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知識管理評估
本文從外部結構(主要是客戶供應商)、內部結構(包括組織結構、信息系統、員工流失率等)三個方面來評價企業的知識管理。)和人員競爭力(包括學歷、經驗、創造資產的能力等。),並建立了知識管理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對某經濟特區四家企業的知識管理實施情況進行了評價。此外,企業知識管理也是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和人員競爭力三個角度進行評價,但本文作者在每個二級指標下設置了更新/增長、效率和穩定性三個指標,再將三個指標細分為子指標。
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要素分為人力資本管理、組織結構管理、信息技術管理、企業文化建設和合作網絡管理五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分為15個三級指標和44個四級指標。可以說,建立的指標體系更加合理、科學、全面。
除了對企業知識管理評價的研究,還有研究者對圖書館和醫院的知識管理進行了評價。如果建立壹個三層指標體系的圖書館知識管理評價體系,指標是資源結構(資源投入、成本核算、資源標準化、整合能力、加工能力、重組能力、可用性、可用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組織結構(知識管理戰略的制定、圖書館內部結構投資、內部信息處理系統投資、支持人員比例等。)和圖書館文化(圖書館的外部網絡、與讀者的溝通協調能力、個性)讀者類型的多樣性等。)、知識管理系統(數據管理能力、數據更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智能代理能力、可維護性、安全性等。)、館員競爭力指數(知識館員服務年限、知識館員比例等。).從外部結構指標、內部結構指標和人員競爭力指標三個方面建立了醫院知識管理的指標體系。主準則層下還有子準則層,分別是服務環境、人員作風、等待時間、服務態度、領導意識等l7個指標。
2.對知識管理相關問題的評估
(1)知識資本評估
知識資本是指能夠轉化為市場價值的知識,是能夠給企業帶來利潤的所有知識和技能。其本質是知識型企業所有資本的總和。
卡普蘭和諾頓提出了平衡記分卡模型,從財務、顧客、內部運作、學習和成長四個主要方面對企業的智力資本進行評估,這標誌著美國智力資本評估理論研究的開始。
有影響的知識資本評價模型是斯堪迪亞公司的Lev Edwinson設計的斯堪迪亞導航儀模型,該模型采用111指標,從客戶、財務流程、人的因素、更新和發展五個方面對知識資本進行分析和評價。
斯圖爾特提出了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顧客資本的知識資本評價體系。Swiby提出了無形資產監測模型,它是對許多財務和非財務計量結果的報告。他認為公司的市值由三種無形資產組成:看得見的權益、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和個人能力。
安妮·布魯金(Anne Brooking)提出了智力資本的審計計量模型,從組織的市場資本、知識產權資本、基礎設施資本和人才資本四個方面對企業的智力資本進行評估。那威·埃莉提出了壹種評估知識資產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企業目標、員工的知識工作、研發、客戶、知識產權、企業形象、管理程序和企業文化,並列出了20個問題,讓專家根據被評估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和“否”。回答“否”的越多,被評估公司越需要集中精力加強智力資本的管理。
從人力資本、管理資本、市場資本和創新資本四個方面分析了各類資本對企業的貢獻程度,並將指標體系劃分為四個層次。* * *有4個二級指標,2O個三級指標,54個四級指標。本文從人力資本、市場資本、技術資本、管理資本和顧客資本五個方面的83個子指標來研究知識資本的度量。建立了知識資本評價體系,該體系由人力資本、結構資本、技術資本、市場資本和關系資本五個評價子系統組成,每個子系統下又有若幹個子指標。
本文提出了標桿評估法,這是壹種評估企業知識資本的新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評估企業知識資本時選擇合作夥伴企業,以合作夥伴企業的知識資本作為參考標準,通過比較兩家企業的指標來評估企業知識資本的水平。
此外,智力資本的評估還有市場和賬面價值法、托賓Q值法、智力資本扣除算法、智力資本增值系數法等。
(2)知識管理系統評價
黃麗君構建了知識管理系統的四層評價指標體系。第二層有系統功能、系統維護、系統運行三個指標,第三層有項目管理、溝通協作、智能代理、可維護性、安全性、維護簡單性、實用性、技術簡單性、文檔庫九個指標,第四層有項目監管、對象跟蹤、會員數據鏈二十二個指標。
在科學性與先進性、系統性、可測性、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層次性五項原則的指導下,建立了三層指標體系,包括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其中準則層有系統功能、系統價值、系統績效、系統效益和系統運行五項指標,方案層有19項指標。
提出了壹種基於語言符號運算的知識管理系統評價方法。作者認為知識管理系統應定位為社會技術系統,而不是簡單的技術系統,應考慮系統性能、系統功能、系統環境、人性化、系統成本五個方面,共分為37個三級指標。
《企業知識管理系統有效性的定量評價體系》壹文設計了壹個知識管理目標評價體系,該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第壹層是壹般知識管理目標;第二層次是短期目標知識享受水平、中期目標競爭優勢和長期目標價值創造;第三層由包括企業知識管理體系基本情況在內的短期目標、員工對企業知識管理體系的認識以及具體溝通方式的作用分析等九個制約因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