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遇到收集資料的問題,第壹個也是唯壹的想法可能就是查書問老師。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孩子們能知道的甚至比我們還多。他們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1.漫遊網絡和檢索信息。
“信息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個指定領域之壹。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收集、識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養,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任務。然而,我們開展的許多綜合實踐活動都需要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比如我們開展的“傳統節日”的活動,上網查找中國傳統節日的相關信息,已經成為孩子們的首選。他們上網沖浪,檢索相關信息,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感受。說實話,學生從網上找到的信息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他們不僅發現了許多節日,它們的起源和發展,還發現了壹些相關的習俗以及不同地區習俗和傳統的差異。當然,互聯網是開放自由的,甚至還存在壹些垃圾信息和色情信息。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如何在浩瀚的網絡海洋中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也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而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無疑會為自己營造壹個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2.獲取信息的視聽設備
收集、積累和保存信息對於開展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除了在網站上收集書籍、文字、圖片,還需要收集壹些現實生活中有價值的素材,尤其是壹些“現象”、“鏡頭”是有價值的,甚至是稍縱即逝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如何永遠“記住”他們?錄音、錄像、攝影等信息技術都是值得鼓勵孩子使用的方法。自從我們學校開展了“美麗校園”活動後,這些四年級的學生對這些電教設備不再陌生。孩子們拿起DV機、照相機和錄像機,立即“捕捉”活動中獲得的點點滴滴。
第二,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引擎。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倡導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信息技術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探索、理解和建構信息技術的相關原理和方法,還要求學生通過信息處理、設計和作品制作等技術活動來表達自己的創造力、思想和認知結果。信息技術教育要註重“手腦結合”,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索、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應用技術;在操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探索原理,總結方法,積累經驗。在技術活動與認知活動的互動中培養科技創新精神,提高技術實踐能力。避免脫離思考和探究的機械操作和簡單模仿,或者脫離技術實踐的“紙上談兵”的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教學的整合,不僅體現了各學科知識的合作與滲透,也體現了師生對習慣性課堂模式的突破,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把“我要學”改成“我要學”
信息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可以使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例如,網絡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壹個自主學習和交流的空間。網上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它們是真正開放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在網絡中隨意學習和研究,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查閱資料,進行對話。這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
創建綜合實踐活動網絡平臺是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重要條件。比如“美麗的樹葉”這個主題,就是4 (3)班的小朋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獨立提出來的。他們還通過在網上查閱資料重新組織了新的團隊,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計劃和主題。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學們獨立提出了建立各隊活動主頁的大膽設想,並親自參與其中。隨著各隊創建的網絡平臺的完善,我們班的報告逐漸形成了學生自主瀏覽各隊網站,各隊自主交流學習的良好氛圍。網絡平臺的建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自主的信息環境。
2.變“接受式學習”為“協作式學習”
合作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討論交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合作小組。通過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和辯論,夥伴關系和競爭,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無論是活動方案的設計、分工,還是活動的具體實施、活動現象的分析與交流、交流活動的最終收獲,都離不開學生、老師、學生,有時甚至是家長與學生、學生與社會的密切配合。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這種交流與合作的範圍將不斷擴大和深化。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對他們的終身發展顯然具有更長遠的意義。
信息技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學會使用信息技術、分享信息、合作交流,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在合作中促進社會建設;引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會合理表達個人觀點,恰當應用他人觀點,在利用社會公共信息的基礎上享受個人信息,培養適應信息時代的溝通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識。網絡平臺的創建突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構建了師生、生生互學的新型學習模式。面對網絡,每個學習者都能獲得最新的信息和資料。老師能得到的,學生能得到的,優秀學生能得到的,差生能得到的,學生在網絡中享有真正的平等。讓學生通過現代信息媒體集體探究、思考、討論,有機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主動探究意識和合作技能。
網絡平臺也是學生表達自我、展示活動成果的非常有效的手段。通過拍照、掃描、資源整理等信息手段,將學生的活動日記、收獲卡、小制作、小發明、書畫作品、獲獎證書等成果上傳到校園網站公開展示,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熱情。
第三,信息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得力助手。
有效、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會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民主。
1.打破教師評價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強調:“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所以評價者可以是老師、學生、家長、社會力量。
為此,我校專門在學校網站上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板塊,方便學生自評、學生間互評、活動團隊互評,也讓老師、家長等社會人士參與其中。參與者可以在網上瀏覽相關信息,對被評價者的每個學科活動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個別學生可以隨時訪問網站進行查詢和了解,以便在以後的活動中糾正自己的言行,進行網上交流,達到重新學習的目的。
2.在整個活動中進行評估。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同時註重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使評價滲透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它是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保證學習質量的主要策略和機制。綜合實踐活動既註重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註重過程的評價,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處理信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價值判斷。比如在“服裝綜合體”活動中,除了學生的采訪卡、收獲卡、活動記錄上的“留言板”、“某某告訴我”等評價項目外,每個團隊還為自己的團隊主頁創建了在線留言板,學生、老師、家長等人員可以在留言板上隨意提問、與同學交流,並隨時及時對每個團隊的學生進行評價,真正實現了評價過程。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和特殊領域。要註重信息技術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的有機整合,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為學生開展跨區域、跨學校、跨班級的合作探索開辟空間。信息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助推器和助手,它將極大地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