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萊茵-魯爾區的經驗

萊茵-魯爾區的經驗

1.通過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規劃區域發展近50年來,德國壹直奉行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其核心是鼓勵、保護和規範競爭。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我們重視運用法律手段,制定了壹系列重建、調整和支持經濟的法律和政策。比如1949年頒布了《基本法》,之後又頒布了壹系列法律法規,比如著名的《促進經濟穩定與增長法》。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制定了法律,從1968地區結構政策原則的制定,1969改善地區經濟結構法的頒布實施,到1990德國統壹後托管法的頒布,德國政府運用法律手段規範和引導企業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54666.6666666666666

聯邦、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和市政府作為主要的政治決策者,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依法推進魯爾區的改造。例如,聯邦政府的聯邦地區發展計劃委員會和經濟部執行委員會負責資助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各級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社會保障和減少社會緊張。針對行業萎縮和就業困難,他們采取了很多“減震”措施,實施休養生息戰略。此外,魯爾區更註重內生的區域發展,建立民主管理機制。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將全州劃分為15個大區,並成立了大區議會。其成員包括城鎮、貿易協會、工會、社會工作機構和“要求平等權利的團體”的代表。地區會議每年舉行兩次?三次,其任務是:分析和研究市場,討論當地的發展潛力以及與勞動力和就業市場、基礎設施、環境保護、能源、住房質量、技術發展等有關的問題。,制定發展戰略和目標,確定具體措施,提出具體項目。這是國家決策的基礎。權力下放為公共決策創造了透明的程序,更重要的是,權力下放使區域合作得以實現,這促進了那些傾向於分散的人的自我凝聚和自我發展。

第二,改變單壹的經濟結構,使區域經濟發展多元化。

首先,對傳統企業進行集中、合理化、改革和重組。在1966?1976期間,政府撥款15億馬克支持煤礦集中改造,並制定相應政策保護煤炭行業。1969年,魯爾區26家煤炭公司聯合成立魯爾煤炭公司,將煤礦開采集中在機械化程度高、利潤高的大礦,關閉不盈利的小企業,重新規劃、統壹部署、指導整個魯爾煤田的生產,實行整體機械化。同期,鋼鐵行業也進行了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關閉或兼並老廠,擴建新廠,調整企業內外,加強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協作。現在鋼鐵生產集中在幾家大企業。為了方便貨物的運輸,魯爾區還調整了鋼鐵和冶金工業的布局。此外,在整頓煤炭、鋼鐵行業的同時,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比如魯爾區的特殊鋼產品、采煤設備、煉油技術始終位居世界前列。

其次,魯爾致力於使礦區經濟向多元化、壹體化發展。該區以改善環境條件為突破口,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開發利用土地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大力扶持建立化學、汽車、機械制造、信息通信、環保等新興產業。零售、旅遊、法律咨詢、廣告、多媒體等新興服務業百花齊放。目前魯爾區有654.38+0.5萬家企業,大部分是第三產業。此外,為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北威州規定對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的企業,大型企業投資者給予28%的經濟補貼,小型企業投資者給予18%的經濟補貼。優惠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電信等“新經濟”產業在魯爾區蓬勃發展。目前,北威州從事數據處理、軟件和信息服務的企業超過11000家,電信公司超過380家,大部分位於魯爾區。

經過多年的努力,魯爾區已經從壹個“煤鋼中心”逐漸轉變為壹個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經濟”產業相結合,各產業協調發展的新經濟區。魯爾區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第三,發揮科技優勢,促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為了滿足產業轉型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從1961開始,波鴻、多特蒙德等魯爾城市紛紛建立大學,開始了大學建設的浪潮。魯爾區現已成為歐洲大學密度最高的工業區,擁有超過654.38+0.4萬名學生,其中63.5%為理工科和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比全國水平高出654.38+0.2個百分點。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針對本地區的發展方向和獨特資源,大力開展應用技術研究,不斷交付技術成果,為促進產業結構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魯爾區幾乎所有城市都建立了技術開發中心。目前,整個地區有30個技術中心和600家公司致力於開發新技術。

魯爾也有壹套將技術轉化為市場應用的體系。所有的大學和研究所都有“技術轉化中心”,幫助企業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政府還在魯爾區建立了許多風景優美的高科技園區,並為在此落戶的企業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可以獲得低息貸款或部分免費援助等優惠待遇,尤其是中小型公司。

第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魯爾區鐵路公路網密集,交通系統十分發達。魯爾區著名工業城市多特蒙德到科隆有兩條ICE高速鐵路,時速可達300公裏。魯爾區的高速公路縱橫交錯,汽車從市區道路進入高速公路非常容易。魯爾區的城市交通設施也很完善。以多特蒙德為例。除了公交車,這個城市還有四條輕軌線,六條地鐵線和兩條有軌電車線。

密集便捷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絡也促進了萊茵河流域航運的發展。水陸聯運形成了統壹的運輸體系,極大地加強了各工業區之間的密切聯系,為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杜伊斯堡因為魯爾區的崛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內河港口。

動詞 (verb的縮寫)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建設成績顯著。

魯爾區新面貌的成就歸功於有效的環境管理工作。為了根除公害,政府投資成立環保機構,頒布環保法規,進行統壹規劃。首先,改造河道,解決水汙染問題。在100公裏長的江面上修建了4座蓄水池和108澄清池,凈化汙水。其次,全區建立了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各工廠設置了回收有害氣體和粉塵的裝置,使空氣汙染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全區還開展了大規模植樹造林,保護綠地和濕地,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在魯爾區,開發風能的風車隨處可見。

魯爾區善於變廢為寶,開發利用舊工業資源。傳統上,工業和旅遊業似乎是對立的,但在魯爾區,人們的觀念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其中之壹就是發展工業旅遊,最典型的就是把廢棄的礦山和作坊改造成工業歷史博物館。1998魯爾區規劃機構制定了連接全區旅遊景點的區域旅遊線路。這條“工業遺產之路”連接了19個工業旅遊景點、6個國家博物館和12個典型工業城鎮,幾乎覆蓋了整個魯爾區。魯爾區也將其工業遺產和文化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並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