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關,又名鬼門關,位於玉林市博白縣郎平鄉郎平村鬼門關隊,距博白縣城9公裏。這個關隘是漢代修建的,邊界上設置關卡,檢查來往。
明朝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皇帝將“鬼門關”改為“鬼門關”。海關形勢險要,虎面三千峰,隔百重山。煙護羊腸,雲開鳥穿。是壹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關隘,集古代軍事遺跡、自然生態風光、山寨風情於壹體。它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匯點。它的受歡迎程度和天涯海角壹樣高。這是壹條美麗而神奇的古驛道。至今仍保存著古關石道、拱形石橋、鋪棧道、跨溪瀛臺木橋等。明朝嘉靖年間,廣西宦官、博白縣知府金帝在《星夜過百州路》中寫下壹首詩:“官道穿棲霞峽,籮筐對太陽。水聲若,山歌更深情。野鳥迎人,林花映日。”時至今日,鄉村的鬼門關隊,不僅保存了關的名字、地名、村名,還保存了古石路、拱形石橋、鋪砌棧道、橫溪兩岸無與倫比的瀛臺樹橋等。研究“鬼門關”文化和綠珠文化是重要的看點之壹。據權威科研機構測算,山中負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米21萬,堪稱天然森林氧吧。鬼門關給人的印象是古、幽、美、奇,對當地歷史文化研究和旅遊開發具有重要價值。
(2)羅文溫泉旅遊度假區
羅文溫泉位於縣城東南15km的雅山鎮羅文村,縣城有公交車直達。泉池寬約10米,壹圈深2米。溫泉砰的壹聲從池底湧出。池水清澈明亮,池底清澈見底。整個溫泉池就像壹口溫度極高的大鍋。清代博柏芝說“水泉噴湧而出,熱如沸湯,可殺禽獸。”蒸汽在溫泉池上冒著熱氣,像煙和霧。
溫泉旅遊度假區的主要景點有:(1)溫泉,(2)羅文湖,(3)森林和生物景觀。
(3)偃師廟景區
偃師廟景區位於博白縣西南的敦古鎮石坪村,距縣城30公裏,海拔300多米,面積24平方公裏。綠色的南流河穿過景區。景區以偃師山為中心,以偃師廟為龍頭,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山頂平坦開闊,墻壁直立。據說山頂曾舉行過祭神宴,因此得名偃師山。山是紫色的砂巖和紫色的土壤。山上有個水池,壹年四季都有水。景區內層是綠色的,顏氏寺景區的形象是真的。馬啟石看起來像壹個牧童騎在馬上。龜頭山上的千年烏龜仰望春天;象鼻伸著鼻子喝河水;美女獻花,妙趣橫生;還有栩栩如生的虎頭山;栩栩如生的金雞宣告著山的黎明,相當神奇。山峰奇形怪狀,巖石美麗,河流清澈,景色迷人,氣候溫和,神話傳說神奇。不知道這裏吸引了多少遊客前來參觀,吟詩作賦。以文明歷史和名人發展成就著稱,遊人如雲。1995年4月,經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硯石山景區三處隋代摩崖石刻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同年8月被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偃師寺景區主要景點有:(1)偃師寺,(2)宴石天仙橋,(3)紫陽寺,(4)三烈寺,(5)任賢池,(6)“神樹”,(7)米洞,(8)母豬和嬰兒,(9)仙梯,等等。
(4)大坪坡水務大樓
大平坡水樓是博白縣的主要歷史遺跡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水樓位於程響大良村,在縣城東南四公裏處,建於民國元年(1912)。水塔周圍有五米寬的河道保護,分為四個平坦的水層。底層大部分浸在水裏,從外到內依次是拱門、走廊、內室;圓拱半露於水,倒映於水中,環環相扣,故水塔似浮於水中,碧波蕩漾,隱約浮動。二、三層和壹層差不多,各有五個房間,是水塔的主體部分;四周是壹條長長的走廊,走廊外有11座拱門,東五座,西五座。第四層是裝飾性的門樓,立在屋頂的中端,有帽徽,有三個房間。南北也有吊橋(現在用水泥鋪的),與二樓相連。水塔南北長27.62米,東西寬15.77米,高17.58米。底池南北長36.5米,東西寬29.64米,深2.5米。
(5)張雲飛
張雲飛位於廣西博白縣西南40多公裏的納林、江寧、敦古、沙河四縣交界處。它是廣西石灣山南端的壹個主要山脈。該山是壹座名山,色彩神奇,傳說眾多,山勢蜿蜒,奇峰怪石,懸崖峭壁,陽坡陰谷,煙雲松柏間,古木參天,石溪山泉,景色秀麗。被譽為“壓倒嶺南第壹峰”。明代詩人曾財祿在尤死後寫詩說:“法峰巒壯麗,雲卷雲舒。巨人在千層石中描摹,青廟連松。風外秋色,烏鴉飛夕陽。見石灣芙蓉帳,蓋過羅浮第壹峰。”(羅浮山是古代嶺南第壹峰)野山參牡丹、龍須菜百合、靈芝沈香、楓科丹桂、山柚翠柏、蘿蔔竹節、板栗荔枝、雲茶油柑、紅耳綠菇、香樟、竹藤、奇花異草,都誕生在張雲飛山麓。森林深處有鳥獸,有龜,有蛇,有玉兔,有蠶,有蛾,有蝴蝶,真是壹座天然博物館。雲菲雲菲在煙雲變幻無窮、姿態各異中獨樹壹幟:時而輕如絨毛球,時而如芒果花,時而如飄動的彩綢,時而如洶湧的波濤。四季雲霧繚繞,故名“張雲飛”。
張雲飛有三大特色:壹是山頂千層石上的巨型腳印,稱之為仙人腳印;二是唐代周楠府將軍龐孝泰之墓;第三個是唱鳥的宋濤。因為秋天山勢險峻,秋高氣爽,爬到山頂就能看到北部灣深藍的海水。周圍主要景點有:雞冠嶂、尚流峰、六塘頸、鐵帽頭、玄乳峰。張雲飛的雲飛鴻碎茶是博白名茶之壹。
(6)博白人民公園
公園博白縣人民公園,位於縣城北部,始建於1926。其前身為“中山公園”,18432平方米更名為“博白縣人民公園”。公園所在的山體已全部綠化,園內樹木繁茂的步道後移,飛花點綴,亭臺樓閣,鳥語花香,生機盎然。有登高嶺,山頂松柏環繞,有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山頂,妳可以鳥瞰博白城。紀念碑前的廣場上有廣西特委書記朱祥烈士雕像,右邊是朱光庭,左邊是紀念館、動物園、遊樂園、水上樂園、露天歌舞廳等。是我縣設施齊全的休閑旅遊好去處,東臨城東水庫(劃船掛鉤)。北部有壹個萬畝龍眼基地,遊客可以在這裏享受豐收的果實。西臨南流東(劃船掛鉤)、雙亭、將軍山、雞冠水庫。它是休閑度假活動的中心,每年接待約30萬遊客和休閑人員。這些景點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和良好的經濟價值。
(7)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位於博白縣西郊新中村旗山坡隊,距縣城1 km,博白至水明公路旁。是歷史文化人文風景遊覽地王力故居,被譽為上世紀中國最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地。故居建於清代嘉慶元年(1796)。是王力的爺爺王子庭建的,進了27號房。為單層結構,山頂懸掛泥磚桁架,是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築風格。建築總面積1100平方米,建築南北向。原為三進二十七室,具有客家民居建築風格。由於年久失修,相當數量的房屋在20世紀90年代初倒塌。2003年,它被修復並向遊客開放。
王力先生神奇的學術生涯和卓越的成就,是留給後人豐富的精神食糧。為弘揚王力好學、龍蟲結合、溝通中西、忠於教育、熱愛祖國的精神,緬懷先輩、勉勵後人,博白縣縣委、政府決定恢復王力故居,修建王力紀念館,以王力故居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化學術研究交流基地,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人文旅遊勝地,人們學習休閑的好去處。 自2002年3月起,王力故居的修復工作已開始籌備。將王力故居、紀念館規劃納入全縣規劃,總投資10多萬元。規劃壹期工程:王力故居主體工程及故居前小廣場硬化。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91.8平方米,房屋20間,保證磚混結構房屋在原貌基礎上建造;第二期,拓寬道路,修建停車場;三期工程搬遷了王力故居前的5間房屋,修建了王力廣場,安放了王力先生銅像,修復了屋前7個池塘,將故居前的魚塘建成荷花池,池中種植荷花,四周種植竹、柳、桂花樹,修建曲拱橋、亭臺樓閣,將其改造為休閑遊樂場所。七山坡小學改名為王力小學,王力初級中學建在故居後面,王力紀念館建在七山坡小學左側。
籌備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海內外各界人士、王力先生親屬及全縣廣大群眾的關心和支持,獻計獻策,捐款捐物,捐贈文物。目前,壹期工程已經完工,並於2003年2月5日舉行了修復儀式。
修復後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保持原故居風貌,集文化、學術、藝術、史料、欣賞於壹體。展覽內容豐富翔實,有王力先生家庭童年、失學十年、自強不息、出國深造的敘事;有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著名作家朱自清、聞壹多等所學的珍貴史料,有王力先生酸甜苦辣的人生經歷。生動再現了大師“生前雕龍,身後倚馬求才”的風采,詳細介紹了王力先生壹千多萬字著作的輝煌學術成就。故居內設有“龍蟲雕齋”、“王雪書屋”、“莫寒碑林”、“王力出生地”、“王力著作閱覽室”、“華亭院”等展廳,再現了壹代宗師王力先生的學術生涯、人格風貌和神韻,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