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北京民工子弟學校關閉的社會影響

北京民工子弟學校關閉的社會影響

委托辦學

朝陽是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的聚集區。目前,朝陽區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已達86000余人,該區自辦學校也從“十壹五”期間的135所減少到目前的33所。

朝陽區將采取公辦學校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政策。隨著教育資源的逐步保障,它將穩步關閉農民工學校,“確保更多的農民工子女進入合法學校,享受更好的教育。”

朝陽區關停9所農民工子弟學校,涉及學生4574人。“9所學校的條件和設施不具備合法的民辦學校辦學資質。”在這些學生中,有467名學生可以通過借書進入公立學校;對於其他4107學生,朝陽區整合了部分公辦學校的校舍,通過委托學校的方式準備了4300個學位。"因此,有足夠的學位來保證他們的入學."容納3200名學生的兩種方式

該區域拆除的4所學校分別是綠園小學、昕薇小學、新希望學校和紅星小學,涉及3200多名分流學生。

四所學校都是未經批準的外來人口開辦,綠園小學拆遷是因為土地租賃合同到期,正好處於城鄉壹體化改造過程中。昕薇小學位於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水庫內。現在學校已經退休了。新希望學校也因租賃合同到期,位於改造拆遷範圍內。紅星小學正在進行城鄉壹體化改造,房屋已於7月21前騰空。

海澱區對3200多名學生采取了兩種安置方式。壹種是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改造公辦學校,專門接收來京就讀的孩子。二是采取就近分流、公共事務優先的原則。

只要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願意在海澱讀書,區裏就不會少壹個學生。

大興:11需安置6500人。大興是壹個流動人口比較多的縣。本區義務教育適齡流動人口子女42000人,其中51%在公辦學校就讀,24%在11批準的自辦學校就讀。此外,還有25%的學生在未經批準的自辦學校就讀。

為配合大興區打擊非法出版物工作,該區11未經批準的自辦學校面臨拆除。“從消防、安全、食品衛生等方面來看,這些校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據介紹,. 11民工子弟學校主要集中在流動人口集中的黃村、西紅門、瀛海、舊宮等地,涉及需要安置分流的學生約6500人。

海澱區安排5所公辦學校接收學生。

受四所農民工子弟學校拆遷和待拆遷的影響,海澱區將有超過365,438+000名農民工子女在新學期到來時無法繼續接受教育。

記者獲悉,海澱區已采取措施,將綠園小學585名學生分流至肖家河小學舒村分校;昕薇小學723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在鐘吾小學、陶行知小學、六郎莊小學;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北校區位於東勝鄉學區,將接收新希望、紅星1890名學生。

據了解,上述五所學校均為公立。海澱區教委人士表示,學生入學不需要“五證”,待遇和北京學生壹樣。相關鄉鎮制作的報名通知正在發放給學生家長。

目前,朝陽、大興兩區尚未公布詳細的“壹對壹”安置方案,教育部門也只是以“有學校可以滿足失學兒童入學”回應媒體采訪。

昨天下午,北京市教委辦公室壹位負責人以“不承擔媒體報道責任”為由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記者登錄北京市教委網站,點擊所有窗口,均未發現農民工子弟學校停辦、學生安置措施等相關信息。

“教委規範留校”的命運難以阻擋

這幾天,學校經理李陽既無奈又委屈。

“我是1998接手這個學校的。當時就是幾排破平房,八百多平米。”李陽,信陽固始縣人,大興區西紅門鎮育紅學校校長。他說,2010年5月,學校接到北京市和大興區教委的通知,要求加固校舍,否則取締。李陽和房東商量,雙方出資蓋新房。2010年9月,新學校建成兩棟兩層教學樓,占地3000多平方米。36間教室全部安裝了空調、防盜報警器和應急燈,並預留了緊急出口,增加了廣播系統。

學校建好後,李陽到大興區教委辦理衛生許可證、辦學許可證等手續,被告知2006年不再審批這類學校,但對方出具了蓋有大興區教委公章的書面證明,稱該校為“大興區教委專門預留接收流動人口子女的自辦學校”,落款日期為2019 15。

自此,學校正式納入區教委管理。除“兩免壹補”政策外,學生考試、校長會議、教師培訓等。都和公立學校壹樣。

2011年5月6日,西紅門鎮政府發布公告稱“育紅學校在違章建築內違規辦學,必須取締”,並要求李陽寫保證書“停止辦學”。李不服,向大興區教委投訴,被告知“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學校壹切事務歸鎮裏管,區裏無權幹預”。李陽詢問學校關閉後,學生將如何安置。鎮上分管教育的領導回復說,這是鎮上安排的,學校不能幹涉。另外,校舍是違章建築,沒有賠償。

昨天上午,不斷有學生來學校拿新書。李陽說,已經有700多個孩子收到了新書。他計劃25號開學,但是鎮上每天都和他見面。“鎮領導說不允許開學,否則會把學生強行帶走。”

接受采訪時,西紅門鎮政府壹名工作人員表示,關於如何安置學生,市裏有說法,育紅學校必須關閉,與“教委是否規範留校”無關。

家長咨詢公立學校被告知已經滿員。

根據北京市教委的安排,涉及停辦學校的壹萬多名學生將按照“先拆房子,後拆學校;先論證移民分流方案,再組織具體實施;貫徹“先分流安置,後拆校舍”的原則,承諾“不讓壹個孩子輟學”。

“孩子上公立學校最好,但我夫妻兩個都是收廢品的,沒有單位開過‘五證’。”家住朝陽區東壩鄉的信陽籍農民工喬女士說,她要等,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學校,就回老家。黑龍江的姜女士告訴記者,她去當地唯壹的公立學校東壩中心小學咨詢。學校說學生已經滿了。“人家每個班有35個名額,不可能轉班。如果他們有證書,他們仍然不能上學。”

昨天,在大興區育紅學校,五六位帶著孩子來領取新課本的家長告訴記者,他們還沒有接到市、區正式通知分流學生。“安置壹定要壹對壹,不然到時候就沒學了,反而晚了。”於姓家長壹質疑,馬上就要開學了,市教委還在論證分流方案,讓人著急。

李陽透露,不知道區裏準備分流學生去什麽樣的學校,有多少學校錄取。“鎮上只說不允許開學。”

對於媒體報道的朝陽區“準備4300個學位用於學生分流”,該區民辦教育協會農民工子弟學校分會副會長、東壩藍天實驗學校校長朱道靜(該校2005年取得辦學資格,但因搬遷失去辦學資格而被取締)不以為然:“據我所知,僅東壩鄉四所封閉學校就有3900多名學生,教委委托的兩所學校已被安置。

因房屋租賃合同到期,被產權單位拆成廢墟的海澱新希望實驗學校成為眾多媒體關註的焦點。昨天下午,記者采訪了該校校長肖海騰。他透露,學校的孩子能否順利進入公立學校,還要等市教委的安排。2000年,謝海濤和妻子從周口來到北京工作。他們在大興區賣菜為生。因為收入有限,他們把大女兒留在老家上學,把8歲的兒子送到育紅學校。謝海濤說他也想送他的孩子去公立學校,但是鎮上只有壹所。當地學生想進還得花錢找關系,也不壹定能成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兩天前,謝海濤從報紙上看到學校將要關閉,她非常焦慮。她壹邊讓妻子委托人辦“五證”,壹邊去鎮公立小學碰碰運氣。“總在這裏買菜的壹個顧客是學校的班主任。我查到了她的家庭住址,問她要了兩件酒,兩盒飲料,兩條好煙。人家很客氣,說答應幫忙,但是不收禮。”他說他放下東西就走了。沒想到第二天班主任買菜,扔下1000,說她只買那些東西。“育臺萬壹拆遷,孩子上學怎麽辦?聽說別的學校離我家有四五裏路,孩子壹個人到處跑太危險了。”謝海濤握著記者的手,眼裏含著淚水。

根據朝陽、海澱、大興等地多所農民工子弟學校領導掌握的信息,各區已取締或即將取締的學校中涉及的河南農民工子女多集中在學前班和小學,占在校總人口的60%以上。“即使按照市教委公布的學生人數,也有8000多名來自河南的孩子。”朱道靜說,保守估計,至少有近萬名河南籍在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到入學影響。

在采訪中,謝海濤夫婦說,如果他們的孩子不能在北京上學,他們必須回到他們的家鄉。昨天,朝陽區正在開課的東壩實驗學校、江泰希望之星學校和蔡穎學校再次被當地鄉政府警告立即停課。校舍為出租房的,合同終止;自建校舍自行拆除,否則由政府組織強拆。

“我很焦慮,很憤怒,也沒辦法。”東壩實驗學校校長萬說,雖然學校招生越來越多,教學秩序正常,師生情緒穩定,但他心裏沒底。希望之星學校負責人還透露,市裏相關部門給他打了招呼,停課,並與房東解除了租房合同,等待處理。

目前,上述三所學校的大門仍由當地政府安排的保安和城管人員把守。

“先安置好學生,再拆除校舍,是市教委的原則之壹。在對學生逐壹進行妥善安置之前就進行強拆,有違市教委的精神。”朱道靜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聘請了公益維權律師,正計劃聯合該市已被取締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召開新聞發布會。

北京取締多所農民工子弟學校,連日來持續引發媒體關註和公眾討論,多位專家學者也發表了看法。“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學質量再差,也比沒讀書的孩子強。”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認為,確實有壹些農民工子弟學校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但如果不對他們接下來的教育做好安排,也是不負責任。(特約記者孟圖)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新希望18.59-0.44-2.31%

大興區9,11。2011 8月16日,市教委承諾不讓任何壹名學生輟學。

市教委“壹個都不能少”的承諾開始落實。海澱和朝陽區教委已經開始安置分流的學生。在大興區,除了西紅門鎮的4所學校還在中外協商,其他7所學校已經開始安置分流學生。

海澱:投入900多萬新增144名教師。

海澱區拆遷學校4所,涉及學生分流3200余人。四所學校分流結果證實,新希望小學、紅星小學學生分流至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北校區。綠園小學學生分流至肖家河樹村校區;昕薇小學生被分流到鐘吾小學、陶行知小學和六郎莊小學。海澱區政府承諾投入900多萬元用於校舍改造、搭建臨時教室、提供課桌椅、新增144名教師。

朝陽:三所學校開設分校接收分流學生。

大興區4個鎮將拆除11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但無壹拆除。大興區教委副主任王斌表示,拆遷分流方案是鎮政府制定的。瀛海、舊宮鎮4所學校已經關閉,鎮政府正在安置分流學生。黃村鎮政府昨天剛和學校簽訂了關閉協議,將立即開始安置。西紅門鎮還在和個別學校協商。王斌說,如果壹個學校在9月1日還沒有開始安置,學生可以先在原學校繼續學業。他說,各鎮都進行了前期調研,有足夠的學位接收被分流的學生。“我敢肯定,在1九月開學的時候,不會有壹個學生掉隊。”

參觀海澱

“活動中心”變身學校,引發家長擔憂。

海澱區馬坊村某活動中心“變身”成學校;家長擔心辦學質量。

前天下午,在海澱區馬坊村寶盛東路的壹個活動中心,名為“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的校牌掛牌。作為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的北校區,新學校接受紅星小學和新希望小學的學生。很多前來參觀的家長擔心,“活動中心”變成學校後,相關硬件是否達標,教學質量是否下降。昨天,海澱區教工委副書記喬健表示,新校區符合辦學標準,師資力量優越,不需要繳納“贊助費”。

現場“活動中心”被列為學校

昨天上午,海澱區馬坊村寶盛東路32號,大門壹側掛著壹塊嶄新的銀色牌子,上面寫著“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大門的另壹邊是壹塊金字招牌,上面寫著“北京市海澱區清河青少年活動中心”。大門緊閉,裏面是幾十間灰色的瓦房。在瓦房的東側,有壹個運動場。

附近居民說,前天下午就掛了新校牌。以前,這裏是“活動中心”。

昨天上午,幾十名家長帶著孩子透過大門的縫隙看新校區。值班人員拒絕了他們的進入請求。值班人員說,家長可以在8月26日前帶孩子來報到入學。

帶著期待不期而至,帶著問號而行。

昨天上午,在活動中心門口,石女士壹臉愁容。她的兒子,10歲,在紅星小學讀書。學校取締後,她於8月20117收到壹份《報到通知書》,兒子被分流到“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北校區”,要求8月26日前報到。“石油附小是名校,孩子肯定有前途。”石女士高興極了。

然而,“帶著期望”實地考察後,石女士情緒低落。“沒想到是個活動中心。”她最擔心的是新學校是否有能力接納所有分流的學生;學校會收“贊助費”嗎?新學校的教學質量是否會落後於主校;聘用的教師是否會無證上崗;如果學校太遠,可以就近入學嗎?

“我不希望這裏成為另壹所非法的流動兒童學校。”石女士說。

現場有家長擔心,進入新學校後,如果孩子學習成績跟不上,會不會復讀。

回答問題新學校比打工子弟學校好。

昨天,針對多名家長的質疑,海澱區教工委副書記喬健回復稱,“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北校區”由“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承擔,新校區軟硬件符合標準,符合辦學標準。和以前的打工子弟學校相比,學校的老師更優越。“聘請的老師都有教師資格證,有相當的教學經驗。”

有家長擔心新學校離家太遠,能否就近選擇其他學校入學,喬健說“希望互相理解”;有家長擔心“成績不好的孩子會遇到復讀”。喬健說,這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努力程度。"公立學校成績差的學生也可能留級."

面臨學校封殺,老師迷茫。

昨天,突然“失業”的王女士壹臉迷茫。“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麽?”

王女士介紹,她是內蒙古人。她2001來到北京,在紅星小學當數理化老師。王女士介紹,紅星小學包括她在內共有45名教師,大部分都沒有資格證。大多數“失業”教師都在努力安排他們失學的孩子。“如果沒有工作,孩子不能缺課。”

王女士說,大部分未婚教師選擇在有辦學資質的打工子弟學校工作,但大部分教師仍處於失業狀態。王女士在壹家家教公司做兼職家教,上午只上半天班。

同樣困惑的還有紅星小學校長謝女士。學校被取締後,很多家長找她解決學生分流安置問題。“先解決孩子入學問題,再考慮自己的工作。”據悉,海澱其他被禁學校的大部分老師也處於失業狀態。(來源:中國新聞網)

學校面臨困難。

城中村改造應該是情有可原,理有可原的,但涉及到自己學校的前途,校長們真的犯了難。新學期即將開始,於穎學校的校長衡啟峰還在為下學期的選址發愁。"我們是教育委員會批準的特許私立學校."衡啟峰擡頭看著辦公室裏掛著的“辦學許可證”,嘆了口氣,“但它改變不了我們的命運。”

第壹次,衡啟峰的學校面臨搬遷,搬出了當時租的平房,開始尋找下壹個辦學地點。生源、場地、房租,成了橫在齊峰面前的三座大山。2001,恒企豐將學校落戶在北五環外的馬蓮店村。有同樣經歷的還有其他幾所學校,這些麻煩壹直困擾著他們,無法順利解決。

核心提示

北京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註定要失敗。繼2009年底因城建規劃大規模拆遷後,6月以來,北京市海澱區、朝陽區、大興區30多所農民工子弟小學已經關閉或即將關閉。就在幾天前,最新壹批農民工子弟學校被關閉,水電被切斷。學校的家長也被告知,學生將被分流到政府委托的學校。

圍繞著學校的關閉,壹場學校“保衛戰”也開始了。民辦學校校長表示,簡單倉促的關門動作和不完善的分流政策損害了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對民辦學校也是致命的打擊。家長還發現分配的新學校不是公立學校。壹些家長認為學校太遠,擔心孩子輟學。

據了解,僅朝陽區就有未批先建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33所,在校生1.7萬余人,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河南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2011 8月12日,記者趕赴北京進行走訪調查。近百年前,胡適在《新青年》中對鄉村學校的評論,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1918年初,在新文化運動已經達到高潮的時候,胡適對壹些鄉村學校不顧規範化、城市化的條件辦學,非常不滿。他寫道:“妳不必問教育部的規定是什麽,但妳必須先問這個地方最需要什麽。比如我們這裏最需要的是農民常識,養蠶常識,商業常識,衛生常識,妳卻用修身課本教他們做聖賢!然後給他們二十塊錢的風琴教他們音樂!請60元壹年的老師教他們英語!自己列舉並思考,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什麽樣的人才?所以我奉勸所有的辦學者,不要註重課程的完備性,而要註重課程的實用性。不需要巴結學生,要巴結小人物。把學生當成說這個學校好是沒有用的。普通人願意送孩子上學,教育才有效果。”這不是很有愛心,考慮和重視傳統、習俗和地方特色嗎?這篇題為《回國雜感》的文章再次發表在《新青年》上,已被視為“激烈的、整體的、完全反傳統的”、“機械地照搬外國的”、“啟蒙的”典型。

1922年9月,北京政府召開全國教育體制會議,提出新的教育體制改革方案,提交全國教育聯合會第八屆年會討論。5438年6月+10月中旬,第八屆年會在濟南召開,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是會上的重要人物。經過反復的討論、爭論甚至激烈的鬥爭,終於制定出了新的學制。同年165438+10月1,北京政府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新的《學制改革法案》,史稱“任旭學制”。新學制基本參照美國學制,小學、初中、高中用“六三三制”代替原來的“七四制”。

“任旭學制”沒有明確規定教育的目的。但提出了七條標準:充分發揮平民教育精神;註重個性的發展;努力普及教育;註重生命教育;留出更多的擴展空間,以適應當地的條件和需要;考慮到國家經濟實力;考慮舊體制,讓改革容易啟動。新學制的實質是以兒童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平民教育和職業教育。這七項標準是新文化運動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

胡適是建立新學術體系的重要人物。他認為新學制的特殊優勢在於其靈活性。七條標準的精神是“發展年輕人的個性,讓他們自由選擇”和“在各個地方留下更多的擴展空間”,使各個地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設立相當多的學校,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自由。他強調,在實行新學制時,應允許舊學制存在。在這壹精神的指導下,教育主管部門並沒有強行取消當時城鄉仍然存在的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