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習油漆配色的方法之前,首先要了解壹些關於顏色的常識。自然界中物體的顏色千變萬化。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的顏色,是因為發光體的光照射在物體上,光輻射在物體上,光的輻射能作用在眼睛上。不發光物體的顏色只有在受光照射時才呈現,物體的顏色是由光在物體上的反射和吸收決定的。壹個物體在陽光下呈現綠色,是因為它主要反射白光綠色範圍內的波長,而光譜的其他部分被它吸收。如果妳在鈉燈下觀察這個物體,妳看不出它是綠色的,因為鈉燈裏沒有能被它反射的綠色成分。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物體的可見顏色隨著照明光譜的成分而變化。如果壹個物體完全反射入射光,它在我們看來是白色的,如果它完全吸收投射到它上面的光,它看起來是黑色的。
顏色可分為非彩色和彩色。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灰色之間有不同的陰影。黑白系列的消色差反射率代表物體的明度。反射率越高,接近白色,反射率越低,接近黑色。色系是指除白色和黑色系列以外的所有顏色。光譜的不同波長在視覺上表現為各種顏色的色調,如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和紫色。要解釋清楚某種顏色,必須考慮顏色的三個基本屬性,即色相、飽和度和明度,它們在視覺上形成統壹的總效果。色調是指物體反射的光線中哪個波長占主導地位。不同的波長產生不同的色彩感受,色調是決定色彩本質的基本特征。顏色的飽和度是指顏色的鮮艷度。色相、明度和飽和度是顏色的三個基本屬性,而非彩色只有明度的區別,沒有色相和飽和度的區別。
油漆、顏料、染料等的混合配色。遵循減法混合的原則。三原色是黃、青、紫,它們的補色是藍、紅、綠。所謂互補色,是指兩種顏色的光按壹定比例混合得到白色光,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黃色的互補色是藍色,綠色的互補色是紫色。減法混合的結果總結如下:
黃色=白藍色
紫色=白綠色
青色=白色-紅色
黃色+紫色=白色-藍色-綠色=紅色
黃色+青色=白色-藍色-紅色=綠色
紫色+青色=白色-綠色-紅色=藍色。
黃色+紫色+青色=白色-藍色-綠色-紅色=黑色。
這些關系表明顏料依次加入,混合後得到的顏色的明度降低。
塗料配色技術主要包括純色塗料配色、透明塗料配色、金屬漆配色等。通常在擬定配色公式之前,我們要根據顏色模板或者某個物體的顏色進行分析。首先要了解色相範圍,是由幾種顏色組成的,哪個是主色,哪個是輔色,顏色之間有什麽關系,每種顏色占多少。然後根據我們的經驗,初步擬定配色配方,然後調試樣品。調色時,首先要加入主色。然後以著色力強的顏色為輔,緩慢間歇加入,不斷攪拌。隨時觀察顏色的變化,取樣、擦、刷、噴或貼在幹凈的樣品上,顏色穩定後與原樣品對比。在整個調色過程中,壹定要掌握“由淺入深”的原則。從減色法的原理可以看出,如果將樣品與標準板對比,紅色可以是減色法或青色法,綠色可以是綠色法,藍色可以是紫色法,反之亦然,因為黃色、青色、紫色和藍色、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但這種顏料的混合會導致亮度降低,可以用黑白來調節混合色的亮度。
目前塗料廠家壹般都有黑、白、紅、綠、藍、黃、青、紫等色漿或色母進行配色。在固體漆的調色過程中,采用淺色區域在白基中加入5%高濃度色漿,深色區域用清漆加強定量色漿的調色方法。但透明色的配色選用壹些透明顏料膏或染料溶液,透明色的顏色變化也受塗層和基材厚度的影響,所以實際配色時要在規定的厚度和基材上進行比較。金屬漆的配色除了要遵循顏料調配的基本原則外,還要考慮自發光金屬顏料對顏色的影響,相對比較復雜。了解油漆配色的基礎知識,在工作中努力學習,多練習,很快就能掌握這項技術。
掌握了理論再聯系實際。妳需要明白的關鍵是,某個品牌母料的特性是不壹樣的。首先對齊導入的油漆顏色。現在汽車漆的顏色越來越難調,廠家給的配方需要微調。個別店只能調的相當簡單,有的變色,前後反差大,只好裝廠家給的配方。當然,我們也需要校準它。最重要的是掌握母料的特性,比如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