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歐版車型,采用歐洲理念設計,配色大膽有沖擊力,用料高檔環保,駕駛體驗極佳,安全性高。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是北極星。
但歐梵爾電動車的產品定義明顯與中國市場用戶的需求脫節。往往中國消費者的用車偏好恰恰是歐洲電動車的軟肋,比如智能、全景頂篷、輔助駕駛等。所以即使是北極星,在中國市場也只能面臨更好的局面。
歐洲電動車真的不可能在中國市場使用嗎?
中國車企制造的歐洲電動車還有機會嗎?
愛知汽車推出的愛知U6,既有歐式風格,又有中國消費需求,是壹種嘗試。
10 6月13日,轎跑SUV愛馳U6上市,* * *推出兩個版本,售價均為21.99萬元,並有三款可選套餐供消費者選擇。沒有復雜的配置,也沒有或小或大的購車套路。在25萬元以內的電動車市場,愛馳U6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在愛知U6上市之前,《電動車觀察家》在北京對愛知U6進行了試駕體驗。
外觀歐式,搭載中國,是愛知在中國打造歐式電動車的解決方案。
01
外觀和內飾都很歐式,駕駛體驗也是歐式的
在設計上,愛知U6充滿了歐式風格。
在外觀上,愛馳U6既不是傳統的SUV,也不是轎車,而是Coupe轎跑風格。愛知U6獨特的外形是由愛知汽車基於“全球設計美學”的理念,聘請了中國、日本、德國的設計團隊設計打造的。
美國、日本、中國很少有類似風格的車,幾乎都是歐洲車,比如寶馬X4、保時捷卡宴Coupe、雪鐵龍凡爾賽。
車身尺寸方面,愛馳U6的長寬高分別為4805 x 1880 x 1641mm,軸距為2800 mm,結合整車的coupe風格,整車側面線條看起來很優雅。
得益於溜背造型和隱藏式氣動風道設計,愛知U6的風阻系數得到了優化,達到了0.248Cd的最小風阻系數,這在五款SUV車型中算是不錯的成績。
輪轂方面,愛知U6標配了20寸低風阻輪轂,對於降低整車風阻系數也有重要作用。
愛知U6內飾主設計基調簡潔,僅在中控臺中央區域設計了壹塊14.6英寸的大屏,並采用了類似飛機變速桿的“星際巡航”換擋手柄。
通過大膽的撞色設計,愛知U6的內飾配色融合了科幻和運動色彩,並融合了藍色和紅色,更符合Z時代年輕人的審美特點。
愛知U6的內飾設計與中國熱銷的電動車幾乎完全不同。我們找不到雙屏,菱形座椅穿孔,內飾配色和細節元素更像歐洲賣的汽車產品。
愛知U6的歐風,即使在駕駛層面也能感受到。
駕駛感受方面,愛知U6整體感覺“硬”,與國內暢銷車型相對較軟的懸掛形成鮮明對比,駕駛起來很有意思。
愛知U6采用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的懸掛布置。在日常駕駛過程中,懸掛可以清晰地傳遞路感,可以給駕駛者帶來充分的信心。就連中國市場上的德系家用車也給了司機如此強烈的路感。
好在愛知U6對精細震動的隔離還不錯,不會幹擾駕駛。
02
配置很中國
超大頂篷、智能汽車、L2輔助駕駛,這些都是中國消費者喜歡的,但愛知U6並沒有落後。
愛知U6配備了2.1平米的大篷。
這個超大的天篷由雙層夾層鋼化玻璃和特殊的Low-e隔熱塗層制成。官方稱,它可以隔絕99.9%的紫外線和78%的外部熱量進入車內。
在智能汽車方面,愛知U6的車載系統表現不錯。UI設計清晰,配色時尚,響應速度快。
在UI布局方面,愛馳U6采用了車輛狀態和功能界面的左右布局方式,分別占據了整個屏幕30%和70%左右的空間,因此車輛系統的功能相對完善。
娛樂系統支持喜馬拉雅音樂、QQ音樂等常用娛樂內容播放軟件。地圖軟件由高德地圖支持。愛知U6的車載系統支持APP應用商店,壹些常用的應用可以安裝在內置商店中。
語音交互功能也是愛知U6機車系統的強項,支持90秒連續語音輸入功能。在試駕過程中,我們連續多次嘗試語音喚醒智能車載系統,整體語音識別率可達80%以上,導航、播放音樂等常用命令都能正確執行。
根據官方信息,愛知U6的智能車支持看和說的功能。在實際體驗過程中,車載系統的內置空調和多媒體功能都支持看和說的功能,但在第三方應用中,還有待加強。
整個智能車系統的中控大屏幕和液晶儀表盤具有聯動功能。導航啟動後,導航信息可以傳輸到液晶儀表盤顯示。
愛知U6還支持中國消費者喜歡的k歌功能。借助石勒KTV軟件和隨車提供的麥克風,車主可以在車內盡情唱歌。
愛知U6支持L2級高階輔助駕駛功能、全速ACC、車道居中和高階轉向燈控制變道功能。
在實際體驗中,愛知U6的車道保持功能不錯,在正常光照條件下的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愛知U6能夠保持行駛在車道中間。很遺憾,官方宣傳的轉向燈控制變道功能,試駕時並沒有體驗過。
03
U6怎麽樣?愛知怎麽樣?
愛知U6不是首款電動轎跑SUV,蔚來EC6才是。
在蔚來汽車的產品體系中,同價位的ES6和EC6車型分別是傳統車型和轎跑SUV車型。從銷量上看,ES6反超EC6,但兩車的產品熱度基本差不多。燃油車市場也有類似的情況。寶馬X3的銷量遠高於寶馬X4,但X4的話題幾乎和X3壹樣火熱。
中國消費者對轎跑SUV的接受程度還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真正的購買欲望。那麽愛馳U6能在中國市場贏得銷量嗎?
恐怕這很難,但是對於
本文來自《易卡諾》作者。電動車觀察者,且版權歸作者所有。請以任何形式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