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君璧(1898—1991),廣州南海人;原名,後名君翁,本名華智,廣州市南海縣西樵人。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楊循神父,家裏很有錢;早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隨畫家李文獻遊歷,與粵東藏家交往。致力於山水畫,尤其是畫雲和瀑布;1929擔任廣州市美術學院教務主任;1937後,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49移居臺灣省,現為臺灣省師範大學教授、美術系主任;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展;傳統基礎深厚,經歷了現代中國畫的傳承、演變、創新過程;出版的作品有《黃君璧畫集》、《黃君璧書畫集》。
2.黃(1865 -1955)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開創者,有“自古用墨第壹人”的美譽。原名茅枝,,字樸村,號樸仁,又名樸成、,號,曾為項、洪佐、黃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出生在浙江金華。年輕人喜歡畫畫,業余時間還學習篆刻。6歲臨摹沈廷睿(顏崖)山水書,1887赴揚州向鄭善學習山水,向陳重光(若木)學習花鳥。除山水畫外,黃因其在藝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90大壽之際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畫家”榮譽稱號,被譽為“再舉新安畫派大旗,終成大器”。
3.黃小樹(1900—1964),本名公鑄,號少安、少昌等。黃小舒是壹位才華橫溢的全才,在詩書畫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有“三絕”之譽。在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古典文學、金石學、文物鑒定等領域也有相當高的造詣,在當時受到學術界的廣泛贊譽。黃小樹在青島度過了少年時代。隨後的幾年,除了1924到1934這十年主要生活在上海和湖州,1936到1946這十年主要生活在北京,幾乎都在青島山東大學任教。他是典型的青島文化名人。
4、黃寶玉(1880 ~ 1969),字愛農,號鄰谷,小名婆伯,別名青山農,昌樂縣青山村人。年輕人就讀於全敏師範學校,然後進入上海政法學校。畢業後迷上了書法、碑刻、篆刻、繪畫等藝術,遊歷名山大川。民國成立後回到福州,歷任福建省圖書館館長、福建A級商業學校教師、督學等職。民國9年(1920)後定居上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負責審校出版《宋拓春華閣帖》、《天籟閣詩人舊集》等書籍。後來擔任該館藝術部主任20余年;並參與“神州國光社”工作。包碩擅長鑒定,發表的書畫很有藝術價值。兼任《文遠》、《中國新報》副刊主編、上海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上海大學書畫系教授。寶玉書法活於秦漢,博采齊波碑之精華,承易炳壽筆法,神劍壹休,與王福昌、馬齊名,被稱為“海上三老人”;授權字畫又名姚、、,號為“湖濱四眼”。其篆刻之初,分為皖浙兩派,追隨宗穆府,趕上秦漢,參與漢瓦磚、泥封、三代吉祥金,形成自己的風格。抗日戰爭勝利後,寶月從商務印書館辭職,定居上海,自給自足。住所的名字叫“暖日路”,又名“甘蔗亭”。誠實率真的性情,安靜,孝順,對後學好言,壹生重視藝術,清貧自守,品刻“洋蔥湯麥飯家風”作為自我鼓勵的印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聘為上海文史館第壹任館員,擔任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三屆委員。作品主要有:《青山農篆書百家姓》、《青山農子書千余篇》、《青山農書畫集》、《暖日印集》、《青山農識錄》、《蔗亭詩》等。
5.黃赤石:明道、紫茂平、號松湖外史、號黃雲可、絕禪居士。廣東新會人。生於民國四年(1915),卒於民國五十九年(1970),時年五十六歲。畢業於廣東江門鄉村師範學校和廣州春眠畫館。高老師教我畫山水、花鳥。雄渾雄偉,知之者重要。他是《江海行吟集》的作者。(《民國書畫家傳》第255頁)
6.黃州原名梁甘棠,字翟穎。因為父親四十多歲,所以得了這個兒子,取了個外號叫“老傻子”以求平安。“黃舟”是初中時自己給的筆名,壹直沿用至今。以前叫梁野子,苗笛。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作品被命名為《彭亮》和《梁泉》。1925年3月生於河北蠡縣,後遷居安。早年參加革命,任西北軍區戰士讀書出版社編輯。65438年至0942年任禮縣中學美術老師。1946陜西Xi永華圖書雜誌主編。1949年5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軍事美術工作,任西北軍區政治部文化創作員、美術組組長。65438-0955任總政治部文化部創建人。1959,擔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公司顧問。1981擔任國畫研究院副院長。黃舟,中國著名藝術家,第六、七屆政協委員,第八屆政協常委,原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以各種文本和形式出版的黃州著作有30余種,理論文集有《藝術黃州》、《書畫黃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