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媽表示,在家長會上,老師反映孩子上課不斷坐立不安,坐不住,註意力無法集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孩子在家裏寫作業的時候,也會分心,註意力永遠無法集中在作業上。
不知道如何培養和訓練孩子的註意力。需要報班訓練孩子的註意力嗎?
壹般遇到這種問題我都會問,小孩子玩遊戲註意力集中嗎?會不會分心?
小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會不會到處亂跑,搞小動作?
這時候媽媽們會說:不會,看動畫片,看自己喜歡的書,玩遊戲的時候,長時間聽不到,可以集中註意力。
如果孩子的註意力不好,應該是無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
如果孩子只是在某些事情上不能集中註意力,那說明孩子不是不能集中註意力,而是不能集中註意力在某些事情上。
家長最看重的恰恰是孩子為什麽不能專心學習。
第壹個噪音:恐懼的噪音。
從孩子上學之前,學習的重要性就壹直在他們耳邊回響。不只是爸爸媽媽說爺爺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叔叔阿姨大家都認識。學習怎麽樣?妳考了多少分?
這些話就像咒語壹樣,凝固在孩子的心裏,孩子的心裏總是回蕩著學習很重要,我不好好學習,我的人生就完了的噪音。
孩子學習的時候,這些聲音就開始出現在心裏。我必須努力學習,認真聽講。我必須做好作業,否則我就完了。
這個時候,孩子還能認真聽講嗎?還能集中精神嗎?就像被人拿槍頂著腦袋去做壹件事,手抖,心慌,心裏會壹片空白。
認知神經科學說,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在與自然的鬥爭中,大腦會有兩種狀態:神經系統I和神經系統II。
壹種是神經系統壹的狀態:當外界環境處於危險時,人更多的是在決策,肌肉緊張僵硬,要麽逃跑,要麽戰鬥。
這是緊急情況。此時人更容易處於封閉狀態,開啟能力降低。如果他們重復壹些僵硬的動作,學習能力就會減弱,不容易學到新的東西。
妳可能會發現,當老師或者家長大聲責罵孩子的時候,孩子連壹些基本的指令都聽不懂,基本的動作都完成不了。
和神經系統2:開放,放松,接受狀態。此時人處於開放狀態,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最強。
所以,當孩子處於這種緊張恐懼的狀態時,很難集中註意力。長期處於這樣的壓力下,自主神經可能會出現紊亂。孩子如何集中註意力?
第二個噪音:有罪噪音。
我不是壹個好孩子,我太讓人失望了,我對不起我的父母。
這噪音是從哪裏來的?來自父母的犧牲,抱怨和指責。
父母為了孩子放棄追求,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不好好學習,就更加怨恨。再加上中國特有的喪偶式育兒,有些父親會抱怨,會把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有負罪感。內疚是所有負面情緒中極其糟糕的情緒體驗,甚至超過憤怒和羞恥的力量,它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自我。
我學習不好,我不好,我不是壹個好孩子,我會讓父母很傷心,這種情緒日積月累,孩子的內心會很痛苦,甚至難以承受。
當人無法面對自己的痛苦時,要麽借助外力來減輕痛苦,比如:沈迷遊戲,總是在演戲,要麽非常具有攻擊性,要麽攻擊自己或外界。
青春期孩子沈迷遊戲、自殺的極端現象,很多都是因為父母無休止的指責和抱怨。
第三個噪音:自卑的噪音。
其他人都比我強。如果壹個人總是被這樣暗示,他就會分心,沒有鬥誌。
想想看,我們都是成年人了,精神力量應該比小孩子強。但是,如果妳單位的領導老是說有人比妳工作好來激勵妳,或者說妳覺得別的媽媽可以教育孩子之類的類似語言,妳最後是會被激勵,還是會被打敗?
估計要敗了。大人都會被打敗,別說孩子,孩子更脆弱。
更糟糕的是,在這種認知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害怕別人的眼光,害怕別人指責自己,嫉妒別人。看到別人過得很好,心裏會難受,有些人甚至會攻擊別人來平衡自己的心。
這樣的孩子能專心學習嗎?
這樣的人長大後,還能專註於工作和事業本身嗎?專註於盯著別人看或者和別人比較。孩子考試的時候總會想,我這次要超過XXX,我要是比他差就完了。還能專心做題嗎?
第四個噪音:自然不能滿足。
運動和遊戲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人不是機器。他需要生活,休息,享受自然和樂趣。
這個時候孩子不可能壹直處於學習的狀態,內心渴望遊戲和玩耍。
孩子白天上學,晚上回家寫作業,練琴,跳舞,畫畫。所有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的,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當他上課做作業的時候,他想玩想鍛煉的天性就開始拱他了。壹邊聽課,他壹邊想,如果我媽晚上回來晚了,我能不能先不寫作業,再看漫畫書,或者寫作業,周末想能不能和孩子出去玩壹天。這時候當然會走神。
消除孩子內心的噪音遠比不看電視不說話重要。
孩子註意力不集中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在孩子的腦海裏不斷播放這些噪音,讓孩子很難靜下心來學習。
那麽家長應該怎麽做呢?
1.遠離孩子,少談學習的重要性。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沒有孩子,妳要工作,要生存,妳要掙錢。妳的工作和努力並不都是為了孩子,妳自己的挫折和失望也與孩子無關。
3.不要總是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
4、每天讓孩子有壹段時間,哪怕是半個小時,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保證孩子的運動時間,讓孩子的攻擊性得到釋放。
這些都是為了消除孩子內心的雜音,讓孩子的心平靜下來。
當然,家長在能做到這壹點的時候,也要註意這兩點:
父母應該找到適當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的孩子。
在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壹些必要的方法和措施來安撫孩子的心。
第二,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逐漸冷靜下來,看看自己為什麽對孩子的作業這麽焦慮,看看孩子內心的噪音是什麽,先消除內心的噪音。這就需要家長不斷學習,不斷自我認知,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