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內觀文化:內觀文化體系的八大體系

內觀文化:內觀文化體系的八大體系

第壹,內觀哲學;

二、內觀心理學;

第三,內觀療法;

第四,內觀減壓;

5.內觀冥想;

不及物動詞內觀教學法;

七、內觀的戒律;

內觀工業研究;

內觀哲學是內觀文化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它繼承、整理、吸收了人類知識的精華,並在此基礎上進壹步悟道,提煉出宇宙萬物運行、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真理、道德、倫理、歷史規律、人性的觀點。內觀哲學體現了內觀文化的精髓和理論基礎,是內觀文化產生和發展的核心。內觀文化的其余體系是內觀哲學體系的延伸、擴展和具體應用。(壹)只知道根本法

八種感官可以改變法律

(三)五蘊的起源規律

(四)只知中庸之道

(5)八不恰當的意思是說

(6)註:老子七律

(壹)只知道根本法

1,唯知識物質觀

2.物質起源的唯知識論

(1).物質不在心的外部。

(2).物質是通過第八意識實現的。

3.唯知識物質結構理論

(1).物質不是由無窮小(物質的基本單位)組成的。

(2).第八識才成為真法,真法形成假法。

4.唯知識論和量子力學物質觀的比較。

5.唯知識認識論

(1),主觀性

(2)主體間性

6、只知道方法論

(1).五位數分析理論:

第壹層"顏色方法"、

第二層是“心法”,

第三層心形顏色與線條不對應。"

第四層“心法”,

第五層“無為法”

(2).五行觀察理論;

1,顏色系統

2.公認系統

3、想積累系統

4、線路系統

5.知識體系

(3).環視理論:

1,正念部

2.閱讀場所

3、頭腦。

4.法律部門

(4).七種觀察理論

1,計在體。

2、心念在外。

3、心靈潛伏在根源中

4、內外兼修。

5,心在同壹個地方。

6、心在根塵中間

7、壹切無心。

(5).精神分析理論

1,精神分析理論

2.圖像符號理論

3.理解層次理論

4.米爾頓的催眠理論

八種感官可以改變法律

1,第壹個變化——阿拉耶知識

2、第二能改變——最後的知識

3、第三能變——前六識

4、辯論只有知識

(三)五蘊的起源規律

1,顏色系統

2.公認系統

3、想積累系統

4、線路系統

5.知識體系

6.六邊界系統

(四)只知中庸之道

三星1

2、三無性

3.真實性

(5)八不恰當的意思是說

1,未出生

2.不朽

3.不經常

4.不斷地

5.不同的

6、相同

7.不要來

8、不出局

(6)註:老子七律

1,第壹定律,道法自然

2、第二定律,神秘有神秘的定律。

3,第三定律,巨樹定律。

4,第四定律,反道動律

5、第五定律,是否有互定律。

6.第六定律、第二生命和三定律

7.第七定律,即“內觀心理學”、“內觀療法”、“內觀減壓”、“內觀禪修”,是內觀哲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延伸、放大和具體運用;“內觀教育學”、“內觀禮儀學”、“內觀產業”是內觀文化價值觀的具體表現。

(壹)人格結構與轉化理論:

1,五蘊模式

2.根源差異

3.個性水平

4、能力差異

5.模式轉換

(二)意識層次理論:

1,當前知識

2.分離意識

3.自我意識

4.自我意識

5.精神意識

6.認知心理學的建設和發展將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心理科學的應用可以促進和改變健康的環境,有了新的條件可以進行新的嘗試和改變。內觀心理學在群眾廣泛實踐的基礎上應用於心理咨詢,形成了神奇的“心理醫生”。

(壹)辯證施治理論在系統層面上的三識五蘊

1,心理原因

2.病理類型

3.疾病分類

4.起源過程

5.辯證治療

②粉碎安納托利亞的知識

1,清理空間

2、碾壓的概念

3.重新認識

4、建立* * *知識

5、感知空間(壹)壓力的本質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競爭的日益加劇,壹些與時代發展相關的精神疾病也在增加。我們有必要了解這些疾病的表現形式、產生原因以及相應的對策,以確保自身的健康。對於大多數中國白領來說,壓力已經成為壹種生活方式。這不壹定是件壞事。壓力不是問題,而是如何應對。這取決於妳如何看待壓力,妳如何看待壓力部分取決於妳是否看到它。很多人感覺不到壓力,就像壹條魚在水裏遊看不到水壹樣。既然感覺不到生活壓力很大,我們就會機械地生活,就像自動導航儀壹樣。心靈往往如此困擾,但他們要麽沈湎於過去的回憶,要麽思考未來,很少有人活在當下。

我們在這裏多次使用了壓力這個詞,但我們還沒有給它下定義。我挺喜歡這個詞的,因為它含義很廣,可以包容所有的痛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壓力這個詞是愚蠢的,因為它既指使問題出現的刺激,也指問題本身的反應。因此,壓力被定義為有機體對整個範圍的壓迫和命令的反應。所以,壹切都可以有壓力,但情況不壹定要演變成這樣。這取決於那裏是否有變革的壓力。當然,改變本身是有壓力的,因為妳要適應環境的變化。

(二)正念的訓練

內省意味著以壹種特殊的方式關註:有目的的,在這壹刻,沒有任何批判的目光。要認識到想法只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實。減輕壓力和放松的計劃我們采用壹整套內觀減壓課程計劃。我們認為教授病人的最好方法是開設這門課程。正念訓練是整個課程的基礎,可以統壹所有的練習。無論妳多麽精通傳統的冥想和瑜伽方法或心理分析技術,無論妳培養了多少冷靜、沈默和放松,如果正念沒有溢出到妳的日常生活中,妳就不會有智慧。像佛壹樣坐壹個小時,如果其余時間像牛壹樣失控,那是沒有用的。我也沒有意識到工作或家庭中的嚴重問題。因此,我們相信日常的正念對於內觀訓練的本質是極其重要的。

減少壓力和放松的計劃

這個課程的內容是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擁有技能和完整的人生,如果可能的話,如何走向更好的健康和幸福。這不是取代醫療,而是彌補其缺失的方面。當人們有壓力問題時,醫生往往無法發現任何生理錯誤,不得不將他們轉介給精神病醫生或心理咨詢師。這意味著問題是精神上的。我們的治療定位和醫院、精神科不壹樣。在這個以冥想為基礎的減壓中心,我們建立了壹個非常不同的關於壹般和特殊醫療幹預的模型。我們是壹群在壹起做普通訓練的人,但重點不是他們個人的問題,而是他們有什麽。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家庭煩惱,不同的性別和工作情況,醫生負責他們的特殊治療。我們只教他們壹件事:如何關註事物,也就是如何保持正念,如何微調自己的心情。我們給病人壹些個人護理,並根據他們的個人需求和環境修改說明書。我們會對每個患者進行壹對壹的評估訪談,評估他們訓練前後的表現,以及他們長期練習後的情況。配合心理測量(SAS、SDS、SCL90、EPQ)開展量化實證研究報告。探討內觀對證候和人格轉變的作用和影響。在采訪中,我們應該聽患者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對疾病和身體的真實感受。我們努力真誠地傾聽病人的心聲,滿懷同情地體驗他們的處境。這個療程持續八周,患者每周來壹次,大概兩個半小時。壹班大概有10人,坐成壹圈。他們也有家庭作業,每天練習45分鐘內觀,壹周六天。他們還應該在練習冊上做壹些意識練習,並寫下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最重要的是毫不費力的追求和放下,也就是發現新手的初心。(壹)內觀禪定法流程

(1).南傳佛教:

佛陀圓寂後,公元前254年左右,阿育王派達摩傳教士到印度周邊國家推廣佛教,於是內觀法也傳到了錫蘭(今斯裏蘭卡)、緬甸、克什米爾(今克什米爾)等地區,當地民眾也因此受益。其中,佛教傳播到錫蘭、緬甸、老撾、泰國等地區,形成了今天的“南傳佛教”。南川大師簡介(略)

至於印度,經過長期的變化,佛教內部也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教派。到公元350年左右,沒有菩薩編纂了100卷《瑜伽師地論》,其中保留了許多內觀佛教的重要資料。從這個時期開始,觀察和實踐佛教的做法開始興起,並在公元600年,密教的做法在印度蔓延。相比之下,能夠指導內觀最初練習的人越來越少。到了公元1200年,由於穆斯林軍隊的入侵,整個印度佛教徹底衰落。

(2).佛教傳到了北方:

大約從公元150年開始,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早期的翻譯家也引進了內觀法。以“察呼吸”為主要入境方便的做法,被誤解為“小乘”,在漢難以盛行。公元648年,玄奘大師將瑜伽大師的《地論》從梵文翻譯成中文,其中《聲聲之地》詳細描述了修行者(瑜伽士)如何為自己的修行準備資源,如何安身立命,如何達到心境的和諧,如何以六物(義、物、相、質、時、理)修行內省。所以,雖然有好的教材,卻被擱置了很久。民國初年,這壹理論再次受到重視,但也僅局限於學術討論[4]。

(3).日本佛教:

佛教於公元538年從中國傳入日本。內觀的方法起源於250年前的日本禪師柏文(1685-1768)。內觀法現在指的是吉本義信(1916-1988)在1940年在他的導師拓也的指導下創立的方法,以及個人通過回憶自己人生經歷中的基本人際關系,回答三個內觀項目的問題,從而驗證自己的歷史而得到的結果。吉本真司努力發展內觀,逐漸成為內觀療法。

(B)內觀文化的禪宗結構

“我們冥想的目的是什麽?我們如何培養內觀?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答案是:我們通過觀察五蘊來培養內觀。所有生物的精神和物質特征是壹切的本質。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因為貪婪才願意去抓住。在這種情況下,它被稱為“抓住六根的對象”或者它可能因為邪見而被錯誤地抓住。這就是所謂的“與邪見爭奪”。妳需要觀察他們來看清他們的真實,否則,妳會因為貪婪和邪見而抓住他們。壹旦妳看到他們的現實。妳再也受不了了。所以妳培養內觀”——馬哈橋尊者

內觀文化冥想的整個結構是基於對五種內涵的認識,寂靜和內觀的緯度,以及覺悟和唯壹知識的軸心。千方百計證明沒有“我”“五種內涵”是心理(人格)的結構,有五種不同特征的心理功能(色彩、接受、思維、行為、認知)。心理功能系統的五種內涵結構主要見於內觀修行所導致的心理突破規律中,也可以從我們日常的心理現象中得到總結和驗證。“停”是內心的穩定,就像方法是在進入開闊之前過濾渾水。“觀”是覺知和同壹,是開放的,超越概念的。“自我”和經驗的對象之間沒有分離,觀察者就是被觀察者。內觀冥想的目標是通過內觀覺知的過程來發展正念。內觀通過觀察事物的生與滅來親身理解,真正體驗任何視覺目標的本來面目。正念就是完全專註於當下,對無常、苦、無我的正知不斷上升。

(3)內觀禪修文化的經典與傳承

內觀文化中禪宗的源頭是修行者之地的理論,這是以知識為基礎的。100卷的《修行者之地論》是佛經中最重要的《楞嚴經》論文之壹,壹般由彌勒佛撰寫。瑜伽是梵語瑜伽的音譯,意為對應、主體間性、壹致性以及對背景和地點的相互理解。通過聽、思、行,達到佛道成就,以成就之道調整眾生。內觀文化禪修的方法論來源於中國南方阿迦瑪最重要的論點——純道論,其地位大致相當於瑜伽學派體系中的修行者之地論。按照第二個順序,論述了三學的本質:紀律、決心、智慧。《純道論》的核心是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佛教關於四諦、五蘊、八正道、十二緣起的基本理論。內觀文化的禪定,吸收了純粹觀者“不入未來”、“不經禪定”的思想,體悟當下,而不是采取“專註”的禪定方法,采取“覺知”的方法。內觀文化的冥想繼承了馬哈橋的教導。練習阿江念禪師的思維、生活、正念的內觀法和馬哈橋的三段式內觀法(基礎進階、禪修進階、內觀進階),完成16內觀。海明先生非常重視對文化的全方位研究和動態考察。任何文化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增值,人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實現第二種人類現實。內觀教育的文化傳播是人們快速享受內觀文化,培養和建立人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現代社會的價值觀的過程。隨著內觀教育的發展,內觀文化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內觀教育也是內觀文化構建價值意識的壹個重要方面。

從教育傳播的角度來看,內觀文化的出現,尤其是讓她回歸人性,是人類文化的發展和延伸。通過內觀文化雜誌、內觀文化哲學指南、內觀文化心理治療等傳播方式和渠道進行教育和傳播。內觀文化的內涵和特征深入人心,內觀文化的特殊效應也在改變著社會結構、生存的文化環境和整個文化世界。人們現在明白了,了解內觀文化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和心與心的交流來實現。另壹方面,主要是通過課程培訓,在賣方市場形成價值聯盟,實施壹套新的教育傳播方式來達到目的。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內觀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潛移默化地掌握其文化特征和價值觀念,使人們日夜被正念心理場所包圍,負載著新的文化價值信息,網絡社會生活,從而形成壹個有意義的新文化世界。它構成了不同於、高於傳統生活環境的純粹氛圍,也構成了人們認知新文化的新的社會文化體系。內觀教育的傳播改變了人們構建價值意識的方式:

壹、內觀文化傳播的價值意識是基於人類生活中潛藏的智能力量的開發,這種開發是通過人的參與而獲得的,通過人的參與而獲得對人性的認識、理解和認知,從而獲得感性智能的文化價值意識。不僅跨越時空,也跨越社會群體。

其次,內觀文化以簡單的方式開發受教育者的智力,由教育者的感官功能觸發,啟動受教育者的智力。

第三,教育傳播不僅改變了價值建構的方式,也改變了價值建構的內容。內觀教育是覺知教育,內觀文化的覺知教育是對人類潛在智力的特殊開發,以開發智力為直接目的,以培養內觀智能人才為目標,以學習和普及內觀文化覺知智力理論為目的,以改變人們的經驗和知識、風俗習慣、倫理道德以及禮俗、時空等文化觀念。中華民族是壹個禮儀之邦,禮儀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為世人所敬仰。倫理史就是道德史。倫理思想是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思想和倫理思想是交織在壹起的。通過倫理學,我們可以表達哲學思想的世界觀,也可以用哲學思想來解釋倫理問題。倫理意識形態也是文化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內觀儀規》的普世道德“四無量心”是內觀文化倫理道德的具體體現。關愛心靈,在生活中修行禪,是內觀法則的本質表現。

(1),宇宙道德:四顆無限的心

從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眾生、善待萬物的立場來定義:

善良:給自己和眾生幸福;可以治愈內心的怨恨。

悲:拉出自己和眾生的痛苦;可以治愈心中的暴力傾向。

快樂:追隨自己和眾生的成就;可以治愈內心的嫉妒。

棚:不受事物搖動的影響;能夠用執著和厭惡對待內心的愛。

因此,內觀規則以慈悲和快樂為我們的居所和居所。相比之下,我們把“五欲”——色、聲、香、觸作為我們的居所和居所,也就是感官愉悅作為我們的居所和居所。所以,當我們的心住在慈悲喜樂的四或任何壹個“家”裏,我們的內在境界就超越了欲望的存在,我們的內心就充滿了無邊的喜悅和快樂。

慈悲禪通過冥想培養這種情緒。無量心超越了常人心中“善”的範疇,是壹種突破壹切界限的善意、慈悲、快樂、安寧。可以消除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隔閡;消除親人朋友、敵人和自己之間的隔閡;消除階級、種族、宗教的隔閡;甚至消除了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隔閡,無限傳播慈悲。

1,善良(悲喜)輻射到自己身上,讓自己整個身心都充滿了善良。

2.向前、後、左、右、上、下發出慈悲心,讓妳的心繼續向內(妳的身心)和向外(眾生萬物)充滿慈悲心。

(2)生活中的禪:知行合壹。

慈悲、快樂這四種心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無我、無常、正念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只要妳在日常生活中時刻審視妳現在的身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和覺知,妳就能過上平靜舒適的生活。生活冥想是壹種動態的內觀,眼睛和耳朵自然張開,人可以很容易地憑直覺知道自己當前的身體動作:以月經為例,走路時可以很容易地來回走動,可以直觀地知道自己當前的腳部動作;在走、住、坐、躺中,妳可以培養持續的正念,然後妳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再卷入煩惱。生活中必然會出現問題,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兩難。重要的是培養壹個穩定清醒的頭腦去處理這些問題,而不是逃避。通過不斷練習內觀,我不僅能看到身體的運動,還能看到這些問題的源頭——心的運動,它來自於各種妄想和自私。透過層層深入,我們看到身心無常、無我,所以不會執著於自我,也不會固執於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會有貪、恨等負面心理,所以可以從容處理困境。生活中的內觀很簡單,卻常常被忽視。在冥想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身心反應,因人而異。忽略這些現象,不斷地覺察妳當前的身心運動,這樣妳的智慧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唯壹能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人是他自己的智慧。如果妳現在想變得明智,妳必須培養強大而穩定的洞察能力,這樣妳才能擺脫困境的束縛,充分理解生命的意義,成為壹個真正舒適的人。

(3)21世紀的社會規範

內觀禮儀的規則,既抽象又具體,既有原則性又有實踐性,成為內觀知識分子特殊新型人際關系的準則和行動指南。從生活實踐入手;從反省自己的身心修行開始,過了覺性、無私、無常的最高人生準則,提前把握人性,必將成為21世紀的社會道德規範。內觀工業化是內觀文化禮儀和內觀文化教育的實質價值的最終實現。通過課程培訓,形成賣方市場的價值聯盟,實施壹套新的教育傳播方式,達到培訓的最終目的。內觀文化禮儀、內觀文化教育學和內觀工業科學構成了內觀文化品格。

內觀文化的三個特征:

(1)為了生存,必須解決物質文明這個根本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創造實現物質文明的理論和方法。我們還必須為物質文化的生產和分配創造組織形式和財產制度等文化特征。這是文化系統的第壹個特征,物質生活的概念是通過對它的反思而產生的。隨著經營範圍的擴大和商品經濟的深入,創業、事業、財產、分配、堅持等概念產生了產品、成本、價格、利潤、市場、效率和組織領導與管理。所以《內關工業學》中獨特的中庸管理體系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發揮最佳狀態的理念,都是源於物質文明的創造。

(2)人也需要心理的健康發展,不斷超越自然,包括人本身。這需要創造壹種符合心理健康發展需要的文化。這是內觀文化的第二個主要特征,它是為了滿足人類心理的發展和超越而構建的。要發展心理學,就要進行心理學研究,進行心理分析的臨床實踐,發展內觀療法,於是就有了“心理醫學”的概念。這個人物屬於(心理)中介人物,比第壹個人物有更高層次的心理文明價值觀。

(3)第三種性格是正念和自覺,解放心靈。天下大事,根本不重要。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生活——人的心靈能夠從生活中解放出來,超越“萬物”,超越“存在”,活在當下的自覺正念之道。直到那時,大轉變才第壹次發生。內觀文化的禪修為人類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實踐途徑,也為人類提供了認識自我和宇宙的途徑。這種性格屬於精神性格,是人類獲得感性智能的必由之路,是精神文明屬性的最終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