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代園林建於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當時建有臨猗閣。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汝南王張柔依此修建向雪園。因池中荷花茂盛,故又稱荷花池。明朝萬歷年間,大規模擴建,改名為“水建署”。清代皇帝、將軍在此設宮、設院,乾隆、嘉慶、道光、慈禧、光緒都曾在此下榻。雍正十壹年(1733),蓮池書院在此創辦,成為當時直隸最高學府。
花園總面積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清朝乾隆年間,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以池中的水閣(臨猗閣)為中心景點,並在水的周圍設置了君子長壽堂、藻吟堂、觀瀾閣、金卓閣、高粉軒、秦湘閣等建築。亭臺樓閣布局嚴謹,被譽為“三香七澤”、“城中蓬萊”。
園內有唐、宋、元、明、清等近百幅石刻,其中包括唐代書法家蘇靈芝所寫的《田灣正德碑》。有罕見的宋代書法家蔡京的《賀升官碑》;老所墓碑,四面鐫刻元代;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大草碑》,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的禦碑;還有懷素、褚遂良、顏真卿、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的《蓮池書院法貼》八種,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珍貴遺產。
古蓮華池中有壹套完整的清代三藏真經,是中國唯壹最完整的佛經寶庫。該書有724封,7240卷,是我國不可多得的佛教經典集。
古蓮花池是中國北方最古老的園林之壹。位於歷史文化古城保定繁華地段,正門南北向,占地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它也是中國十大歷史園林之壹。金代晚期和蒙古汗國時期,古蓮池已形成園林規模,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康熙年間,保定成為直隸首府,乾隆、嘉慶、光緒年間,古荷花池被辟為皇宮。長期以來,蓮池書院作為直隸的文化教育中心,獲得了省級學風的稱號,培養出了許多才貌雙全的蓮池,名聲遠播。
這座古代園林建於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當時建有臨猗閣。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汝南王張柔在此基礎上建向雪園,1289年毀於地震,只留深潭清水,荷花依舊枝繁葉茂。所以俗稱“荷花池”。明朝萬歷年間,大規模擴建,改名為“水建署”。清代皇帝、將軍在此設宮、設院,乾隆、嘉慶、道光、慈禧、光緒都曾在此下榻。雍正十壹年(1733),蓮池書院在此創辦,成為當時直隸最高學府。壹時間人才濟濟,名揚海內外,隨後蓮池被辟為皇宮,皇帝出行多次下榻。古蓮池幾經修建,於上世紀初達到頂峰。
古蓮池的水分為南北兩池,由兩條蜿蜒的運河相連。南塘呈半圓形,四周懸崖峭壁,蒼翠松柏。北堂是不規則的長方形,四周玉堆垂柳。水心館也在其中。荷花池自古四面環水,因蓮花而得名。園中景色小巧玲瓏,淡雅別致,拙中巧,園中奇。此外,瓊樓中還有玉亭、古籍文物、珍貴珍珠、奇花異草、珍禽異獸、舟楫、荷香荷花,這些都交織在其中的山川之間,山、水、樓、臺、亭、廳、閣、高低不平形成了清乾隆年間著名的“蓮池十二景”,以池中的水亭(臨猗亭)為中心景點, 以及君子長壽堂、藻吟堂、觀瀾閣、金卓閣、高粉軒、秦湘閣等建築。 亭臺樓閣,布局嚴謹,登高望遠;水中芙蓉蔥蘢,荷花婀娜,楊柳秀氣,小橋流水,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被譽為“三香七澤”、“城中蓬萊”。它的確是冀中平原上的壹顆古老的園林明珠。
古荷花池不僅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以其迷人絢麗的景色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當妳離開鬧市,步入古樸、端莊、美麗的蓮池大門,妳可以看到,在春武坡東翼的八碑廊裏,有19座豎碑壹字排開。其中有歷代修建蓮池的碑文,也有描述乾嘉帝巡視盛況的碑文。從春日午後的斜坡到牌樓,高低起伏,就像門就是路。踏過牌樓,豁然開朗,亭子重檐微上翹,水近池。歇息亭中,清風徐來,碧波如錦。可以領略河塘的樂趣,揣摩古詩詞“荷葉無限接天,荷花不同映日”的意境。亭東是原直隸省圖書館,亭南是端莊秀麗的水東樓。樓上寬敞的陽臺可俯瞰園內美景,其西面與君子長壽館隔岸相望。樓下東南角,有簡書唐碑、王陽明詩詞和荀碑。這些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
古蓮華池也因其眾多的石刻而聞名。園內有相當數量的石刻,包括唐、宋、元、明、清各代石刻近百件。對於學習和研究書法有很大的價值。僅北塘北側的碑廊就有33米長,嵌有3塊82方的石碑。園中石刻有唐代瑰麗草聖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多寶塔》蒼勁有力;有王羲之的墨跡,躍過龍門,臥於鳳閣;有蒼勁瀟灑的王陽明《睡在天池》;以及清康熙皇帝題寫的“蜻蜓”字樣。可以說,墨寶是壹個聚集地,這為古蓮池這個古老的名園增添了藝術色彩。其中記載了唐代書法家蘇靈芝的《田灣碑》。有罕見的宋代書法家蔡京的《賀升官碑》;老所墓碑,四面鐫刻元代;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大草碑》,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的禦碑;還有懷素、褚遂良、顏真卿、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的《蓮池書院法貼》八種,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珍貴遺產。
此外,古蓮池中還有壹套完整的清代三藏真經,是中國唯壹也是最完整的佛經收藏。該書有724封,7240卷,是我國不可多得的佛教經典集。
1900 10,英法德意入侵保定,掠奪古荷塘三日。珍貴文物被洗劫壹空,亭臺樓閣化為灰燼,不堪回首。洗劫之後,雖有修整,卻未能恢復原貌。直到1949之後,經過反復修繕,荷花池才逐漸重現其多彩魅力。走在荷塘裏,到處都能遇到好東西。花園中最大的假山被連接南北池塘的東運河所環繞。山上有許多奇怪的巖石。從遠處看,有的像精致的寶塔,有的像引頸的仙鶴,有的像搔耳的猿猴,有的像奔騰的駿馬。山頂有個觀瀾閣,俯瞰北塘高低不平的荷葉,宛如碧波蕩漾。有“山中留洞”,由鐘乳石構成,在燈燭之光下,幻影反復。山腳下有壹座漢白玉橋,原名“綠野梯橋”,與趙縣安吉橋相似。沿著橋向東,可以穿過竹林深處的寒碧軒;往西可以去中央島的藻類朗誦館。參觀金亭,以及溪、亭、橋等景點。,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荷葉捧桃”是園中亭頂的獨特造型。在綠色的大荷葉中間,有壹個紅色的大桃子。這種結構新穎自然。傳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慈禧太後扮成村婦連夜逃亡。壹位老工匠在蓮池設計了“荷葉捧桃”的亭頂樣式,與“壹夜逃亡”的聲音相協調,以揭露慈禧太後失勢辱國的醜惡行徑。慈禧太後回京,路過保定。她看到“荷葉捧桃”就怒不可遏,馬上下令把老工匠殺了。
古荷塘是壹座小巧玲瓏的北方古代園林,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臨水樓閣風格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