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人群年輕化,90後成為植發主力軍。90後女性脫發比例為43.7%,男性相對較高。專家說,脫發的原因有很多。脫發人群年輕化,90後成為植發主力軍。
據《工人日報》報道,我國有超過2.5億人脫發,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人脫發,且近年來脫發群體呈年輕化趨勢。為了“拯救”越來越少的頭發,很多人選擇植發。醫生說,並不是所有脫發的人都適合植發,植發前要進行正規的檢查。此外,由於缺乏毛囊存活率的量化鑒定方法,植發市場急需制定行業標準。
在壹些植發廣告中,以恢復快、自然、壹勞永逸為主要“賣點”,但專業人士表示,植發並不適合所有人,植發前需要進行正規檢查,專業人士做出判斷後才能進行植發手術。植發的價格、安全性和“保質期”也是需要提前關註的問題。
壹個毛囊的價格大概是10 ~ 12元,壹次植發手術要幾千到幾萬元,但是毛囊的成活率很難保證。
90後年輕人成為植發主力軍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中國有超過2.5億人正在遭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而且脫發群體正在年輕化。比起看起來尷尬不舒服,如果不小心掉下來,可能會造成假發尷尬。在面子焦慮和廣告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脫發者選擇植發治療。
最近,28歲的韋傑開始了植發的想法。“數了幾次,我幾乎每天都要掉100多根。有時候光舔頭發就能掉七八根。”
判斷標準顯示,連續兩三個月每天脫發超過100根,可能是病理性脫發,應盡早就醫。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從發根處輕輕捏起約40 ~ 60根頭發,順著頭發的方向撫摸。如果只有1 ~ 2根頭發脫落,說明壹般正常。如果壹次用5根以上,可能會出現異常脫發。
韋傑感覺頭皮上的發縫越來越寬,不洗頭的時候發縫更明顯。為了改變現狀,她嘗試過用防脫洗發水,吃黑芝麻糊,用生姜洗頭,效果都不理想。在有植發經驗的同事推薦下,韋傑也在今年年初選擇了植發。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我國脫發人群中,30歲以下人群占總人數的69.8%,26歲至30歲的青年占比最大,高達41.9%。數據顯示,90後已經成為植發的主力軍。
韋傑通過醫生了解到,植發是從患者後腦勺取出壹部分健康的毛囊組織,通過顯微外科手術植入脫發部位。人的枕部覆蓋著不受雄激素影響的健康毛囊。當這些毛囊被種植在指定的區域時,健康的毛囊會產生健康的新頭發。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植發手術都采用無縫微針技術。
“壹個毛囊的價格大概是10 ~ 12元。具體要種植多少個毛囊,需要植發機構或者醫院通過毛囊檢測來確定。”醫生檢查後告訴韋傑,大概需要移植1,000個毛囊單位,總價大概是1,000元。這在植發消費中已經處於較低水平。由於是微創技術,植入痕跡很難被肉眼看到,但植發後的壹段時間內,植入區域會有明顯的紅腫。植發恢復期根據植發面積的大小而不同,從三四個月到半年以上不等。
植發並不適合所有人。
為了遮住越來越光禿禿的腦袋,90年代春節回家前,丁俊給自己買了壹頂假發。“我在網上買的,幾百塊錢。看起來不錯,但是穿了之後感覺不舒服。”2016大學畢業後,丁俊壹直在北京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工作,頻繁的熬夜和緊張的工作讓他成為了脫發大軍中的壹員。
丁俊看著自己呈“M”字形後退的發際線,幻想著自己過幾年可能會成為別人口中的“地中海”。他剛滿30歲,有點接受不了。但當他滿懷希望地聯系植發醫院時,卻被告知發質不適合植發。
據《工人日報》報道,某醫療集團醫療管理中心主任王斌告訴記者,無論是遺傳還是疾病導致的脫發,還是出於審美需要的植發,都必須經過嚴格的體檢和評估。“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植發。植發容易損傷皮下組織,三高、糖尿病或毛發炎癥、皮膚病患者不適合。”
"植發本身就是拆東墻補西墻的行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周成表示,如果枕部毛發資源不足或者發質不好,是無法植發的。
王斌指出,脫發人群在做出植發手術的選擇之前,應該經過正規的檢查,並與醫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有些患者的毛囊並沒有完全壞死,通過幾個療程的藥物治療就可以達到活化再生的效果,根本不需要手術治療。“如果不了解脫發的首要原因,直接植發可能會對頭皮造成損傷。”
毛囊存活率缺乏定量的鑒定手段。
在植發手術“火熱”的當下,很多人都像韋傑壹樣,通過植發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但不容忽視的是,有相當壹部分人因為植發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如果第壹次植發不成功,第二次修復要比第壹次植發困難得多。“因為毛囊資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資源。”王醫生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植發效果並不理想,術後維權也很普遍。據媒體報道,杭州的高先生植發後頭發依然稀疏淩亂。在醫院簽訂的合同中,手術安全性100%,毛囊成活率95%以上。但高老師認為,術後毛囊的存活率是50%。
當高先生準備維權時,發現並沒有壹家專業機構可以準確檢測毛囊的存活率。北京史靜律師事務所律師伊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如果對毛囊的存活率和治療效果沒有可量化的鑒定手段和標準,司法機構很難準確評估合同效果,即使消費者提起訴訟,效果也非常有限。因此,植發行業的規範和標準亟待完善。
脫發的人更年輕。90後成為植發主力軍。之前有沈浸式化妝,之後有沈浸式植發。看完之後,網友頭皮壹緊,紛紛高呼再也不熬夜了。黑夜不會善待那些睡懶覺的人,因為它會讓妳掉頭發。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不掉頭發似乎比脫單更難。很多人說脫發是壹個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想打防脫發的疫苗。脫發不再是中老年男性的“專屬”,女性也有脫發問題。
“發際線後移”最常見,防脫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
據Mob研究院發布的《2021 90後脫發調查報告》顯示,90後女性脫發比例為43.7%,男性脫發比例相對較高,為51.4%。在90後脫發區域的分布上,無論男女都認為發際線和發際線是最重要的脫發區域。專家表示,脫發的原因很多,雄激素源性脫發是最常見的。男性額頭逐漸延伸至頭頂,或者頭發從頂部脫落,女性頂部頭發逐漸稀疏。
濃密健康的頭發不僅是現代人價值的壹部分,也是身體健康的壹部分。植發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效果,這也成為大眾選擇的重要原因之壹,尤其是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毛囊資源良好的人群,植發是最後的選擇。
需求催生了市場。在2.5億人脫發的大背景下,“防脫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植發從壹個冷門項目成為最受歡迎的昂貴醫美項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人們對頭發健康態度的改變是頭發健康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女性對植發的訴求相對更復雜,綜合發展模式更有優勢。
專家說,近年來,來咨詢植發的人越來越多。就植發需求而言,主要是為了遮禿,減齡,追求美。其中,女性對植發的訴求更為復雜,不僅要降低年齡,還要註重面部輪廓塑造。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20年中國植發市場規模將達到6543.8+034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756億元。從發展規模來看,植發醫療市場正在穩步增長,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從市場滲透率來看,2020年中國有51.6萬例植發手術,滲透率僅為0.21%。背後的原因可以分為兩部分。第壹,消費者對植發仍然存在不信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植發機構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標準。比如頭部機構與商業保險機構合作,提供免費植發保單,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者。
第二,植發的“盤子”其實沒那麽大。不是所有脫發的人都需要植發,真正需要植發的只有7000萬左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於是植發機構將目光投向了養護市場,開始垂直發展,釋放出植物養護綜合發展模式的優勢。
同時,植發機構高度依賴營銷的模式來獲取客戶,其弊端也逐漸明顯。隨著獲客成本的增加,植發相應的利潤在萎縮,這不利於機構的長期健康發展,這也需要植發機構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如何解決目前的營銷困境?目前護發、護發等醫療護理服務的發展,在壹定程度上為植發機構實現了收入。但總體來看,復購率低是其目前的問題,植發機構需要分析背後的原因,做出調整,更快地找到下壹個發展機會。
脫發人群年輕化,90後成為植發主力軍。3對於很多互聯網從業者來說,由於工作強度大,飲食作息不規律,脫發幾乎成了壹種職業病,非常嚴重。
“妳把頭發種了嗎?”這成為新的關註焦點。搜索關鍵詞“植發”,小紅書有110000+相關條目,豆瓣“大家都有好頭發,壹起掉頭發”群有近24萬成員。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這壹屆的年輕人也開始有了“禿頂”的焦慮,植發經濟因勢利導蓬勃發展。
中國衛健委發布的2019年脫發人群調查顯示,我國約有2.5億脫發人群,這意味著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受到脫發困擾,大量“90後”加入了脫發大軍。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2016以來,我國植發行業壹直蓬勃發展。從2016到2019,中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從57億元增長到1627億元。“禿頂”、“頭”等重大事件使得我國植發行業用戶保持60%-80%的增長速度。2020年,中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已攀升至208.3億元。
在巨大需求的刺激下,許多企業湧入“頭發”市場。據天眼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植發及護發相關企業近28000家,經營範圍包括“護發、頭皮護理、植發、護發、生發、護發”,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其中個體工商戶的比例為84%。
根據秒針系統發布的2021植發行業研究報告,目前植發技術只有兩種,壹種是FUT技術(毛囊單位頭皮條切割),壹種是FUE技術(毛囊單位鉆孔)。由於FUT技術造成的創傷大、恢復期長、易結疤等問題,國內植發機構普遍采用FUE技術進行植發,無需手術,術後不留疤痕。
國內市面上主要的種植器具主要有寶石刀、種植筆、種植針等。種植針的直徑最小,只有0.6到0.8毫米..“植發不是萬能的。”165438+10月28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謝翔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植發只是將後枕區的頭發進行了移植,可以增加脫發區域的脫發,但這並不能阻止原有脫發問題的加重。
其實植發手術並不是太高的技術門檻,但是價格確實貴。植發手術按毛囊單位計算。永和植發的報價是20到30元壹個毛囊單位,專註於植發不剃毛的碧蓮生植發價格是40到50元壹個毛囊單位。
單價看似不多,但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真正需要植發的人,大部分都需要上千個毛囊才能移植,所以算壹算,隨便壹萬元起。“永和植發告訴我,1平方厘米的頭皮最多可以植45個毛囊單位,植發費用大概900元/平方厘米,而北京三環的房價是65438+萬/平方米,只要10元/平方厘米,快了100倍。”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顧客調侃道。
植發是除了註射之外技術含量最低的壹個品類,所以很容易被復制,形成規模化。植發手術幾乎沒有耗材,需要移植的毛囊來自消費者,所以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成本。壹個植發手術大概需要4到6個人。基本上需要壹個醫生和幾個護士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毛囊的拔除和種植工作,可以說是精細的“苦力”。
同時,植發手術也沒有嚴重的並發癥。只是控制無菌環境,毛囊存活率無法真實檢測,減少了醫療糾紛。醫生技術水平不高,高級職稱的很少。他們基本上都是醫生職業中最初級的行醫者。
但是,植發行業也有其發展的局限性。植發手術基本上是“壹次性交易”。如果植發成功,就不用再植了,或者植發失敗,就沒有多余的毛囊可以再植了,所以幾乎沒有回頭客。永和醫療在招股書中也表示,不保證客戶會成為“回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