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菏澤、衡陽、廣州、杭州、太原、蘭州、合肥等地的“限”字都有不同程度的松動。
2月21日上午,樓市傳來重要信息。有媒體致電阜陽國土局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承認,阜陽已經正式取消限價,成為2019以來第壹個取消限價的城市,成功加入“限”字松動的大隊伍。
可以看到,在2065438年6月+2008年6月+2065 438年6月+2008年10月之前,安徽阜陽的住宅文件上標註了壹個大家熟悉的條款:“競得人競得土地後,所開發的商品住宅銷售均價不得高於同區域、同類別、同品質商品住宅的月銷售均價,也就是所謂的‘限價’。”
但到了2019年2月,這壹條款已經在2019中被刪除。
如果說阜陽是在低調處理取消限價(畢竟阜陽國土局官方還是能找到相關公告文件的),那麽有些城市取消限價,完全是無聲無息的,比如南京。
近日,有購房者爆料稱,南京部分板塊早已超限價。舉報人說,南京部分樓盤取消限價,在當地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消息壹出,市場壹片嘩然。2019曾經的“地王”城市南京會卷土重來嗎?
實際上,是取消限價還是限價,在公眾的認知上是壹種“試探性”的松動。這麽多城市開始加入取消限價、限售的行列,絕不是偶然。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麽那麽多城市紛紛效仿,取消“限”字?
首先,從宏觀角度來看,無論是取消限價還是限售,都是符合國家提出的“因城施策”、“穩定地價、房價、預期”等基本政策的。
細化到具體城市,取消限價或者限售,可能是各個城市綜合考慮的結果。房價的調控不是單壹的調控。如果之前房價漲的太多,就要抑制房價,如果房價大跌,就要穩定房價。
在此之前,之所以這麽多城市要實行限價、限購、限售等各種“限制”,本質上是因為公房需求量大。
但隨著高層各項調控政策的收緊,特別是自高層定下“房住不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基調後,土地市場出現了明顯的降溫趨勢,不少城市的土地流拍現象開始飆升。
另外,還有壹個特別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財政收入。眾所周知,中國大多數城市的財政來源很大壹部分依賴於土地出讓。如果土地長期賣不出去或者賣不出好價錢,政府就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
開發者也是如此。政府土地“凍結”太久,開發商就不敢主動拿地了。同時,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如果沒有足夠的土地儲備,開發商也會擔驚受怕。所以,當樓市“凍結”壹段時間後,政策稍微“松綁”,可以說是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同壹個需求。
悄然取消限價的兩個“地王”城市,或多或少滿足了上述幾點:
先說阜陽。根據阜陽去年的統計,阜陽財政收入324.8億元,其中市區土地收入201.2億元,約占財政總收入的62%!財政收入很大壹部分靠土地收入。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阜陽的土地市場壹直不景氣,很多地塊被拍賣。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刺激市場回暖,但效果並不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從去年6月開始,阜陽土地交易已經出現滑鐵盧:
6月20日,富陽市民中心拍賣2017-32、2017-55地塊,另壹地塊由拍賣改為掛牌。6月28日,富陽迎來6月最後壹場土地拍賣。2017-1、2017-21、2017-22等4宗地塊公開拍賣,3宗地塊均因競買人數不足而流拍。
壹方面,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依賴於賣地收入,另壹方面,土地拍賣繼續失敗。所以阜陽今年“取消限價”是完全自然的。只有政府有錢了,才能支持更多的城市建設。
另壹個悄然松綁限價的是南京。有媒體人統計,截至目前,南京已有6個板塊跌停。
來源:大胡子之家
相比之下,南京取消限價有幾個有趣的地方:1,是取消部分樓盤的限價;2.這位官員沒有發表聲明。
這可能和現在的環境有關。在衡陽明確“取消限價”的時候,官方迫於輿論壓力撤回了文件,即便是三四線城市衡陽,更不用說二線強市南京了。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這種“言而無信”的調控模式將成為全國各城市“微放松”的基本形式,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城市效仿。
那麽南京為什麽悄悄取消了限價呢?也是被“土地財政”綁架的結果嗎?
說實話,不是。雖然去年南京部分城區的地價大幅下降,同樣,當地的拍賣市場也給人壹種降溫的感覺,但相比其他強二線城市,南京並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地方。
而且,還有壹個有趣的現象。在所有強二線城市中,南京的房地產依存度(房地產投資占GDP總量的比重)很低,比南京低的只剩下壹個天津,所以說南京也被“土地財政”綁架了,顯然是沒有道理的。
南京這次之所以要悄悄取消部分樓盤的限價,極有可能與之前南京的消費維權有關。去年7月,南京爆發最大業主維權。
這壹次對部分樓盤的“取消限價”,對於阻止維權潮意義重大。以前在全面限價的情況下,壹些開發商為了節省建房成本,打“雙合同”(壹個購房合同,壹個裝修合同,開發商從中賺取差價)或者在房建上偷工減料,所以吃虧的自然是購房者。
當時出來後,影響極其惡劣,但事情出現後,問題不得不解決。此時南京對部分樓盤實行限價,對修補維權潮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