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微信運營深度分析

微信運營深度分析

我們來玩壹個反向遊戲:有2B業務的傳統企業如何做銷售?劃分區域-建立渠道-收集銷售線索-銷售人員點對點銷售;傳統媒體如何賺錢?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經營優質內容,不斷滲透目標受眾,提高影響力,體現在發行量上,再以標題的形式,軟硬兼施的銷售不同版面和欄目的廣告;有2C業務的電商如何滲透市場提高銷量?在淘寶開店,選品——美工——裝修——上架——商家刷單——評分提升——在淘寶鋪貨——面對客戶;企業如何展示自己?買域名——外包建網站——企業文化、核心業務、團隊介紹、聯系方式——將網站提供給客戶,方便在線訪問;然而這些都已經成為過去式了。我就列舉壹下身邊真正朋友的故事吧。妳有什麽感覺?國內最大的人才管理咨詢公司自媒體,建立了自己的微信,開了三個菜單,壹個是能源、金融、汽車行業的客戶案例,壹個是創業型人才的基因研究報告,壹個是聯系方式。發布次日,銷售人員將某銀行的客戶案例發布到朋友圈,當天立即收到2-4筆潛在訂單;這裏面的心理因素是:業務員掌握著潛在客戶。在轉化潛在客戶的時候,如果妳主動傳遞我們公司給比妳牛逼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就會增強信任感,產生危機感:不做就落後!壹個89年的男生,從新浪微博時代開始以業余身份經營新浪大型微博,再到微信時代,開始在微信上經營行業類型的自媒體,從轉載優質內容到擁有近50萬訂閱用戶,依靠自媒體廣告業務和渠道業務,月流量壹百多萬。所以很多媒體都停刊了,或者把半月刊改成月刊,專註於新媒體業務的運營,因為廣告主被分流了。2C電商在微信上開通服務號或訂閱號,分發優質內容,講述產品故事,建立社區,讓客戶成為粉絲。幹果電商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線下火鍋店老板巧妙地在服務號上開通了電子會員,每月定期給服務號上的會員發優惠福利,第壹時間傳遞到會員的微信端口,激發他們的復購欲望。這就是微信作為新媒體所扮演的角色。技術作為工具的每壹次突破,如果運營商充分調動人性的主觀能動性,都會在商業模式的某個環節給企業帶來壹定程度的影響,而新媒體微信減少了信息流的傳遞,降低了銷售渠道的層級,雖然商業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壹、定位:企業定位和用戶定位是雙向進行的,但很多人往往是在心裏設置的。說到新媒體運營,很多人會開始講用戶定位,如何起草標題,如何設計內容,如何做好推廣。我覺得這種思維方式局限於用戶定位,忽略了企業自身的訴求。如果妳是企業的決策者,妳需要思考的是:我要做新媒體,追隨者,還是領導者?如果妳是跟隨者,那麽核心就是模仿和借鑒。如果妳是壹個領導者,妳必須清楚地判斷新媒體的趨勢在哪裏。微信屬於騰訊,騰訊的核心是“連接”。微信的核心是“連接”人。當人的規模上去了,微信壹定會推微電商,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生態,因為這接近錢。這是商業法則。自媒體是第壹步,社交電商是第二步。由於媒體還沒有完全飽和,還有很多垂直的空白區域,社交電商大有可為。我想做新媒體,目的是什麽?是為企業服務還是自我表現?服務企業想達到什麽效果?促進2B銷售還是2C?如果是自我表現和自媒體,是做行業自媒體還是個人自媒體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清楚,因為這是大方向。如果方向不明確,只搞內容和推廣,如何最大化分配人力、時間和精力?企業定位的過程就是要明白自己是誰,為什麽要做這件事,這件事對企業有什麽分量。我用思維導圖對微信訂閱號和服務號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分類,所有的企業決策者都應該能夠對號入座。其次是用戶定位:誰是我的用戶,年齡層次、行為習慣、閱讀習慣、喜好、價格敏感度等因素綜合考慮,根據這些因素判斷如何做內容。壹般來說,企業定位和用戶定位是同步進行的,然後圍繞它們進行運營,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的用戶、流水、服務的增長。二、搭臺唱戲:打基礎,搭框架。想明白定位,就好比知道自己要建什麽樓,海景房,寫字樓,商住兩用,別墅等。,那妳就必須搞清楚要建在哪裏,地基有多深,建築的整體框架怎麽搭建。去哪兒修:服務號適合企業展示傳播,線下實體店如趙香蘭南洋火鍋等火鍋店,企業的業務以服務為主,如020項目功夫熊、嘟嘟美甲、愛鮮蜂等;基礎有多深,框架怎麽搭建,我用思維導圖做了壹個梳理,妳會發現社交電商、行業/垂直自媒體、自媒體、企業對外展示的菜單框架其實差別很大。有的推廣基因重,有的內容基因重,有的互動基因重,這就是為什麽我說要明確定位自己,不是所有的新媒體都要把內容放在第壹位。具體來說,社交電商需要傳達的核心內容應該是:1,產品的故事降低了傳統2C企業在各種渠道和媒體的廣告費用的維度;2.創始團隊的故事講的很生動,可以增進信任,拉近距離。在2C端利用創始團隊進行品牌公關,成本相對較低。3、圍繞產品相關的內容推送如何利用信息增量,以及圍繞目標受眾相關的信息,信息增值服務,壹個優秀的銷售人員不會每次見客戶都不厭其煩的談自己的產品吧?4.用戶社區互動為用戶提供有趣的微信講座,拉用戶下線做活動,形成用戶微信群,收集用戶意見,註意不要演變成吐槽群。5、推廣福利社會化電商說到底就是賣東西,交易的時候要註意定價推廣。以農業電商“維達尼”為例。維達尼的創始人是《深圳鮑靜公益周刊》的主編劉京聞。他在新疆成立農民合作社,整合新疆幹果等優質食品,通過淘寶、微信服務號銷售,年銷售額上千萬。連接用戶和農民的是農民的故事,講述顧客的故事(貓周刊),明信片(互動工具),廚房(教妳怎麽吃的指導信息)。媒體人是最會講故事的人,他們也懂品牌和公關,所以壹個好的主編比100個銷售人員強,媒體、公關、品牌、社交電商都會重疊。行業/垂直自媒體需要傳達的核心內容:分類總結的內容選擇:這些自媒體大多已經到了內容沈澱的階段,需要進行分類總結。他們想了解觀眾想要什麽,他們的核心是什麽。比如閱讀新媒體的核心是視頻內容,其他全媒體內容只是輔助。真正的業務線在於視頻服務。所以儀電的菜單框架是這樣的:其實從儀電的菜單框架可以看出,儀電的核心運營團隊對於內容的梳理和架構是非常清楚的。我看到很多行業在把自己沈澱的內容和菜單結合起來的時候,對分類並不明確,也不善於利用技術搭建wap進行分類,沒有把沈澱的內容很好的展示給用戶。易杜軍的巧妙之處在於,通過閱讀和輕拍來增強用戶粘性,類似於打卡點。它跳出了傳統內容基因很重的自媒體,只知道自己想傳達什麽,忽略了用戶為什麽要壹直看著妳。壹點的總結頁的開發,值得借鑒的是產品和技術:第三,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的大樓都搭建好了,第三步,就是每層放什麽(內容運營),賣給誰(用戶運營),怎麽賣(活動運營)。這三個維度* * *的運營共同運作,實現以下四個目標:新用戶進來,如何轉化為活躍用戶,多次點擊;流失的用戶,如何把他們拉回來;如何激活剩余但沈默的用戶;維護現有活躍用戶的活躍度。我用思維導圖總結了這三個運營的核心要素,其中活動運營會根據各個企業的推廣預算有不同的側重。在內容運營上,標題和內容的核心邏輯是:標題是激發用戶點擊欲望,把用戶拉進來,內容是刺激用戶轉發,留住用戶的手段。什麽樣的標題會激發用戶的點擊欲望?什麽樣的內容會激起用戶轉發的沖動?好玩、有趣,激發了用戶的某種情緒;提供足夠的信息增量,用戶覺得有用;什麽樣的內容會激發用戶關註微信賬號的想法?用戶體驗:排版清晰舒適,閱讀體驗好;內容:對自己有價值、有趣、實用;殘局:壹張圖片清楚地表明它能給妳提供什麽。這是我在新媒體運營中經常用到的工具集合: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帶有企業二維碼的預告片中的人物,壹定要突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哪怕壹句話就說清楚,否則壹篇文章的閱讀量就超過5萬,最後用戶也不知道是誰發的,大量潛在轉化用戶就白白流失了。關於用戶運營,如果妳還在拉新內容的階段,那就out了。通過內容拉新,是媒體人的基因。目前比較成功的是“思享空間”和“汕頭商學院”,通過特定受眾需要的微信講座內容來拉新。報名參與只需要轉發截圖,促進了文章的分享和點擊閱讀量。最後在講座結束後宣布講座內容,通過文字或視頻形成第二次溝通,為下壹次講座預熱。微信群可以分為核心忠實用戶微信群和講座微信群。前者是可以把不同發展階段發到群裏收集用戶的反饋,後者用於再傳播和多次傳播,讓這些微信群用戶幫妳轉發下壹次的活動預告。隨著微信群的增加,轉發會是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微信講座做好了用戶量會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通過微信群不斷分裂。最後是推廣,也就是活動運營。我將重點介紹最聰明的推廣方式:相互推廣:並不是簡單的找壹些受眾和調性相同的微信公眾號整理成壹篇文章,標題為《妳不能錯過的XXX微信訂閱號》,這是微信早期的玩法。需要包裝,比如10職場新人養成習慣,然後植入10互相推送的賬號,這又回到了我剛才的核心邏輯:標題用來吸引用戶點擊,內容則誘導轉發。不然用戶很少轉發10訂閱號集吧?找合作夥伴送福利:合作夥伴包括app和微信公眾號,包裝自己的產品或者設置壹定的優惠券,最好“看”大壹點,找相同受眾的微信公眾號,和他們合作,把自己的產品或者優惠券變成對方賬號給用戶的福利,但最終還是需要自己的賬號關註。這種方法是累積的、持續的,是成本最低的拉新方式。KOL借勢推廣:根據受眾的特點,找到匹配的KOL,利用它進行推廣,從而將KOL粉絲引入自己的微信賬號,但這需要很好的策劃。微信大號軟文推廣:找到受眾相同的微信大號,精準投放軟文,在原有用戶群的微信大號上順勢推廣。這種方法比較有效,內容策劃最重要。四、復盤:數據分析通過對每次傳播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最適合目標受眾的方式,並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