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博舍村的壹切都被遺棄了。

博舍村的壹切都被遺棄了。

摘要

2013 13年2月29日淩晨,博社村村委會原書記蔡冬佳被警方抓獲歸案。隨著前販毒團夥“保護傘”的落網,針對博社村的雷霆掃毒行動開始,標誌著被稱為廣東“第壹毒村”的博社村進入了從亂到治的新階段。

如今,掃毒行動已過去壹年,公開或半公開的制毒活動早已在博社村銷聲匿跡。修建水泥村路,重建電網,加建小學圍墻...這個長期遭受苦難的海濱村莊正走向艱難的重建之路。

村莊治理重構:村莊網格化管理

蔡東家的別墅位於博社村路拐角處,視野開闊。壹根外墻裝飾的石柱,價值50多萬。當地村民稱這座別墅為帝國大廈。如今,院子裏長滿了雜草,無人問津。沿著村道走,兩邊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簡單老舊,每家的墻上都掛著新的門牌。看似平常,卻是博社村治理重建秩序的象征。

門牌號碼的缺失反映了博社村過去治理的混亂。博社村村支書蔡龍秋說,當地基層組織長期癱瘓,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沒有辦公室。時任村支書的蔡東家,在村裏工作時間不長。

據警方調查,蔡東甲作為村委會書記和汕尾市人大代表,不僅放任村內販毒活動蔓延,還為其提供庇護。有壹次村裏有人販毒被抓,蔡東家就利用自己的身份通過行賄“抓人”。被抓前幾天,蔡東家還在想辦法解救壹個在惠州涉毒被抓的親戚。

隨著蔡東家的落網,博社村混亂的歷史告壹段落。2014年5月,43歲的蔡龍秋當選博社村新壹任村支書。妻子是村裏有名的產科醫生,哥哥是警察,姐夫在汕尾政法委工作。他的家庭關系很清楚。蔡龍秋上任後,擺在他面前的重要任務是村治和禁毒。蔡龍秋說,博社村重建了村“兩委”,逐步開展村級治理和村務管理,特別是禁毒宣傳。

村委會辦公室位於嘉溪鎮中心小學教學樓右側。墻上掛著兩張博社村地圖:壹張是警方偵查用的博社村航拍圖,壹張是博社村禁毒工作網格化管理示意圖。示意圖上,博社村分為四個小村,每個小村由壹兩個村幹部負責查控。

網格化管理成為博社村治理的重要壹步。這個建議是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春才提出的。劉春才是陸豐市政府反走私辦公室的前工作人員。為了協助博社村的重建,陸豐禁毒工作組派出了壹個五人工作隊,由劉春才擔任組長。“目前博社村已經控制住了!”劉春才說,壹年多來,按照網格劃分,每個村領導帶隊入戶,逐壹登記每戶人員,安裝門牌號。

博社村在管理制度上制定了博社村禁毒村規民約。該村規民約以創建無毒村為目標,規定每月召開壹次禁毒形勢分析會,還規定了村裏統壹的吸毒人員幫教制度。舉報毒品線索,經查證屬實的,村民將獲得村委會額外獎勵;壹旦涉及毒品,格子村將扣除年度獎勵和各種評比資格。

“我們希望把博社村打造成無毒村!”蔡龍秋說,自2014雷霆掃毒行動以來,博社村沒有發生壹起公開制毒案件。

氣氛重建:好的大多數

公共制毒已經消失,博社村的風氣也悄然改變。博社村禁毒宣傳展室旁邊有壹個40平米的房間,駐紮著陸豐市公安局巡警大隊抽調的30多名民警和輔警。自從前年2月29日以來,他們已經在這裏呆了很長時間了。

在壹年的時間裏,團隊感覺到村裏的氛圍在逐漸改變。專案組隊長、市局巡防大隊二中隊原中隊長李回憶,剛進村檢查時,幾十個人騎著摩托車攔住他,有的甚至偷偷扔石頭。“我們設卡查車的時候,會有人在路上放釘子或者石頭。”當時基礎設施非常缺乏,自來水都供應不上。隊員們只好喝瓶裝水,洗澡接雨水。夏天天氣熱的時候,隊員們只能睡在學校操場上,鋪著涼席。

“手機沒信號,村裏經常停電。感覺像個島!”李健供認不諱,但隊員們的禁毒檢查工作並沒有停止。他和隊友們多次在公開或半公開的場合向村民傳達禁毒的決心。李健招募穿制服的人在村子裏巡邏。不時有村民過來打招呼,多是反映供電供水等民生問題。“大多數村民淳樸,少數制毒分子可惡。”李健說,從2014開始,博社村已經逐漸走出了有毒的境地,回歸到了普通的村莊。

2014,14,高二學生阿強(化名)在博社村壹家糧油店玩電腦。他的學校在甲子鎮,每天騎電動車來回。“現在生意清淡多了,但住著很舒服。”阿強說,過去,村子裏人多,生意好做,但感覺很復雜。從2014開始,村裏的空氣和衛生改善了很多,生活學習環境更好了。他不再寄宿了。

另壹方面,“冰”字在博社村還是壹個禁忌。說起毒品,村民們都很警惕。他們說“現在沒人制毒了”揮揮手就走了。壹位上了年紀的村民說:“我們老人不做這個(制毒)!”

李健說,前三名地區多年來壹直有走錯路、釣錯門的趨勢。根除它是壹項長期的任務。“肯定有人想壹夜暴富,不走正道!”

團隊重建:“墮落”的英雄

現任佳溪鎮派出所所長吳木強經常回博社村巡查或抓捕在逃毒販。他是博社村工作組副組長,雷霆掃毒行動前在村裏工作了8個多月。2014年8月5日,吳木強任陸豐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擬任佳溪鎮黨委副書記、佳溪派出所所長。

吳牧強接任導演可謂是危在旦夕。前局長在壹起運輸易制毒化學品案中受賄,放走涉案嫌疑人,被調查。事實上,在加溪鎮復雜的禁毒環境中,“保護傘”是壹個無法回避的話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佳溪鎮連續三任派出所所長因經濟問題被免職。

像蔡東家這樣“慷慨”的村幹部,通過利益輸送,不斷腐蝕個別民警,換取“庇護”。博社村乃至整個三甲地區的禁毒過程,也是壹個整治腐敗的過程。據統計,雷霆掃毒行動前,當地共查處涉毒違法案件10起,涉及黨政工作人員21人,其中派出所所長和部分民警3人,7人被雙規。

掃毒行動結束後,汕尾成立專項行動小組,抽調紀委、檢察院、邊防武警等60名工作人員趕赴陸豐,加強對涉毒保護傘的懲治,修訂《陸豐市涉毒整治責任細則》、《陸豐市禁毒責任追究辦法》,完善禁毒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警方介紹,雷霆掃毒行動前,陸豐禁毒大隊領導班子有1名副大隊長,4名中隊長。其中四個已經調查過,只有1中隊長沒有事故。截止到2014,陸豐公安局已經查處了幾十名民警,其中有50多人在立案。

談起這個問題,不少陸豐警方表示遺憾。“有些警察在緝毒行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在金錢面前倒下了。”壹名民警說,壹名被查民警曾冒著生命危險潛入博社村調查,摸清了販毒團夥的結構和窩點,為行動成功奠定了基礎。

2014陸豐市公安局禁毒大隊領導班子重建,刑警詹振彪任禁毒大隊大隊長。

在詹振彪的辦公室裏,不時有壹股難聞的化學品氣味。因為上級部門無法鑒定濕的成品或半成品冰毒,禁毒大隊只能將毒品烘幹後再送檢。在禁毒大隊辦公室的壹角,擺放著各種繳獲的毒品。“我們現在壓力很大!”詹振彪說,辦案數量太多,大隊規模小且年齡老化,平均年齡40多歲。陸豐公安局沒有鑒定毒品的設備。每次查獲毒品,都要把樣本送到上級部門鑒定。

意味著重建:抓捕100多名逃犯

與博社村的平靜不同,詹振彪、吳木強、李等壹大批民警仍需在禁毒崗位上努力。“陸豐毒情有向好趨勢,但形勢依然嚴峻。”陸豐市公安局局長鄭海璐說,販毒網絡在前三名地區依然存在,掃毒行動後涉毒逃犯仍藏匿在當地,陸豐及周邊地區毒品形勢盤根錯節。打擊販毒網絡和追捕涉毒逃犯是陸豐打擊毒品犯罪的兩大重要手段。

以詹振彪為代表的緝毒警察的主要任務是打擊販毒網絡。“原來以家庭為單位、半公開的制毒,變成了隱蔽、分散的制毒!”詹振標說,陸豐前三名地區的堡村制毒猖獗現象大多有所收斂,但由於毒販的資金、技術、渠道仍在,以及揭陽惠來縣乃至毗鄰陸豐的珠三角城市,販毒呈上升趨勢。詹振彪對2014抓獲的壹名毒販印象深刻。掃毒行動後,毒販被網上追逃,但潛逃期間,他繼續躲在前三地區籌集資金,選擇好的地址再生產毒品。

毒販準備出貨時被抓。詹振彪審問毒販時問:“妳為什麽回來制毒?”毒販回答:“之前制毒所犯的罪,足以判死刑。還不如再幹壹份,不然就是個死!”

詹振彪表示,類似的毒販案件在當前的禁毒形勢下具有典型性。2013年2月26日至2014年2月26日,110,僅陸豐禁毒大隊就立案122起制毒案件。而整個禁毒大隊只有40多名民警,每人平均要辦理3起以上的案件。截至2014 12,陸豐共繳獲冰毒2581公斤,液體冰毒3151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322名。

以吳木強為代表的派出所的主要任務是追捕涉毒逃犯。每天走進辦公室,吳木強都習慣打開電腦,在網上查閱涉毒逃犯的信息。吳木強說,從去年8月15到10月27日,165438,成功抓獲涉毒逃犯20名,特別是10月22日到27日,165438,6天時間抓獲涉毒逃犯5名。

“短時間內準確抓獲逃犯,主要得益於我們工作方法的調整!”吳木強說,以前行動前需要通知村兩委幹部,有打草驚蛇之嫌。“不打招呼,就能有效抓到逃犯!”截至上月2日,陸豐去年共抓獲涉毒逃犯105人。

經濟重建:建設造福人民的項目

由於博社村曾經瘋狂制毒,農田水利年久失修,水質汙染,良田荒蕪,破壞了原本適合海產品養殖的環境。博社村村民阿巧(化名)說,他承包了村裏12畝蝦,但由於水汙染,三年來沒有收成。“期待興修水利,改變村裏的水質!”

和阿巧的願望壹樣,村民阿澤說,祖祖輩輩留下的土地不能荒廢。他壹直守著家裏的田地,水利設施的缺乏和制毒的汙染,稻田漸漸荒廢。“如果下大雨,就會被淹。不下雨會死,田裏的水有毒。”

目前,興修水利是大多數博社村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村支書蔡龍秋急需解決的問題。他說,汕尾市委市政府撥款654.38+0.4萬余元解決水利工程。村子裏的壹切都成了廢墟。“現在最缺的就是錢!博社村集體收益為零,任何惠民工程都需要各級部門和單位的支持。”

阿巧很期待村裏的水利工程建設。“希望明年蝦能有個好收成!”因為大面積的農田短時間內無法耕種,大部分村民不得不另謀生路。博社村戶籍人口1.4萬余人,村裏只有8000多人居住,壹半左右的年輕人外出打工。今年以來,為幫助村民就業,村委會和政府在博社村舉辦了多次農民工專場招聘會,已有100多名青年村民外出務工。

此外,宗族勢力也影響著博社村。博社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村民都姓蔡,分四間。前村支書蔡東家,在最有權勢的大房裏人數最多,而且因為毒販的保護傘作用,在村裏地位非常高。然而,就連蔡東嘉也無法做到言而無信。前年8月,蔡東甲曾召集各房“老大”開會,警告必須在5天內停止制毒,但沒有人真正按照指示去做。

雷霆掃毒之後情況就變了。今年以來,博社村的“宗族長老”們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各屋長按照村規民約管理好宗族,自覺抵制毒品犯罪。現任村支書蔡龍秋是第二間最大的房間。他說,作為村書記,他為村裏做的事是出於公益,各族村民都支持。

希望重建:壹堂禁毒宣傳課

為了增加學生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從去年2月開始,加溪鎮中心小學每周增加壹節禁毒宣傳課。

甲西鎮中心小學的操場上豎起了巨大的禁毒廣告牌,和小學在壹個大院裏,還建了禁毒宣傳展室。將禁毒宣傳與小學教育結合得如此緊密,在全國都是罕見的。上月24日下午,小學教室裏傳來陣陣稚嫩的讀書聲,說“我是中國人,這是無毒的,我有誌氣,我會撲滅毒霧……”小學生們在背誦陸豐禁毒三字經,大家壹臉嚴肅,背得很熟練。

該小學的校長蔡說,學校有700多名學生,其中600多名學生來自博社村。以前學校設施簡陋,甚至沒有圍墻。前年掃毒,學生目睹大批警車進村,大批涉毒人員被捕。"壹些來自涉毒家庭的學生心理受到了影響。"壹些學生甚至在壹段時間內拒絕返回課堂。為此,學校組織老師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以前,在博社村的涉毒家庭中,有的小學生剝康泰克膠囊殼壹個月就能收入壹萬多元,幼小的心靈受到毒品的傷害。蔡說,他和老師去他們家看過,發現有些學生的家人因為涉毒被抓,只能靠老人照顧。“我們會更加關心和幫助這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