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海南島的歷史故事

海南島的歷史故事

兄弟姐妹們,妳們有關於海南島的歷史或故事嗎?

元代女織女黃道婆,年輕時不甘做童養媳,於是登上商船,在此壹待就是40年。她學習了當地黎族的紡織技術後,連同黎族的紡織工具壹起帶回家鄉廣為傳授。

扇形階梯柱

清朝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在岸邊的壹塊巨石上題寫了“天涯”二字。後來有學者觸景生情,在旁邊壹塊巨石上刻下“海角”二字,故名“天涯海角”。離這兩塊刻石不遠處,是* * *和中國於1980發行的面額為兩元的人民幣背面圖案“南田義主”石刻。其作者是壹位在海南為官十余年,政治道德清正廉潔,深得民心的老先生。他叫範雲提。他被任命為懸崖州知府的時候,正是列強瘋狂瓜分中國的時候。他預料到自己管轄的海南島會成為支撐祖國河山的巨型玉柱,於是在天涯海角附近的壹塊巨石上刻下了籮筐般大的四個字。

海瑞矽根

65438至0587年,74歲的海瑞在南京因病去世,行李裏只剩下820元工資和幾件舊衣服。據史書記載,當哈裏的靈柩從南京運回故鄉時,“送來的穿白衣的在岸上捉來捉去,哭喝的絡繹不絕,家家畫造像祭祀。”

海南島在古代叫什麽?歷史上海南島有三個古稱:朱雅、魚兒和瓊臺。據文獻記載,“珍珠崖”源於“郡在海崖邊,產珍珠”,故名“珍珠崖”;“博爾”源於海南島古代部落的刺繡習俗(在臉上雕刻圖案,塗上顏色,耳朵上垂下裝飾耳環),故名。”瓊臺”源於“白石中有瓊山,土石皆白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關安撫京師駐地,故稱瓊臺。根據考古工作發現的20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歷史文獻,推斷海南島至少在6000年前就已存在,並有人類活動。據《瓊州誌》記載,秦代的海南屬於其邊遠地區,沒有建制。西漢元年(公元前110),建立了渤、朱雅兩郡。到了元帝元初第三年(三原前46年),只有壹個縣叫“諸鹿縣”。南北朝時,梁武帝建州,稱為“崖州”。隋代有林鎮、朱雅兩縣,唐代有雅州、瓊州、周振、儋州、萬州五縣。到了宋朝,壹州三軍,瓊州領五郡,南寧領三郡,萬安領兩郡,濟陽領三鎮。元代海南的建制大多與宋朝相似,沒有大的變化。明代海南設瓊州府,統領乃、萬、雅三州10郡。清代海南的建制仍沿襲明朝。民國初年,海南棄道設民政廳,後改為行政都寨區和特別行政區。解放後,海南改為行政區,設有行政公署,1988建省,稱海南省。海南的建制沿革,從漢初瓊崖設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著朝代的更替,地名也經常發生變化,所以海南地名被稱為“崖州”、“瓊州”、“瓊崖”。在詩詞碑刻中,有“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名稱。“海南”這個名稱只是在宋代才頻繁出現,民國以後才被廣泛使用。其作為海南地方行政區的正式稱謂是解放後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升級為省,簡稱“海南省”或“瓊”。

海南省文昌市的「憶恥橋」有什麽歷史故事?“憶恥橋”是文城鎮中心區的便民橋,改建於1982,改名為攻關橋。便民橋始建於宋代,明代鄭德時期重建,清鹹豐年間毀於洪水,鄉賢林老蘭重修。林老蘭,文昌市東陸鎮大豐村人,出身書香門第,才華出眾。他的父親林索之是壹個著名的舉人。林老蘭老實,敢打。有壹天,在文成鎮的街上,他看到壹個醉漢,在街上打架,橫沖直撞,就上前勸架。沒想到,醉漢壹把抓住胸口,正要動武。林老蘭生氣了,對著醉漢揮舞著煙鬥。醉漢昏過去了,被帶回家,死了。醉漢家屬向縣政府舉報。法庭上,林老蘭如實陳述:“煙囪不是兇手,市場不是殺人的地方,我們也不是兇手。人不能無恥,知恥不可恥!我願意為我的傷害道歉。”縣長問他怎麽補償?林老蘭回答:“我願意重修便民橋以銘記恥辱。”縣長同意林老蘭出錢建橋,作為恥辱的紀念。工匠們在建橋時,特意將橋欄桿設計成人頭形狀,睜大眼睛,因此這座橋被稱為“恥辱橋”或“娃娃橋”。

海南民間故事海南漢族民間故事從漢代開始,漢族人從中原地區大量遷入海南。漢人入瓊時,早已進入封建社會,發展了自己的文化。宋代蘇東坡在《伏波寺物語》中說:“自漢至五代,中原避亂者甚多,今則衣冠、禮、樂。”所以漢人流傳的故事大多是中原流傳下來的,帶有中原文化的遺風。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薛討伐等。在與地方文化的長期傳播、演變和交流中,漢族民間故事逐漸呈現出濃郁的地方色彩。比如在詹洲流傳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結局都是兩個人最後的大團圓,和其他地方的悲劇結局有很大的不同。此外,當地還有許多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其實都是漢人遷居瓊後紮根的產物。這些故事的地方就更強了,本質上是海南的地方特產。如邱軍的《買塊磚》、瓊山的《大個雕郎中與笨賊》、三雅的《七歲的馬齊》、陵水的《廖記傳奇》、樂東的《陳》、陳以及《顏的故事》等,在民間廣為流傳。1,中國傳統民間故事。隨著漢族人遷入海南,中國的傳統民間故事在海南廣為流傳。漢人第壹次進入海南是在漢武帝丁原五年(112)。唐朝以來,封建王朝進壹步加強了對海南的開發建設,壹批朝廷官司和邊防軍不斷進入海南,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自隋朝以來,海南壹直是官員被貶流放的地方。僅唐宋時期就有李德裕等6位宰相,蘇軾、等50多位名人被貶為瓊。他們都積極傳播中原文化。遷居邛崍的人來自大陸各地,來自大陸各地的傳統民間故事也隨之流傳到瓊島各地。但在傳播過程中,它們改變並融入了海南的壹些風土人情和植物,使之更富有海南地方特色,更符合海南人的審美情趣。例如,《水滸傳》和《祝英臺》等。,在樂東,梁山伯與祝英臺增加了壹個獨特的情節:水滸傳壹直對祝英臺的身份表示懷疑,所以他悄悄地在祝英臺的草席下放了壹片芭蕉葉。因為女人的體溫比較高,如果香蕉葉褪色了,就說明祝英臺是女人。但祝英臺識破了梁山泊的小“詭計”,晚上睡覺的時候把芭蕉葉放在外面曬露水,天亮了才墊在草席下面。儋州流傳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壹個大團圓的結局:馬俊被迫結婚,祝英臺發誓去死。梁山伯在考試中獲得頭獎,被招募為賽馬。金殿上的梁山泊違抗妳的命令,被判欺騙妳。祝英臺及時趕到,據理力爭,皇帝深受感動,特別是給了朱良壹個天與地的好姻緣。可見海南人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和大膽。2.民間傳說。漢族的民間傳說豐富多彩,題材廣泛。人、動物、植物、名山大川都有傳說和故事可唱。這些傳說和故事,或是對英雄的敬仰和贊美;或者對當地景觀古跡的起源進行漂亮有趣的解釋;或者借物來表達人們懲惡揚善的願望。《鯊魚故事》講的是明朝時,水南肖丹村的秀才王邦祥乘船去府城趕考,同行的有七八個商人。船從海裏出來,遇到了壹條大鯊魚。船主告訴大家,船上有人做了違反自然的事,只有把他扔到海裏餵鯊魚,大家才能得救。然後船主讓船上的人把手帕扔到海裏,誰從鯊魚手裏接過手帕,誰就得跳進海裏餵鯊魚。船上的人都把手帕扔進了海裏,鯊魚吃了王邦祥的手帕,於是人們把他推進了海裏。但是鯊魚把王邦祥背在背上,用壹條尾巴把船掃翻了,船上的人都成了溺水鬼。鯊魚將王邦祥擡上了岸,他卻無力回到海裏,死在了沙灘上。王邦祥傷心欲絕。他在鯊魚旁邊哭了壹天壹夜,才把鯊魚埋在沙灘上。半年後,他把鯊魚骨搬到小東天嶴山腳下安葬。並且豎起了壹塊墓碑,上面寫著:“鯊魚公爵之墓”。從此,鯊魚被尊為王家的祖先。王邦祥死後,也葬在鯊魚墓旁。他的後代都放棄吃鯊魚,不用鯊魚油點燈。每年像祭祀壹樣祭拜鯊魚墓。3.歷史名人故事。海南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歷史名人和傑出人物。他們的生平事跡和傳奇經歷被人們津津樂道,贊美之聲不絕於耳。在邱俊買木屐之前,海南人都是穿木屐的,賣木屐的店鋪也很多。有壹次邱浚拿了三便士去買木屐,但是他穿的木屐要五便士,而且他身上的錢不夠。店主逗他說:“大家都說可以做壹對。我來做壹對。如果妳做壹雙,我會送妳壹雙新木屐。”邱軍讓掌櫃出個題。店主看著秋君說:“進了我們的門,就給妳三分錢。”秋君聽了壹會兒,讓掌櫃先穿上木屐。邱俊穿上木屐,正確回答:“出了妳的門,更上壹層樓。”我驕傲地離開了。秋壹對的故事在海南特別是瓊北地區廣為流傳,深受大家喜愛。如下面這兩個:有壹天秋君在城外遇到壹個樵夫,樵夫想給他壹對測試,秋君讓他給他出個題。樵夫指著肩上的木柴,寫了壹個問題:“這柴是山裏來的。”此時已是黃昏,家家戶戶都在做晚飯,煙霧繚繞。邱俊不禁有感而發,道:“因火,傍晚煙多。”樵夫稱贊邱俊聰明。又壹次,邱俊和壹個有錢人的兒子打了壹架。富人聽說後,很生氣,想和邱俊理論..兩人見面後,蔡主要找邱軍談話,他傲慢地說:“誰說狗可以欺負老虎?”極其囂張,他甚至把邱俊比作壹條狗(狗)。邱軍沒有被他的傲慢嚇倒。他不甘示弱地給了下壹副對聯:“妳怎麽知道魚不能變成龍?”撞到地板使得這個富人帶著他的兒子逃跑了。張工吃雞蛋。張小時候家裏窮,但是他壹個私塾的同學看見他天天吃鹹蛋。

海南島歷史簡介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本與中國大陸相連,直到人類出現的第四紀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了寬15~30公裏的瓊州海峽。這個島孤立在南海中,因此得名“海南島”。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個古稱:朱雅、魚兒和瓊臺。文獻記載,“朱雅”源於“郡在海崖岸邊,產珍珠”,故名“朱雅”;“博爾”源於海南島古代部落的刺繡習俗(在臉上雕刻圖案,塗上顏色,耳朵上垂下裝飾性耳環),故名;“瓊臺”源於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為安撫京師大牢而置瓊官,故稱瓊臺。海南島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人們常稱之為“熱島”、“椰島”、“綠島”、“寶島”。

從65438年到0988年,海南建省辦特區,曾經的蠻荒之地,成為今天的建設熱土。

海瑞(1514~1587),海南著名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汝縣人,郭凱人,本名馮剛。海南瓊山人。哈利從小學習詩歌和經典,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中選。先被任命在福建南平教重慶,後升任浙江淳安知縣。他推行清稅平稅,多次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司長,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侈,疏於國事等缺點,遭迫害入獄。世宗死後被釋放。第三年隆慶升職了(1569)。他壹如既往地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興修水利,貫徹執行,迫使貪官還政於民,遂有“晴空”之譽。出院後被辭退,賦閑生活了16年。萬歷十三年(1585),復聘。先後任南京吏部、南京右侍郎,力主嚴懲貪官,禁止賄賂。兩年後他在南京去世。海端壹生清官,深得百姓尊敬和愛戴。據說,當他們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當地人對失去親人深感悲痛。當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回家鄉時,長江兩岸擠滿了為他送行的人。許多人甚至為他們的家畫了他的肖像。關於他的傳說在民間流傳更廣。經文人加工後,被編成著名的長篇公案小說和,或被改編成戲劇,不壹而足,等等。海瑞和宋朝壹樣,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範,正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