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在哈爾濱市著名校長馮華同誌的帶領下,領導班子團結進取,務實創新;老師積極勇敢;課堂教學嚴謹求實,充滿智慧;校園文化品位高雅,育人為本。因此,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成績突出:被列為國家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教育部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師範學校;
經過2004年的行業規劃,學校更新了所有的教學設備,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大屏幕投影儀,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實驗室、機房、資料室、圖書館的辦學條件達到了全市壹流水平。2005年,市教育局投資16萬元對第四十九中學進行擴建。擴建後,四十九中在硬件和軟件建設方面將成為全市初中中的壹顆亮星。
二、辦學特色
總體特點:註重內涵建設,突出常規管理,堅持做平凡的事。
踏實,認真做,做好。
團隊建設:組建以骨幹教師為支撐的五星級團隊。
基於管理的教師動態管理模式。
教學工作:
1,精細化的教學常規管理促進了教學績效的逐年提升;
2.十年堅持解決問題,不斷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3.“七種課例”引領教師自主發展,“五種課型”重構,實現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
道德教育:
1,彰顯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每個學生個性發展塔的展示平臺;
2.默默耕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學習方法指導與心理調適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保障。
第三,教育教學成果
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培養了壹大批學生,如兩次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的羅微,黑龍江省唯壹的國際英語水平考試金牌獲得者葉森,市中考冠軍隋宇軒,市中考第三名田果等。
1997至2005年,學校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區級競賽146人次,成績優異。
☆羅微獲得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省唯壹金牌;
☆葉森在國際英語水平考試中獲得全省唯壹的金牌。
☆2002年,隋宇軒獲得全市中考第壹名;田果獲得了全市中考第三名。2003年至2005年,中考成績逐年攀升,進入省市重點學校的比例居全市公辦學校前列,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評價。
☆2009年中考第壹名:劉:畢業於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中考成績:489.1(語文:115.8,數學:118,英語:116.3,綜合:134。報考哈爾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近五年省市重點高中升學率:
2004年有263名考生報考省市重點崗位,晉升省市重點崗位的比例為58.5%。
2005年報考省市關鍵崗位的考生有241人,晉升省市關鍵崗位的比例為59.9%。
2006年有237名考生報考省市關鍵崗位,晉升省市關鍵崗位的比例為61.9%。
2007年有437名考生報考省市重點崗位,晉升省市重點崗位的比例為62.6%。
2008年有436名考生報考省市重點崗位,晉升省市重點崗位的比例為63.7%。
學校被評為國家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教育部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示範學校;省級文明單位;省級平安校園;省級先進科研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哈爾濱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哈爾濱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標兵;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標兵;市德育先進集體。
哈爾濱市第四十九中學作為全市唯壹初中代表,將在大會上進行交流;
2005年,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召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場會”;
2006年哈爾濱市教育系統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
2008年市教育局“校長辦學風采展”;
2009年召開全國課改總結會,進行壹般性交流;
第四,對外交流
隨著哈爾濱四十九中辦學效益的逐年提升,辦學影響力也在逐年擴大。不僅全國各地的兄弟學校學習交流,國際友人也經常來訪。其中,美國著名課程專家Jane Frina教授專程來校考察校園文化建設和校本課程開發。菲律賓和韓國的教育代表團多次訪問該校。這所學校是哈爾濱市政府指定的唯壹壹所與韓國富川學生進行家庭體驗和交流訪問的單位。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韓國、日本旅遊,開闊了師生的視野,領略了世界不同文化的風雅。
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服務、創新,是四十九人的理想和追求。如今,他們秉承著“做看似平凡的事不平凡”的辦學理念,不懈努力。明天,他們將把四十九中建設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引領作用的壹流品牌學校。
校風:全面發展,智慧成長,科學評價,自我超越。
教學風格:治學嚴謹,取長補短,育人為本,體現特色。
學風:勤奮求實,胸懷大誌,積極實踐,勇於創新。
校訓:勤奮、謹慎、執著、創新。
領導風格:率先垂範,團結務實,專業引領,與時俱進。
辦學使命:讓教育充滿智慧,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習充滿樂趣。
辦學特色:“構建以增長教育智慧為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的教學常規管理模式”具體針對:
(1)強烈的智慧感
(2)動態管理過程
(3)人性化的評價機制
(4)享有的校本資源* * *
在辦學實踐中,學校以辦出特色、爭創壹流為目標,制定了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案,有措施、有內容、有基地、有師資。為了學校的發展,根據我區教育局的要求,學校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三年工作規劃、年度和學期工作計劃,並形成了具體的月度計劃和周安排。各職能部門能夠按照計劃及時高效地開展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反思不足,改進工作。在依法辦學方面,學校精心組織師生學習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聘請法制副校長進行普法講座,100%的教師參加了普法考試,100%的教師了解法律。學校不僅可以依法教學,還可以用法律手段維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利益。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基本要求》、《五要》、《五禁止》、《八承諾》、《十五禁止》,教育教師既要教好書,又要培養好人,做到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特別是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學校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杜絕亂收費、亂辦班、亂發資料的現象。多年來,學校師生沒有違法違紀現象,學校的健康和諧發展也保證了辦學特色的形成。
為實現“壹切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創新”的辦學理念和“讓教育充滿智慧,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習充滿樂趣”的辦學宗旨,學校在建立學習型組織中提出了學校和教師發展的“* * *共同願景”。
建設學習型校園,就是要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引導每壹位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將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通過學習團隊這壹載體,形成合作互動的學習體;
塑造研究型教師,就是通過學習促進教師角色由低級向高級轉變,即“教學型”(硬經驗型)→“研究型”(反思探究型)→專家型(創新發展型)→“學者型”(理論引領智慧)。培訓的重點是引導廣大教師成為會學習、會反思的研究型教師,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
培養創新型學生。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著眼於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學習願景、學習理想,通過“學”、“思”、“悟”、“勤”、“靜”、“誌”、“恒”七字方針,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引導學生自主發展、不斷創新。
* * *相同願景的建立為我們創建學習型組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為了實現這壹共同發展的願景,學校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各老師也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三年專業成長目標。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要求教師轉變角色:
從從業者到研究者;從課程的實施者到課程的開發者;從單壹的管理者到引導者;從知識傳授到知識的批判性分析;從教案的執行者到教育智慧的創造者;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把握課程改革的十點:課堂教學生活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科教學壹體化;動態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資源;綜合教學策略;結構化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個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根據本校教師學科不同,分為9個學習小組、23個學習小組,以團隊為單位開展研究。團隊在行動中采用“專業指導-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研究模式。在課題研究中,9個團隊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骨幹開展了“人人有課題”、“人人有課改創新”、“人人能寫論文”等活動,在全校形成了積極進取、註重發展的精神環境和團隊精神,促進了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和專業成長。項目研究培訓表:
1.理論層面:①自主學習,專家討論。
②團隊溝通和資源共享。
2.實踐層面:(七種課例學習形式)
學校為教師的發展搭建平臺,提供展示自我和向他人學習的機會,開展了以下七種課例研究:
骨幹教師“帶班”
點對點的“互助班”
青年教師“報班”
課程改革“研討會”
隨機抽查“彩票班”
“咨詢班”集體調查
問題教師“後續課”
以上七節課的學習是學習型團隊建設的重點。這種運用“行動教育”研究方法開展的學習活動,既註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註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和規律的探索,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學習型團隊建設中,通過專業指導、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和自主發展,形成教學風格、教學特色和教學智慧,將教學經驗提升為實踐理論,使其具有品牌價值。
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哈爾濱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模範、師德建設先進單位、黑龍江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教育部教師綜合素質培養示範學校、國家創新教育實驗學校。2004年以嶄新的姿態迎接省級壹流學校的督導檢查,受到高度評價,其特色辦學經驗在全市推廣。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進壹步探索建設壹流學校中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不斷開創學校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