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沒有人能定義妳

沒有人能定義妳

“妳辭掉這麽好的工作?妳有病嗎?”

“我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真是個傻瓜。”

“妳太內向了,成不了大事。”

這種對他人的評判,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妳太年輕,妳太粗魯,妳太低級。

這種判斷是人們試圖操縱對方的最原始的手段。

自從我們學會了理解單詞,我們的父母就壹直用“妳是個好孩子”、“妳很棒”之類的話來鼓勵我們的“好”行為。

同時,他們也會用“妳真壞”“妳真辣!”這樣的語言來壓制我們的“壞”行為。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這樣對待,整個社會也是這樣交流和運作的,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有什麽不對——我們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和定義自己。

通過這樣的“外在評價體系”,我們每個人都牢牢地維系著大量的“社會屬性”,在這種“社會屬性”的驅動下,我們有了大量的追求,從而不斷地創造“社會價值”來維持社會的運轉。

但問題是,對於妳個人來說,如果妳接受了別人的判斷,妳對自己的認識就會變得模糊,同時妳也會被別人操縱,按照別人的意願去做別人想讓妳做的事情。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別人的判斷會和自己的想法產生沖突,所以這種沖突會導致我們處於“自我分裂”的狀態。

壹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堅持做自己,專註於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對自己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從別人的評論和建議中有選擇地重新認識和完善自己。

而自我分裂的狀態往往會導致:人會自暴自棄,按照別人的期待、看法、評價去玩自己。他們會壹直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感情,以至於分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感情是什麽。

比如當別人侮辱他的人格時,他體會不到他的憤怒,因為他被別人稱為無用的廢物,不配擁有尊嚴;

比如,因為某人總是被周圍的人否定,所以永遠體會不到自信,潛意識裏認為自己總會失敗;)

那麽,妳是不是經常被父母或者親近的人否定?

妳身邊有沒有人經常自以為了解妳,對妳妄下結論

妳是否經常聽到別人對妳說:“妳應該做這個,妳應該做那個?”

有沒有人“鼓勵”妳:妳做得很好,加油!

有沒有人告訴妳:我對妳很滿意,妳再這樣下去我會更喜歡妳?

是不是有人在妳耳邊嘮叨:妳要找個穩定的工作,找個好老公/老婆,買個大房子?

所以現在妳無法接受這些人對妳的“評判”。

不僅那些負面的評論會讓妳懷疑自己,別人的鼓勵和認可也會讓妳失落。

妳現在應該意識到沒人能評判妳。

我知道妳看到這裏,本能的想反對我:第壹,完全不接受別人的評價,太絕對了吧?

第二,別人的鼓勵有時候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別人對妳的貶低有時候可以督促妳奮進,有時候只有聽別人的意見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規避風險,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

其實問題不在於結果的質量,而在於我們對這種“外部評價體系”的態度。

如果能專註於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當然可以有選擇地吸收別人的建議和意見;

但如果長期習慣於遵循外在的評價體系,通過吸收別人的建議來規避風險,通過被別人貶低來進步,本質上是沒有意義的。

關鍵是妳從“外在評價體系標準”變成了“自我認知標準”。

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妳需要壹個適應期。這個適應期意味著妳需要壹些試錯和犧牲,而且是必要的犧牲,因為只有犯錯才是最深刻的改變方式。

換句話說,如果妳選擇不在乎別人的評論和建議,很可能會碰壁,受挫,但只有這樣,妳才能形成自己的經驗,妳才能獨自面對風險和挫折,才能讓“自己”成長。

人在看問題的時候,幾乎會本能的忽略自己的錯誤。

當我們口口聲聲說“別人無法定義我們”的時候,完全是在把錯誤歸咎於別人;但其實我們自己也經常在定義和評判別人。

“小李那麽傻,誰會喜歡他?”

“打扮得這麽艷?壹看就是個破鞋!”

“哎喲!看看小昭的大金鏈,就是為了炫富!”

事實上,這樣的話經常出自我們的口中。

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別人反映出來的那些不好的地方,為了平衡自己內心的嫉妒和憤怒,為了控制別人,我們也會去定義和評判別人。

同時,為了避免“身份焦慮”,推卸責任,缺乏“自我接納”,很多人往往給自己下定義,給自己貼標簽。

“我是個美食家”,“我是個女人”,“我是個很懦弱的人”

在這個信息過載、功利過度的時代,人們普遍陷入不知道自己是誰、無法描述和表達自己的困境。

因此,給自己貼標簽被廣泛用作緩解身份焦慮的手段。

當壹個人說“我是女人”的時候,她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希望妳覺得我是壹個有鮮明獨特個性的女孩。”

就是這種貼標簽的行為並不是對自己的準確描述,只是通過給自己貼標簽,讓別人對自己產生這樣的印象——我很強,我很時尚,我很酷等等。

當妳沒有很好的完成工作的時候,當妳做錯事情的時候,當妳被老板和媽媽罵的時候,妳可能會下意識的為自己辯解:“我是壹個做不好事情的人!”

通過給自己貼上“做不好事情的人”的標簽,從心理上逃避自己的責任。

但是因為妳逃避了責任,妳逃避了成長的空間;

同時,“做不好事情的人”這個標簽也制約著妳,因為妳以後真的會“做不好事情”。

而壹個自我接納不足的人,在生活中會非常善於否定自己。“我不夠好”“都是我的錯”等標簽像糖果壹樣粘在他們身上。

因為這些自我否定標簽的存在,他在歸因問題時,幾乎下意識地把負面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卻無法意識到客觀現實。

所以,所以重點是-

當壹個人在處理問題時的歸因傾向是指向自己的錯誤時,首先,他無法應對和處理現實問題,客觀層面上的問題無法解決,自己也無法得到鍛煉;

對於這個人來說,他要面對的問題就變成了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問題;

但當人深陷情感問題時,只會讓情感問題越來越嚴重;他只會讓自我否定和自我譴責的情緒越來越痛苦。

所以這個人會變得越來越脆弱,以至於無法再去面對和處理現實問題。

其實這篇文章我想傳達的壹個觀點是,人是無法定義的。

我們生活在壹個定義的世界裏。

通過對這個世界上的存在進行定義和標簽,我們可以簡單地對事物進行分類和標準化。

通過定義,事情變得可控,容易理解。

我們能獲得安全感是因為——小麗是個驕傲的女孩,所以她會對我的好視而不見;

我是辣雞,所以總是失敗;

這樣我們就為發生的事情找到了壹個“合理”的解釋,這樣我們就好像知道了原因,而不用面對未知的恐懼——其實我也不知道小麗為什麽會拒絕我,為什麽會失敗。

比起真相,人類更害怕未知。

但很多時候,事情其實都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或者說我們通過推理和核對都找不到答案。

但是,我們總是用自己狹隘的“邏輯”去判斷和定義事實。

當然,我們誰也不能否認定義事物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我們大大提高了處理問題的效率,很多時候可以把重大問題處理好。

但重點是,對於個人來說,生活在壹個定義的世界裏,就意味著妳永遠生活在壹個限制的世界裏。

如果妳經常給別人下定義,說明妳選擇對這個人身上的其他閃光點視而不見,就會有妳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如果妳總是給事情下定義,比如“只有辣雞才喜歡打羽毛球”“吃兔肉的人都是變態”“男人怎麽能穿胸罩?”,那麽妳可能會錯過更廣闊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如果妳壹直相信和接受別人對妳的定義,那就說明真正的“自己”被壓抑了。如果妳選擇相信只看到妳某壹方面的人對妳的看法,必然會造成妳對自己的懷疑,對自己其他方面的困惑。

如果妳總是定義自己,那就意味著妳限制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

現在妳意識到定義如何限制妳了嗎?

喜歡畫畫就壹定要當畫家嗎?

27歲了,還要考慮相親生孩子嗎?

妳是不是喜歡看網絡小說,所以壹定是屌絲?

妳看到了嗎?

定義限制了妳。人們給壹個定義添加了很多屬性,就好像妳滿足了壹個定義,同時擁有了所有其他屬性。

於是妳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擁有妳向往的屬性,努力去符合壹個定義;

為了逃避壹些自己討厭的屬性,妳讓自己在沒有定義的情況下努力;

妳明白這個問題嗎?

這就好比妳只是想吃壹個冰淇淋,但這時候卻出現了“壹個成年人吃冰淇淋是不是很幼稚?”“壹個大老爺們應該吃草莓口味的!!!"這些規則和定義阻礙了妳。

但其實這些規則和定義本來就不存在,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限制自己的。

吃冰淇淋不代表妳幼稚。小麗的拒絕不代表她是壹個驕傲的人。妳性格內向但不代表妳做不了大事。

所以妳只需要記住壹點:沒有那麽多定義,也沒有那麽多因果關系。

那麽如何擺脫被定義的世界呢?

首先,妳要停止對別人的定義和評判。

妳要知道,妳不能壹次又壹次的評判別人,對自己說,我不需要在意別人對我的定義。

作為控制別人的武器,當妳試圖用它來控制別人的時候,其實還是在定義的控制之下。

然後,妳“選擇”不接受別人對妳的定義。

重點是妳的選擇。

我想這時候肯定有幾個人想問:我怎麽才能不再接受別人對我的定義?

但其實問題已經到此為止了。

就像我告訴妳以後不要看電視,不要跳二樓,不要手淫,妳要做的就是停止妳以前做的事情。

當然會有很多阻礙。妳會忍不住想看,想自慰,想接受別人對妳的定義。但是克服這些障礙是妳自己的探索過程。

最後,解放自己。

解放自己意味著妳意識到妳無法被定義。

沒有具體的辦法告訴妳這壹步,這更像是壹個妳會自然到來的階段。

我能理解這壹點,是因為有壹天,腦子裏突然有個聲音告訴我,“試著想象壹下,從現在開始,妳沒有名字。”

而這壹刻,我似乎突然意識到。

是的,我沒有名字,那我是誰?我是我的身體嗎?我是我的思想嗎?我是我過去的經歷嗎?我是因為窮而自卑嗎?我是因為成功而自大嗎?

仿佛壹下子就能看到過去的自己,仿佛被自己的經歷和各種定義禁錮在壹個狹小的空間裏。只是童年的壹些社交挫折導致我壹直回避人際關系。

但其實這壹切都是假象,過去是假象,經歷是假象,定義是假象。

“我”也是壹種錯覺。

妳清楚了嗎?

妳不是男人,女人,父親,程序員,coser,美食,辣雞,精英,心理咨詢師,中國人,思想家,同性戀,佛教徒。

聽著,只有把自己從“身份”、“角色”、“職業”中解放出來,妳才能體會到存在於妳生命中的無限可能。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