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朱永齡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朱永齡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同濟大學廣州校友會會長、同濟大學珠海校友會會長。

1982年7月,同濟大學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畢業,就職於湖南省長沙市交通局。

1985至1988在同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1988在廣東省公路管理局工作。

1993年初任廣東省公路勘測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同年9月參與廣深高速公路建設。

65438-0994回到廣東省公路管理局,先後任局長助理、副局長。

1996年4月任廣東省羅定市副市長,同年任香港心悅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2000年,他在夏威夷大學學習工商管理。

2001後,任廣東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黨委書記。

2004年起任港珠澳大橋協調辦公室主任。

2010年5月至今,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

朱永齡:我的人生始於同濟。

年輕大學生

14歲上大學,是巧合,也是意外。因為父母都是老師,所以我壹直在讀書上很努力。我跳過了兩個年級。大壹壹直在看高二的教材,學習成績壹直在班裏名列前茅。我在壹所農村中學學習。我高壹的時候,壹個數學老師勸我跳過高考。他跟我說不要指望考上,要積累壹些考試經驗,這樣帶著這樣的目的進考場就沒有壓力了。98萬考生錄取了1萬多人,沒想到考的稀裏糊塗。我考的不錯,分數挺高的,比湖南省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高40多分。我可以申請好學校。當時,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壹篇關於李國豪的文章,報道了他擔任南京長江大橋首席技術顧問的事跡。我覺得他很偉大很偉大,後來才知道他是同濟大學的校長。我問我媽我能不能報考同濟大學。我媽從小在南京長大,她想考同濟但是沒有機會,所以我實現了她的夢想。

記得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每次回家都要給親戚朋友買很多東西。買了十幾塊表,上海牌19,印象很深。所以我是買表的小能手,比如怎麽聽怎麽看,我懂壹點。

我是10,78年入學的。剛進校園的時候,感覺很新鮮。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校園真的很大。剛進校園的時候,毛主席站在校園中央,右手高高舉起,好像在揮手。周圍很空曠,很氣派,南北樓相對,很有氣勢,綠化也很好。整個校園感覺非常非常好。

剛上大學的時候,因為年紀小,怕跟不上,還是有顧慮,所以壹直沒有放下書。不過當時大家基礎都不是很好,所以難度也不大。因為10年的停滯,大齡學生很珍惜這個機會,學習也很認真。那時候校風真的很好。他們的知識基礎不是很好,忘記很多東西。到了大學,他們渴望補知識。至於我,當我到了學校,我可以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書。學校圖書館可以借很多書。我在大學時只讀過四部偉大的古典小說。但是,我的老同學社會經驗豐富。作為壹個孩子,我什麽都不知道。大同大學帶來的壹切積極的東西,對我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當時渴望新鮮事物,接觸的想法和之前在公社完全不壹樣。應該說,在改革的年代,我在同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那時候的人容易激動,容易激情。每個星期,他們都去人民廣場看海報。應該為和彭平反什麽?壹些知青甚至把矛頭指向了毛澤東。我來自毛澤東的家鄉。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

考研改變命運進入大學沒有壓力,但沒想到後來考研壓力還挺大的。

記得畢業後,我被分配回了老家湖南。那時候湖南經濟不是很好。在湖南省長沙市交通局,當時的項目都是給老年人的,不給年輕人的。不像現在幾十個億的大項目會由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負責。當時湖南省的大項目少,沒有好的機會,所以想換個環境。但是,那時候大學生很少。如果壹個大學生離開了壹個單位,社會會認為單位不重視人才,所以每個單位都不願意放走這個大學生。辦法是扣壓檔案,讓人無法調動。

這個時候,我想到了去考研。其實理論上妳也應該繼續學業。畢竟我上大學的時候還是太年輕了,畢業的時候才十八歲。大學裏還有很多東西我不是很懂,也沒時間消化。

為了我考研,交通局黨委開了三次會。申請之初,領導壹直不同意。好在當時的導演是68屆上海交大畢業的,比較開明。考慮到我年紀小,應該繼續提高學業,替我說了很多。後來局黨委終於同意我考研,但協議是有條件的:就是我考上了就送他,考不上就安心工作。只有壹次機會,最後壹戰。壓力很大。

準備前後只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那時候只能白天工作,晚上看書復習。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困了,眼睛也不行了。我只是需要壹些眼藥水來刺激我的眼睛,然後繼續閱讀。這有點像古代人的頭掛在橫梁上,錐子刺。記得同濟大學畢業的時候體重1.33斤,讀研後才99斤。再次去同濟的時候,見到了曾經的指導老師。她甚至不認識我。她又黑又瘦。當時很努力的做題,可以鞏固基礎。應該說我是能夠在三個月後補上的,這也是我大學期間比較好的基礎。記得當時學數學做了很多題,從那套高數習題的第壹名到最後壹名,考研數學考了95分。

被錄取後,單位也兌現了承諾,隆重舉行了歡送會。領導說,只要我願意回長沙,我想去什麽單位就帶去什麽單位。可見領導還是很愛才,很重視我的。我很感動。

同壹周,* * *在羊城。

我來廣東是因為我在讀研的時候做了壹個交通部的項目。那時候經常去廣東測測試數據。感覺這裏經濟比長沙發達,平臺大,機會多。覺得自己在廣東的發展前景更好,所以畢業後毅然來到廣州。

廣東交通系統的同濟人挺多的,每次聚會都要好幾桌。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接觸比較多,感情也不錯。我們經常在壹起討論,在工作中互相幫助。大家對同濟都有感情。只要有人召喚羅章,同濟人就可以很容易地聚在壹起。去年四月百年校慶前夕,我們廣州校友會辦了壹個很成功的晚會,有四個三十年代的校友,都很老了。活動中途,各年齡段校友被要求合影留念。場面很感人。

我覺得同濟人在廣州還是很團結的,壹直在傳承同舟共濟的精神。在特殊工作中,只要我們能做到的,大家都會很熱情的互相幫助。我來廣州比較早,那時候校友不多。特別能體會到剛到異鄉的孤獨無助的感覺。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幫幫我,僅僅介紹壹些信息可能就很感動了。所以像我們這種現在在崗位上有點發言權的人,都願意幫助剛到廣州的同濟畢業生。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幫助。前幾年他們來廣州,我親自帶他們找房子住。其實有時候對妳來說很小的壹件事,卻給別人帶來很大的便利。為什麽不呢?

我覺得應該充分發揮校友的力量。現在我們校友會正在聯合校友做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們設立了校友基金,給同濟在校學生壹些支持。雖然不多,但是我們努力做到了,也有越來越多的校友支持我們,以後還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