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學的書真的有用嗎?

心理學的書真的有用嗎?

心理學的書真的有用嗎?

據說心理學書籍對心理學有壹定的作用。這是真的嗎?我給妳講解心理學書籍真的有用嗎?

問:心理學書籍現在賣得很好。對此妳怎麽看?

答:心理學書籍的暢銷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從1980的開始.當然佛經也是心理學書籍,所以也應該算作心理學書籍。心理學書籍暢銷了幾千年。在80年代,弗洛伊德和馬斯洛是超級暢銷書,但大多數讀者對心理學書籍的興趣還停留在知識的滿足上。當時玩世不恭的人很多,都是60年代的,品味高雅。看看崔健,王朔,張藝謀。現在這些年輕人互相比不了。90年代初,易發堅等人主編的《心理學家》開始瘋狂熱賣,應該算是早期的臨床心理學科普讀物。後來心理讀物壹路爆紅,很多出版社爭相出版心理書籍,無論是科普、譯著還是作品。許多城市報紙開設了心理專欄,壹些全國性雜誌也出現了。很多治療師是通過閱讀來學習做心理治療的,他們也習慣在治療過程中向來訪者推薦書籍。

在歐美壹些國家,心理學書籍是壹種特殊的出版物,每年都有大量的書籍和音像制品投放市場,而且也是標準化、專業化的。目前國內的心理學書籍出版還比較亂,壹看就知道是外行在做這個市場。不僅出版社的編輯不太懂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很多作者和翻譯也壹知半解。有些書只是浪費精力和金錢,而有些好書無法出版或者質量很差,即使出版了也不知道怎麽宣傳。不過外行也有做的好處,就是壹些容易被忽略的書或者作者很容易出人頭地。

問:現在大家關心的壹個問題是心理學的書有用嗎?讀書能治愈心理障礙嗎?

先回答第壹個問題。有用嗎?讀書當然有用。說俗點,書中出自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說點優雅的,?讀萬卷書不求食,脫小米先於書。如果妳想知道妳壹直知道的地方,妳會很樂意喝水。?讀書是壹種超然的人生境界。拿起壹本書,想想看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多少好處。從儒家的角度來說,這叫小人。妳為什麽這麽功利?妳這麽窮?讀完這本書後,朱寫了壹首詩,名叫《讀書隨想》。開了半畝見方的池塘,天空陰雲密布。求運河如此清澈,因為源頭有活水。?這種閱讀是儒家的做法。現在有小商販滿腦子寫書賺錢,買書賺錢等邪念。自然不可能出幾本好書。劉翔說,?書尤其是藥,好的讀書人能治好傻子?。中國人的智力在下降,好的讀者很少。

第二個問題,讀書能治愈心理障礙嗎?這個問題是關於療效研究的評價。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的療效評價標準。有五個等級來評價心理治療的療效。今天只說最低和最高的成績。最低級的證據是專家的經驗。比如壹個叫老王的專家說,以我的經驗讀書可以治療心理障礙。這樣的專家的話因為這個論斷就很不靠譜?讀書可以治療心理障礙嗎?也許是老王的壹廂情願。事實上,閱讀並沒有對他的訪問者產生影響。也有可能他確實對來訪者很好,但實際上讀書沒有影響,其他因素有影響。就算大部分來老王的來訪者都是通過閱讀達到了心理治療的效果,我們也只能說,大部分來老王的來訪者都是通過閱讀達到了治療的效果?而不是說?讀書有治療作用嗎?。因為來找老王的那些人,可能恰好是對閱讀療法比較敏感的壹群人。

或者換句話說,妳說呢?讀書有效?太籠統了,看什麽書,什麽心理障礙有效?所以如果要避免所有這些錯誤,就需要符合科研設計要求的實驗來證實?閱讀療法對某某心理障礙有效嗎?這樣的命題。這種科學研究方法被稱為隨機對照試驗,簡稱RCT。某種方法的隨機對照試驗越多,質量越好,也就意味著支持這種療法有效性的科學證據越充分。所以現在在醫學領域和心理治療領域有壹個趨勢,叫做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EBM),就是根據最佳的科學證據來尋找最佳的診療方法。循證實踐的主要任務之壹是報告有多少RCT支持某種療法的有效性,以及這些隨機對照試驗是如何設計的。這種報告被稱為元分析。薈萃分析是支持某種療法有效性的最強有力的科學證據,它使用了許多統計技術。那麽,妳的第二個問題,讀書能治療心理障礙嗎?改用專業的語言就是說,對於各種心理障礙,支持閱讀療法的循證實踐證據是什麽,有沒有薈萃分析?

問:哦,我明白了。證據呢?

答:證據確鑿。如果有薈萃分析,發現認知閱讀療法(Gregoryetal,2004)對治療抑郁癥非常有效,尤其是對青少年和成年人。另外,對於性功能障礙,有幾個薈萃分析發現,閱讀療法的效果特別好(範蘭克維爾德JJ,1998),陽痿患者不用急著吃偉哥,買本書讀讀就好了。遺憾的是,研究中推薦的書籍還沒有被翻譯。對藥物有壹種普遍的迷信,人們總認為吃藥效果更好,打針效果更好。其實不是壹回事。在多種心理障礙中,心理治療的效果和長期獲益超過藥物。這壹點有充分的科學證據,但很多所謂生物學派的精神病學家都不相信這壹點,也沒有辦法。也有心理治療師跟風說,好治的就用心理治療,不好治的就用藥物治療。現在有數百項關於閱讀療法的研究。除了抑郁癥和性功能障礙,還有焦慮癥、物質成癮、失眠、飲食障礙等心理障礙,都可以用。閱讀療法有時作為主要治療方法,有時作為輔助治療方法。John C.Norcross等人做過壹個調查,80%的心理治療師會向來訪者推薦書籍。英國國家臨床卓越研究所(NICE)編寫的循證醫學指南手冊中也推薦閱讀療法用於治療驚恐障礙、輕中度抑郁障礙和進食障礙,尤其是早期。(弗魯德,2005年)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我們國家也可以研究閱讀療法,數據庫裏有100多篇文章和壹本專著。龔美玲等人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王波對閱讀療法的研究也很深刻,還把中醫理論和閱讀療法聯系起來,很前衛。

問:都是讀書嗎?

答:當然不是。任何方法都有局限性。閱讀療法壹般針對輕微障礙,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我們現在關心的問題是,書籍能否代替面對面的咨詢。Menchola和Arkowitz去年完成的壹項研究表明,閱讀療法比沒有治療幹預要好,但它仍然不如心理療法。(Arkowitz等。,2006)然而,也有相反的意見。例如,2003年,Lewis和Anderson發現面對面閱讀的效果類似於拿著壹本書。(Lewis etal,2003)還有壹項薈萃分析表明,閱讀療法結合面對面療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Clum,1993)

問:讀者接觸心理學書籍會遇到哪些誤區?

答: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沒有看到確切的研究成果。我只能憑經驗告訴妳,有幾個誤區。壹種是盲目相信書,謬誤就是謬誤,印刷的書也是。《我的奮鬥》不是希特勒寫的書嗎?現在的科普書特別亂。很多書都是廢話,誤導讀者。有些書是書商找作家拼湊出來的。另壹個誤區是,妳只是看,不做。許多自助書籍都有要求讀者完成的作業。只看不做,相當於買了空調回去只看說明書,然後問:怎麽不制冷?

問:那麽讀者應該如何選擇好的心理學書籍呢?

答:我個人認為,首先我們看作者,這個作者是做什麽的,研究什麽的,這個人是不是在做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其次,看這本書裏的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指作者說話的地方。不是每壹種聲音都可以稱之為音樂,不是所有無毛腿的動物都可以稱之為人。雖然有些書的作者是專業人士,但他們說的話卻非常不專業。這種浮躁病是會隨著媒體傳染的吧?有時候是出版業把別人寫的參考文獻和詞庫刪了,外行指導內行。而且那些煽動性太強,看起來像春藥的書名壹般都是騙人的,書商承包窮學者來做。當然,這壹條也有例外。比如伯恩斯的《10天提升自尊》其實很好,只是標題很俗氣。有些書告訴妳,妳可以用壹兩種方法解決所有問題,這也是片面的。辯證法學得不好的人,才會說這種大而空的話。最後,需要註意的是,閱讀療法最好在心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但是,如果妳遇到壹個不識字,不懂法律的治療師,那就是妳運氣不好了。

問:有這樣的治療師嗎?

是的,很多。他們中的壹些人除了不識字和不懂法律之外,還是流氓。剛才我就不告訴妳了,不是所有兩條腿的人,不是所有穿袈裟的和尚,現在什麽時代,每個行業都是假冒偽劣。心理學家也算是半個醫生吧?醫生是有講究的,對吧?醫術過硬,醫德高尚?和藝術家的仁義差不多。現在這個行業技術高超,就等著瞧吧,下大力氣先做好道德建設。我們也要心理人嗎?以德服人?好吧。

問:為什麽閱讀療法有效?

答:這個問題壹言難盡。先說讀書療法的名字。我們說的讀書療法是bibliotherapy,意思是希臘書,所以有人把讀書療法叫做bibliotherapy。古希臘人相信讀書有治愈靈魂的力量。底比斯圖書館的門上寫著壹句話。靈魂的療愈之地?。

很多人提出圖書療法是圖書館學的壹個分支,很有道理,提供了壹個治愈心靈的地方。這就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讀書可以幫助人建立對人生的正確洞察,自然有療傷的作用。我認識壹個哲學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看《莊子·流浪》,這是自發的書籍療法。當然這是形而上的。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書籍可以為來訪者提供信息,幫助他們理解,刺激他們與他人討論,提高他們識別他人心理問題的能力,為某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並在治療後利用書籍幫助自己。具體來說,妳可以讀壹本書,王婉清寫的《閱讀療法》(王婉清,2003)。我覺得閱讀療法可以促進治療師和來訪者的治療聯盟,讓來訪者完成認同過程。書本身也可以作為過渡對象存在,幫助來訪者解決分離焦慮。當然,這是從無意識的角度分析的。

問:聽說弗洛伊德不贊成精神分析師讀精神分析的書?

壹開始他同意了,但後來他不同意了。弗洛伊德就像我們中國人壹樣——善變。榮格也不贊成精神分析師讀書,但他老人家讀書比誰都多。要善良。

問:有心理咨詢師回應,有來訪者來訪時說,我看過很多心理學的書,我知道我的問題是什麽。這是什麽?讓咨詢者很不舒服,咨詢還會繼續。妳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超級專業。妳太有才了。這是壹個共情-反共情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的咨詢師需要被監督。我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心理機制有很多――壹個自卑或者自戀的人,為了讓別人尊重他,重視他的價值,可能壹開始就透露自己的學識,也可能對咨詢感到不安全和不安,所以要大量閱讀。關鍵是咨詢師為什麽不舒服?是自卑,嫉妒,愧疚?這個問題的解決涉及到咨詢師如何接納自己,如何包容自己。其實這個問題的出現和閱讀本身關系不大。這是壹個如何建立和加深治療關系的問題。

問:我聽說妳也讀了很多書。妳自卑嗎?

答:是的。沒別的本事,家裏也沒什麽關系。我不得不讀書自娛。所以如果我遇到壹個來訪者,對我說,我看過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我知道我的問題是什麽。我會更喜歡他。因為我看到了當年的我。但另壹方面,我也有不愛看書的壹面。比如我不太喜歡看考試用書,所以考試沒考好。

問:但有人說好的心理治療師不應該看書,而應該註重感受?

答:讀書少的治療師喜歡說讀書不重要,覺得重要;讀書多的治療師喜歡說話,但還是要多讀書。至於壹個優秀的治療師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可以看壹些實證研究報告。我沒看過這個研究。我只需要知道我是壹個好的治療師,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問:很多治療師也會向來訪者推薦文學作品。為什麽?

答:文學作品壹般是用來幫助來訪者對人物產生認同感,提高他們理解他人的能力。但是對文學作品治療效果的研究並沒有非文學作品那麽多。(坎貝爾& ampSmith,2003)另外,我覺得如果治療師總是給來訪者推薦自己喜歡的書,如果這本書和治療關系不大,是不是太漫無邊際了?如果壹個咨詢師喜歡看《金瓶梅》,推薦給大家,這有錯嗎?

問:妳喜歡向遊客推薦什麽書?

答:我個人的好惡不重要。國外的壹些研究報告中有閱讀療法推薦的書籍,但很多都沒有翻譯。國內某出版社組織了壹批人翻譯了壹個治療指導方案,裏面提到了很多自助書,但是這些自助書都沒有翻譯。

我國王波列出了參考書目。有,古今中外有幾套書目。妳可以在數據庫中查找它們。(王波,2004年)

根據不同的患者,我會推薦不同的書籍。當然,每壹類還是有個人喜好的,比如《抑郁癥調節手冊——十天提升自尊》《策略性短期治療手冊》《認知療法技術指南》,我推薦給很多來訪者。另外,我會根據具體問題推薦具體的書,比如《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是我教認知療法的美國老師講的。我認識壹個優秀的治療師,他會給來訪者推薦很多書和文章,包括專業論文。但是我覺得讀書太多是有問題的。我們開個玩笑,診斷壹個。學習型人格障礙?有時候讀書真的是用來逃避很多問題的。以前讀書太多太多。但是用什麽?讀書人格障礙?還有另壹個極端叫做。學習恐懼癥?還是?厭學綜合癥?嗯,生病無聊的時候學習不好。妳應該還是有固定閱讀時間的。閱讀時間的消失和壓縮是現代人的悲哀,被稱為無間道。沒有時間,妳就活在地獄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