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學佛需要菩提心。
(壹)學佛的目的
?如果明確了“四不壞幹凈”的概念,法律意義是什麽?我也做出了選擇,所以我需要開始思考學佛的目的。
?雖然我們修行的重點和核心是解脫,但是解脫並不是我們學佛的最終目的。我們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發展菩提心。我們學佛不是為了自己,這壹點必須明確。
我們已經在第三因果關系和業力之輪的六大分裂中轉世了好幾代。單從這壹生來說,我們有父母,有親戚朋友,有老婆孩子。不算釋迦牟尼佛之前,而是釋迦牟尼佛之後,我們已經輪回了2500多年。只有父母妻兒,兄弟姐妹,四親六親2500多年,這筆賬壹算就知道了。我們現在眼前看到的,摸到的,可能是自己的親人,也可能是子孫後代的親人。無論是遇到仇人,還是見到恩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親人,世世代代的親人。這種情況下,看到恩人沒必要那麽沖動,遇到仇人也不會恨。因為都在輪回中,所以我們學佛的時候要發菩提心,把學佛的過程教給身邊的這些人。
我常說:我們應該杜絕貪婪和無知。我之所以多談滅貪無明,是因為我的重點是解脫。那麽,我為什麽要強調這壹點呢?因為如果我們不把解脫作為修行的核心、重點、重心,而是不停地空許願,不停地對別人發慈悲,這種學佛就是飄在那裏,飄在那裏,掛在那裏。法義講得明明白白,壹點功夫都沒有,要談放棄是很難的。做自己滿意的、想做的事,稍有不如意、郁悶、懊惱、糾結就退出。這種做法太苦了,必然會走很多彎路。
?從整個人生經歷來看,解脫很重要。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把法身和智慧留在了人間。但是我們已經來回走了2500多年了。我們常說,人體千百次難得壹見。現在終於得身,卻壹味的講大悲大悲菩提願。結果連我的貪婪和無知都沒有解決。如果我現在做的都是善人性善法,壹旦失去了身體,就很難再回來了。
壹個真正的解放者,他可以自由生死,他可以隨意進出六道,他可以想得到壹個人就得到壹個人,他可以想轉牛就轉牛。只有這樣,壹個解放者才能真正傳播佛法,造福壹生。只有這樣的放棄者才能有長遠的眼光,他看到的並不是壹個眾生的全部生活。只有這樣的解放者才能適應命運,才能為所欲為。如果他想成為壹只狗,他可以與狗交流,如果他想成為壹頭牛,他可以與牛群中的牛交流。如果這種程度的眾生已經到了,已經皈依成人,他就做人,帶他們去修。
所以我們看到,老和尚許雲和那些高僧大德,都把自己的骨灰用面粉揉成團,撒在河中央,雲就和水族結緣了。如果他們有機會得到壹個人體,這些僧侶和大德將再次來到地球,進壹步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所以真正的菩薩要開悟,解脫是很重要的。如果連自己都不解脫,這種菩提灌頂也只是暫時的,最終還是會落入善法。
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人的成功就是佛的成功,就是做好了就能成佛。但是,這個人的成就來源於哪裏呢?這是民國佛教大德太虛大師說的。太法師談到:
?唯有佛,人格完整;人的成功就是佛的成功,這是壹個真實的現實。
所以,人類成就成佛的前提是什麽?只有佛。所以拜佛是以菩提心為基礎的。換句話說,人的成就是佛的成,是以菩提心為基礎的。這裏面有微妙的區別。公認的是。當我們完成後,我們需要菩提心來成佛。菩提心有離心、大悲、空智。沒有對這些概念的正確理解,成佛就更加困難。後來,我們學習菩提心的內涵。
文章來源:佛學基礎研究導論。
旁白:東方先生
產地:
佛教很平淡,只是告訴妳宇宙人生的道理。佛陀所說的佛法,就是針對生命的當下價值,解決當下的生命沖動,讓眾生從苦中得樂。
我們真的認識到自己內心的問題了嗎?我們是否抓住了我們想要的東西?妳過著妳想要的生活嗎?妳在追求自己最深最真的需求嗎?
人稀,佛臭。“誰能聽到雷震諸佛的聲音,誰在生死的睡眠中,獨自歌唱。壹切眾生,常被煩惱、大病所糾纏。中國誰能當好醫生?”能聞到這種解脫的,都是有大福報的人。
練,想留的時候,沒有時間。如果妳現在不去,就不要去。
公益類免費課程:佛學基礎入門、居家生活、終結緣起、古神仙之路、大漠清泉、印度佛教史。......
咨詢信息:為了方便大家修行佛法,全國各地都有讀書會,供兄弟們在線上線下互相學習交流。有關系的可以加我微信號:88624948,備註:好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