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正念、冥想和禪的壹些經驗

關於正念、冥想和禪的壹些經驗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哈拉裏(Yuval harari)說,在混沌大學的公開課上,他被問到壹個問題,“妳是如何形成這種觀察人類的獨特視角的?”

他首先回答說他不知道。停頓了壹下,他說可能是因為他每天花兩個小時打坐,每年參加四到六周的靜修,關掉手機和所有電子設備,只和內心相處。

看過喬布斯傳記的人都知道,喬布斯深受禪宗和印度瑜伽思想的影響。鈴木順六的《禪師之心》是喬布斯生前最喜歡的作品。

王傳橋喜歡帶領公司高管壹起靜坐冥想。

最近在看《禪心》這本書,也在反思自己在正念和禪修方面的修行。

壹種鍛煉方式是“立樁”。時間上,1916年9月開始間歇性打坐,10月改為站樁,盡量保持每天不間斷。練習長度,從最初的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形式上,我是從保持安靜,聽音樂,安靜,到現在聽音頻指導(下面提到)開始的。

本文結合了我看過的南懷瑾的書和最近在Coursera上完成的《去神秘化正念》(這門課是免費的,感興趣的童鞋可以搜索壹下。但是妳需要翻墻。),談談我對禪定、正念、調息的理解,以及自己修行中的壹些體會。

南談“視覺化”

我在樹樁上站了四個月的時候有過壹次反思,打坐的時候壹直無法集中註意力。太極老師教了“數呼吸”的方法:專註呼吸,壹口氣壹口氣,記為“壹次”;壹次呼吸,壹次呼喊,記為“次要”,以此類推,依次計數。如果妳的註意力轉移了,妳沒有呼吸,再數壹次。

我用這個方法的時候發現,三十分鐘,最多連續破七八次(然後再數壹遍)然後我就抑郁了,我的專註時間太短了。

《解密正念》中也提到了這種“數氣息”的計算方法。課程中不提倡這種方法,因為會給練習者帶來心理壓力。課程中提倡的是:如果發現自己的註意力跑偏了,就輕輕拉回來。

我在遵循“解密正念”的音頻練習。

引導老師說:當妳意識到自己逃跑了,這很好,說明妳“意識到”了這壹點(我們往往處於自動駕駛模式而不自知),然後把註意力放回呼吸上。逃跑多少次就把註意力拉回來多少次。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這樣心理負擔減輕很多,最近壹段時間可以跟著指導站走40分鐘。

每天堅持練習不容易。有時候會中斷壹兩天。以前很壓抑,覺得自己沒有管理好自己。聽完這堂課,我心理上放松了很多,不再過分自責。如果當天因為各種原因實在沒辦法練習,心理負擔也不會太重,重點就是制定計劃,第二天抽出時間練習。

說說“技術”層面。

南先生說“丁”

南老師講“觀想”,每天早晚都要練壹次。

如果能達到這個水平,就可以不用番茄鐘了,哈哈。

-節選自南懷瑾的《太極傳》和《道公》(懶,這壹段我壹次都沒敲,找到原文CTRL+C &;Ctrl+V如果找不到簡體版,那就看看繁體版。)

雖然沒敲過壹次,但上面那段我也看了好幾遍。結論是。

我第壹次接觸“正念”這個概念是在去年,當時我聽到樊登的讀書俱樂部談論“正念的奇跡”。

本書對“正念”的定義是:“關註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洗碗,要把碗洗好,感覺水流過手,感覺手在碗上摩擦。壹邊洗碗壹邊想著馬上要看電視,這不是正念。

聽《去神秘化正念》,讓我對“正念”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揭開正念的神秘面紗”字面上翻譯為“破譯正念”。

但是聽完課,我很不願意把正念翻譯成“正念”。英語和漢語還是有區別的。就連中文的“正念”也有不同的解釋。

本課程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關於理論,壹部分是關於實踐,每周(壹周)提供兩到三段不同的音頻給學生練習。

錄音頻的兩位老師是牛津大學和班戈大學專業教授“正念”的老師,聲音很有磁性。我可以很容易地花30分鐘的時間跟著音頻冥想。

在課程的第壹周,提到這門課的學生需要保證每天壹定時間用音頻練習“正念”。如果妳抽不出時間,那麽妳需要重新考慮現在是否是上這門課的好時機。可能妳還沒準備好,那就等妳準備好了再說。

冥想和站在樹樁上只是練習正念的壹種方式。通過練習,妳可以提醒自己,妳總是活在當下。

對我來說,每天花30分鐘站在樁上,還是很有挑戰性的。壹開始,我常常想,讓我們快點結束這30分鐘吧。我也已經“完成了我的任務”,可以去做別的事情了。

“破譯正念”和“禪心”都傳達了同壹個意思:不要去想完成練習後妳能達到什麽樣的結果。這個練習本身就是妳想做的,也就是妳想經歷和體驗的過程。

最重要的是修行本身,最重要的是這壹刻。

為什麽要練習冥想和正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尤瓦爾·哈拉裏和喬布斯有他們練習的理由。

我的理由是更了解自己。

請原諒我的矯情,用尼采的壹句話結束:妳不妨大膽冒險去對待生活,因為至少妳會失去它。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奇跡,那也只是努力的別稱。人生最困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了解妳,而是妳不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