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秋的壹生

秋的壹生

70後,家族企業第二代。秉承“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他沒有接手父親的生意。大學畢業後進入國家機關,成為浙江省溫州地方工商所的壹名年輕幹部。十幾年的政府工作積累了很多人脈和資源,對以後創業有很大幫助。同時,從政和經商的經歷也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王石酒吧沙龍

沒有照片,沒有采訪。盈泰企業門口的大字表示願意潛入上海南部的工業園區。這是壹家起家於浙江溫州,生產塑料系列產品的家族式企業,在上海、江蘇等地都有生產基地。據該行業供應鏈的幾位企業主透露,國內類似企業約有3000家,盈泰在規模和盈利能力上均排前十。

在邱佳眼裏,高調需要成本。雖然在制造業普遍萎縮的生態下,盈泰系的產品和規模都在擴大,但3%-5%的企業微薄利潤顯然經不起外地過多的關註。從工廠出來,在工業區走壹圈,邱每次看到廠房轉讓、配套賓館酒店轉讓的通知,都會“嘖嘖”不已。他已經好幾年沒來這裏了,情況和他預料的壹樣。

丘福已經從工廠退休了。兩兄弟中,弟弟邱,留在了瀛臺。長子邱選擇了離開。“這是每個人的長處和個性的選擇。”"盈泰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家族企業."邱說,除了父親、哥哥和自己,其他親戚朋友也占了盈泰股東的壹部分,基本都參與了企業的經營。而他自己也只剩下股份,只在重大決策時參加股東大會。

邱,1971出生於溫州蒼南,從小在邱父親財富積累的過程中長大,足以讓兩兄弟衣食無憂。在外人看來,十幾歲的邱多少有點“富家子弟”的派頭,雖然他自己並不承認。

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學生時代的“創舉”。邱是復旦大學法律系90後學生。他的“貪玩”在大學時代就已經顯現——65438-0989入學後,邱向親戚朋友集資,承包了校園內的沙龍酒吧,發展成為周圍同學的聚集地。圈內人曾開玩笑說,這是溫州商人的底色。

“智慧和勇氣,有時候勇氣更重要。”邱商業情結的初步萌發,源於他與父母不同的初衷。或許,勇氣也是促使他選擇讓渡父母遺產的動力。

棄政從商

兩兄弟最初的人生設計包含了父輩理想化的家庭網絡結構。在溫州這個以民營經濟聞名的城市,第壹代企業主大多被外界打上了“暴利”的烙印。所以,即使民營經濟活躍,“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這裏依然根深蒂固。

當邱成年後,他的企業在溫州已有壹定的名氣,他的父親也獲得了“中國鄉鎮百強企業家”的稱號。第壹代企業主開始註重下壹代的文化修養。邱氏兄弟上中學時被父親送到溫州重點中學。

穩定的家庭背景給了邱夢想的基礎。他進入了壹群有著相似背景的溫州“70後第二代企業家”。大學畢業後,邱氏兄弟分別成為當地工商系統和稅務系統的公務員。在外人看來,邱家有文化,有錢有勢,令人羨慕。然而,邱打破了父母的理想結構,棄政從商。

1993-2003年,是中國房地產業開放的黃金十年。邱當時還在溫州工商系統,每天註冊開業的企業如雨後春筍。因為公務員的“束縛”身份,他壹時沖動,壹時迷茫。“作為壹名公務員,做投資也會被人民上色。”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決定在獲得某個職位後辭職。“父親很清楚,他管不了孩子的生活。”邱事後回憶說:

2003年,邱離開工商系統,跳出蒼南這個“小地方”,回到上海求學。但他並沒有走得太遠,創業的原點也是他父親的傳承——上海盈泰。這是英泰在上海新建立的生產基地。2001開始征地,邱去的時候剛投產。那時候經濟園區剛剛開放,蚊子像飛機壹樣嗡嗡作響。周邊設施不足,邱不得不經常吃泡面。邱覺得有壹個巨大的落差——沒有想象中的精英團隊,他不可能在CBD綜合體裏。“連蒼南都不如。”

“我們得沖出去。”他當上上海公司副總經理後,接手了當時企業最薄弱的出口貿易,並說服股東投資500萬元在上海購置寫字樓。“不然,哪個人才願意過來?投資就收回來了。”邱信誓旦旦。

投資理念入選哈佛教學計劃

2003年,盈泰出口貿易的年營業額從壹年7萬美元增加到500萬美元;兩年後達到1億美元。即便如此,邱仍然覺得父親冷靜謹慎的經營理念對他來說就像是監禁。也許壹開始,他並沒有做好保留英臺遺產的準備。

這壹點從他2003年進入盈泰後的舉動就可以看出來。那時候,上海飛速發展的房地產業剛剛起步。浦東金橋地區,沿街商鋪每平方米不到1萬元。但他認為,周圍有碧雲國際社區,這壹帶的生意肯定不會這麽清靜。於是,他想出了“鎖定銷售”的模式,嘗試了自己出海後的第壹筆投資。

或許是因為有在工商系統註冊企業的經歷,與大多數溫商相比,他更靈活地運用了企業存在的特征。他把註冊公司當成“點蠟燭”——為壹個投資項目而生,然後為這個項目而滅。比如,他為了經營金橋的沿街商鋪,成立了壹家房地產咨詢公司,然後以“團購”的形式購買中介或開發商留下的代購房源。然後他和前期買過的客戶約定好售價,吸收這些人成為他的股東,等待時機統壹價格推向市場。“這批房子的單價現在已經漲到了65438+萬元。”他說。

據了解,邱在這個項目上的利潤率高達200%。股東分紅後,這個中介公司就像燃燒成灰燼的蠟燭壹樣被註銷了。這種速戰速決的風格,自然是良心家長所不能接受的。邱不計後果的“高調”也與英臺門口“禁止采訪,禁止拍照”的告示格格不入。為此,邱也付出了代價。

2009年6月26日,當聽到邁克爾傑克遜去世的消息,“歌迷”邱流下了眼淚。當時,邱的投資圈恰好投資了崇明的壹個農家樂項目。在他的建議下,他們決定用MJ的夢幻莊園的迷妳版來代替這個項目。規劃面積是原來的十七分之壹,占地1,000畝。公園的結構和布局應盡可能與原有保持壹致。

“為了更真實,我們找了美國的貝弗利山作為合作夥伴,我們還找了和傑克遜關系親近的人。”邱說:這個想法在壹次商業活動中不經意間向外界透露,引發了全球媒體的追逐。最終因為拿不到地,項目以失敗告終。對此,圈內人士總結,這太高調了,低調才能做事。就連邱的想法也被列入了哈佛MBA的教學計劃。

尋找首都幸福

無論是學生時代承包酒吧沙龍,下海後的房產投資,還是“夢幻島”的創意...每個項目都承載著邱內心深處的愛好和夢想。“如果沒有第壹代財富支持,他能玩到沙龍酒吧嗎?夢想會這麽容易落地?”也有人質疑。

也許懷疑者和邱都有自己的理由。在壹次又壹次成功獲取財富的過程中,邱並不否認自己曾夢想折斷自己的翅膀。除了夢幻島莊園擱淺,2005年,他和壹個投資團隊在山東的房地產項目虧損了幾千萬。這些失敗也提高了他的謹慎意識。“我想合作,找到中國最好的經理人來管理我們的財富。”邱突出了“最優秀”四個字,“精英意識”支配著他。

他認為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必須從其他領域獲得快樂。所以他尋找如何將偏好和財富增值結合起來。從2003年開始,他癡迷於古宅收藏。最初,邱每買壹套古民居都要親自去古村落看看。它不僅是民居的建築材料和技術,而且是民居的家族歷史,跟隨業主的文化生活經驗。在邱的眼裏,每壹面墻、每壹件雕刻都有著時間的記憶和氣息。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評價的。現在妳讓我賣500萬,我也不虧。有人出價10萬,我不賣。”邱說:同裏,江蘇千年古鎮,壹座清末小樓,有余題字,占地500多平方米,也是邱的收藏。

“壹開始,我只是想時不時去這些古鎮,住在自己的房子裏,聽聽雨聲。”結果他“玩”了八年。

起初,邱純粹是想找個帶房子買,後來他放棄了這塊地。他開始搜尋壹些要拆除的老房子,選擇價值高的整體拆除。從磚到板,都有專業的拆遷人員對古建築進行拆解、打包、搬運。邱完成編號,記錄了房子的歷史和相關的故事,並將其入庫。在同裏,邱有壹個專門指定的大倉庫,可以容納數百個被拆除和打包的古建築。

原本命運的人,最終成了先鋒。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選擇時代賦予他的東西。未來會怎樣?等待時機呈現。

秋語錄:選擇太多,等於沒有選擇。

創業源於自信。有時候,勇氣大於智慧。

要簡單,要節儉。生活需要更多的人文因素,而不僅僅是財富的積累。

先苦後思人生,把苦當成人生的壹種體驗,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