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就像了解國王的壹切,也會輸給壹個老年癡呆癥患者。自己買車比競選美國總統差十萬八千裏,但如果把視角縮小到壹個家庭,這樣壹筆幾萬、幾十萬、幾十萬的支出的正確性,比驢象之爭重要得多。
那麽,買錯車要花多少錢?讓我給妳舉幾個例子。
每天享受地震般搖晃的三缸車主。
大家都喜歡青山綠水,但是沒人喜歡國六。
三缸是壹個意思。大家都喜歡低油耗,卻不喜歡三缸。如果妳問壹個“專業人士”關於三缸的問題,他們會習慣性地脫口而出以下觀點:
“每個家庭的引擎都是模塊化的。從四個氣缸中取出壹個氣缸就像伸手敲鍵盤壹樣簡單。為了成本損失壹缸也是順理成章的。”
“抖!三缸怎麽能不晃?不要相信反向平衡軸和液壓懸置。搖這個東西自然是結構決定的。”
“現在不搖不代表將來不搖,將來橡膠件老化,搖了妳懷疑壽命。到時候,妳可後悔了!”
這些言論恐怕嚇到了很多有錢的買家。對於壹個不想深入研究汽車技術的普通用戶來說,那些專業術語就像量子力學的公式壹樣深奧,他根本不想去理解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麽意思。這時候就需要壹些“專業人士”來“翻譯”這個了,但很遺憾,這些“專業人士”不會像軟件翻譯外語壹樣什麽都說,總是帶著自己的主觀意見。
那麽那些買了三缸的人真的為自己那些年的“年少無知”付出了什麽代價?比如三缸福克斯,扭轉強度低,動態響應快。他們甚至以為有壹天三缸會像渦輪增壓壹樣最終燎原,以為渦輪增壓不是白噴的。
與1系統相比
福克斯沒有坦克也不錯。
但是三年過去了,人們還是認不出三缸。不是因為時間讓所有虛假的東西變得清晰可辨,而是因為時間改變了世界。渦輪增壓剛剛興起的年代,大多數人接觸到的第壹輛車是渦輪,網絡也沒有今天的影響力。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敲擊鍵盤來發表聲明。壹個調制解調器,壹臺連接電話線的電腦,甚至壹個以KB計算的流量費,都是門檻。今天和過去不壹樣了。現在的網絡環境讓更多人意識到什麽叫“牛逼”。
今天的媒體不需要什麽記者證,不需要什麽理論訓練,甚至不需要什麽“和”。不會用的也會被親切地稱為“媒體老師”。在流量為王,真假難辨的時代,只要把三缸的效果圖放上去,然後罵壹頓,就能收獲壹大波流量。誰會反對讀者?想想以前,路邊看熱鬧起哄的就這麽多,現在起哄育苗還能賺錢。
最後郁悶的不只是買了三缸的車主。那些年堅持研發三缸的車企就更難受了。
第四代飛度出人意料的延續了現在的1.5L四缸版本,通用只能讓使用多年的1.5L四缸發動機重新上崗。吉利也將老款的1.4T四缸發動機放回了嶽斌,寶馬也在研發壹款命名為B48B16的1.6T四缸發動機,以取代現款的65438。比起三缸新兄弟,人們似乎更喜歡10年前的老兄弟。
四缸是大多數人最後的底線。
如果說三缸車主們有什麽損失的話,物質層面上似乎沒有什麽損失,主要是精神層面的壓力會更大。
現在妳跟壹個“老司機”說妳買了壹輛三缸車,他會忍住那個“傻X”,讓妳看看壹個中年男人能做到的最委婉的勸阻。但是,妳總能從他尷尬的表情中感覺到妳受到了60次精神傷害。
這臺三缸發動機承載了中國人對汽車的最初記憶。
也傷害了中國人民太深。
中國到處都是野生韭菜。
如果說三缸完全是網絡輿論的受害者,那麽新能源中的新勢力顯然知道劍有特殊的雙面刃,既能砍人也能弄巧成拙。
“傳統車企敢哄擡零配件采購價格嗎?妳能杜絕膨脹的汽車價格嗎?我可以不斷在線升級嗎?妳能表現出妳的智力優勢嗎?”
“車造了壹百多年,不突破就毀了!我們需要什麽?互聯網思維!”
新勢力顛覆傳統,用互聯網思維開發汽車。說實話,這種互聯網思維叫了這麽多年我都不理解。除了在演講上顛覆世界幾百次,幹掉壹批地攤小販,在生活上掏空壹批男人的私房錢和女人的網貸,還有什麽?
但只要妳想要壹個人才,遇到新勢力就像壹個抽了十年白塔的老煙槍看到壹包中國人壹樣難以拒絕。
完全不同的銷售模式,NFC鑰匙,透明a柱,窗戶投影等。,別管這些東西用不用,感受壹下被未來灰色科技包裹的快感最重要。
剛入行的新人,用互聯網的利刃收割了壹批野韭菜,收獲了壹波經驗。是不是很酷?但是在收劍的時候,新勢力也砍掉了自己的手指。能帶來節奏的不僅有車企,還有賬上缺錢的媒體。別管有沒有縫,先說說。再加上當代人培養的反精英情緒,給了這種行為極大的傳播能量。
真正困擾車主關於續航問題和產品缺陷的,並不是這些問題造成的實際損失,而是“有見識有智慧”的人被動搖了。他們疊錢包無所謂,疊臉就更惡心了。我當時沒有買BBA不僅是因為搖不到號,比亞迪也不錯。
為了挽回用戶本該用錢買的優越感,李哥表態:“新勢力難,就難在這些老派鍵盤俠,但我知道我的車有多香就夠了,不用管別人怎麽做。”
但是,對於壹些特斯拉車主來說,錢包丟失已經到了無法正視的地步,野韭菜頓時感到疼痛。
雖然持續降價只發生在特斯拉身上,但也傷害了其他新動力品牌。或許入鄉隨俗吧。進入中國的特斯拉,已經加入了這場內卷化的“權力遊戲”,不是贏就是死。
還有其他的“栗子”,壹點都不甜。
以上兩個例子比較極端。除了他們,我還可以舉出更多的例子:標致車開起來很愉快,賣起來卻不愉快;DS是好車,但是店沒了;現代便宜好開,但總有人說妳是出租車。這些都是屬於車本身的,還不錯,但是說死了。除了損失壹些錢之外,購買它們是無害的。還有:想要保時捷,就買壹輛眾泰;越野車選獵豹;買了納智捷,發現餵不起油。這不僅是賠錢,平時開著也是壞心。
寫在最後:
放眼車市,任何能賣出去的東西都有些道理,除了那些在風口上舞蹄的豬。當今社會最缺乏的就是思考的能力。能不受輿論影響的人少之又少,有的已經去了節奏或者教的很成功。
這樣壹來,不想費心學車的人買車就太難了,但只要車是高價消費品,真假就在所難免。
所以讓我們放輕松。只是壹輛車。從經濟上來說,買錯屋頂要多花幾萬塊錢。從心理學上來說,主要的傷害來自於此,被別人當傻子總是不愉快的,尤其是受了委屈的時候。所以,妳總能看到很多車主抱怨自己的車。鍵盤越猖狂,反抗就會越激烈,雖然最後往往是徒勞的。
其實何苦呢?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與其對牛彈琴,不如向我的老師學習。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