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北京自古以來都叫什麽?

北京自古以來都叫什麽?

1、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滅商後,帝堯被任命為薊後,又任命了顏。另壹種說法是,周朝之前有燕國,之後有燕國和姬國,定都,也就是現在的京的前身。秦滅燕後,建薊縣,故址在今北京。

2.幽州:古代九州之壹。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順典》:“顏稱幽州。”漢魏晉唐時期設立幽州,都是統治在今天的北京地區。

3.燕都:因燕國古都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因靠近燕山而得名,都城叫“燕都”。後來在壹些古籍中常作為北京的別稱。上世紀80年代,北京壹家文史刊物出版,名字叫《燕都》。

4.日落:最早出現在晉書。潁川離金都洛陽很近,所以叫夕陽。後唐詩人王波在《王騰亭序》中說“暮望長安,雲上吳輝”,就是用了這個典故,從此稱“夕陽”為國都。朱彜尊的清代《太陽舊聞》和《太陽舊聞考證》,成書於乾隆年間,都提到北京。

5.遊都:唐代設遊都郡,遼代也設遊都府,轄於今北京壹帶。

6.燕京:唐肅宗甘源二年(759),史思明自稱顏地,取範陽(今河北涿州)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燕京罷課。雖然後北京的官方名稱屢改,但燕京被廣泛使用。這也是北京最常用的昵稱。

7.春明門:起源於唐代,唐朝都城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後人便以春明作為都城的別稱。北京成為首都後,又叫春明。阿清作家孫承澤寫的《春明夢遺》,就是這個意思。

8.北京:唐天寶元年(742)以前,長安稱為首都。北京成為首都後,也被稱為首都,這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同義詞。

9.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原幽州升級為幽都府,建南京,又名燕京,為遼國都城。當時遼國的首都在北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

10,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宋金聯合攻克遼,攻占燕京。宋金媾和後,燕京回到北宋,建燕山府(因在燕山山腳附近),所以燕京又叫燕山。

11、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金人南侵,占據宋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統治今北京西南。

12、大興:金改燕京為中都,設大興府,在今北京東南。

13、大都:元代以金行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九年(1272)改稱大都。

14、坎巴魯克:元朝時,大部分蒙古人稱之為坎巴魯克,蒙古人稱之為“汗城”,是可汗居住的地方。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又叫坎巴魯克,凱爾·波洛在遊記中稱大都(北京)坎巴魯克。

15、北平:明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滅元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元朝大部分地區改名北平。

16、北京:明朝永樂元年(1403),永樂皇帝朱迪稱帝後,將北平的封地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遷都於此,這是正式命名北京的開始。

17、史靜: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遷都北京,改稱為史靜,直至清朝。“史靜”壹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公劉》中,後人把首都稱為史靜。還有壹種說法是陜西鳳翔有山叫京,有水叫師。因為周文王和武王都在這裏建都,所以都取名為史靜,後來又把史靜作為首都的代表。

18,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統稱。其實明清時期的宛平郡治只是今天北京的西南。

19、京兆:民國二年(1913),順天府被棄,次年,京兆置於直隸中部。17年,京兆被廢,北京改為北平。

20.北京: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中國人民首都、年份、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

擴展數據

北京曾是歷史上六朝古都。自燕國以來的兩千多年間,修建了許多宮殿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皇家宮殿、園林、寺廟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個朝代,明朝和清朝的都城防禦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墻、城門、甕、角樓、敵樓、護城河等設施。曾是中國最完整的古城防禦體系。

北京中軸線是指元明清北京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對稱分布的特點。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裏。

從南到北: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門、端門、午門、故宮、神武門、景山、地安門、後門橋、鼓樓、鐘樓。

從永定門,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有天壇和先農壇;祠堂和社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和德勝門以中軸線對稱分布。

我國著名建築師梁思成先生曾說:“北京獨特的宏偉秩序,就是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的。”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是建國後拆除的,後重建永定門城樓。

百度百科-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