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熠熠的這個舞臺上,人們永遠不會只期待熟悉的面孔——每個人都總想擁有超越當下、或許能踮起腳尖的美好生活。
就像翻到壹本書的最後壹頁。每個人都是書的主人和讀者。無論什麽樣的角色,我總想看到不壹樣的結局。
如果生命中有奇跡,那壹定是在今年年底。
“接下來,是見證奇跡的時刻”,而讓這個“奇跡”發生在人們面前的人就是魔術師劉謙。
2009年,這位來自中國臺灣省的魔術師第壹次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直到2019,他* * *五次登上最大的舞臺,邀請十幾億人壹起“見證奇跡”。
當奇跡被放大幾十倍,無數次回首時,每個人都看到了奇跡的另壹面,當然也包括劉謙。
去年的春晚是壹種折磨。
今年,劉謙登上了江蘇衛視的春晚。闊別已久的他再次走上春晚的舞臺。他的搭檔不再是央視主持人董卿,而是壹個六七歲的男孩。
他蹲在坐著的孩子身邊,從袋子裏的雞蛋裏“孵化”出壹只小雞,給了孩子。當鏡頭拉近並聚焦在魔術師的手上時,他的手掌看起來又幹又軟。
這和他上央視春晚的時候大不壹樣。
回想起他在央視春晚的表現,幾乎每次給手特寫的時候,都能清晰地看到他那明亮的手掌。
董卿曾在接受《藝術人生》采訪時說,每次走近壹場演出,劉謙總是緊張得手心冒汗,被眼尖的觀眾認為“上了油”。
在2010表演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用毛巾擦了很多次手。
雖然登上春晚舞臺時,他已經在國內外多項魔術比賽中獲獎無數,但在表演前,他仍然“經常夢見自己的魔術表演失敗”。
2009年,劉謙首次登上春晚舞臺,在央視春晚上表演了特寫魔術《魔手》。
對於觀眾來說,這是壹種新的魔術:“橡皮筋”、“硬幣進玻璃”、“戒指進雞蛋”。
這就是所謂的“特寫魔術”。活體道具和近距離觀看足以顛覆觀眾對魔術的固有印象。
在他之前,魔術師秦、、都參加過央視春晚,尤其擅長大型魔術。
2008年6月5438+10月,劉謙接到中央電視臺的邀請,6月5438+10月,他將登臺演出。
為了配合春晚這個大舞臺,他沿襲了之前魔術師的思路,準備了很多大型魔術方案,比如在舞臺上變出兩架飛機和汽車。
但這些不是劉謙。他註定是壹個“不壹樣的魔術師”,因為“不壹樣很重要”。
劉謙出生於1976。七歲時,他偶然在壹家百貨公司看到壹場魔術表演,開始自學魔術。
當他只有8歲時,他為他的同學表演魔術。“第壹個表演就是把鉛筆從嘴裏吃出來,從腦袋後面拿出來。”
按照劉謙的劇本,他應該是壹個開著豪車、穿著精致的白領。魔術只是業余愛好。但在大學畢業後的三個月裏,他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最終決定成為壹名職業魔術師。
那時候魔術還不是壹個地位很高的行業。“我不想像其他魔術師壹樣感覺自己是個雜耍演員。”
他為自己做個人網站;定制昂貴的西裝;出國參加比賽增加閱歷和氣場;性能價格是市面上任何魔術師的10倍以上;只有最高級的客戶...
劉謙的出現成功地引發了其他魔術師的模仿。當魔術師們都穿得很體面時,他穿著短褲和拖鞋去見客戶。“就是不壹樣。”。
與大型魔術相比,劉謙的近距離魔術更適合電視節目。2009年,正是看了他在日本做的特寫魔術後,春晚導演組才真正決定了他的表演項目。
此後2010在央視春晚表演《百變》,在360度圓桌上表演特寫魔術。2012演出魔鏡。2013年,第四次登上春晚。
劉謙已經成為人們壹聽到“魔術師”就會想到的名字。
他在接受潘石屹采訪時說,參加這麽多央視春晚,對自己來說是“壹種折磨”,因為“不能有壹點失誤,壹點遺漏。只要有壹點點錯誤,就是失敗。春晚,最後壹次就夠了。”
三四年幾乎零收入
在接受央視《面對面》采訪時,劉謙說,“人生壹個重要的階段是從春晚這個舞臺開始的”。他這種始於百貨商場,成就街頭表演的魔術,真正在央視春晚走紅。
2009年春晚,除了小沈陽,劉謙完全變了。
劉謙的前經紀人何曾說:“他上春晚之前,很少接到電視臺的邀請,就是那些固定合作電視臺錄制的節目。
當然,現在這樣的邀請也很多。我壹天能接到二三十個電話,有的是采訪,有的是錄專題。"
劉謙寫的書在春晚後的十天內賣出了200多本。這個數量是前7個月的銷量。
“這個世界上,沒有魔術表演可以看回放。魔法只能看壹次,
劉謙說。
但是登上央視春晚,意味著他的魔術可能被很多人看了幾十倍、上百倍,甚至有可能被放大到幾十倍。
網上有成千上萬條“劉謙解密”的信息。對於很多觀眾來說,找到劉謙魔術的破綻幾乎成了春晚最有趣的彩蛋。
後來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可能有部分責任。“我想證明自己。妳看,我很好。我能做到。
對於觀眾來說,是的,妳很厲害,但我是最不服氣的人,我壹定要破解妳。"
他不排斥觀眾破解他的魔術。雖然這難免會讓奇跡失望,但他不接受人們對魔法的輕視。
2010的圓桌表演是他“壹生中最得意的作品”——這是第壹次有人表演這樣的魔術。他這樣練了將近1個月,“像機器壹樣”。
2012表演《幻影》的時候,他說自己“渾身發抖”,因為只要走位、站姿、攝像角度有壹點偏差,表演就毀了。
更可怕的是,這個節目是他的備選,時間被倉促到只有兩周。
在那段最焦慮的時間裏,他每天在其他演員排練完之後,淩晨兩三點還在練習,調整LED屏幕和鏡子的角度。“只要是半厘米,所有的圖像都不會對。”
人們試圖破解劉謙的魔法,就像他們試圖看透劉謙壹樣,圍繞著他的批評越來越多。
網上有傳言說劉謙是塑料臉,娘娘腔,抄襲外國魔術師。
2013與鋼琴家狄雲同臺演出時,因壹句“找力宏”被網友稱為“是非”和“找事”,壹時名聲不佳。更令人氣憤的是,網上流傳著他在日本錄制節目時向“天皇”鞠躬的截圖...
有壹段時間,劉謙被禁止。似乎為了證實這壹猜測,在接下來的四五年裏,劉謙就像那個稍縱即逝的“奇跡”壹樣,被人看見並迅速消失了。
如果可以選擇修正人生中的某個時期,劉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我最紅的那個時期”,也就是2009年到2011年之間。
當時他因為春晚的走紅,正在開始自己的巡演,名氣和效益都在加速。
而這只是冰山壹角,海平面以下是更大程度的內耗。
關於他的爭議只是壹部分,還有他自己的糾結。
他壹直是壹個追求完美和細節的人。他會因為員工在拍攝前沒有打掃工作區域而生氣,會自己決定表演的造型。
在登上央視春晚舞臺之前,他是壹個必須讓自己舒服的魔術師。他離開春晚後,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開始安排他的生活,告訴他穿什麽樣的衣服,表演什麽樣的節目。
有壹段時間,公司甚至要求他“每年上春晚,就演壹個”。
“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妳也厭倦了,但每個人還是希望妳做同樣的事情。後來,妳受不了了,妳還是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劉謙在壹次采訪中告訴魯豫。
他結婚了,有了壹個兒子,搬到了北京。偌大的工作室,壹開始只有三個員工,“終於可以喘口氣,不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了。”
為了這幾年的清廉,他付出的代價是,“三四年,幾乎沒有收入,沒有工作。”
魔法不應該只是讓人“哇”
出現在江蘇衛視春晚舞臺上的劉謙明顯放松了。
他像是身邊小男孩的父親和朋友,但又不像是能分分鐘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師。這可能得益於“正常生活”。
2015他有了兒子,發現生活中有比魔法更重要的事情。而魔法不應該只是“哇”人,應該還有別的東西”。愛,對自然的喜愛,可以讓魔術變成更有意義的東西。
在劉謙在北京的工作室裏,有他表演用的道具高跟鞋,有高價定制但沒穿過的鞋子,還有書架上從法國魔術師那裏收集來的神秘時鐘...
在他表演不多的時間裏,他整天呆在這裏構思新的表演,就像正常上班壹樣。
他不急著上臺表演,他更願意把時間扔在這裏。
和工作區的員工壹起開發新道具,雖然很多都沒完成;
在世界各地收集的魔術道具中尋找樂趣;
他還特意為自己準備了壹個小劇場,正好適合近距離魔術。
在這個小劇場裏,他會表演那些實驗性的節目,很多可能根本不適合在舞臺或者電視上表演,但是比他自己喜歡的要好。
很長壹段時間,他都在尋找壹種“平衡”:在他想表演的內容和觀眾可能喜歡的內容之間找到平衡。
也許曾經他專註於尋找那些吸引眼球的魔術,但在壹個小劇場裏,他可能只是他自己。“人要有這個時間,就漫無目的的發展,充實自己。”
如果錢還夠,表演欲望不夠強烈,他不介意壹直漫無目的的發展。
停下來重新開始。
在那幾年的沈澱中,他重新找回了表演魔術的熱情,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創意讓觀眾看到新意。
2019,時隔六年,劉謙重返央視春晚舞臺。這是壹場持續11分鐘的演出。在表演中,他用壹個“空壺”制作紅酒、啤酒、豆汁和糖...
就在春晚結束兩天後,網上出現了壹段劉謙在現場換鍋的視頻。魔術壹度被團裏嘲諷為“欺騙”。
在沈默了11天後,劉謙在微博中回應:他的表演沒有托兒,也沒有和觀眾串通。他還澄清了幾年前跪拜日本天皇的消息。
對此,他表示,雖然各單位都叫他不要回應,但他還是決定說該說的話。
從2009年的人氣爆炸到2019的沈澱,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壹心只想表現鋒芒的魔術師。
沒有人能告訴他該說什麽或做什麽。劉謙和劉謙的魔術在別人眼裏是表演,但他們是他的生命。
在江蘇衛視春晚上,當劉謙把壹個雞蛋變成壹只雞時,壹些網友說這不是魔術,而是魔術。
依然是簡單的道具,依然是魔術師,卻讓人們見證了生命是最大的奇跡。
參考資料:
1.中央電視臺,面對面
2.《魯豫有約十年:劉謙春晚背後的故事》
3.《魯豫有約劉悅錢》,鳳凰衛視
4.老友記第壹季第六期
作者|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