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周末,她壹直沒提,我們也沒看出小男人有什麽心事。也許她是在逃避或者選擇暫時忘記這件不愉快的事,但這件事的影響並沒有消失。
此時說話,因為第二天是周壹,她想到明天早上去幼兒園可能會遇到這件事,之前發生的事和它帶來的難受感又出現了。她害怕再經歷壹次傷害,因為焦慮而不知所措。
我知道毛毛是壹個專橫而強勢的孩子。看著孩子的表情,我能感覺到孩子對她來說,面臨著壹個很大的壓力事件。
我壹開始心情很復雜,想著她當時壓力很大,心裏壹定很難受;回憶這件事本身也是壹個痛苦的過程。作為壹個母親,我覺得很心疼。如果可以,我寧願替她承擔或者直接去找對方家長理論,告訴老師。我也很生氣。別人從妳這裏拿走,妳為什麽不從別人那裏拿回來?......
但是,理智告訴我,生氣解決不了問題,也不能替她解決問題。在成長的路上,她需要學會自己應對挑戰。
作為壹名心理醫生,我知道解決這樣的事情不僅與孩子的性格有關,還需要家長的科學指導。
對於這麽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面對問題的狀態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能量港灣,需要父母的信息來判斷周圍環境是否安全,事情能否解決。
父母是冷靜、憤怒還是恐慌,會給孩子傳遞不同的信息,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如果妳心平氣和,孩子會覺得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是可以控制和解決的;如果妳不耐煩,生氣,罵孩子,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無能,自卑,覺得被父母排斥,會讓他更加害怕,退縮。如果妳焦慮緊張,它給孩子傳遞的信息就是家長對事情無能為力,妳的孩子會感到無助,認為幼兒園的環境不安全。
記得前段時間,壹個3歲孩子的媽媽問我關於她入園的焦慮。孩子入園壹周後,中間發生了兩件小事——他正在玩的玩具被另壹個孩子拿走了,另壹個孩子抓破了他的下巴。之後孩子哭著不肯去幼兒園。父母無奈,只能讓孩子在家休息壹周;壹周後再送來,孩子哭得更厲害了。父母每天早上用擔憂的眼神看著孩子哭著進花園;白天上班太著急;晚上早早接孩子下班,壹接到孩子就急著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麽樣。家長無以言表的焦慮,讓孩子覺得家長缺乏信心,對幼兒園和他的幼兒園生活無所適從。這種情緒感染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因此,當孩子感到緊張和焦慮時,科恩認為父母扮演“第二只冷靜雞”的角色非常重要,這有助於引導孩子冷靜下來。
由於我在工作中接觸過壹些這樣的案例,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有壹個清晰的解決方法。
我平靜地和孩子面對面坐著,握著她的手,聽她斷斷續續的說完,用肯定的目光溫柔地告訴她:“媽媽能理解妳。以前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妳放心,媽媽會幫妳面對,壹起解決。”
人在壓力大的環境下,理性會被泛濫的情緒淹沒,難以理性思考。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精力已經被不良情緒耗盡,更不用說如何解決了。
這時候可以引導她回憶,疏導情緒。雖然會不舒服,但對她走出焦慮和緊張會很有幫助。
我根據自己小時候的經歷,給她編了壹個欺負小孩的故事,用故事的語言告訴她,隊長其實也是壹個和自己壹樣的小孩。當她尊重隊員,公正地履行隊長的職責時,人們就會把她當成隊長。而當她不講道理的時候,就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她隊長的權力也就消失了,她說的話也就沒有任何作用了。她認真聽著,不停地問我後續的發展。
經過壹段時間的疏導,孩子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在我回答完她的問題後,她還主動和我分享了壹個相關的事件:毛毛有壹次因為睡在床邊而把她的睡衣藏了起來。寧寧和她是好朋友,看到了很生氣,就壹起搶睡衣。
看到她有力氣回想起這些事,說明她沒那麽害怕了。
在孩子傷心無助的時候,父母需要和孩子建立身體上的聯系,比如牽著或者牽著孩子的手,給孩子安全感;和孩子壹起去看看他的內心世界正在經歷怎樣的情緒體驗,幫助他描述自己的內心情緒。
當情緒整理好了,我就知道自己真正的恐懼和害怕是什麽,這些恐懼是否合理。
當孩子被理解時,他們會感到輕松,有更多的動力去探索和尋找解決方法。
幫助孩子復習的過程,既能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經歷過的復雜情緒,又能走出焦慮;它還可以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應對技能可以改進的地方。
等孩子放松了,精力充沛了,我們就可以壹起討論應對方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孩子這次放心了,她覺得自己的擔心都壹壹得到了解答。
然後我們按照她的描述排練了壹遍。
爸爸問她,妳知道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麽處理嗎?
第二天,孩子回來了,高興地告訴我,她今天保護好了自己的繩子。她把這件事告訴了“艾爾莎隊”的隊長,她認為自己得到了隊長的支持;並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她還說,“帆船遇到問題可以告訴老師。萌萌遇到問題經常跟老師說,我也可以。”
孩子壹生中會遇到很多挫折。作為父母,通常有責任培養孩子的應對能力。下面的方法會更有幫助。
當然,前提是家長要有能力和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事件,培養孩子的這種信心和力量才是有效的:
1,幫助孩子緩解情緒:每天與孩子有固定的交流時間,既加深了與孩子的情感聯系,也教會了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2.學會用孩子的語言交流: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接受真相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繪本或者編相關主題的故事來幫助孩子走出情緒困擾。比如《不要隨便指揮我》之類的繪本就很好,家長也可以看看《故事知道怎麽做》裏面關於“治療性故事”的書,學會用故事的方式解決壹些有挑戰性的問題。
3.讓更多的孩子接觸不同的環境,以增強他們的知識和勇氣;
4.鼓勵孩子交不同的朋友。朋友多的孩子不容易被欺負,在困難的時候更容易得到幫助。
5.讓孩子量力而行,提高自理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6.通過日常鍛煉和參加體育興趣班,提高身體素質和自信心。
.......
具體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孩子可能適合不同的方法。
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智慧,要相信孩子。通過適當的方式給孩子力量和方法,孩子壹定會學會處理自己經歷過的壓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