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明清大事記

明清大事記

明亮的

洪武元年(1368)二月,泉州路降。

洪武二年(1369),泉州道改為府,泉州從此設立府,同時撤去文員。

洪武三年(1370)二月,朝廷在泉州設立福建船務署,管理與琉球(今沖繩)的貿易。

夏季,侵華日軍入侵泉州,這是明代日軍入侵泉州的開端。

洪武四年(1371),因倭寇屢犯,朝廷實行海禁政策。

洪武七年(1374)正月,撤司福建(泉州),嚴禁出海,以防倭寇。

洪武十年(1377),州官黃立忠在泉州少林寺修繕中發揮作用。

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廷實行防倭封海政策,撤銷澎湖巡檢司,將其民遷至泉州南關。

洪武二十年至二十壹年(1387 ~ 1388),蔣夏侯、周德興在泉州成立海防五院十六師。

永樂三年(1405),八月,公司遷至福建(泉州)城。9月,在泉州城南城橋村重新設立淶源驛站,接收琉球貢吏,並設立“貢廠”存放貢品。

永樂十三年(1415),鄭和第四次回泉州,修繕天後宮。永樂十五年(1417),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專程參觀靈山聖墓。

宣德三年(1428),在泉州(位於東街門樓巷)設立織染局。

宣德六年(1431),全州知府馮振命令晉江巨商李俊宇(李英飾)捐巨款重修洛陽橋,橋高3尺。

正統年間(1436 ~ 1449),全州設織造局(位於今西大街古戎巷)。

正統十三年(1448)十壹月,沙縣義軍鄧攻打全州,知府熊尚初大敗,在城南武陵坡被俘,被殺。

天順三年(1459),錫蘭國王格力生下夏慈。西麗派太子焦慈作為使節進貢,回到泉州。因皇位由侄兒繼承,太子定居在泉州北門的小山上,改姓“石”。

成化八年(1472),福建博斯由泉州遷至福州。

弘治六年(1493),七月初三,泉州大暴雨,天河被淹,官宅、商船、小船被毀。開元寺西塔葫蘆翻倒,城濮城垛十有八九倒塌。暴風雨過後,人們又播種了,秋天是壹個大豐收。

鄭德三年(1508),弗朗辛(今葡)商人第壹次來到泉州進行貿易。

鄭德十壹年(1516),方濟各會在泉州設立“公庫”,建立貿易據點,隨意掠奪泉州百姓。終於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被驅逐出泉州。

嘉靖八年(1529),明廷發行並出版了泉州人蔡慶所著的《易經四書》。

嘉靖二十壹年(1542),泉州沿海居民冒著海禁與外商進行貿易,商船出海絡繹不絕。

嘉靖二十三年(1544)五月,泉州南門十字街發生火災。大火蔓延到四條街道,造成十多人死亡,燒毀了570多棟民房。4600多人食不果腹,財產損失65438+1億多銀。

嘉靖二十六年(1547)六月,明朝廷任命帝國副都朱紈為浙江巡撫,同時兼任泉州等地海防事務知府,禁止海外貿易。

嘉靖三十年(1551),倭寇入侵,壹萬多外國士兵防守泉州。

嘉靖三十五年(1556),敵軍在泉州登陸,泉州衛指揮童甘貞領兵作戰,因缺少援軍而戰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五月初三,敵人到縣城石筍橋進攻泉州府城,範先科率領的部下巡邏二十多天。

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日軍再次進攻泉州,燒毀房屋。軍民在南門新橋守敵,橋柵斷裂,死傷千余人。

同年,著名作家王逝世。他的書是尊顏先生的文集。

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壹月,李治回鄉守制,日軍攻城之時,李治率領弟子規日夜進城,攻打駐軍,抗擊外敵侵略。

嘉靖四十年(1561)三月,於奉命南渡嵩山少林寺,收、溥聰為徒,學習少林武術真功,後返回嵩山少林寺。

那壹年,由於日本連年災荒,糧荒貴,瘟疫盛行。州人死者取壹枕,晉江縣令鄧鴻珍負責收藏安葬,並在開元寺全體巡禮,賜粥。潮州和其他地方的商人從海上運輸糧食來幫助泉州的饑民。

嘉靖四十壹年(1562),全州縣發生大疫,十人有七人死亡。城內寺廟互相訪屍,無壹幸免。熏出來的蒿慘不忍睹,城門緊閉,誰也不敢出門。

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二月初六,泉州下大雪,山村積雪厚達三四尺,四五天後消失。人們認為這是不同的。

嘉靖四十五年(1566),泉州再版《荔景故事》(與《潮州荔枝故事》合並)。

隆慶元年(1567),陳晨、張越、林熙元等28人在泉州開元寺組成小組研究易學,形成清源學派。

萬歷二年(1574),八月四日,紫毛山北麓東側發生地震開裂。今天,它被稱為滾龍洞,裂縫仍然存在。

萬歷八年(1580),抗日民族英雄於在泉州逝世。其遺作有《正氣堂集》、《洗海近況》、《劍經》等。

萬歷十二年(1584),泉州海波從南澳島帶回紅薯苗,在當地引種成功。

萬歷三十年(1602),三月十五日,思想家李贄在河北通州監獄自殺,天氣絕對惡劣。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

9月23日夜,流星雨從北方來,大如雞蛋,帶著光尾,到西南方來,大如碗,尾跡散亂,光線照在地上;從參宿四出發,沿西北方向進入天元星,接著是兩顆小星;之後又有大大小小數百顆流星,縱橫交錯向四面八方。

萬歷三十壹年(1603),八月十五日,東南風勁吹,海上波濤洶湧。城被淹六七尺,比橋面高四五尺,船過了橋,進了碼頭,無人漂流。香港澳門的船都被毀了淹死了無數次。

萬歷三十二年(1604)十壹月,從初二第壹次地震到初二庫雅大地震(20: 00),壹夜地震十余次,地裂縫數條,清源山等地裂縫湧出含硫的沙水,歷時半年。進出城的陸舍房屋倒塌,地震是泉州有記載歷史上最大的壹次(震中泉州灣8級)。

萬歷三十三年(1605),泉州南街發生火災,燒毀房屋100余間。

萬歷三十四年(1606)五月,全州浮橋人李廷機入閣為首輔,掌管維修。

萬歷三十五年(1607),八月二十八日,泉州發生特大颶風,房屋、器械、城門盡毀。城裏六個石作坊飄下來,洛陽橋斷了。官學大門壹片廢墟,東嶽廟的石作坊和城樓壹片廢墟。

同年,李廷機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葛大學士。

萬歷四十年(1612),禮部尚書黃鳳祥主持編寫《泉州府誌》。

萬歷四十四年(1616),泉州東街人何,撰《閩書》。

天啟元年(1621),六月,石繼開入太保太子、文淵閣大學士。

天啟二年(1622),荷蘭人入侵澎湖列島。次年,騷擾泉州沿海。

崇禎十年(1637),大參議員曾穎和連長鄭誌龍帶著和尚重修開元寺大雄寶殿。

崇禎十五年(1642),姜德敬為禮部尚書,東葛大學士。唐王戰敗,死在家中,沒有糧食。

崇禎十六年(1643),黃太保太子,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清康熙元年(1662),病逝於縣城家中。

幹凈的

順治三年(1646),九月,清平南將軍多羅貝爾波羅占領泉州。泉州人郭帶著《洪承疇書》和《黃》被派往安平,向鄭之龍(鄭成功之父)求愛。

11月,清軍入閩,鄭之龍失陷。鄭成功帶著青衣,在南安文廟燒了(現在廟廢棄了,地界在歷城區西郊)。

順治四年(1647),四月。吳晉,洛溪人,率千人起義。

8月,鄭成功與鄭鴻逵聯手攻打泉州,在桃花山大敗清軍,圍困泉州壹個多月。

順治十二年(1655),六月二十六日,泉州開元寺穆安和尚,受其老師袁茵禪師之召,帶領弟子慈嶽、賀郎禪師等人,前往日本傳播佛法,成為日本黃伯伯教派第二代創始人。

同年,清廷嚴格執行海禁,規定沿海板塊不得出海。

順治十三年(1656),正月,泉州下大雪,地面厚達5尺。

順治十五年(1658),知府馬德功等人主持進行了關東風格的縣城城垛改造,增加了城墻,擴建了四座翼城。

順治十八年(1661),清廷頒布法令,讓沿海居民遷往邊界。

康熙二年(1663)六月,之弟鄭父子率部從金門入泉州港。

當年天上彩雲滿天,壹顆隕石落在今天周霞大堤外的村子裏,砸成壹綠壹紅兩塊相鄰的石頭;又有壹顆隕石落在宮殿村,百姓建了壹座小宮殿供奉它。

康熙三年(1664),正月初九,九道彩虹並排出現;10月初,泉州又有壹顆彗星,月亮之後沒有記錄(泉州歷史上第壹次記錄)。

康熙八年(1669)六月,清廷派刑部尚書明珠、兵部侍郎蔡到泉州商議上告鄭經之事。

康熙十三年(1674),六月,鄭經再次攻占泉州。八月,派部攔截駐惠安部、福建部和要去泉州的耿部。康熙十六年二月失守。

康熙十六年(1677)十二月,海寇入侵泉州,提督段應舉將其帶上朝廷。

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鄭軍部分將士轉戰泉州桃花山,會師東嶽廟,直抵清源山,攻占洛陽橋。七月,清首都雅達裏棄同安城,退守泉州。郭萱隨後包圍了泉州城,襲擊了南門,泉州城陷落了40多英尺。清兵修建了短墻,以備二月使用。直到八月,清軍水陸四路輔助,泉州被清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十三日,施瑯領兵攻臺,鄭克讓投降,臺灣省統壹入清朝版圖。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康熙帝下令解除海禁。

康熙四十九年(1710),趙章泉二府發生旱災,三十萬石運往江浙救濟,免除今年未完之數。

康熙五十五年(1716),清政府禁止民眾私自出國。

雍正元年(1723),清朝允許泉州重新進入沿海地區。

雍正五年(1727),清廷廢除與南洋貿易的禁令,泉州開始重開禁令,但留在國外的人仍被禁止回國。

雍正七年(1729),設立泉州造船廠,建造海軍戰船,年產48艘。

雍正十二年(1734),雍正帝頒布“聖旨”,親自過問泉州民間械鬥。

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下令關閉泉州、寧波等外貿口岸,只允許廣東繼續對外貿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名醫吳壹飛在通天宮口開設誠誌藥店,制作《範英神曲》,不久遷至桂壇巷。

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天,乾隆皇帝火燒泉州少林寺,部分僧人避難南安某寺。從那以後,就沒人敢再練了。

12月,淮陰布總統、泉州知府、廣東四會縣知府、貴州安順府郭編《泉州府誌》。

乾隆三十年(1765),晉江知府方鼎專修晉江縣誌。

乾隆四十年(1775),泉州商人孟定侯、徐玉堂將前年被大風漂流到泉州的15名日本船員送回日本。近十幾年來,中日互送還對方在海上被風漂流的人員屢有記載。

乾隆四十壹年(1776),四月初十,晝比夜暗,狂風暴雨,龍卷風席卷,官學明倫堂倒塌。

嘉慶十年至十壹年(1805 ~ 1806),西班牙船“安娜·菲利克斯”號多次走私鴉片進入泉州港。

道光元年(1821),沿海各村制定村規民約,禁止村民販賣鴉片。

道光九年(1829),六月二十三日末,下了壹場大冰雹。

道光十年(1830),晉江縣令胡誌忠主持撰書,石梅書院導師周學增編著《晉江縣誌》,未在付梓出版。1987由泉州市鯉城區地方誌編輯委員會影印出版。

道光十二年(1832),華僑禁令解除。

道光十九年(1839)十月,壹艘裝載鴉片的英國船墜入大海,被船長趕走。

道光二十年(1840),閩浙總督鄧廷楨暫駐泉州海防。

同年,泉州開展了壹場反鴉片、反英國的運動。

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國戰船入侵泉州灣,在洛陽橋下,泉州人奮勇作戰,將英艦轟出。

鹹豐年間(1851 ~ 1861),全軍董事在鎮國托曾吉遺址重修少林紀念寺,定名為東禪少林寺。

鹹豐三年(1853),四月十五日,晉江縣簡等人響應同安刀會起義。八月,率領數千人進攻泉州。

鹹豐四年(1854),永春人林俊率眾兩次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圍攻全州。

鹹豐五年(1855),6月14日,響應太平天國起義的農民軍領袖邱二娘,在泉州南校被清政府處死,時年22歲。

同治四年(1865)十月,英國長老會牧師杜嘉德在泉州南街設堂,遭民間焚毀。泉州知府沈下了壹道告示,禁止騷擾教會。晉江知府撥銀408賠堂。

光緒年間(1875 ~ 1908),旅日華僑周在南嶽街設紡織作坊,秀才黃某烈在翔鳳巷設晉江織造布局。水在玉溪巷的拐角處開辦了具有現代印刷技術的盛教書局。

光緒四年(1878),成立華僑施藥局。

光緒七年(1881)年初,英國長老會傳教士、醫生顏大辟到新華山(在今南街禮拜堂)設立醫療傳教所。同年,惠始醫院在李連巷成立。光緒九年,舉辦西醫講習班,培訓醫務人員。光緒二十七年,為將西方醫學技術傳入泉州,在佩香設立惠始女子醫院。

同年,泉州吳江巷開設了第壹家照相館。

光緒十年(1884),六月,泉州在南門聚寶街開設電報局。

光緒十壹年(1885),泉州府城南門後山人、著名南曲藝人陳武定赴臺灣省,在鹿港雅正齋教授藝術,歷時三年歸來。

光緒十二年(1886),泉州第壹家西藥房皮仁堂在大西巷門口開張。

光緒十六年(1890),英國長老會在全州創辦了第壹所教會學校——培英女校和於穎小學。

光緒十七年(1891),開元寺陳超和尚組織了“大開元班”,是全州大成戲曲班的創始人。

光緒二十年(1894),苦寒三天後,十壹月初八晚上,泉州城下起了大雪。

光緒二十壹年(1895),世界範圍的瘟疫從香港蔓延到廈門。那壹年,有985人被感染,847人死亡。之後持續傳播53年,流行97個村(街道),12516人,10093人死亡。

光緒二十二年(1896),日本宗教從廈門傳入泉州。

光緒二十四年(1898),泉州第壹家華僑審批業務——王順興征信所,在新門外宮村開業。

光緒二十五年(1899),泉州海防署遷至廈門。

光緒二十八年(1902),泉州政府建立泉州官立中學和泉州晉江縣官立小學,是泉州最早的中小學。

光緒二十九年(1903)二月,泉州大愛門開設郵局(大慶郵局)。

12月,廈門太古洋行壹艘900噸船首航泉州港,這是泉州與廈門之間最早的大船。

光緒三十年(1904),英國長老會在平水寺建立鄭陽小學,後改為中學,後改名培源中學。

同年,進士黃土福在清源山開墾茶園,引進武夷山、安溪名茶,創辦清源茶業公司和茶廠。

同年,泉州開始接種天花疫苗。

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904 ~ 1906),西方殖民者以契約方式從泉州引誘大量人口,乘船出國到廈門打工。

光緒三十壹年(1905),七月初三,泉州大水、石營水文站洪峰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遇到地震和潮汐,城市裏壹片汪洋,百年不遇。

八月,泉州商人、店主罷工,船工罷市,反對清政府屈從帝國主義,實行海關暴行和敲詐勒索。

同年,泉州官立中學學生發起反對美國壓迫華工的鬥爭。

光緒三十二年(1906),春天,同盟會福建分會派徐卓然到泉州建立地方組織。

同年,在海外參加中國同盟會的泉州華僑盛久昌、、郭、莊,先後回到泉州開展革命活動。

光緒三十三年(1907),夏泉商人集資成立泰和輪船公司。次年,泉州商人吳健、楊和石等人合資成立八閩輪船公司,客貨船往來於泉州、福州、溫州、寧波、上海等地。

同年,泉州商會成立,進士林賢河任會長。

光緒三十四年(1908),黃金獅塗夫、舉人洪立人等人發起組織農會,在石仔山建立了有氣象站的農耕試驗田,研究改進農業技術。

宣彤元年(1909)十月,全州教育會成立,選舉黃金獅牟烈、黃土福為副會長。同年,泉州在提督府舉辦了第壹屆中小學生運動會。

同年,印尼華僑郭、吳瑞玉、吳坤元、吳等人奉同盟會之命,返回全州,與革命家、王繼孚建立* * *和實際進步會議,開展革命活動。

宣彤二年(1910),王承宗買了壹部摩擦膠片機和幾部無聲的西部黑白電影在泉州放映,開創了電影傳到泉州的歷史。

宣彤三年(1911)四月。泉州革命派在清源山慈恩巖召開秘密會議,商討收復泉州事宜。

9月初,中國聯賽全州分會在小開元西角學校成立,、、當選為副會長。

9月28日(165438+10月18),泉州盟在富衙、瘂弦、協泰衙門舉行光復儀式,泉州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