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南京都市圈包括哪些城市?為什麽安徽這麽多城市?

南京都市圈包括哪些城市?為什麽安徽這麽多城市?

南京再次獲得了“惠晶”之名。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官網發布消息稱,安慶市發改委主任壹行近日赴江蘇省南京市,對接蚌埠市,普遍加碼南京城市圈。南京市發改委對蚌埠市的加入表示熱烈歡迎和申請,並期待與蚌埠市密切合作,加強溝通。

壹次主動而熱情的邀約,堪稱城市圈時期的壹次盛會。

可惜蚌埠屬於安徽,南京是江蘇的省會。蚌埠市與南京不接壤,與南京的直線距離遠超合肥。

即便如此,蚌埠市也在近300裏之外,積極投入南京城市圈的懷抱。這讓誰尷尬?

01

攻擊“北京的象征”

南京多年來被稱為“北京的象征”,它與安徽省的壹些城市有著密切的關系。

5月底,南京城市圈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召開聯席會議。除了江蘇省的南京、鎮江、揚州、淮安外,安徽省還有蕪湖、徐州、合肥、宣城四個城市。

這八個城市正好構成了南京城市圈。

從GDP總量來看,蕪湖和徐州是安徽省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合肥和宣城分別排在第五和第九位,剛剛準備提前加的蚌埠排在第七位。

也就是說,安徽省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壹半投入了南京城市圈的懷抱。

其實安徽省這四個城市與南京城市圈的關聯,最開始可以追溯到2001。當時南京城市圈的定義已經出來了,南京與徐州、合肥、蕪湖、宣城的交流越來越頻繁。

2019年初,國家發改委發文明確指出,到2035年,將產生壹批世界知名的城市圈。(參考“都市圈時代來臨,誰會是最大贏家?”》)

這代表著城市圈時代的到來。

早在10年前,南京都市圈就嘗到了第壹口湯,可以說是得到了現行政策的支持,都市圈的基本建設全方位加速。

02

尷尬的南京

南京在都市圈時期抓住了發展趨勢的機遇,但這並不能掩蓋其在省內的尷尬。

在網絡上,“全國各地哪個省會城市最尷尬”的話題被討論得掌聲雷動,其中南京和濟南出現的頻率最高。

南京之所以是最尷尬的省會城市,取決於南京的GDP在江蘇排名第二,和第三名無錫差距不大。蘇州的光環效應很強,南京作為首都,必然會受到傷害。

說到省會(城市GDP/省GDP)第壹,南京僅高於濟南,被武漢、成都、Xi安等二線城市遠遠甩在後面。

結果去年底,南京、濟南、沈陽等城市被省巡視組訓話,理由都壹樣:省會城市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隨後,今年年初,南京部署了三項重點日常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壹項被公布:提升省會城市作用,管理好中心城市首位度。

03

強大的上海城市

南京成為強省並不容易。

要了解,長三角有壹個非同壹般的城市上海。上海城市影響力之高,全國知名度之大,長三角重點帶動力之強,覆蓋面之廣,讓二線城市望塵莫及。

最重要的壹點,上海都市圈就出來了。

根據總體規劃,都市圈基本規劃覆蓋上海、蘇州、無錫、南通、紹興、寧波、舟山、湖州“1 7”城市,總用地面積4.9萬公頃,人口約6500萬。(參考“上海穩,深圳吊”)

可以看到,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南通,浙江省的紹興、寧波、舟山、湖州,都被納入了上海都市圈的“陣營”範疇。

南京很難對付經濟實力不容小覷的蘇州和強到超的上海。

那麽,唯壹可行的方案就是跳出壹個省的邊界,以南京城市圈為起點和跳板,將覆蓋範圍擴展到安徽省,成為區域管理中心城市的第壹名,這將成為必然趨勢。

俗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次尷尬的是合肥。

04

尷尬的合肥?

南京沒有理由不感到尷尬。

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面的。相反,南京對安徽地級市的超級打擊,恰恰說明合肥早已成為羽翼豐滿的競爭對手。

顯然,合肥早就是壹個沒有任何優越感的小省會城市了。

近十年來,合肥不愧為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城市排名較快的省會城市。

2008年,合肥還只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小省會城市,GDP總量只有6543.8+0664億人民幣,與南昌、太原、昆明等城市持平。

到2018年,合肥GDP總量已躍升至782.2億,超過中部的南昌市、太原市、大連市、石家莊市、長春市、哈爾濱市等城市,與合並前的Xi市、濟南市有市場競爭趨勢。(參考《高層調音,“中部崛起”的號角將再次響起!》)

十年來,合肥GDP增長3.7倍,財政總收入增長4.2倍,外幣存款增長4.9倍。發展趨勢率在眾多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

這背後,除了合肥兩縣兩區,並成功定位長三角城市群,進而完成省會城市的大擴張,與高鐵列車時期合肥區位優勢的提升和工業生產的創新驅動發展息息相關。

傳統鐵路時期,合肥地處京廣、京九、隴海交通幹線之外,屬於當之無愧的鐵路笑臉。

八縱八橫高鐵時期,壹個美麗的米字形高鐵核心區矗立在合肥。合肥至福州高鐵、合肥至杭州高鐵、合肥至鄭州高鐵、合肥至蚌埠高鐵等鐵路線,不僅提高了合肥與壹線城市之間的暢通程度,也提高了合肥在安徽的覆蓋範圍。

除了資源優勢的提升,合肥的工業生產也在上升。

現階段,合肥已經形成了以新型顯示、集成電路芯片、家電產業、汽車產業為重點的領先的產業管理體系。它不僅是中國最負盛名的家電產業之都,也是平板顯示和集成電路芯片產業鏈上的名鎮。科大訊飛、BOE和吉奧汽車等公司在這裏紮根很深。

這些都使得合肥從安徽省會迅速成長為安徽省唯壹的單核管理中心城市。以前安徽省有省會城市沒有管理中心,人口流失非常嚴重。恰巧依托合肥這個單核管理中心的快速發展,安徽的人口逐漸從長三角回流。

2065438+2008年,安徽省以68.6萬人的人口規模,新增營業規模居全國各地第三位,僅次於廣東省和浙江省。其中,大部分是長三角回流的人口。(參考人口競爭:廣東增量遠超江浙,山東河南持續流出,北京東北負增長)。

這種發展趨勢與合肥作為管理中心城市的崛起密切相關。

05

南京VS合肥:都市圈之戰

壹個中心城市的崛起,會對周邊城市產生市場競爭壓力。

管理中心城市的發展壹定會促進人口和產業鏈的虹吸現象,這是符合價值規律的。但壹個完善的管理中心城市也會造成虹吸型的溢出,將資產、產業鏈、人口、文化、教育、診療等資源向附近移動,進而在城市圈產生良好的互動交流。

這些方面,上海都市圈、廣州、佛山和廣州,以及關暉的深圳都比較典型。(參考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指南)

反之,壹旦虹吸多但溢出量不夠,就非常容易出問題。

在這方面,上海的強硬讓人難以理解,而南京和合肥勢必在安徽爭奪各自城市圈的核心區域,而這種市場競爭的成敗取決於規模效應的大小。

在這些方面,南京現階段是有優勢的。

GDP方面,南京2018年GDP達到1.28萬億元,是合肥的1.6倍。人口8.43萬,比合肥多350萬。總資產產出3.45萬億,是合肥的2.2倍。壹般公共支出預算6543.8+0.47億元,是合肥的兩倍。

第三產業比重超過60%,合肥剛好超過50%。這種布局有利於南京、安徽兩省二、三產業鏈條互補發展趨勢的布局,而以工業生產為主的合肥勢必遭遇與同省城市的市場競爭。

從交通壹體化的角度來看,合肥雖然位於高鐵核心區,但南京本身就是傳統的樞紐站。南京至徐州、合肥間高鐵最短運行時間僅20分鐘,到達蕪湖只需半個多小時。交通順暢度明顯高於合肥,這也使得南京對合肥的吸引力相對較大。

值得壹提的是,在城軌行業,南京已經蔓延到了安徽。2065438+2008年,南京城市軌道運營裏程已達378公裏,僅次於北上廣深,居全國各地第四位,遠超合肥。目前南京的城軌已經拓寬到徐州、合肥等地,這種領先優勢不是合肥壹時半會兒能扭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