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怎麽買保險?

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怎麽買保險?

壹、童年(0-18歲)

在大白接觸的家庭案例中,很多家長從幼小弱小的孩子身上感受到了規避風險的重要性,買下了人生中的第壹份保險。父母的感受大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是情感因素的摻雜,讓壹些家長誤入歧途。最典型的就是大白壹再強調保險壹定不能先保,要先保。

原因很簡單,父母其實也能理解,未成年的孩子是無法為家庭創造經濟價值的。相反,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只有保證了家庭的經濟支持,才能保障家裏的老幼。

1,購買策略

在孩子預算不能超過大人的情況下,給孩子買保險主要著眼於“三杠”: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如果經濟允許,可以適當補充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可提供門診、住院、特定重疾報銷等。孩子平時得的壹些小病(比如發燒、肺炎),或者磕磕碰碰,基本都可以在醫保範圍內,保費也不高。可以帶病投保,保證續保,是性價比最高的基礎保障。對於兒童和家庭來說,這應該是壹個優先事項。意外險:孩子天性好動,不可能不發生意外。意外險是保障各種意外的保險,比如燒傷、摔傷、殘疾等,所以是剛需。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針對兒童的意外險,大多是1年的形式,多為意外身故/殘疾+意外醫療+重疾的組合。費用不高,100到200元,但保額普遍較低,父母可以多買意外醫療保險。但是要註意孩子身故的賠償限額:10周歲以下,20萬;年滿10周歲但未滿18周歲,為50萬元。消費型重疾險:由於保險的快速續保,通貨膨脹貨幣的貶值,以及兒童重疾高發與成人重疾高發的差異,大白認為給孩子買二三十年的消費型重疾險就夠了。成年後可以獨立補充終身重疾險。註意產品是否涵蓋兒童特有的重疾,如川崎病、重癥手足口病等。最好選擇帶有“免責”條款的保險,即孩子按照合同約定患病後,仍可享受保障,無需繳納保費。醫療保險:醫療保險、醫療保險、重疾保險可以互補,但預算有限。對於孩子來說,醫保是剛需。如果經濟允許,建議優先考慮保額高、免賠額高的。0-4歲的孩子買會稍微貴壹點,5歲以後會便宜壹點。

2.預防措施

很多家長問“要不要給孩子買教育基金?”大白覺得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安全應該是第壹位的。

教育補助金看似兼顧保障和理財,實際上收益並不樂觀。大部分產品年收益在1.8%-3.5%之間,並不比貨幣基金好,不靈活。不建議購買。

步入社會(20-30歲)

這個階段的大多數人有以下特點:

(1)收入仍然偏低或不穩定。

(2)大部分是單身,但也要開始準備結婚買房了。

(3)壹般身體健康,處於人生得病幾率最低的階段。

(4)父母大多50歲以上,身體機能逐漸衰退。

1,購買策略

20-30歲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過渡期。建議配置消費型產品,做好保障,保費負擔不會太重。

意外險:意外險是大白每個年齡段都推薦的壹個險種,20年以上,出差或出差的也比較多。需要關註職業類別是否符合投保要求。消費重疾險:現階段面臨自我投資,準備買房,經濟壓力依然不小。可以考慮長期繳費的消費型重疾險,比如60歲70歲的保險,保額適中,保費少幾千。如果預算充足,強烈建議購買長期重疾險。壹些性價比高的產品,保額50萬,交30年,小病,5000元左右。有意者可咨詢大白。如果經濟真的吃緊,壹年期重疾險,30萬保額,保費才幾百。但是不保證續保,不特別推薦大白。對於重疾的補充保險還是更好的選擇,詳情請咨詢當地社保局。定期壽險:父母壹年比壹年老。如果是獨生子女,可以不考慮贍養責任,購買定期壽險。這個時候買,年輕,高杠桿,65438+百萬保額,交10年,保障20年,保費就幾百。

2.預防措施

現在市場上各種金融保險都很受歡迎。大白建議不買的原因:壹是覺得產品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太復雜;其次,理財型保險的核心是穩健長期,長期持有,有效復利,收益會上升。對於經濟基礎不太穩定的年輕人來說,不是首選(自我投資,買房比較急),比較適合經濟穩定的成熟家庭。

當然,如果妳想親身體驗,目前有很多收益不錯的投資渠道。這個話題,如果有機會,大白會單獨出來和妳詳談。

三、結婚(30-40歲)

30歲,這個階段的人大多已經組建家庭,事業上小有成就,有壹定積蓄。但責任也重:家裏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還房貸車貸。由於工作壓力大,缺乏鍛煉,健康也開始下降。

1,購買策略

保障的重點應該是提高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障,提高整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

意外險:每個階段都需要。註意保額不要太低。重疾保險:優先考慮終身重疾保險。如果這個時候買,身體還是不錯的,保費也不會太高。就算交30年,退休前後都可以交。如果預算有限,不妨考慮終身和消費導向相結合,保證足夠的保障。定期壽險:考慮到巨大的家庭責任,強烈建議購買。定期壽險是壹種純保險,可以用較低的保費撬動高保額,幫助家庭支柱將經濟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醫療保險:醫療保險可以對社保和重疾保險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而且不貴,可以最大限度的減輕看病的壓力。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優先選擇免賠額高、保額高的類型。

2.預防措施

30-40歲,各種責任不堪重負,保護應該還是主要的。同樣,也不建議過多投資理財型保險。

四、事業巔峰(40-50歲)

這壹階段有以下特點:

1,事業巔峰,收入高且穩定。

2.家庭責任小,但是年紀大了,開始考慮以後的養老問題。

3,身體大不如前,小病小痛越來越頻繁。

1,購買策略

此時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負擔高端保險,不妨增加保額,開始終身重疾保險,減輕退休後的養老費用負擔。

高保障意外險:剛需。這時候應該首選高保額,比如1萬,保費就幾百。如果想達到更高的保額,比如年收益的5-10倍,可以在不同的公司多買幾份。最好選擇意外身故/殘疾高的(只保意外全殘,不推薦)。因為市面上短期產品很多,記得及時續保。重疾險:強烈建議購買終身重疾險。如果50歲以後購買,不僅保費容易倒掛(保費高於保額),而且保額普遍較低。可以說,這個階段是購買合適的重疾險的最後機會。定期壽險:仍是定期壽險的優先級,純保障功能。如果已經買了,考慮到孩子可能在上學,或者妳有房貸、車貸,不妨加保險保障。醫保:現階段小病大痛可能難以避免,所以醫保是剛需。目前有很多幾百萬的醫療保險,性價比很好。建議先從壹個開始。對醫療環境和服務體驗要求較高的人群,可以考慮高端醫保。就像意外險壹樣,要註意續保。養老保險:中國人均壽命78歲。即使60歲退休,妳還有18年。趁著收入穩定,此時盡早規劃養老問題,會減少後期生活的壓力。如果妳有不錯的收入和積蓄,建議在國家養老金之外補充商業養老保險,保證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和醫療待遇。保額要定的稍微高壹點,可以選擇最長的繳費年限,減少保費壓力。如果有盈余,不妨尋找可靠的投資渠道,賺取收益,減少通貨膨脹的影響。

2.預防措施

從45歲開始,癌癥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壹旦遇到癌癥,馬上就要面臨巨額費用。從近兩年的醫療費用來看,尤其是重大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治療費用和康復費用至少在30萬以上。

所以,還是那句話,不要忽視重疾險。也可以買長期給付的消費型重疾險,不買終身的。

五、步入老年(50歲以後)

年過50的他已經成功卸下家庭責任的重擔,健康和養老問題成為關註的焦點。

1,購買策略

意外險:由於身心狀態的下降,老年人的反應力、敏捷性、身體機能都不如以前,發生意外的概率比青壯年高很多。配置意外險尤為必要。而且它的年齡要求不高,七八十歲也能正常買到。不過保額壹般不會太高。建議多關註意外醫療保險。如果保費壹致,免賠額越低越好。重疾險:50歲以上,重疾險性價比大打折扣。但是可以買好的癌癥保險。保監會數據顯示,癌癥理賠比例占所有重疾的60%。而很多防癌險,保額654.38+萬,會保到七八十歲,保費不到2000元。核保還是比較寬松的,高血壓、糖尿病的人也可以投保。推薦購買。醫療保險:現階段買醫療保險不是很貴。100萬的醫保不到2000元,還能對防癌險起到更好的補充作用。

2.預防措施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的。子女更要註意提醒父母定期體檢,這也是應有的孝心。

大白說:沒有壹勞永逸的保險方案。

用戶經常會問,買了這個保險,就不需要買其他保險了嗎?其實保險的保障不是壹次就能成立的。因為我們的資產負債、家庭結構、健康狀況都在變化,保險產品也在不斷升級,很容易導致我們在某壹段時間內買的保險,會逐漸偏離甚至失去原有的保障效果。

所以大白會建議,要根據人生的不同階段,建立相應的保障。我們不要以為有了保險,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我還需要提醒妳,今天大白說的話只適用於大多數人。具體怎麽規劃,要看妳自己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