重要。大多數松樹不能在鹽堿地上生長,所以它們不能在海濱附近生長。但有些松樹,如從日本傳入中國的黑松,耐鹽性很強。

耐蔭性與樹種更替大部分松樹,尤其是杏松,都是喜光的樹種,耐蔭性弱。其外觀是稀疏的樹冠和自然的修剪高度;生理上,補償點低;大部分是森林特色的先鋒樹。當原始森林被破壞或燒毀時,它們很容易發展並占據裸露的空間。比如中國南方的常綠闊葉林,很容易被馬尾松或雲南松取代。然而,這些松林並不穩定。當它們形成適當的森林環境時,就為壹些相對耐蔭的基本森林樹種的發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從而最終被其他樹種所取代,這些樹種在樹種更替中具有相反的地位。紅松闊葉林是中國溫帶濕潤地區的地帶性森林。紅松耐蔭性強,是基本的森林樹種。原來的紅松林被破壞或燒毀後,山楊等闊葉樹主要作為先鋒樹種出現,隨後紅松出現,最後因耐蔭長壽而恢復優勢地位。除了紅松、山楊、白樺相互替代外,還有蒙古櫟()和紅松相互替代的現象。

耐旱松樹具有旱生結構:葉片狹窄,角質層發達,表面積體積比小,氣孔凹陷,厚壁組織發育完全。在生理上,它們比中生闊葉樹更能忍受缺水。生態學上,松樹是旱生植物。大多數分布在不同氣候帶的松樹都可以生長在多巖石和淺旱的生境中。總的來說,二針松的抗旱性強於五針松。太多了對松樹的生長不利。

部分開花結實的松樹結實較早,少量5 ~ 6年即可結果,15 ~ 20年顯著增加(馬尾松、油松、雲南松等。);有些樹種結果很晚,如紅松,在天然林條件下80 ~ 140年才開始結果(但在人工林條件下15 ~ 20年就已經開始結果了)。大多數松樹都是隔壹段時間結果,每2-3年或更長時間收獲壹次。松樹的雄球果位於新梢基部,雌球果多見於主枝的軸端。球果成熟需要很長時間。少數熱帶松樹的雌雄球果是在冬末從芽中出現的,而大多數松樹的球果是在早春、晚春或初夏從芽中出現的。雄球花叢生,成熟前為綠色或黃色至紅色,脫落時為淺褐色或褐色,成熟後不久脫落。雌球果緊接在雄球果之後出現,雄球果為綠色或紅紫色。授粉時,雌球果幾乎是直立的。授粉後,鱗片閉合,球果開始緩慢發育。授粉後13個月後的春季或初夏受精,然後球果開始迅速生長,壹般在第二年夏末秋初成熟,球果顏色由綠、紫逐漸變為黃色、淺褐色或深褐色。大部分松果成熟後鱗片很快張開,種子脫落很快(馬尾松、油松等。);有幾棵松樹的鱗片張開,種子脫落長達幾個月。壹些松樹,壹些或所有的球果在壹年中是封閉的,或者在樹上不規則地開放。紅松球果又大又重,成熟前後容易被風吹落。

松樹的生長過程因樹種而異。油松、馬尾松和雲南松前期生長較快,但達到數量成熟較晚;在5年生以前,樹高和地徑生長緩慢,生長高峰期為5 ~ 20年。天然紅松50年前DBH生長緩慢,50 ~ 100年生長旺盛,之後能保持較高速度,200年後才顯著下降。樹高旺盛生長期約為100年;數量成熟年齡約為300年。在人工林中,紅松早期生長明顯加快,壹般DBH和樹高僅在10年前緩慢生長,在10 ~ 30年生長後達到高峰期。和其他熱帶松樹壹樣,南亞松的生長過程有壹個叢狀階段。從萌芽到4年生,苗莖高生長很慢,而粗生長很快。比如針葉密如草,頂芽藏在葉子裏。草樣階段後,高生長突然加快,每年可長80 ~ 130 cm。雲南松幼時也有灌木狀階段。

具有森林變異性的松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在個體、林分和種源(產地)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變異。松樹的類型可以根據個體差異來區分。如中國河北遵化的油松,傳統上將其分為三種:紅松(油松),材質、顏色較重,含樹脂較多;美國黃松(松糠),材質白色,樹脂較少;千皮松(粗皮松),重料,黃色。在南方,馬尾松分為油松(薄皮)和油松(厚皮)。當代對松樹個體變異的研究仍將松樹分為不同的類型(油松、馬尾松、樟子松。樟子松、紅松等。)根據樹皮厚度和顏色。除了樹皮的特征外,樹冠的寬度和密度也常作為分類的依據(馬尾松和油松)。廣泛的種源試驗表明,松樹壹般都有地理變異,所以同壹種內可以劃分出不同的生態型。松樹地理變異的研究是種子區劃和選種的基礎。

世界上造林松樹的造林面積居針葉樹之首。早在秦始皇時代,中國就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驛道上,每隔三尺種壹棵松樹。宋代蘇軾在《東坡雜記》等著作中總結了松樹造林的技術要點。現代松樹造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大多數松果由綠色變為黃褐色,這是成熟的標誌(馬尾松、油松、紅松、華山松、白皮松)。對於球果成熟後種子容易快速脫落的樹種(如油松),應在球果成熟後立即采集種子。有些樹種的球果成熟後很長時間都不開裂(比如樟子松。蒙古扁桃可保持6 ~ 7個月),可延長采種期。除了人工采種方式,還可以用機械方式采集種子,如振動式采種機。當球果在收獲後脫粒時,可以在陽光下暴曬(如油松)或在室內加熱(如樟子松。蒙古扁桃,室溫45℃保存)。

播種前常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可采用浸種或層積。對於沒有休眠的種子(如油松、馬尾松、雲南松、樟子松。蒙古等。),采用浸種法,即播種前將種子用冷水或溫水浸泡65,438+0天,然後放在溫暖的地方,每天用冷水或溫水沖洗壹次,直至大部分種皮開裂。華山松種皮較厚,可用冷水或溫水浸泡3 ~ 7天。白皮松、紅松、雲南松等的種子。處於休眠狀態,因此需要長時間進行沙藏或層積處理,為種子創造低溫、潮濕、通風的條件。

松樹造林用的苗木可分為裸根苗和容器苗。裸根苗是應用最廣泛的。壹般采用高床培育裸根苗,床面寬度不超過1米,長度不限。大部分都是鉆播的。背覆土的厚度壹般為種子直徑的2 ~ 3倍。為了保持地面濕潤,促進種子、草、木屑等的萌發和出苗。可以鋪在地上,然後它們會隨著幼苗的出現而壹個壹個地被移走;也可以用塑料薄膜覆蓋。單位面積的播種量取決於樹種、種子大小和發芽率。1年生松苗冬季易受寒害,部分地區需覆土或種草防寒。在幼苗生長過程中,除草要經常進行,也是必要的。為調整根莖比例,促進根系生長,利於造林成活,可進行移植或切根。移植通常在第二年的春天進行。菌根土可用於育苗,以利於幼苗生長和控制。可以使用各種容器。南方馬尾松營養磚育苗是育苗基質與容器相結合的壹種形式。營養磚是將黃泥、焦土、過磷酸鈣混合,加水,揉成糊狀,整理成床,稍晾幹,切塊而成。每片長6厘米,寬6厘米,高約12 ~ 13厘米,上面撒有1 ~ 3粒種子。通常播種11,次年2月播種幼苗,用於春季造林。因育苗期約100天,故稱為冬季播種苗100天。

種植和造林種植和造林技術因苗木類型而異。容器苗的根系在種植過程中不易受損,因此成活率高。造林技術也比較簡單。裸根苗在生長過程中,微小的活動根系大多受到損傷,其成活取決於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環境條件,以及苗木的質量、年齡、種植季節和種植方式。由於根系發達,根莖比大,成活率壹般比原生苗高。造林的苗齡主要取決於樹種。壹般紅松以2-3年生為宜,但在伐區茂盛地區以3-4年生為宜。華北地區油松造林,雨季多采用1.5年生苗,春季多采用2年生苗或移栽苗。馬尾松播種1年生苗,甚至秋季播種100天苗,第二年春季生產。壹般早春是適宜的造林季節,但春旱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可選擇多雨的7、8月。種植方式有穴植和縫植兩種,要保持根部濕潤,種植時註意拉伸根部,覆土後實用。對於受傷和過長的側根,可在種植前適當修剪。幹旱地區造林可以采取各種措施減弱地表蒸發。壹般每個種植點種植1株,但也有部分是叢生的,即每個種植點種植2 ~ 4株。叢植有利於提高成活率,促進幼樹生長。松樹的種植密度應該是每公頃4444株(株距1.5×1.5m),或者每公頃3333株(株距1.5×2.0m),甚至2500株(株距2× 2m)。

直播造林有兩種方式:人工直播和飛播。人工播種時,常采用穴播。每穴播種華山松、紅松等大種子3 ~ 5粒,油松、馬尾松、雲南松等小種子10 ~ 20粒,播種後覆土。有時也用縫,就是用鐮刀開縫。播了適量的種子後,縫就實用了,雜草灌木就不用清除了。目的是避免種子被鳥獸發現,幼苗可以被植被遮擋。播種是壹種比較粗放的方法,種子撒在地上,不整地,不開溝。它是松樹直播的大敵,尤其是紅松、華山松的大種子更易受害,可用磷化鋅等化學藥劑防治。經催芽處理的種子,播後出苗快,種子氣味小,鼠害輕。很多地區也有混種作物的經驗。我國適合飛播的松樹主要有馬尾松、雲南松和油松。良好的種子處理(如催芽、混藥等。),選擇播期,適當去除植被和過多的死蓋是提高飛播松樹效果的主要途徑(見)。

純松林容易發生病蟲害和火災,生產力也較低,所以無論是采用種植還是直播造林,都要註意營造。混合型只能通過長期實驗來確定。在東北地區,與紅松自然混交的常見樹種有紫椴、白樺、雲杉、紅皮雲杉、臭冷杉。

苗期最常見、最嚴重的病蟲害是猝倒病,癥狀包括挖前爛種、挖後爛頂、立枯、猝倒。馬尾松幼苗葉枯病有時很嚴重。常見的葉部病害有松針銹病、散斑病和馬尾松枯萎病。後兩種多發生在立地條件差、土壤貧瘠、生長不良的林分。幹部病有皰銹病和五針松皰銹病,在世界上都很重要,在歐洲和北美破壞了大量的五針松林。中國東北的紅松幼林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馬尾松、黃山松在巢風大、濕度高、橡樹多的林分有松瘤銹病;松根白腐也相當普遍。

它是松樹的主要食葉害蟲,經常造成巨大損失。松茸針蛾主要危害馬尾松和油松,在廣西常與馬尾松毛蟲發生,可猖獗成災。松針蛾幼蟲等。也嚴重受損。尼奧平葉蜂間歇性地在不同分布區造成災害。赤斑螟幾乎遍布全國,它是鉆主枝的最主要害蟲,因主枝更替而使側枝叢生或主幹彎曲。松梢蛾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錐蟲會損壞錐蟲(參見)。而小蠹蟲是損害枝葉的大害蟲,可以成片殺死松樹,但壹般不會傷害健康的華山松,小蠹蟲可以橫行。松樹皮甲蟲、落葉松樹皮甲蟲和雲杉樹皮甲蟲也會損害健康的樹木。松尺蠖是壹種破壞性害蟲,通過刺吸破壞樹枝。防治應以合理混交和良好撫育管理為原則,必要時可輔以化學防治。

木材等產品壹般根據結構特點和木材性質分為軟木松和硬木松。軟木松(即單維管束的亞屬)質輕質軟,質地均勻,強度小,易加工,早木向晚木漸變,翅裂少。硬木松(即雙維管束的亞屬)相對較硬,紋理不均勻,強度大,加工困難,早木向晚木轉變快,松香含量高。而屬於軟木松的海南五針松和華南五針松在強度和容重上與硬木松接近。松木可用於建築、電線桿、枕木、柱子、橋梁、農具、器具、家具等用途。各種松樹的纖維素含量約為50 ~ 60%,木質素含量為25 ~ 30%,是制漿造紙工業的重要原料之壹。松樹也可以用作薪材。

從松樹的樹幹上切割可以提取松脂。松子富含蛋白質和油脂,含油量在30%以上。其中具有食用價值的有紅松、濕地松、華山松等20種,均產於我國。紅松的種子也可以入藥,藥名“海松籽”,是壹種滋補的滋補品。松樹的樹皮和種皮富含單寧,可以通過浸泡提取。樹皮粉碎後,可與其他原料混合,壓制成硬質纖維板。另外,松針揮發油可以從松針中提取。針葉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脂肪、蛋白質、鈣、磷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可加工成飼料和家畜的添加劑。松樹枝、根在窯中不完全燃燒可產生松煙(見),可用於制墨、墨汁、黑漆。松樹枝和根也是培育名貴藥材茯苓的原料。

觀賞價值松樹不僅具有經濟用途,而且因其雄壯的姿態、高大的壽命而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它是中國許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觀組成部分。比如遼寧的千山,山東的泰山,江西的廬山,都是以松景聞名的。尤其是安徽黃山,松、雲、石並稱“三絕”,以松為首。各地的許多古松都與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密切相關。例如,在北京北海和圓明園有壹座800歲的古松,據說被清乾隆命名為“蔭侯”。泰山“五佛松”的傳說是秦始皇上山避雨,被賜官銜。中國人把松樹視為堅定、貞潔和長壽的象征。宋、宋、宋被譽為“老冷三友”,寓意不畏逆境、克服困難的頑強精神。

文獻學

《比較形態學:松樹的形態結構與發育》,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