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跑進市場:融資1000萬不奇怪。
資本湧入區塊鏈市場的速度有多快?
就在本周,兩家區塊鏈投資基金浮出水面,其背後有許多大腕。其中,分布式資本宣布正式孵化數字資產投資基金BKFUND,這是壹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數字資產基金管理公司。第壹只成長基金的投資人包括分布式管理合夥人沈波和眾多行業資深人士。在投資理念上,BKFUND布局全球優質區塊鏈資產。
緊接著,原火幣CTO張劍、鄭桐經濟倡導者袁道先生以及多位創投行業精英發起成立了唱吧資本。作為技術和資本的結合,新歌資本專註於基於區塊鏈的顛覆性機會。
統計顯示,2017新成立的46家風險投資(VC)機構中,有9家專註於區塊鏈,占比近20%。這些風投的創始人大多是“幣圈”裏的大腕,包括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和Yunbi.com前首席運營官老貓共同創立的幣資本,而錢芳基金則由著名數字資產投資人張銀海領銜。此外,區塊鏈的繁榮已經引發了傳統風險投資界的焦慮和參與。在“傳統”的風險投資機構中,真格基金、IDG和紅杉資本長期以來壹直是區塊鏈投資的先行者。
記者發現,去年很多區塊鏈項目的天使輪融資只有幾百萬元,但今年壹些項目獲得上千萬元融資也就不足為奇了。近日,區塊鏈媒體《深鏈財經》宣布完成6.5438+00億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梅花天使、PreAngel等8只基金聯合投資。如今,在區塊鏈領域的投資,中大型投資機構的比例相對於垂直投資機構逐漸增加,出現了“每當壹個好的區塊鏈項目,數十家投資機構就會蜂擁而至”的熱鬧景象。此外,與去年投資的區塊鏈項目都與虛擬貨幣有關不同,最近的“區塊鏈傳媒”和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公司也開始受到市場資本的關註。
從全球範圍來看,根據海外機構Crunchbase News發布的報告,比特幣價格的大幅波動並沒有阻止區塊鏈風險投資的穩步增長。截至今年2月,區塊鏈公司籌集的風險資本總額已超過去年總額的40%。
跳槽的AB面:拿比特幣當工資
資金的激增當然會導致人才的“流動”,甚至很多傳統互聯網公司或者金融機構的人都跳到了這個領域,這已經成為壹種“全球現象”。
近日,興業證券TMT首席分析師袁玉明在微信朋友圈發帖稱,已離開興業證券,加入火幣中國,擔任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其實這並不是個例。英國央行前執行董事大衛·沃克爵士(Sir David Walker)於2015年加入區塊鏈證券創業平臺Setl,擔任公司董事長。這位金融市場的資深人士還擔任過巴克萊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國際的董事長。
領英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對區塊鏈人才的需求從2015年開始增長,從2016年到2017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LinkedIn檔案上擁有區塊鏈相關技能的人才數量增加了近19倍。但目前其在全球人才市場總需求中所占的比例還很低。近年來,對區塊鏈人才需求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計算機軟件業,其次是金融服務和保險業。
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AI)相關技術人才中38%的人擁有超過10年的工作經驗,區塊鏈相關人才中28%的人擁有超過10年的工作經驗。但並不代表區塊鏈領域有很多高級人才,他們的經驗和資歷可能只代表他們有壹些區塊鏈開發涉及的基礎技術,並不壹定代表他們有區塊鏈開發的思維和實際應用。領英中國技術副總裁王迪表示,區塊鏈是壹種由技術社區驅動的新興技術模式,目前仍處於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尚未完成。所以區塊鏈對技術人才的要求和AI是不壹樣的。區塊鏈開發需要去中心化的思維、實際應用開發經驗和快速學習能力。
人才的競爭自然是薪酬的競爭。記者在壹些招聘網站上發現,區塊鏈技術人才占據“薪酬高地”。未來,有各種各樣的公司招聘區塊鏈相關的職位,包括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咨詢公司、電子商務公司和遊戲公司。以在深圳工作的區塊鏈工程師為例,企業給出的工資壹般超過每月10000元。在招聘網上,記者還發現,不少公司給出654.38+0萬到654.38+0.5萬的年薪來招聘區塊鏈“技術總監”。記者調查還發現,壹些所謂的區塊鏈機構使用虛擬貨幣作為他們的工資。山東某區塊鏈機構招聘媒體運營、活動策劃等崗位,月薪壹兩以太幣。
丁松就是這樣“跳槽”的。在接受采訪時,他已經從深圳的壹家移動支付公司跳槽到區塊鏈的壹家培訓機構,擔任後臺工程師。
“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精通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人才對區塊鏈開發也有先天優勢。”丁松說:“我沒有研究過區塊鏈,但我在這方面研究和學習了很長時間。”對於新區塊鏈培訓機構,丁松透露,公司開出的薪酬也很“特別”:除了固定的小額薪酬,每個月還有0.1到0.35比特幣作為浮動獎金。招聘時,“炒錢”成了加分項。
“拿比特幣當工資,說白了,連工資都充滿不確定性,就像這個行業壹樣。感覺自己還年輕,可以賭壹把,但是自己看不到前景。”在丁松看來,壹個新事物的流行,自然會夾雜著非理性的泡沫,但最終存活下來的,壹定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盲目投資的幾率能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