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廣州大學城的交通

廣州大學城的交通

廣州大學城作為東部生態軸的重要節點,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立體交通網絡。廣州大學城有20多條公交線路。

連接島內外的線路

範52,310,332,383,801,大學城線1轉4號線,B25,廣佛同城公交快線6,夜48,夜65。

註:由於周曉便橋封閉,35路、86路、252路、565路暫時不進入大學城。

島嶼線

380(1天2班)、380 b(1天2班)、381、382、384(1天2班)、387、201、202、50晚等。

根據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的廣州大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2014年,廣州大學城規劃新增5條內部公交環線。廣州地鐵4號線

島內有兩個站,大學城北和大學城南。從廣州南站可以坐地鐵2號線到長崗換乘地鐵8號線,再到萬盛圍換乘地鐵4號線到大學城。從廣州火車站、廣州汽車總站、廣東汽車總站或交口汽車總站,可乘坐地鐵5號線至車陂南,換乘地鐵4號線至大學城。從廣州東站、廣州東站客運站、廣州天河客運站或廣州白雲機場,可乘坐地鐵3號線到客村再到萬盛圍再乘坐地鐵4號線到大學城。

廣州地鐵7號線

壹期工程位於高教園南,直達廣州南站,與京廣高鐵、廣深高鐵、廣珠輕軌相連。正在建設中,預計2016年底開業;二期工程將設置大學城東站,已規劃完畢。

廣州地鐵12線

島內有兩個車站,大學城北和大學城南,直達客村、濱江東、二沙島、烈士陵園、建設劉媽路和淘金。12線仍為遠期規劃線,2020年後可能開始建設,但具體開通時間尚未確定。侖頭隧道

位於大學城北部,與雲柯路、新滘東路、繞城高速等多條道路相連。

2014廣州大學城規劃新增洛溪島隧道和新建隧道(已選定雙向四車道隧道,通過兩條匝道與大學外環路相連)。南沙港快線:位於大學城西側,廣美、華師出入口附近,直達南沙、中山、珠海。

京港澳高速延長線(京珠高速):位於大學城東側,廣州中醫常州出入口附近,在建。

周楠路延長線

這座臨時大橋位於周曉,將連接海珠環島路,並直接通往海珠生態城。已邀請投標。目標

面向未來,我們應積極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創造全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面向世界,有機融合世界多元文化和嶺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高等教育環境。

面向現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區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科技生產、孵化、文化、商業、居住、服務、休閑、旅遊等多功能綜合整體環境。營造高品位的藝術景觀環境,打造充滿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場所和優秀的成長空間,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原則:開放空間要妥善處理名牌大學的相對獨立性與開放空間的關系,以開放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科之間、大學城與城市之間、大學城與市民之間的交流,促進區域文化與經濟的躍升,提高競爭力。資源的* * *享受采用全新的空間組織模式,設置不同* * *享受度的* * *享受系統,堅持“互利自願、便於學術交流”的原則,提高教學、咨詢、住房、綠化等各類資源的* * *享受度和利用率。,優勢互補,大大減少重復建設。彈性的建設充分考慮引進高校自身的特點和自主性,運用“剛性結構”和“柔性結構”的理念,在保證總體規劃框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種彈性的發展空間和用地組織方式,滿足不同類型引進高校對用地和空間的要求。服務社會化提純了傳統高校的職能組織,突出了教育、科研、研發的職能,強調高校後勤和服務的社會化。環境生態化尊重基地的自然生態和景觀特色,運用復合生態學理論,實現人與自然、地域與城市的和諧生活。結構有序性決定了道路結構和綠色廊道具有規則有序的空間網絡,確立了大學城結構的整體空間格局。在廣州大學城設立壹體化管理的“高教特區”,實行壹體化管理,確保大學城高效運行。設施智能化以應對E時代的挑戰,國際標準的電子信息和網絡系統滿足大學城內部活動和遠程服務的要求。風格多樣化將世界多元文化有機融合,創造出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和不同建築風格的景觀環境。投資市場化將提升大學產業化程度,明確政府、高校和企業在大學城建設中的角色和地位,拓寬投資渠道,通過各種政策引導吸引更多高校和企業進駐大學城。2012 6月5438+02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大學城推進計劃實施工作方案》。廣州將力爭用10年時間,以71項目對大學城進行升級改造,把大學城建成國內壹流、國際領先的“文化、創新、生態之城”。

文化之城

學術資源享有;珠三角國際留學基地已全面建成;校際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多彩,大學生環島馬拉松、環島自行車賽、國際大學生賽艇比賽成為品牌賽事。

創新之城

科研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師生創業創新活力充分激發,服務地方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成為推動廣東、廣州知識創新創業的新引擎。

生態城市

建成首個“無煤”城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初步形成,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生態、嶺南天然水鄉景觀、人文景觀,適宜教學、創業、生活的現代化生態新城區,成為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城市。

近期目標(2012 ~ 2014八月)

為教職工和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升大學城的科技人文環境。

中期目標(2014年9月~ 2065 438+06年底)

優化提升大學城教育、商業、生活設施,建設配套教師公寓,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美化綠化水平。“創新性、國際性、社會性、教育性”的社會服務功能全面拓展。

長期目標(2065 438+07 ~ 2022年底)

成為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環境和世界壹流教學綜合體的大學園區。壹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等教育基地基本建成。

擬議的公共租賃住房

廣州大學城很多老師都厭倦了“走著教”,現在這個問題會有所改變。24日,筆者從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廣州大學城公租房勘察設計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根據設計方案,本項目將建設1586套公租房,預計總居住人數達到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