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不斷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更多學生(尤其是網癮學生)積極探索信息技術。
每年,在新生的第壹堂信息技術課上,我發現許多學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例如他們的打字速度很快,可以制作非常漂亮的圖片等。我問他們是怎麽學的,之前的信息技術課是不是很好。他們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通過網絡了解到的,只有少數是通過信息技術課了解到的。而且,很多同學覺得電腦太簡單了。只要點幾下鼠標,點幾下鍵盤,就可以玩遊戲,網上聊天,網上購物,發郵件,這些都是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得的知識。產生這些認識的原因是互聯網簡化了計算機和網絡。在網絡上,學生的探索欲望得不到滿足,於是被更簡單化的信息所迷惑。滿足學生對信息技術探索欲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高質量的信息技術課程。新壹輪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和終身學習的平臺;照顧所有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強調解決問題,倡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註重溝通合作,共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如果我們能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創造壹個良好的信息環境和終身學習的平臺,學生就會明白網絡最大的作用是每個人終身學習的平臺。比如在學習PHOTOSHOP和FLASH的時候,通過網絡安排壹些自學的實踐活動,或者網絡中其他科目的自學視頻。如果能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照顧到所有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電腦面前積極有所作為,學生就會更正確、更深刻地認識到電腦和網絡的作用,只有認識提高了,學生才能走出網癮。例如,當我們安排電腦活動時,活動的內容可以自由播放,老師可以給我們提示和幫助。如果能強調問題解決,倡導在創新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學生在創新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大腦和動手探索的欲望會最大化,從而獲得最大的心理滿足,自然學生會把主要精力從漫無目的的網上旅遊轉移到創新實踐活動上。比如信息技術課,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幾何畫板,學生可以通過幾何畫板的神奇功能,在幾何證明中進行創新。如果我們能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註重交流與合作,就能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讓學生成為構建健康信息文化活動的參與者。比如可以搞壹些相關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養成維護良好網絡秩序和規範的意識,體會健康信息文化對自身健康的保護作用,從而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糾正不良上網習慣。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把我們的學生從網絡中拯救出來,通過高質量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把他們引向正確的道路。
二、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要特別重視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探索計算機網絡教學方法是提高計算機網絡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自由度比較大,很難有固定的教學模式。雖然沒有確定的教學方法,但在教學中采用以下方法是可行的。
(1),教練法
計算機網絡基礎有很多操作和方法,可以采用教練法。其主要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完成部分學習任務,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活動和基於實踐的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學生的實踐中提供幫助和指導,以達到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熟悉流程和方法,培養信息意識、情感和價值觀的目的。其流程是提出任務和註意事項——動手實踐,教練指導——歸納交流,強調學生動手實踐活動和學生主動學習,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而不是老師灌輸,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嘗試提高自己;其次,強調通過實踐和輔導,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技能和知識,而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2)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隱藏在壹個或幾個任務中。學生可以對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和討論,明確它壹般涉及哪些知識,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通過創設知識的應用情境,使教學內容任務化,使教學目標具體化、形象化。任務之後,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重在應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在這個模式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這種模式可以激發好奇心,增加成就感。從而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踐中有意識地磨練意誌,逐步培養對信息技術的感情。
(3)研究性學習
《計算機網絡基礎》很多內容都是信息獲取、處理和發布,適合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線上研究”:從2001秋季開始,高中進行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的新課程體系改革。網上研究無疑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好方法。在生物課上,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在網上搜索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在信息技術課上,我們要求學生查找有關社會和科學問題的信息,如2008年奧運會、伊拉克局勢、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進行調查,寫小論文並制作主題網頁。通過這樣的研究和學習,極大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學習和研究能力。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老師的教學設計下,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營造了學生全員參與的學習環境,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合作學習
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的內容很多,涉及各種溝通技巧和方法。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這方面的技能,使他們學會利用現代網絡應用技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學生在學習小組中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第三,在註重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關於文明健康上網的教育。
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加入了大量的實際例子,如虛假信息、在網上散布謠言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在接的時候列舉出來,也可以即興舉例,讓學生明白網絡有其負面的壹面,不要讓自己受到網絡的負面影響,積極利用網絡為自己和社會服務。
第四,加強學校網絡硬件和軟件建設,用學校文化建設安全、穩定的校園網絡。
互聯網是壹個開放的平臺,不可避免地包含壹些骯臟的信息。雖然人類在不斷完善互聯網,努力構建壹個安全健康的平臺,但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完全可以建立壹個校園網,為學生提供壹個營養豐富的精神盛宴。學校的任務是建設校園網,這就要求學校加強網絡硬件建設。有了校園網,信息技術教師要加強軟件建設,購買已購買的軟件,如美平掃黃專家、限制級網絡遊戲軟件等。,建設好校園網網站,聯系各科老師讓每壹科在校園網網站上都有專欄。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的論壇進行自主學習和與老師交流。學生會、團委要參與校園網網站建設,在網站上開辟學生之間交流的空間。諸如此類,學生會被校園網絡所吸引,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樂觀、健康、向上的學校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只有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正確對待網絡。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是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大課題。我只是結合自己的實踐從四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壹點是肯定的:我們處於信息時代,網絡無情地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無法逃避,只有齊心協力。社會制定文明健康上網的法律規範和道德標準;學校提供健康、有趣、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網絡,信息技術教師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技術課程,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家庭給學生提供了壹個溫暖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而不是虛擬世界中是多麽美好。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真正解決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