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溫州南存輝的創業故事

溫州南存輝的創業故事

溫州南存輝的創業故事

導語:創業故事不僅僅是講述創業者的經歷,更是講述創業中的技巧、經驗和理念,讓後來者從中學習和借鑒,並根據自身情況結合或借鑒,實現創業目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溫州南存輝的創業故事。歡迎分享。

嚴厲的父親不會讓兒子放松。

南存輝的父親南湘西,1930,樂清黃花鎮店後村人。幾經遷徙,定居在柳市鎮上元村。他的主業是農業,副業是修鞋。

或許是在磨難中磨練出來的性格。南湘西對子女要求很嚴,尤其是大兒子南存輝。南存輝65,438+03歲初中畢業時,南向喜在壹次集體勞動中受傷,壹時無法下地幹活。南存輝輟學養家,背著父親修鞋的擔子走街串巷。起初,南存輝覺得不好意思見同學和熟人,思想壓力很大。他曾經跟父親說過,想回農田工作,父親堅決不同意。他說太放松會消磨壹個人的鬥誌。

壹個寒冷的冬天,南存輝和他的父親在街上補鞋。修鞋的錐子紮進了南存輝的手指。他痛得發抖,問父親怎麽辦。父親看著他,叫他閉上眼睛,轉過頭去。他認為他的父親有壹個好主意,就做了。沒想到父親突然拔出錐子,用線紮了壹下,叫他繼續幹活。

南存輝說:“是父親的嚴厲讓我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練,戰勝了虛榮。”

放棄半個臥室作為工作間。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對於南存輝來說,他的父親也是他在商業上的啟蒙老師——

南湘西對所有的客人都很客氣,不管是誰,鞋子是臟是幹凈,都以禮相待。南存輝開始修鞋後,父親對他說得最多的就是“真心”。

南湘西經常跟兒子說“牛皮作家都是老實的”,意思是如果不守信用,這事刻在牛皮上也沒用。

南湘西雖然沒上過什麽學校,但他在生活中教會了南存輝很多商業道理。小時候賣麩皮,就讓南存輝知道了什麽叫“壹分錢壹分貨”,明白了生產經營要講究質量。

除了教書,南湘西在創業之初,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兒子。南存輝創業之初建不起工廠,南湘西主動騰出家裏的壹個房間做車間。後來壹個房間不夠用了,老兩口住的房間也占了壹半。家裏的廚房和廚具也被“沒收”了。老人壹點怨言也沒有,陪著兒子忍受著原始積累時期的種種磨難。

條件好的時候幫公司管理廢品。

當南存輝的事業步入良好的發展軌道時,他的家庭條件更好了,但南存輝依然忙碌。即使生活條件好了,老人努力工作的習慣也沒變。有員工說,他下班的時候,經常看到老人提著桿秤稱廢報紙、紙箱等廢品,忙得滿頭大汗。

但南湘西看到村裏沒有娛樂設施,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在兩個兒子的資助下,修建了壹個3000多平方米的村活動中心。該項目被視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工程。

晚年,子女給南鄉喜買了車,請了司機。每天早上,他總會去離住處10多公裏的公司新工業園區,看看園區是否幹凈整潔,有沒有安全隱患。如果他發現什麽“不順眼”的地方,會及時提出來。那時候,南存輝的哥哥姐姐們總是笑著說,公司裏有個爸爸,就是有個免費的“高級顧問”。

嚴父造就嚴父。

父親對南存輝的眼光也影響著他教育孩子的方式。

南存輝的孩子小的時候,有壹次過生日,提出要像其他同學壹樣在酒店請客,被南存輝狠狠地批評了壹頓。最後,他按照家鄉的習俗,給孩子煮了壹碗“長壽面”。

曾經有人問南存輝,為什麽普通家庭會有隆重慶祝孩子生日的想法。南存輝堅定地回答:“做壹個好父親比做首富更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兒子賺了錢,就讓他活得輕松。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是壹顆會思考的腦袋,壹雙能辨別是非的眼睛和壹雙勤勞的手。”

後來孩子出國讀書,南存輝只提供學費和基本生活費,並鼓勵他們業余時間打工賺錢。每到假期,兒子回溫州,他就要求兒子匿名,穿上工作服,在鄭泰公司的車間幹活,和工人們壹起吃飯、幹活。

有壹年暑假,孩子從美國回來,在飛機上遇到壹個老人。他主動為老人提行李和背包。老人看出他非常誠實和勤奮。臨走時遞給他壹張名片,歡迎他大學畢業後到自己的工廠工作。原來這位長輩是廣東壹家臺資企業的老板。

南存輝說:“我很欣慰孩子的成長,這壹切都是因為父親的啟發。”

曾提議設立“企業家基金”

很多人關心南存輝會留給子女多少財富。網上壹度盛傳南存輝要成立“害群之馬基金”。對此,南存輝曾解釋說:“是在2004年4月18舉行的浙江民營企業CEO圓桌會議上,大家都在談論民營企業接班人的問題。我說我過去很少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很老,好像問題沒有那麽緊迫。但不久前,我無意中看到幾個公司高管的孩子在壹起打遊戲。這個說我爸是什麽,所以我應該在什麽位置,那個說我爸是什麽,所以我應該在什麽位置。雖然是小孩子玩的幼稚隨意的遊戲,但是打動了我。我在想,如果不加強教育,沒有相應的制度約束,這些孩子將來來到公司,不是按照能力,而是按照父母職位的大小或者股份的多少來爭奪權力,怎麽辦?後來我們壹起開了個高層會議。我說以後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原則上不在公司工作,先在社會上打拼。如果實踐證明他們有能力,也願意繼承父母的事業,可以按程序通過公司錄用,放在合適的崗位上。當時有股東提出,如果孩子實在不行,在外面生存不下去,公司也進不去怎麽辦?我說,是不是可以考慮成立壹個基金,由我們原來的股東出資,請專家來打理,專門用來資助那些缺乏經營能力的孩子?這樣,即使我們老得不能工作,也不會擔心下壹代的生活。因為資金是原股東募集的,我當時的想法是叫‘企業家基金’。但是,有些媒體可能會覺得這個話題很敏感,很有趣。為了吸引眼球,擴大文章的影響力,有報道稱之為‘害群之馬基金’。

南存輝說:“我經常跟孩子說,我留給妳的錢可能不多了。我給妳的是妳父母寶貴的創業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以及現在對妳良好的教育,讓妳獲得學習的能力。”

艱難的啟動

1984,南存輝發現低壓電器行業的市場前景很大,但是光靠個人力量是不夠的,更別說壹個小小的門面了。這時,他的小學同學胡成中找到他,想和他合夥辦廠,於是南存輝和胡成中出資5萬元成立了“精制開關廠”。

這款精制開關廠是正泰和德力西電氣的前身。胡成中現在是德力西集團的董事長。

“壹開始開工廠其實很難,因為我什麽都不懂。不知道技術,不知道質量,不知道市場在哪裏。沒有設備、技術、人和資金,萬事開頭難,傷腦筋。”南存輝回憶道。

剛創業的時候,南存輝就在“借”字上大做文章,請人才,借腦子,用別人的設備生產自己的產品。當時在技術上依賴上海,所以南存輝請了幾個工程師來指導。開關廠發展緩慢。

既然發展了,為什麽還有正泰和德力西?

“有人說,私企難過卻要過三關,分別是分銀行工資,排座次,榮辱輪流。起初,這種問題並不明顯,但在企業出名後,為了鼓勵經濟的發展,當地政府給了企業領導壹個先進的評價和壹個獎勵。這家企業由兩個人經營。我該給誰?”南存輝笑著說,“所以壹開始我們就想出了‘廠長輪流做’的辦法。今年我當廠長,妳當法人代表,明年妳當廠長,我當法人代表。這些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直到1990,“精制開關廠”分為兩個車間,總資產200萬左右,產值10多萬。雙方也都有親戚朋友進入管理層,南存輝和胡成中開始在壹些商業決策問題上偶有爭執。所以他們分開了。

《鄭泰》出來了

如果南存輝和胡成中不分開,會發生什麽?南存輝笑著說:“那不好說。”但事實上,盡管已經分離,鄭泰和德力西仍然密不可分,因為他們是行業內最強的競爭對手。現在,這兩大巨頭已經成為中國資產過百億的數壹數二的民營企業。

分手後,南存輝和幾個親戚成立了家族企業。1991年,他把其中壹部分拿出來,成立了中外合資企業,“鄭泰”這個名字就出來了。

關於鄭泰名字的由來,南存輝說:“1991年煉油廠分立時,柳市電器企業無序競爭嚴重。有證無證,質量好的和質量差的混在壹起,還有壹些人不按常理出牌,使得市場非常混亂。”這時候,南存輝想的是,“要做生意,先做人。”壹次偶然的機會,南存輝從香港購買設備時發現了壹張發票。店名叫豐臺,“泰”字挺好的。南存輝覺得“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從容,這兩個字合起來就叫‘鄭泰’。”那時候沒有什麽宏大的理想。我只是想做對,把事情做對,企業就穩如泰山了。”南存輝說。

中美合資公司成立後,南存輝招募了包括弟弟妹妹在內的四名親屬進入鄭泰成為股東。對於南存輝和鄭泰來說,這次合資和引入股東的戰略意義遠大於融資的意義。

到1993,鄭泰的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多萬元。南存輝意識到,鄭泰要想繼續做大,就必須進行脫胎換骨的變革。於是,南存輝充分利用正泰的底牌,聯合資本擴張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