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統籌規劃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對河南有色地礦改革發展的幾點思考

統籌規劃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對河南有色地礦改革發展的幾點思考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礦局第五地質大隊)

堅持統籌規劃,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局經濟、社會、職工、事業單位的全面發展。按照新局黨組確定的“突出主業、拓寬產業、發展輔業、發家致富”的發展戰略要求,找準我局在省委、省政府實施“加快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中的定位。筆者認為,我局在實施“局為單位、隊為基礎”的積極改革發展舉措時,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壹是統籌產業隊伍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目前,我局工業經濟和隊伍發展不平衡,表現在四個方面:

(1)工業經濟結構初步調整,但隊伍結構沒有相應調整。我局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為我省工業化服務的初級階段,與新型工業化要求還相差甚遠。近年來,我局經濟規模大幅擴大,但經濟基礎尚不鞏固,抗風險能力有待進壹步提高。還存在設備陳舊、技術手段落後、專業技術人員短缺、隊伍與產業經濟結構不協調等問題。特別是還有幾百名下崗職工(包括解協人員)。

(2)經濟發展了,但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差,職工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低。還有職工教育、科技創新、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滯後和不協調。

(3)管理相對落後,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局在地勘行業以外的市場也做了很多嘗試,成功的少,失敗的多。總結“多花少果”的經驗教訓,其中很重要的壹條就是管理落後。很多廠礦或者實體都辦起來了,有的也有壹定規模了,但是“軟件”跟不上。該局積累的近千萬自有資金在“八五”和“九五”期間損失過半,遺留諸多問題,或形成訴訟或處於休眠賬戶,員工情緒未得到及時理順。然後,各單位面對市場經濟體制,對市場化管理和競爭缺乏信心,膽子小,辦法少,令人擔憂。

(4)目前,局屬各單位均已在國家基本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登記為承擔壹定責任或在壹定業務範圍內工作的事業單位或企業法人。但該局下屬事業單位管理體制並沒有按照國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深化。用工制度雖然在全球範圍內試行,但很大程度上仍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體制影響下運行,效率低、成本高、服務質量差,阻礙了事業的發展。體制障礙也使我局企事業單位無法按現代市場經濟規律經營管理,使企事業法人無法形成實際的“企業法人”,無法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無法又好又快地發展壯大經濟,無法滿足單位發展和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

要協調工業經濟和我局隊伍的發展,需要改變目前發展不平衡的局面。首先,要從理論上提高對調整行業和隊伍結構,加快事業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當前,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國家和地方建設都在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改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重視社會發展的戰略。我們局也不例外。要以行業為主線,充分調整整合局屬各單位資源,改變過去單位小而全的社會管理模式,集中優勢力量組建專業團隊(或醫院、團隊或公司),在市場體系內創業,占有自己應該占有的壹席之地。其次,要逐步加大對各地地勘單位發展的投入,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規律辦事。地勘單位經濟建設資金應通過市場機制在局內配置,資源向有發展能力和潛力的單位集中。財政撥款除必要的維護費用外,主要投入科研、教育和生活環境的發展。三是充分利用我局納入公務員管理序列的機遇和條件,實行規範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現代化的科學管理,下決心改革我局人浮於事、負擔過重的企業管理體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融為壹體、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運行、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企業管理體制。目前是在地勘單位整體推行聘用制,規範崗位管理,強化員工的契約意識和競爭意識,真正建立與工作績效緊密掛鉤、鼓勵人才脫穎而出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

我局事業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該局將投入壹定的人力物力,通過認真調查研究,摸清家底,制定方案,全面改革該局及隊伍的管理體制。敢於闖進去嘗試。比如,在局隊各單位的所有制和經營形式上,有的可以繼續實行公有制,有的可以實行公有制或私有制;還有的可以實行股份制,調動壹切社會力量,包括引入外資參與,比如參與當地礦業、基地存量房地產的開發經營。只要公平合理,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或社會效益,普遍惠及員工。這就要求改革現行的企業管理體制,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局和企業管理體制。按照公務員管理序列納入局機關,為我局的發展和地勘總院、專業公司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和難得的機遇。因此,各單位要做好清產核資,剝離不良資產,優化產業隊伍配置,輕裝上陣,以更高的起點投入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創大業,辦大事。

二、統籌考慮,實現地質公園與留守基地的協調發展。

解決好“動、留、就業”問題,是當前和今後幾年服務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大業的重點和難點。四隊和六隊本來是第壹批搬遷基地的(包括三隊),但自從搬遷,把工作和生產重心轉移到新基地後,老基地的發展和管理相對滯後,甚至出現了荒蕪和廢棄的跡象。原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局隊兩級管理體制和下崗再就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實施還沒有到位。近幾年的實踐證明,解決“搬遷、留守、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在全球範圍內實施“局為單位、隊為基礎”的積極方針,貫徹和落實市場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產業化為主線調整、組建和維護隊伍,加快各隊伍專業骨幹向省會集中的步伐。不壹定要等到地質公園建成,隊伍調整可以先於基地建設,組建過程也是壹個磨合過程。我們必須想辦法讓老基地在城市化中發揮作用。我們要解放思想,在全局範圍內對二元結構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調整。在改革發展中克服進入市場起點參差不齊等問題和矛盾。解鎖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二元經濟結構體制和地域約束,解除對班組級單位和員工經濟社會地位的限制,使其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

建設鄭東新區地質公園,以加強地礦工作、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為重點的行業和隊伍結構調整,就是要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有利於逐步改變局隊二元經濟結構的新的局隊經濟組織管理體制。這是解決“搬遷、留守、就業”問題的戰略舉措。因此,各班組必須進行旨在繼續打破計劃經濟體制對職工生產力束縛的改革,逐步建立以局為單位的壹體化工業經濟班組結構。不改變局隊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區域格局,就不可能構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要求的以地質公園為標誌的全面、統壹、完善的局管體制。

壹是建立和完善老基地發展管理機制。開發和管理好老基地,包括搬遷職工的住房,是職工的基本經濟利益和權利,是穩定和保障搬遷留守職工生計和隊伍穩定的關鍵。要總結各隊,特別是前期搬遷基地的經驗,改進不足,結合住房制度改革,對左留職工給予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確保職工不失業,搬遷不流失。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保證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消除“搬遷”帶來的矛盾和沖突,維護大局穩定。

第二,逐步調整整體員工收入的分配格局。逐步改變總體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狀況。在省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該局解決了局屬地化遺留的津補貼和地方標準差問題,但仍存在壹次性住房補貼、基地搬遷、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等問題。這些問題只能靠省政府的政策支持,靠自身發展來解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如果能拿到補差價的專項款,應該是用來增加職工收入,提高職工生活質量的。今後在市場上獲得的彌補業務費用不足的那部分社會資金,也要統籌考慮發展和生活,不能靠降低職工收入來達到所謂的效益指標。因此,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必須成為我們工作的座右銘。

三是要改善原基地下崗職工的就業環境,增加就業機會。隨著各隊各類骨幹向地質公園的轉移,會有壹定的就業機會,各單位要利用這個機會做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工作。同時,要理順已在社會或其他單位穩定就業的下崗職工的勞動關系,減少或避免勞動爭議。深化局隊人事勞動管理改革,要改變原來分散的管理模式,適當集中,逐步形成統壹的統籌人力資源管理,形成內部準人才市場,制定統籌工平等用工制度。

三、統籌發展,實現行業、隊伍和機構的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屬地化管理後,局、隊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局、隊原有基礎和主客觀條件不同,單位間差異擴大。以七隊為例,要打入市場,抓住機遇,幾年積累近千萬的自有資金,在鄭東新區買房,以求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各個團隊發展不均衡,有的團隊進展緩慢。原因是:市場化管理程度低,改革相對落後。市場化管理就是以市場為導向,苦練內功,抓住機遇,靈活應變,參與競爭,適應競爭,高效運轉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克服互相推諉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作風。自該局在屬地化管理初期提出通過搬遷基地改變職工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和就業水平的計劃以來,從四隊、六隊進駐我市開始,到2007年,各隊經濟經過屬地化管理前後幾年的徘徊和磨合,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並相繼承接了壹些重大建設項目, 如由第七隊和第壹隊承擔的土地整理項目引進外資與法恩德公司合作。 隨著我局2004年決定的鄭東新區地質公園項目的逐步開展,以及2007年辦公樓新地大廈的落成,各隊主要行業和隊伍陸續進駐鄭州,新的生活基地正在建設中。部分老基地改造進展順利,各團隊加強了以離退休人員管理為代表的穩定隊伍工作。但是,每個團隊在開發和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局隊改革發展現狀遠不能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2008年,新局黨組在2009年局工作會議上提出並確定了“四個產業”的發展戰略,明確了今後幾年的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其中,鄭東新區地質公園二期建設和該局產業隊伍結構調整難度最大,也是重中之重。這是振興我局有色地礦產業,使之快速和諧發展,實施服務我省“兩個偉大跨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戰略立足點。

要實現局隊單位的協調發展,關鍵是要進壹步推進和深化改革,消除體制障礙,加快實行市場化管理,加快政企分開,加快二元結構調整步伐,做好幹部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整體思想政治工作,理順情緒,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首先,為加強“不斷提高全省鋁工業發展所需的鋁土礦保障水平”工作,切實自覺服務中原崛起“兩個偉大跨越”戰略,以此為抓手,加快河南有色地勘院項目專業人才的充實和產業的提升;二是實現註冊公司,真正用現代企業制度定位自己,在人員和資產管理上瞄準市場。第三,組建壹支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和適合市場經濟競爭的行業特色的專業隊伍。各隊的技術、生產、管理骨幹集中到省會後,各隊的二三產業會有壹定的就業機會。各隊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老基地的經濟社會區域優勢,在加強地方城鎮建設和區域經濟建設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該局要在投資項目、資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對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老基地的支持力度,使隊級單位的發展進入良性運行的軌道。

第四,統籌考慮生產經營與生活環境的發展,實現生產經營與生活環境的和諧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局職工平均生活水平不高,生活條件差,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人均資產占有量相對較少,人均可用於生產經營的資產占有量更為有限。實現省委、省政府對我局的要求,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如鋁工業)提供資源保障,是壹項艱巨的任務。統籌考慮職工的生活和生產,把可持續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造生活環境,保護和利用好各單位有限的資源,走產業和專業相對集中的道路,合理開發利用新老基地資源。因此,有必要投入壹定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鄭東新區地質公園”的建設和新老基地物業的管理,改革現有的物業管理體制,引入市場化的物業管理理念,使之有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自我積累和發展, 生存環境的保護和不適合野外工作的職工的再就業或安置,實現全球各單位生產經營和生活居住環境的和諧發展。

五、統籌員工個人與整體事業的發展,實現員工與事業的和諧發展。

優化全球人力資源的配置和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全球幹部職工創業提供環境和條件,為他們創造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氛圍,從而促進整體事業發展。要做到這壹點,就要在全局中進行必要的溝通工作,使局黨組的正確決策轉化為職工的集體行動。單位高層之間、高層與中層之間、領導與基層員工之間的溝通,對於壹個單位來說尤為重要。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從壹個國家到壹個單位,道理都是壹樣的。沒有什麽調動別人積極性的招數。要清晰公正地把握現狀,深刻理解個體和集體層面的人性特點,設定合理的目標,制定壹套有形無形的激勵機制。這就需要單位管理層深入思考,勤勤懇懇工作,勇於承擔風險,關愛壹線幹部職工。要確定不同的激勵水平以加快克服困難,並註意及時鼓勵幹部職工的成績,使他們對本單位充滿自豪感。從而實現員工個人發展與整體事業的和諧發展。

六、統籌我們省內和省外兩個市場,特別是開拓國外市場,使我們的經濟能夠得到更大更快的發展。

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承載力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從長遠發展來看,資源相對短缺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壹個大課題、大問題。如何打破資源相對短缺的瓶頸,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必須從國家戰略層面,立足本省,面向國內外來考慮和規劃。所以要統籌我們省內省外兩個區域市場,特別是開拓國外市場。

建局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局礦產資源勘查發展迅速,為國家和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五年來,在加大國內資源勘查開發力度的同時,國外礦產資源市場開發取得長足進展,境外資金利用取得積極進展,礦產資源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同時也要看到,開發利用率仍然較低,體制機制還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們做了大量的勘查、開發、研究等工作,為增加我省礦產資源供給,服務我省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應該而且能夠加大投入,恢復礦產地質研究機構,加強成礦理論科學研究,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從而提高礦產資源可采儲量,增強保障能力。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內積極尋求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必要補充。利用國外資源和市場,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考慮,維護我國礦產資源安全,同時利用好國外礦產資源。要按照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協調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基本要求,認真研究國際市場礦產品價格變化趨勢,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和提高我局的影響力;研究擴大礦產資源國際合作的新途徑,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及時總結我局利用外資進行風險地質勘查的經驗,註重以擴大開放促進我局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七、抓住國家到2020年建成市場體系的戰略機遇期,打造“河南有色地礦”品牌。

通過對地勘改革發展的論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危機對國家資源管理形成了倒逼機制,其中最突出的是經濟發展方式、資源配置方式和政府管理職能的三大轉變。這三大變化與我們的工作密切相關。目前,中央關於加強地質找礦的指示和要求十分明確,地質找礦的布局和思路逐步形成,構建地質找礦新機制的課題已經提出,正在探索之中。就我國有色礦業而言,以屬地化管理為代表的隊伍結構調整已經告壹段落,但公益性和商業性地勘的產業調整仍在探索中。現在看來,我局地勘改革發展趨勢也是將公益性和商業性工作有機銜接,勘查與開采緊密結合,拉長地勘產業鏈。

通過對地質找礦改革與發展的論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為了我局的生存與發展,只有練好內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才能進壹步研究、開發和應用地質找礦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樹立“立足省內、拓展省外、對外開放”的大地質理念,按照“挖老點、找新區、專項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基本思路,實施“走出去”戰略,將地質找礦工作部署到重要經濟區、重要成礦區帶、重要地質問題區(含地質災害)、重要項目。當前,地勘單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需要我們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創新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是壹個地方、壹個單位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我們這壹代地質人的使命。如2005年,五隊加大了對鉬礦化理論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完善了復合巖體成礦理論和脈狀礦床成礦理論。根據這兩項研究成果,我們將由點到面的找礦方法更新為由點到面的找礦模式,完成了地質找礦模式由微觀到宏觀的根本性轉變。根據我們的研究成果,在東秦嶺—大別山成礦帶發現了壹批復式巖體和復式巖體中的大型鉬礦床。嵩縣南部發現大面積脈狀鉬礦床,為河南省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通過對地勘改革與發展的探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促進地勘專業與市場化管理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地勘單位的地勘專業要適應地勘的市場化運作和政府的礦政管理。隨著國家礦業權市場的逐步成熟,礦產資源稅費改革,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和規範的解決,這些都對地質找礦產生影響。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地質找礦工作結構、科技創新、布局思路、體制機制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進壹步完善。

通過對地勘改革與發展的論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必須繼續推進地勘單位的改革與發展。目前地勘單位繼續“戴事業的帽子,走企業的道路”,這是國家給予全行業的政策優惠。幾十年來,基層地勘單位存在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但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地勘單位必須成為市場主體,最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按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市場管理體制的原則,改革內部管理體制以增強活力,改革運行機制以增強動力,改革我局和地質隊(所、公司)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地質隊進駐鄭州的現實,具備了對原有的局隊“雙重管理結構”進行大改革的客觀條件。因此,要根據變化了的形勢,認真研究我局生產經營管理、黨的建設、群團組織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設壹支充滿組織活力、員工心情舒暢、管理機制靈活、生產經營高效的地勘單位。

通過對地勘改革與發展的論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必須抓住國家到2020年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機遇期,打造“河南有色地礦”品牌。10年期間,實施“品牌戰略”,加強我局各單位生產經營管理的軟硬件建設。品牌是壹個市場主體競爭力的體現。不做就要爭第壹!將品牌意識註入每壹件產品,打造有競爭力、有聲望的品牌。我局誕生至今已有50年,“河南有色地礦”要成為大局員工全心全意努力維護的品牌,尤其是在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形勢下,從上到下、全方位強化品牌意識。壹是可以在國家現代化的大市場上鍛造河南有色地礦的系列產品,如彩色地質、彩色采礦、彩色巖土、彩色工程勘探、彩色測繪、彩色物探、彩色微粉、彩色物業、彩色檢測等。第二,各單位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實力和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但無論如何,“河南有色地礦”是我局當前的口語化品牌,全局工作人員要自覺維護。我們應該用我們的誠信和工作質量來保證品牌,誠信是品牌的無形資本,質量是品牌的有形資本,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我們生存和發展的綜合實力。

綜上所述,堅持統籌兼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原則,多措並舉,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狠抓落實,實現局黨組確定的改革發展穩定總體部署,推進“和諧單位”建設,推進基層黨建,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的總目標, 以“地勘改革與發展研討會”為契機,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在全局上,各單位實施“四個產業”發展戰略,以提升地礦主業為重點,在拓展地礦主業服務領域和行業、拓展工程勘察、巖土測繪等地礦傳統輔助產業、調整產業隊伍結構、改革創新管理機制和體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必將在做強做大主業、拓展市場、規範管理上壹個新臺階,實現我局經濟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