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保研,踏上了漫漫考研路。
大三下學期期末,保研和考研兩場戰役悄然開啟,按照績點和綜合排名分陣營。對於318宿舍,壹般中遊的成績“宣判”大家都錯過了保研。壹開始,318的宿舍裏,只有張澤民和徐陽兩個人確定要考研。大四伊始,宿舍長張澤民收集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工資待遇對比以及水利相關專業的招生比例等信息後,團隊正式壯大到5名成員。
五個人,懷著同樣的初衷,踏上了像火車壹樣漫長的備考之路。318室宿舍之前是“死宅”。平時沒課的時候,大家要麽睡覺,要麽在宿舍打壹下午遊戲。他們對學院裏的學術“大牛”壹無所知,甚至不知道我們學院研究生辦公室的位置。
2065438+2006年9月之後,這裏的生活突然改變了旋律。
早上8點左右,5個人出發去圖書館復習公共課。午飯後,我“咀嚼”著往年的高數和材料力學的習題,直到晚上10: 30。
晚上大家回宿舍洗漱後,會躺著聊天,刷微博,講鬼故事和侃侃天地,零點準時關燈睡覺。“就像上下班打卡壹樣,到了就下班了。”徐陽稱此為“正午已至”。
這樣,“動力列車”就有了規律高效的“運行”時刻表,沈潛前行。
從左至右:徐洋、張震、蔣誌天、張澤民和沈巍。孟凱/攝
在這輛“動力列車”上,五個人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其中,張震是壹位差點申請讀研的學者。他熟悉理工科的解題邏輯。他被稱為318號9室宿舍的“領導”。用大家的話來說就是“他只需要三天時間復習,就能完美構建材料力學的知識框架。”
因為開始備考比較晚,錯過了暑假留在學校復習,其他四個人都遠遠落在後面。徐揚在舒高把壹些基本概念忘得壹幹二凈,蔣誌田對英語閱讀了解不多,張澤和沈巍在糾結材料力學的“勁”、“勁”、“穩”...這時,張震扮演了“車頭”的角色,為大家解惑。張澤民說:“如果他的研究成功了,我們現在就不會知道結果是什麽了。”
當時蔣誌天的六級還沒有成功“突破關口”,對於考研英語繁重的詞匯量,他顯得特別無力應對。於是他發狠,從頭到尾讀了6500個考研詞匯,把1500個核心詞匯讀了三遍、背了三遍、記了三遍。蔣誌天喜歡足球比賽。備考的時候遇到巴薩,曼聯,拜仁,米蘭。他經常壹邊背英語單詞,壹邊通宵看球。由於他的貢獻,他考研英語考了82分。
考研沖刺期的壹天晚上,將近淩晨3點,蔣誌天的短信提示突然響起。早上打開壹看,是沈偉法寫的英語範文,壹副“傻笑”的表情。原來那天晚上沈巍睡不著。他意識到,閱讀和背誦英語範文沒有太大意義。關鍵是根據記憶來寫。於是向“對手”蔣誌田宣戰。此後,兩人每晚短信開啟“範文靜音”模式。
他們只是普通的研究生,收獲的是心態。
“我們只是普通的研究生。”徐洋沈聲強調,沒有什麽感人的故事值得上訴。無非就是“刷”壹堆資料,在解析翻譯詞典裏“咀嚼消化”長難句,做歷年數學、材料力學的各種變式題...至於最後的結果,那只是理所當然,只是上帝慷慨地送給五個人集體400多分的“禮物”。
備考的時候,據說有個不錯的連班,6點早起占個座位。在65438+2月的寒風中,復習框架基本定型的時候,大家偶爾會彈性睡眠到中午半點,然後午飯後去圖書館;都說立了旗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考研。大四上學期安排五六門重量級專業課,比如水泵與泵站、工程施工、工程預算等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們也會身心疲憊,幹脆把考研這個“大業”擱置兩三天,然後咬著牙撿回來。
“研究之路”到站,大家坦言收獲最大的是心態,壹種相當篤定務實虔誠的信念。
看微博評論,有崇拜大神的,也有想加入學霸宿舍的。趕快和愛特的室友成為學霸吧!
天津大學信息學院2014級研究生趙永貴,發了17篇SCI論文。他曾經想過,如果遊戲玩得好,以後可以去遊戲公司工作。結果他專業課都不及格,綜合成績排在全班倒數第壹。
大四那年,20多份工作申請都被拒絕了,最期待的遊戲公司連面試都不給,只剩下考研這條路。
只剩下四個月了。趙永貴給自己制定了壹個“殘酷”的學習計劃。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0,他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2014年,趙永貴收到天津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時,覺得自己好幸運。他決心脫離本科時的“人渣”生活,把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科研中去。
好事多磨,趙永貴根據第壹學期的實驗結果寫了他的第壹篇論文。2015年度發表SCI論文17篇,獲得專利成果11項,還獲得了天大有“學生諾貝爾獎”之稱的學生科學獎,真正實現了“學生諾貝爾獎”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趙永貴曾經痛苦的“人渣”經歷讓他成熟冷靜:“這些都不值得炫耀。只有付出才能收獲回報,當妳真正努力的時候,結果總會到來。”
從年級墊底到2010的十幾個獎學金,吳瓊被中南民族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錄取。為了肩負起家裏的重擔,她提前去了武漢,在開學前開始賣日用品。正式開學時,吳瓊開始兼職賺錢。她做過各種兼職,結果成績墊底。
大二的壹個晚上,舍友們在討論壹個同學拿了獎學金。做完兼職,她插話道:“我也可以。”
宿舍同學開玩笑說:“跟妳?”
這簡短的談話激起了吳瓊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從此,吳瓊開始專心學習,奮起直追。最後獲得了壹等獎學金、三好學生獎學金、校友獎學金等十幾個獎項。去年,他考上了少數民族經濟學研究生。
去年6月5438+10月,得知第23屆世界記憶錦標賽開賽半路出家的吳瓊代表中國隊出戰,經過壹個月的封閉訓練,打破了壹小時記憶1000以上數字、兩分鐘記憶10以上撲克牌等三項標準,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
2014年底,吳瓊註冊了壹家教育公司,推廣記憶訓練,年收入200萬。“只要妳想做,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吳瓊說。
龔心怡以ACA-稅收原理(全球統考14)98分的好成績獲得全球第壹。
誰也沒想到,壹年前,她還在班級的模擬考試中墊底。
龔欣怡告訴記者,在大部分學生眼裏,ACA班就像壹個特殊的存在。大家都以為自己成績好,實力強。以後要麽出國深造,要麽往大會方向發展,未來就業形勢大好。
問及“逆襲”成功的秘訣,龔欣怡認為自己和其他同學沒什麽區別。“我堅持與眾不同,可能是因為我固執而自信,我比別人更有爆發力。
第壹次模擬考試是大二。當時她距離及格線1分,排名全班倒數。她從這些錯誤中吸取了教訓。先是退出了大壹參加的所有社團活動,然後又總結了壹遍學習方法,更勤快的查資料,上自習課,每天晚上直到樓管鎖門才走。“考完試,他們都說我是學霸。妳看那個學霸都是汗水堆出來的。”龔欣怡說。
最後是不是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