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學位:電子與信息
碩士點:工程管理、軟件工程、集成電路工程、項目管理、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和工業設計工程。主要方向有:軟件開發、軟件質量工程與測試、系統管理與技術支持、軟件項目管理。
軟件技術系面向國家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紮實的軟件理論和軟件工程技術基礎、軟件開發和工程實踐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優秀的職業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並為軟件學院其他專業方向開設軟件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服務科學與工程是壹門交叉學科。服務科學與工程系適應國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服務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在全球化的緊張步伐中,中國正在迅速與國際社會接軌,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企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或競爭。服務科學與工程是IT技術、通信網絡技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壹門新興交叉學科。其目的不僅在於提高壹個機構或組織的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還在於用信息技術推動傳統企業的業務流程再造,進壹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嵌入式系統部成立於2002年6月,劉翔教授任系主任。有12名專兼職教師,其中教授和客座教授各5名。本系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註重能力培養和行業實踐,引進國際先進的嵌入式系統工程知識體系。該部門的成立為有誌於嵌入式系統研發的人士提供了壹個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的培訓計劃,從而獲得可持續的個人發展機會。旨在通過人才培養和產學研相結合,提高中國嵌入式系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經過五年多的發展,該系建立了壹支既有學術背景又有豐富產業研究經驗的師資隊伍,建立了壹套行之有效的嵌入式系統工程課程體系,註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合作和創新精神、客戶溝通能力以及自我學習和提高能力。通過課程、實驗、工業實踐和前沿技術講座,使學生掌握嵌入式系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嵌入式軟件工程的理論和技術以及各種開發、調試和測試工具,具備研究和開發嵌入式系統軟件、中間件和應用軟件以及嵌入式終端和數字家庭產品的能力。該系每年計劃招收8TBL_0研究生。目前,該系研究生2000余人,已畢業研究生70余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加入了著名的IT公司,如英特爾、摩托羅拉、華為和方正。還有壹些學生繼續在國內外著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湧現出壹批成功自主創業的畢業生。近年來,隨著網絡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壹個由網絡設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網絡增值服務提供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網絡內容服務提供商和網絡應用開發商組成的網絡通信產業正在形成。在這個龐大的行業中,急需的人才是既有專業知識背景又有軟件開發技能的人才。
鑒於網絡與通信行業對軟件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研究所於2002年6月成立了網絡與通信技術系。經過五年的發展,該系已經建立了壹支既有學術背景又有行業經驗的師資隊伍。該系利用北大資源優勢,針對我國網絡與通信行業對網絡軟件人才的需求,開設了互聯網軟件開發、通信軟件與系統、網絡系統管理與應用、通信與應用電子等方向。圍繞我系專業方向,建立有效的課程體系,既註重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網絡與通信技術基礎理論,又註重培養學生網絡軟件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與創新精神、自學與提高能力等。2 TBL _ 20世紀8 TBL _ 0年代初,電腦平面藝術設計的圖像作為最先進的視覺表現手段和效果,大張旗鼓地出現在電視、電影、平面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展覽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等大眾傳媒和視覺藝術設計領域。計算機圖形學的出現被稱為第三次圖像革命,其意義遠遠大於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所以,所謂數字藝術,就是以數字技術和媒體技術為基礎,融合理性思維和藝術的藝術。
數字藝術設計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給國內外視覺藝術設計界帶來了諸多問題。最突出的是,盡管有硬件和軟件,但缺乏能夠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這些資源進行造型藝術設計的人才。由此看來,培養和造就既懂藝術設計規律,又懂電腦平面藝術設計,能開發相應的操作軟件、應用軟件和後期制作軟件的人才,已經成為當今數碼藝術設計行業迫切的課題。
因此,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依托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與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加拿大美亞教育中心合作,結合雙方在教學、資金、產業、師資等方面的優勢,采用全新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方針,成立了數字藝術與設計系。
北京大學軟微學院數字藝術設計系致力於培養具有藝術知識和技術知識的高級數字藝術設計人才,能夠滿足專業數字技術公司、電視臺、電影工作室、新聞出版、網絡媒體、廣告制作、電腦遊戲、軟件開發、環境藝術、房地產、高校和研究機構等行業的需求,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字技術和媒體技術,還具備理性思維和藝術融合的能力。
該部門聘請國際業界著名專家擔任部門負責人;開設藝術設計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和實踐環境。2003年預計招生2000人,分為數字藝術技術和數字藝術設計兩大方向。第壹次考試將於2003年8月底舉行。金融領域是信息技術應用最廣泛、最深入的領域。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20多年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較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已經基本形成。然而,既精通信息技術又精通金融業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嚴重缺乏,極大地阻礙了我國金融信息化進程的進步。因此,加強我國現代金融體系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是發展金融信息工程學科。面向市場需求,依托北大豐富的經濟學科和先進的計算機學科資源,組織了壹批優秀的科研團隊和教學團隊。同時,在花旗銀行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於2006年在國內率先成立了金融信息工程系。金融信息工程系致力於培養現代金融體系所需的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金融信息工程人才。
該系圍繞“金融信息工程”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培養既具有計算機技術知識,又具有金融業務知識,掌握金融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在金融應用軟件開發商、金融信息系統提供商和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IT部門從事金融信息系統研發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語言與信息工程系由楊福清院士發起,由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計算語言研究所共同組建。目前擬開設的專業有:語言信息處理和計算機輔助翻譯,分別招收理工科和外語專業的學生。
語言信息處理的研究內容是自然語言的自動信息處理技術,即人類語言活動中信息成分的發現、提取、存儲、加工和傳遞。具體應用領域包括機器翻譯、文檔檢索、信息抽取、自然語言人機界面等。這些技術也被應用到人工智能和語言教學中,並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計算機輔助翻譯將培養學生熟練使用雙語作為交流工具的能力,強化他們作為翻譯人員的專業技能,使他們精通機器輔助翻譯的原理和應用技術以及相關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企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大大加快了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但隨之而來的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學院自2002年成立以來,開設了信息安全專業方向,至今已培養了壹批信息安全管理軟件工程碩士和專業技術人員。2006年8月,在楊福清院士的大力倡導下,為響應教育部關於加強信息安全博士點和碩士點建設的意見,滿足國家、行業和領域對信息安全管理、技術、咨詢服務等多層次高級人才的迫切需求,信息安全系正式成立。
信息安全系旨在發揮北京大學的品牌、人才、資源優勢,面向國家、行業、領域需求,培養信息安全管理、技術、咨詢服務等方面的專業化多層次高級人才。經過3-5年的努力,已建成我國重要的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信息安全高層次人才的教育培訓基地和服務基地。
信息安全系的成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計劃得到了北大信息安全實驗室的全力支持。北大信息安全實驗室擁有學術、人才、科研、環境等資源優勢,以及與業界長期廣泛的信任與合作關系,成為信息安全系的獨特優勢。
目前,信息安全系擁有壹支教學、研發經驗豐富的優秀師資隊伍,建立了集教學、研發實踐於壹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本系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為有誌於信息安全研究、開發、管理和服務的高級人才提供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的機會。畢業後有能力應聘本領域急需的高級管理人才、高級技術人才、高級咨詢服務人才,也有能力成為本學科急需的高級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