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曾經問過我,諾姐,我的出身家庭並不幸福。感覺自己沒有自信,沒有人愛我。看到別人在幸福的家庭裏長大,越好,我就羨慕。我該如何改變它?
從提問者那裏,我感受到了對過去深深的遺憾。有時候很可惜,沒有溫柔慈愛的母親;有時候很可惜,沒有威嚴正直的父親;有時候很遺憾沒有壹個自由的童年和壹個和平穩定的家庭。當這種遺憾降臨到我們身上時,我們首先要問的是為什麽。為什麽是我?來承受這壹切。為什麽我不能擁有完整的人生?
人在遇到厄運時,會經歷五個心理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問這些問題的人往往處於憤怒和抑郁之中。我們在這裏要談的第壹步是接受。
接受意味著承認失去,承認自己過去的遺憾是不可挽回的,意味著不再以任何方式尋求和彌補過去的遺憾。
很多人說已經接受了過去,但他們的行動還是說明潛意識裏還在想辦法彌補。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找到父母失蹤的那壹半作為我的另壹半。
接受過去的損失意味著我們不再期待任何人或任何事來改變它。再也不會有更好的父親或母親來幫助我們再次走過去的路,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那段無條件的愛。我們壹天天長大,成長為關心和愛護他人的角色。
那些關於過去的遺憾,無論有多深,無論我們有多努力,都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刻在了我們的生命裏。但是,我們的眼睛是向前的,我們的腳是向前的,因為人是向前看的,向前看的動物,沈溺於過去失去的痛苦,不利於我們的新生活。
-02-明白是妳的執念讓妳迷失了方向。
塞德希爾?Mullainathan曾經在《稀缺》中寫過這個問題。他發現,壹個人越缺乏某樣東西,他就越向往它,而這反過來又會加劇這種缺乏,至少是維持這種缺乏。
塞德希爾做了很多實驗來研究窮人的行為機制。在他的實驗中,每個窮人都小心翼翼地節衣縮食,試圖擺脫經濟困境。然而,他們還是越來越窮,只能艱難地維持在原有的溫飽線上。缺少某種資源的人越來越少,而已經擁有的人卻越來越富。為什麽?
塞德希爾在他的書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貧窮和匱乏會縮小人們的視野,讓他們看不到除了妳所缺乏的目標之外的任何東西。如果人的壹生只為金錢或愛情而奔跑,反而會加劇貧窮和愛的缺失。
人在缺少某壹方面的時候,往往只關註這方面的得失,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取舍,失去了對事物的整體把握。而這種判斷上的不平衡,往往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讓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把目光轉回出身造成的愛的缺失問題,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相似的內核。由於出身家庭的不幸,他先天不足,心中缺少愛。因為對愛情的極度渴望,很容易失衡。為了獲得別人的好感,我們去迎合別人,犧牲自己,放棄自己在其他方面應有的發展機會,去滿足別人。
如果妳充滿自我肯定,喜歡自己,人們就會珍惜自己的價值,敢於爭取自己的權益。他會表現得像壹個有原則、有尊嚴的人,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肯定。另壹方面,壹個人缺乏原生家庭的關心和保護,習慣性地憎恨自己,否認自己所做的壹切。當別人和自己產生矛盾時,他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別人的想法應該以我的為準”和“我是誰?我知道什麽?”最終,他失去了應有的地位,失去了他人的愛和價值。
-03-全方位的愛自己,才是成就自己的最好方式。
越是欠缺,越是在意;越是在意,越是去爭取;越打越虧。矛盾似乎成了死結。不過塞德希爾對此給出了解藥,那就是:放下自己的窮人心態,開闊自己的視野,不要再專註於過去的得失,專註於其他重要的事情,讓自己均衡發展。
出身家庭缺乏愛的人,往往潛意識裏認為只有愛才是人生唯壹的幸福。當他們在做其他事情時,他們沒有強烈的感覺。只有當別人表達出對他們的好感和喜愛時,才刷地!天空明亮。這種高光時刻來自於只關註壹個方面的短視,讓人看不到生活中的其他樂趣,無法從其他樂趣中汲取能量。
這就好比壹個人總是用望遠鏡看世界,看到的只是壹個遙遠而狹窄的與自己無關的風景。只有當那壹小片花盛開的時候,他才會感到幸福。而周圍,在他的腳下,萬物生長,他卻看不見。
放下“窮”的心態,把註意力轉移到外面的世界,也就是說要開始把除了別人的愛以外的其他重要方面也納入到努力中來。壹方面可以讓我們的發展更全面,成就更豐富,另壹方面可以大大增加我們愛自己,別人愛妳的可能性。
掌握壹項專業技能,獲得壹項行業榮譽,培養壹項愉悅身心的愛好,開始壹項有趣的運動,甚至養壹只寵物,都可以讓妳的快樂來源更加多元化,更加全面。他們的本質是塑造妳自己,改善妳生活的方方面面(職業、健康、興趣、專長等。),並且讓妳在過程中腳踏實地的提升自己的身份,而不是通過別人的評價。
彌補過去愛的缺失,最好的辦法就是點燃心中對愛的激情。就像壹個人在寒冷的夜晚,壹個人坐了很久。驅走寒冷最好的方法是在原地升起火焰,而不是祈禱,等待路過的好心人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