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惠安縣、永春縣、安溪縣、德化縣、金門縣(待定)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115平方公裏,人口768萬。
泉州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
“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世界宗教大觀、中國著名僑鄉”是對泉州旅遊形象的集中概括。
人間最美的四月天是江南環球花酒店,爆料海港城亞非歐文化明珠聚焦國內企業歷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壹。自唐代景雲建泉州以來,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個城市有許多文化遺跡,到處都是。
被列入20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8個省級單位、600多個市級單位。
巍峨的東西石塔、雄偉的洛陽古橋、令人贊嘆的鄭成功古跡、保存完好的曲鬥宮古窯址,無不閃耀著泉州歷史文化的光輝。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宋元時期,泉州曾經的“東方第壹大港”——童童港就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往來,呈現出“各國商人海內崛起”的繁榮景象。
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融合,產生了輝煌的文明成果。
晉江陳埭、惠安白旗、豐澤雲路、永春大浦等村落還居住著3萬多名古代移民後裔。
風格各異的靈山聖墓、景清寺、曹安摩尼教遺址、九日山摩崖石刻、雄偉的天後宮、六聖塔,無不記錄著與東南亞* * *各國友好交往的歷史瑰寶。
世界宗教大觀。
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保存著中世紀以來* * *教、印度教、古基督教、猶太教、摩尼教等豐富的宗教遺跡。朱曾稱贊泉州為“古稱佛國之地”。佛教名寺開元寺、崇福寺、承天寺是閩南三大叢林,道教則有天下第壹的老先生雕像。同時,泉州城鄉都有大量的香火。
泉州多種宗教和諧相處,體現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
中國是著名的僑鄉。
泉州是著名的僑鄉,也是臺灣省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
泉州海外僑胞680萬,港澳臺同胞70萬,海外僑胞900萬。他們身在異鄉,情系故土,熱心桑梓公益,全力支持家鄉兩個文明建設。海外鄉親不僅是泉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客源。
泉州素有“山河之美為東南之最”的美譽,四季如春,風景如畫。
“四點有花就下雨,壹個冬天沒雪就打雷。
被列為1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4A旅遊景區、2個國家地質公園、1國家森林公園。
美麗的戴雲、九仙山、清源山和紫霄山多山,令人神往。
德化代縣瀑布、永春牛姆林原始森林、安溪茶葉大觀園等自然生態系統獨具特色。
海邊沙灘也很吸引人。惠安崇武、石獅永寧、晉江金井、丫口海灘,沙堤連綿,風大天氣,是休閑度假、沙灘浴日的好去處。
洛陽江、西湖、山梅人工湖、龍門灘水庫等河湖,山清水秀,蒼松翠柏,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是泉州旅遊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泉州充滿了濃郁的地方文化,至今還有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既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寶貴遺產,也是海外鄉親感到親切的鄉音。
捶胸舞粗獷幽默,火鼎火鼎妙趣橫生。
南少林武術起源於泉州,現已遍布臺灣省、東南亞和日本。
此外,泉州的民間工藝和地方特產也獨具特色。
德化瓷器工藝精湛,自宋代以來遠銷世界各國。被譽為“國際瓷壇明珠”。
泉州石雕技藝高超,題材多樣,以惠安的雕工最為重要,素有“石雕之鄉”的美譽。
木偶頭雕刻、彩色裝幀、竹編、紙雕、紙織等手工藝品也聞名中外。
安溪鐵觀音茶是烏龍茶中的極品,早就被列為名茶作為貢品,暢銷海內外。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十壹五規劃將旅遊業作為我市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主導產業之壹,實行“* * *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元投資* * *支撐朝陽”的優惠政策措施,對其進行扶持和培育。
市* * *先後出臺《泉州人民* * *關於進壹步發展旅遊業的若幹意見》,扶持旅行社和旅遊車隊發展,並給予政策扶持。
目前,泉州市共有星級酒店82家,其中五星級1,四星級17,三星級50家,客房1萬余間,床位2萬余張。旅行社8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5家,國內旅行社84家。
它擁有壹支由大學、職業學院和函授課程培訓的近5萬人的旅遊專業隊伍。
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
泉州以其秀麗的風光、璀璨的文物、輝煌的歷史人物、多姿多彩的戲曲藝術、膾炙人口的傳說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擁有濃郁的文化氛圍和獨具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
泉州是觀光、度假、休閑的好去處,也是投資、開發、建設的好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