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2015“互聯網加體育”領域有哪些有影響力的投融資案例?

2015“互聯網加體育”領域有哪些有影響力的投融資案例?

體育行業這麽火,妳壹定知道體育+互聯網。

經歷了2015的“前熱後冷”,進入谷底的體育創業在2016復蘇,大量新玩家湧入行業,新的機會慢慢湧現,資本的關註度持續上升,眾多“新面孔”資金也蜂擁而入。為什麽體育行業這麽火?

除了國民素質的提高,體育產業似乎還有政策的推動。體育必談的“46號文件”就是優秀的雞血。這個5萬億的市場吸引了許多企業家,當然也吸引了許多投資者。

在經歷了2015的“前熱後冷”之後,進入階段性低谷的體育創業在2016復蘇,大量新玩家湧入行業,新機會慢慢湧現,資本的關註度持續上升,眾多“新面孔”資金也在湧入。

為什麽體育行業受到關註?

1.政策指導

2014年起,國務院發布意見,將體育產業提升為“國家戰略”,提出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2025億。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去年全國31省份全部發布了體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27個有具體目標的省份規劃的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7萬億元。清晰的政策指引無疑點燃了資本的熱情。

按照國際標準,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產業就會出現“井噴”的局面。目前,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的水平,但人均體育消費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壹,未來前景將得到更大程度的釋放。銷售終端的數據為這個判斷提供了依據。JD.COM體育總經理王雪松曾表示,體育品類是JD.COM快速增長的重要品類之壹,2013年至2015年銷售增速超過100%。今年“6月18”當天,銷售數量達到去年同期的2.6倍。

2.消費升級引導

和很多領域壹樣,體育產業在消費升級中受益匪淺。

報道稱,滿足特定人群的“小眾”運動逐漸成為最熱門的趨勢,如徒步旅行、騎自行車、露營、攀巖和皮劃艇。這些運動比傳統運動更昂貴。從2013到2015的消費軌跡來看,基本體育用品消費占比下降明顯,但騎行、遊泳、釣魚用品消費占比壹路上升,尤其是釣魚用品和騎行運動的消費增速。今年上半年,上述運動的消費增速超過75%。

2015年全國大型自行車賽近200場。其中業余賽事和群眾性活動占80%以上,自行車從“代步”向“健康運動”演變,帶動了騎行市場的不斷擴大。

釣魚的吸引力已經可以和馬術、高爾夫和網球相提並論了。

其中,70%的釣魚消費集中在26至35歲的80後群體,占消費的68.97%。釣魚初始消費1000多元,復購率很高。報告還顯示,登山、徒步、滑雪等戶外消費也在“風口”。中國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後,預計本屆冬奧會所涉及的冰雪運動帶動的其他相關產業收入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專家認為以下幾個細分領域值得關註:

1.體育IP投資熱,如何沈澱?

與影視行業不同的是,除了極少數國內外頂級賽事,體育行業似乎很難有壹個有影響力的IP。

頂級賽事成為大公司和資本巨頭絞殺博弈的焦點,顯然不是最好的投資方向。尋找、選擇、培育新興的、成長中的IP,是產業和資本要考慮的問題。

從體育本身的特性來說,IP應該具備兩個屬性:要麽是能聚合足夠多的觀眾;或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這個維度上,我們嘗試對行業進行分解,尋找體育IP領域具有投資價值的方向。

頂級IP的聯動效應:國內頭部賽事中,影響力最大的壹定是足球。繼去年中超版權賣了80億之後,相信CBA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完成與資本的嫁接。龐大的資金會助推整個核心競賽鏈的估值,同時資金的下沈和滲透也會給除版權以外的各個環節以創業和投資的機會。

比如聯賽俱樂部的運營管理和業務拓展,整個聯賽的信號轉播,節目包裝的制作,球隊場館的票務以及周邊商業地產的運營管理,再到遊戲、電競等領域與聯賽、俱樂部、球員的結合和延伸等等。

體育與娛樂結合的電視真人秀:其實體育綜藝IP的打造壹直是今年各大衛視的主攻方向。目前市場上有壹些關於跳水和足球的體育綜藝節目,但整體反響並不理想。根本原因可能是體育元素太重,缺乏專業的、純娛樂性的制作團隊。體育和娛樂結合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它首先應該具備娛樂和真人秀的所有屬性,而不是簡單的機械復制體育的概念。某種程度上,雖然沒有體育明星,但《跑男》是標準的體育娛樂真人秀。

小眾體育的IP:相對於頭部項目,小眾體育或者偏科體育並不搶眼。而這些從國外引進或源於民間的體育概念,在大眾消費領域迅速引起關註,是投資者未來應該關註的方向。

比如Crossfit這種全新的健身理念和方式,起源於美國,以連鎖健身品牌加盟的模式迅速風靡全球,2015在中國興起。社交化、團隊化,以及不同於傳統健身行業的新屬性,使得Crossfit在細分的重度健身人群領域迅速蔓延。

再比如升級版的馬拉松、斯巴達、類似障礙跑的泥濘跑,甚至之前引起全民熱潮的冰桶挑戰,都有成為體育IP的影子。

業余或校園草根賽事IP:這是國內資本和創業早已開始關註的領域。很多主要的運動領域,比如籃球、高網,都開始圍繞業余或者校園聯賽來做。但是,有點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太多的著名事件或者具有強烈公眾效應的事件。在現有的比賽中,除了單純的贊助模式,很少有其他的商業模式。無論是賽事IP本身,還是資本方,都需要耐心培養,等待市場的成熟。

2.壹個高品質、標準化、可移動的新健身房。

傳統健身房可能是整個體育產業鏈中除鞋服之外,現金流最好,蛋糕最大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健身房是線上線下各種運動都無法回避的場景。隨著健康需求的提升和健身人群的普及,各類健身房的投資應該是資本長期後續關註的重點。

投資健身房有兩種方式。

壹是以傳統有線為主的大型連鎖健身房,自身升級後,結合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如並購、IPO等。

二是未來可嫁接互聯網渠道入口的高品質、社區化、管理規範化、低門檻、高服務的新型健身房,可持續關註。比如國內有創業項目,用集裝箱做成的迷妳健身房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讓用戶隨時打卡健身。它們是消費升級後的典型產品,也是未來的大趨勢。

3.設備更新換代、多元化、科技化是大勢所趨。

器材可能是體育行業最直接的剛性需求。過去幾年,國產鞋服設備壹直給人產能過剩的印象。但其實在過去,產品的概念大多停留在運動休閑人群的服裝上。消費升級後會過渡到專業、層次化的裝備,科技感、時尚感的新裝備會成為運動人群積極選擇的品類。

跑步健身領域已經被巨頭占領,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冰雪、戶外、女性等小眾領域的器材供應都可能蘊含著新品牌進入的機會。

4.質量技術來源

科技壹直是改變很多行業的動力,體育也不例外。目前可以看到的運動相關技術有:手環、跑步鞋墊、心率貼、體征檢測、耳機、VR、人臉識別和動作捕捉技術、移動直播等。,值得持續跟蹤;此外,國外來源的新科技產品和運動器材科技產品也可關註。

5.關註女性運動、健康和社會產品

無論是體育觀賽還是體育消費,女性群體都在發揮越來越大的比重。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歐美市場女性體育用品消費保持了10年的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可以看到,耐克、阿迪等運動巨頭近年來在女裝市場下足了功夫,比如在國內壹二線城市開設女裝專營店,提供女性購買運動褲、內衣的特殊體驗。

其實除了專業的女子運動器材,女子健身房、訓練方式和課程、專業化的賽事IP、運動健康的線上社交產品都應該是投資關註的領域。

6.運動營養、康復和保險

運動營養學是壹個不可或缺的領域。

這個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壹個在線健康管理平臺,目前很多運動類app似乎都在嘗試切入;

另壹種是高品質的營養保健品,這類產品比較多,國內比較少,但是需求旺盛,往往來自海外。所以高質量的品牌和供應鏈相對缺乏。

康復和保險,前者目前看到更多的是作坊式的門店,很難形成大規模的連鎖品牌。目前後者國內創業也已經起步,目標不多。從投資的角度,可以提前布局。

7.高級培訓方法

隨著體育消費的升級,高質量、先進的訓練手段自然無法獲得。目前,我國體育風險投資領域基本上有兩種方式,2B和2C。前者更多的是培訓教材和課程,後者類似於培訓學校和訓練營。在規模和人群基數較大、需求較強的領域,如足球、健身等,可重點關註相關的訓練方式。

8.新消費者,95後,中專學歷,體育的結合。

相對於太多看得見、看得懂的體育創業賽道,關註二代、95後等新興消費群體才是體育創業未來可以拓展和延伸的方向。了解新人們關註的體育、娛樂、時尚領域,構建其體育消費場景,建立新興商業模式。

比如籃球,可以是壹個切入點。籃球更受年輕人的關註,這與嘻哈街頭文化和粉絲經濟有著極大的關系。圍繞這些年輕粉絲社群和平臺的創業項目值得關註。

9.電子競技、體育和遊戲的結合

體育與遊戲相結合的電子競技具有巨大的聚合效應,受到各類機構和投資者的青睞。他們普遍認為這是除了設備和IP之外,另壹個可能誕生巨頭公司的領域。

投資價值無需贅述。從遊戲的研發、賽事的組織,到新興媒體的播出平臺,再到下遊龐大的參與觀眾,每個領域都有爆發的可能和投資的機會。

10.2B市場中的企業健康和運動服務

最後壹個領域,大企業員工的健康管理,可能是中國特有的創業方向。八項規定後,三公消費持續下降,公司自有資金更“名正言順”用於員工運動健康。面向2B企業市場,運動健康管理系統、競賽組織、健康餐飲、健身管理都有壹定的需求。但是投資人的選擇要看不同團隊不同標的的情況。

給創業公司的建議

即使創業公司選擇了正確的軌道,實際操作起來仍然不容易。這就需要壹個創業公司:腳踏實地的模式,不管妳是想做壹個特別優秀的健身房和線下設施,還是做壹些真正的智能設備,或者其他的業余聯賽。妳要保證它是真的有價值,而不只是為了吸引眼球,不要總是用壹個中國XXX來麻痹自己給外國看。

更重要的是,妳的活動有人參加,有人付錢,這就是創業。

其實互聯網+中的體育核心還是線下,線上能做的事情相對較少,類似於資訊直播。大公司在做,創業公司買不起版權。

創業者能做的其實是線上線下結合,比如線上引流,線下活動組織,健身等。,並決定用戶是留還是落地線下服務。

這也是體育創業公司很難獲得融資的原因之壹,因為不像互聯網公司,只要產品用得好,很多用戶就可以獲得大量的用戶和VC投資。在體育行業,妳不僅需要體育相關的專業能力,還需要營銷推廣技巧,以及找VC拿錢的能力。這三種能力對團隊要求非常高。

雖然體育創業比想象中難,但是這個行業的上升趨勢是非常明確的。壹方面人們開始有點錢,另壹方面經濟也不是特別景氣。花錢的效率沒有花在體育鍛煉上的效率高,花時間和精力在各種運動上會越來越受歡迎。

金牌顧問認為每個領域都有機會。選的好就要快,選的不好就要耐心等等。如果往後看未來五年,現在是體育創業早期進入的最好時機,現在成功的概率比未來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