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家庭發電廠”
中國最小的發電廠在哪裏?我告訴妳,在上海莘莊壹棟13層的居民樓樓頂。趙春江是這裏唯壹的工作人員。他是工程師,也是抄表員。此外,他還是這個“家用電廠”的實際投資人。
目前國內唯壹壹家在家中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並接入電網的。
“我家太陽能發電設備是2006年6月5438+2月10安裝的,三天就完成了,兩天後正式開始發電。截至目前,已安全無故障免維護運行1537天,累計發電12830度。”四年多的時間裏,趙春江的這段“評論”已經講給100多家中外媒體聽了,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介紹和呼籲:“國內的太陽能電池發電技術已經成熟,如果不推廣,我們會比日本和德國落後太多。”
記者壹邊聽著介紹,壹邊扶著屋檐,跟著趙春江往前走。30多米高空的風毫無遮掩地吹在他身上。
13號樓窗臺外的落腳點很像懸崖,不到半米寬,退壹步就會摔下樓。壹個身高壹米八的攝影師,要壹手拍照,壹手扶著屋檐。
站在窗臺外,屋檐齊肩高。記者看到22塊大小約為1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平鋪在屋頂的斜面上。面板稍微傾斜,並與水平線保持25度角。
“22塊電池總面積約21平方米,總發電量3千瓦。對於壹個五口之家來說,這樣大小的發電設備足夠了。”趙春江把每壹次記者的到訪都當成科普的機會。他指著墻上壹個紅色的盒子告訴記者,“這是把直流電變成交流電的逆變器,只有變成交流電的電器才能使用;旁邊的銀灰色盒子是交流保護開關盒;這個實時電表,加上屋頂上的那些光伏板,就是家庭發電廠的成套設備。”
8臺電視和4臺冰箱的環保壽命
2011年1月,很多上海市民的家庭用電量飆升,突如其來的電費暴漲讓很多人困惑。趙春江家今年6月5438+10月的電費高達1800元。他阿姨告訴我們:“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的電費是400多塊錢,2月65438+2月就500多塊錢了。不知道上個月怎麽增加了這麽多。”當然這個電不是趙家掉的,是趙家提供給大電網的。
“因為安裝了太陽能,用電更清爽。”趙春江家裏的用電量真的很“爽”。在這個400平米的兩層帶閣樓的復式房裏,有8臺電視,4臺冰箱,壹臺中央空調,幾臺分體空調,電腦,飲水機等很多家用電器。
據趙春江觀察,黃梅田6月發電量最少,其次是65438+2月和65438+10月,而4月和8月發電量最高,月發電量普遍超過350度,平均每天12度。
“妳總說太陽能發電省錢,可為什麽我們家電費那麽多?”家裏的老人曾經這樣問過趙春江。趙春江總是耐心解釋:“電費增加說明太陽能發電效果好。為了防止竊電,電力部門所有安裝的電表只能正向運行。不管是從大電網‘下載’還是‘上傳’,跑表跳號都是壹樣的。”
太陽能發電設備“好但不劃算”
2006年,趙春江花費654.38元+20萬元購買並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等設備。“現在買安裝這樣壹套設備只要9萬元就夠了。普通建築工人只要稍加培訓,幾個小時就能成功安裝。”
這項投資值得嗎?趙春江算了壹筆賬:1 kW功率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目前市場價格在5萬元左右。如果按照使用年限50年計算,累計可發電約42000千瓦時,相當於平均電價1.2元每千瓦時。目前上海的電價是每千瓦時0.62元,剛好是普通電價的兩倍。在日本,壹個四口之家壹年的用電量不足4000千瓦時。“中國家庭用電量比這個略低。因此,如果有安裝補貼和合適的‘剩電’回購價格,對用戶來說將是極大的鼓勵。”
但很多鄰居參觀後還是覺得:“東西是好的,但不劃算。”
但趙春江還是堅持:“我造這個是為了科學實驗,為以後推廣積累。不然很多人會問,趙老師,妳總說太陽能好。為什麽不在自己家裏裝壹個呢?我只是想給妳做個示範。”
對於那些不公正支付的電費,他愉快地笑著說:“這是對科學的貢獻。”
海歸學者:除了補貼,什麽都準備好了。
四年多了,趙春江依然是壹個孤獨的開拓者,他的“家電廠”集中體現了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面臨的問題:內需嚴重不足,政府支持不足。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當記者帶著疑問走進2011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時,驚訝地發現,光伏產業是國內歸國創業者最集中的行業之壹。從行業巨頭無錫尚德的石,到長三角眾多只有百余名工人的小型面板加工廠,相當壹部分創業者都是海歸。
無錫尚德投資者關系經理遲建民感慨地告訴記者:“這些海歸帶著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回來了,他們是中國光伏行業的先行者。”
展會期間,許多受訪的海歸企業家和學者為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出謀劃策。
趙春江指出,我國政策非常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但缺乏實施細則。這使得很多政策成為空談。
早在2006年6月5438+10月1,我國就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支持光伏產業發展。2009年,上海出臺了“全額回購綠電”的文件,但至今仍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
四年多來,趙春江沒有得到過政府層面的壹分錢補貼或資助。雖然有數百家媒體采訪過趙春江,但沒有壹個政府官員聯系過他。
趙春江認為,回購價格要充分考慮成本回收周期。“如果是家庭用戶,10年左右收回安裝費比較合理。妳看這幾天油價漲了多少,中國進口石油運輸要花很多錢,發展太陽能刻不容緩,補貼不能再拖了。”
海歸創業者:讓太陽能閃耀內需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產量連續四年世界第壹,但趙春江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中國企業是吃著外國政府的補貼才拿到這個第壹的。”
由於缺乏補貼和實質性支持政策,國內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國內企業不得不依靠外國政府補貼生存。"妳可以隨時切斷妳的口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留日海歸王錦在展會現場對記者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行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拉動內需。”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伯華告訴記者,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子面板生產基地,但95%以上用於出口。也就是說,在環保經濟的世界競爭中,貼著“高科技”、“新能源”等耀眼標簽的中國光伏產業,實際上又壹次成為了加工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