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交通方式,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
原因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充沛,地表河網密布,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應運而生。而北方氣候幹旱半幹旱,草原分布廣泛,畜牧業發達。馬除了提供奶和肉制品外,由於耐力好、速度快,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交通工具,成為北方土地上的交通工具。
中國南方和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面食,這其實和南北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
中國南方氣候炎熱多雨,耕地多為水田,當地農民因地制宜種植高溫多雨生長習性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宜旱抗寒小麥生長。
所謂“種什麽吃什麽”,長此以往,會養成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南矮北高:就人口生物學特征而言,中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據統計,東北、華北地區男性平均身高為1.693米,雲貴川地區為1.647米。從南北溫差來看,由於南方氣候炎熱,人體新陳代謝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所以大多個子不高。
北方由於氣候寒冷,體內酶的活性受到影響,新陳代謝緩慢,生命周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寒冷,人們戶外活動少,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多,所以長得更高更大。南輕北重:受資源和區位的影響,我國工業布局具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征,即北方重工業占主導地位,南方輕工業相對發達。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北方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從而逐漸形成了以采礦、冶金、機械制造等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交通便利,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所以揚長避短,發展原材料和燃料消耗較少的工業類型,所以輕工業比較發達。
南來北往的政治:總的來說,中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壹直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為都城,長安(今安)、元、明、清為都城,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為中國人民的首都,進壹步確認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
到了近代,由於西方科學文化首先從中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強化了其經濟文化優勢。所以這兩句“北官南商”更能體現南北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
漢語的地域差異表現在南方語言復雜,北方語言單壹。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屬於北方方言區,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3000多公裏。雖然兩地語言有差異,但交流並沒有太大障礙。
即使是同壹個方言區,比如閩方言區,南方也分為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彼此差別很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有關。
壹個是中國北方有很多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便利,人與人之間有很多交流和融合的機會,所以語言差異不大。二是南方丘陵山地多,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於人們的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方言”。
南北平北北平:中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到北逐漸變緩。南方屋頂高而尖,因為南方年降水量大,氣候炎熱。高而尖的屋頂不僅有利於排水,也有利於通風散熱。
北方因為降水少,屋頂多建平頂,既能節省建材,又能作為曬莊稼的地方。此外,中國南方的園林建築輕巧細長,雕刻精美,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拙政園就是其典型代表。
北方的園林建築溫柔嚴謹,厚重古樸,內外空間界限分明。中國著名風景園林師陳從周總結說:“南方是壹個棚子,有很多出口。
北面是個窩,比較封閉。“可以看出,從適應環境和居住舒適的角度來看,南方建築註重臺風散熱,而北方建築有利於保溫。
北旱南澇: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在南方,不僅雨季持續時間長,而且由於夏秋兩季降水集中,經常發生洪澇災害。
而華北、西北地區降水偏少,加上過度開墾和放牧,蓄水抗旱能力差,因此面臨嚴重的“缺水”,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因此,黨中央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以調節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矛盾,既可以緩解南方的缺水問題,又可以解決北方的水危機。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詞來形容南北方的地域文化差異,比如南拳北推,南強北調,南柔北港,南天北現等等。總之,南北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成因也很復雜。其中,地理因素是壹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2.地理提示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_ _ _ _ _ _ _ _ _ _的中心。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NPC常務委員會所在地,_ _ _ _ _ _ _ _ _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北京的地形特征是_ _ _ _ _ _ _ _ _ _,河流從西北向東南流向_ _ _ _ _ _ _ _ _ _。
北京故宮的城市格局是“_ _ _ _ _ _ _ _”,是中國歷代都城規劃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如長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
4、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壹方面,北京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建設了包括中央商務區和國際媒體大道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壹方面,積極發展_ _ _ _ _ _ _ _ _ _ _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_ _ _ _ _ _ _ _ _ _ _與環境相協調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九龍半島和新界及周邊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_ _ _ _ _ _ _ _ _ _和路環島組成。香港和澳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壹。
6、
香港和澳門是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中國* * *制定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政策,中國大陸實行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政策
7、
香港人口多,人口少,“天”—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出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成為香港拓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個重要途徑。
8、
港澳的第三產業非常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香港和澳門與中國內地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最為明顯。Mainland China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_ _ _ _ _ _ _和管理經驗。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經濟合作是互補互利的。
10,轉口貿易是指從壹國購買的貨物不在當地銷售,而是直接銷往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1,臺灣省省包括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眾多小島。臺灣省島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北面與_ _ _ _ _接壤。
3.對地理知之甚少
地理知識1。由太陽活動直接引起的現象(極光)2。美國紐約(西五區)9.11事件發生在上午9點左右,北京(東八區)時間為(9.165438)。
3.桂林山水是(外力形成的),(富士山、泰山、東非大裂谷)是內力。4.夏秋季太平洋常有臺風,我國東部夏秋季降水類型多為(鋒面雨)。5.(洋流)影響海洋運輸。6.(松鼠、黑熊)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典型動物。
7.承壓水的特點是(水質好,不易被汙染)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費從多到少依次為:(石油、煤炭、天然氣、水、核能)。9.世界糧食生產三大品種從多到少排序:(小麥、水稻、玉米)10。世界上最大的四個產糧國是(中、美、印、俄)11。基本天體是(星雲,恒星)12。造成酸雨的主要空氣汙染物是(二氧化硫)13。中國的草原大部分分布在(非季風區的高原和山區)14。地理環境的非地帶性差異為(海陸分布差異)15。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斯坦)6544。438+07.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和中國的香港、澳門和臺灣省都是該組織的成員)18。亞歐大陸橋從連雲港出發,途經省份(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新疆)19。中國煤炭的主要分布區(山西、內蒙古、陜西和貴州)20。
4.有趣的地理知識
我給妳出壹個地理有趣的問題(也是壹個知識點):壹個冒險者從某地向南走了10公裏,然後向東走了10公裏,再向北走了10公裏,又回到了起點。這時,他遇到了壹只熊。這只熊是什麽顏色的?知識點:冒險者的起點是北極(所以這只熊是北極熊,白色)。
從桿子出發,無論往哪個方向走,轉兩次90度都可以回到原點。這是壹個特殊的點。
站在極點,無論妳面向哪裏,都是正南!夠了嗎?或者妳可以把日期改到住在網上的人,壹個是昨天,壹個是今天。還是赤道上的樓,臥室在北半球,書房在南半球!這些不都是地理知識嗎?如果妳想要有趣的東西,我給妳舉個例子。
不然可以介紹壹下日變化線或者極點,說壹下它們有什麽不同,奇怪的現象等等。
5.(急)地理知識,,,短,,,有趣
北邊是北半球,南邊是南半球,東邊是東半球,西邊是西半球的國家基裏巴斯。
閃電的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幾倍。
壹束落到地面的閃電攜帶6543.8億到6543.8億伏特的電,溫度可達50000華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三到四倍。
二樓
海洋中的鹽分足以讓陸地高出150米。
九樓
實際上,在軌宇航員壹直處於下降狀態,重力相當於加速度。太空中沒有完全失重的區域,就像太空中沒有絕對真空壹樣,因為宇宙中充滿了許多自由的原子和粒子。
如果壹個壹毛錢大小的中子星碎片掉到地上,它的重量會突然上升到6543.8億噸!
喬納森·斯威夫特在1726年寫的小說《格列佛遊記》描述了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壹和火衛二的大小和旋轉速度。100多年後,科學家發現這壹情節與事實相符。
最近壹次“蛙雨”出現在2005年的塞爾維亞,倫敦也在1998遭遇了同樣的“蛙雨”;2006年,魚雨在印度演出,2004年,威爾士也經歷了“雨中遊魚”的精彩壹幕。
可以過24個新年。
6.用地理知識解釋30個旅遊中的地理現象或事物。
1.早上穿裘皮大衣,下午穿紗布,圍著竈臺吃西瓜——新疆。
沙漠地區沙多水少,但沙的比熱容小,所以晝夜溫差大。
沙漠地區沒有保溫,早上因為沒有保溫所以很冷。
太陽升起後,沙子又很熱,早晚溫差可達30多度。下午,太陽下山,氣溫迅速下降。所以才形成了這種現象。
所以會出現早起穿皮襖,中午穿紗布,圍著爐子吃西瓜的現象。
2.極地極端日現象和夏季的長晝短夜現象
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原因應該很簡單。
在大樹下乘涼真好。
綠地可以降低環境的溫度是因為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太陽輻射帶來的部分熱能(約20-50%),更重要的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可以通過蒸騰作用吸收輻射(35-75%,其余5-40%)
通過葉片),吸收了環境中的大量熱能,降低了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出大量的水分,增加了環境空氣的濕度(18-25%)。對於夏季高溫幹燥的北京地區,綠地的這種功能可以大大增加人們生活的舒適度。
4.在沙灘上看海,海是圓形的。。。。我不需要詳細說明這壹點,是嗎
。。艾瑪30歲太多了。讓我考慮壹下。
7.求壹點地理知識,簡單。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是壹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平均直徑為63,765,438+0米。
2.緯度和緯度在地球儀上,沿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壹周的區域稱為緯度。所有的緯度都是圓,可以稱之為緯度圓;緯度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變成壹點。緯線表示東西兩個方向。
赤道是緯度最長的地方,大約有4萬公裏長。它等於兩極之間的距離,將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上的零緯度。赤道以北的緯度稱為北緯,習慣上以“n”為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稱為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子午線和經度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與緯線垂直相交的線稱為子午線,也叫哨子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形;都是等長的,標明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地球上的零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到東西分為1800,東邊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為代號,西邊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為代號。
世界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4.地球的自轉和晝夜的交替地球不停地繞著地軸旋轉。這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從西向東。轉壹圈大概需要24小時,也就是壹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的公轉和季節變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壹周的時間是壹年。公轉軌道平面始終與地軸保持66.5°角。因為地球的公轉,所以有季節變化。
六個或五個地帶的劃分熱帶位於北回歸線之間,壹年中有陽光直射。地面獲得的太陽光和熱量最多,全年氣候炎熱。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南寒區位於北極圈以北、南磁圈以南的地區,晝夜極端。極圈是南方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在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與南磁圈之間的溫帶地區,壹年中沒有極端的晝夜,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地區少,比南寒區多,氣候四季變化明顯。
7.地圖三要素的比例尺、圖例和註記。地圖上繪制的區域越小,要表現的內容越詳細,選擇的比例尺越大;反之,規模越小。在地圖上,壹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地理現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地理現象如下:1。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並落到地表的現象,包括兩部分。壹種是大氣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和低空凝結,如霜、露、霧、霧,也叫水平降水;另壹部分是從空中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結體,如雨、雪、雹、雨等,也叫垂直降水。
但純霜、純露、純霧、純霧不作為降水處理。2.臺風臺風是位於赤道以北、日期變更線以西的亞太國家或地區的熱帶氣旋分類。
氣象學上,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即64節以上,每秒32.7米以上,或每小時118公裏以上),稱為颶風或其他類似的詞。在西北太平洋使用的同義詞是臺風。
3.龍卷風龍卷風是垂直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垂直中空旋轉氣流,是壹種局地尺度的災害性天氣現象。龍卷風可以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發現,包括美國內陸、澳大利亞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常見的發生時間是春季和夏季。
龍卷風產生的條件包括地面附近的風切變和顯著的垂直運動/不穩定能量。雷雨是能滿足上述條件的理想環境,也是龍卷風的主要成因。其中由超級單體引起的龍卷風稱為超級單體龍卷風,其他情況稱為非超級單體龍卷風。超級單體龍卷風的強度和規模通常大於非超級單體龍卷風。
4.沙塵暴沙塵暴是沙塵暴和沙塵暴的總稱,是沙漠化的標誌。是指強風卷起地面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 km的壹種災害性天氣現象,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短的特點,概率小,危害大。
其中,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大量沙子吹進近地層而形成的挾沙風暴;沙塵暴是由強風形成的風暴,它將大量灰塵和其他微粒帶到天空中。5.霜霜是近地面的空氣被地面的輻射冷卻冷卻到霜點以下,凝結在地面或物體上形成的白色冰晶。
霜凍是壹種天氣現象,在我國屬於地面氣象觀測。科學上來說,霜是由冰晶組成的,類似於露珠的樣子。當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100%時,水從空氣中分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