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康德的主要思想是什麽?言簡意賅。謝謝妳。

康德的主要思想是什麽?言簡意賅。謝謝妳。

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2年2月12,0804)是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學說的創始人之壹,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唯心主義者,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創始人。1804年,康德去世,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誕生了:費爾巴哈(1804 ~ 1872),路德維希·安德烈亞斯。

生活概況1

而康德說,如果我們把事情顛倒過來,讓事情符合我們的理解呢?康德將這種思維方式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提並論:在哥白尼之前,人們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圍繞著我們的地球轉,而哥白尼卻說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其他行星轉。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在構建真實的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認為我們不可能知道事物的真相,只能知道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論斷是:知性為自然立法。他的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相通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存在於時空中的物質被人類的認識加工成經驗,康德把人類認識的形式稱為“(絕對)範疇”。人類理性的這些形式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假設,康德把它們理解為壹些限制性的原則,人們的經驗世界就是通過這些原則構建的。《純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而康德在1788年出版的《實踐理性批判》則回答了倫理學的問題:我們該怎麽辦?簡而言之,康德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責任。但是妳說的“盡職盡責”是什麽意思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的)Kategorischer Imperativ”:“如果妳這樣做,妳就永遠使妳的意誌的準則成為普遍的造法原則。”康德認為,人在道德上是獨立的,雖然他的行為受到客觀因果的限制,但他之所以成為人,在於他的道德自由,在於他超越因果的能力,在於他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判斷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有什麽希望?康德的回答是:如果我想成為真正的道德,我必須假設上帝是存在的,生命結束後壹切都沒有結束。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還關註人的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幻想能力。實際上,康德試圖調和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以求思維和對象的統壹。他認為必須駁斥休謨的極端經驗論。康德第壹次把客體與思維的同壹性歸結為“主體的能動性”,這在德國哲學中具有裏程碑意義。費希特在康德的基礎上將這壹倡議發展為壹種極端病態的“唯我論”。因為康德沒有認識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所以造成了他自己體系的二元性。但在康德的這壹階段,主客體的同壹性暫時歸於主體的能動性,而德國古典哲學則是經過後人對康德哲學的批判和發展才逐漸建立起來的。不得不說康德的貢獻很大。《論永久和平》出版於1795年,應該是康德最後壹部對人類影響深遠的著作,其中提出的世界公民、世界邦聯、主權國家不幹涉內政原則等思想,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伊曼紐爾·康德(1724-1804)是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學說的創始人之壹,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創始人。1754年,康德發表論文《論地球自轉是否改變,地球是否會衰老》,對“宇宙不變性理論”提出了大膽質疑。1755年,康德出版了《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壹書,首次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理論。康德在書中指出,太陽系是由星雲演化而來的。這個星雲由不同大小的固體粒子組成。“天體在最吸引人的地方開始形成”。引力使粒子相互靠近,大粒子吸引小粒子形成更大的團塊,團塊越來越大。引力最強的中心部分吸引的粒子最多,最先形成太陽。外層粒子在太陽引力下落到中心體的運動,由於其他粒子的碰撞而改變方向,變成圍繞太陽的圓周運動。這些圍繞太陽運行的粒子逐漸形成幾個重心,最後凝聚成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衛星的形成過程與行星相似。但由於當時對形而上學自然觀的排斥,這壹理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被埋沒了很長時間。直到1796年,法國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P. S .拉普拉斯才在《論宇宙體系》壹書中獨立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另壹個星雲假說。人們記得康德在41年前就提出了這個理論,所以後人把這個理論叫做康德-拉普拉斯理論。整個十九世紀,這壹理論在天文學中壹直占據主導地位。雖然康德的大部分著作都很難,讀他的書需要勇氣,但康德是哲學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高峰。他對德國思想的影響是巨大的。他那種嚴守紀律、保證準確的生活態度,在今天的德國人身上很普遍,最精密的儀器也是來自這些嚴肅而近乎愚鈍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為德國哲學思辨樹立了榜樣,使哲學在德國成為壹門大眾科學,以至於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名字上帶有德國符號的比例過高。黑格爾,費希特,馬克思,尼采...在很多國家,只要能出現壹個人,就足以自誇天下大名,但在德國卻接連出現。海涅說:“德國被康德引入哲學道路,哲學成為國家事業。德國的土地上突然出現了壹批傑出的思想家,就像被魔法召喚出來壹樣。”

康德“三批判”的中文版在這裏對比壹下我所知道的和讀到的。1,形而上學批判。* * *六個中譯本(胡譯、蘭譯、牟譯、魏譯、鄧譯、李譯)三十年代,胡人元有譯本(商務版),我只在三聯書店看過這些資料。沒看過原文翻譯。接下來是蘭(商務版)的翻譯,這是上個世紀中國常見的版本。使用半寫半白的風格比較通順,但是對於壹些文言文功底不好的人來說,很難讀懂。壹些譯名也在討論中。接下來應該是牟宗三先生的翻譯,題為《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裏面有牟先生的註釋,所以叫“註釋”,只在港臺地區廣泛使用,除了國內壹些學者沒有機會讀到。其中,術語的翻譯也不同於中國大陸。牟先生的這個譯本我看過,只是看到了,沒看完。90年代初,魏卓敏的中譯本出版(華中師範版),該書作為遺產出版。可惜由於出版社知名度不夠高,發行區域不夠廣,沒有產生廣泛的影響。魏譯本的術語基本上已經成為目前公認的標準,但是這個版本的校對很差(重印後仍然有很多錯誤,有些令人驚訝),句子的流暢性也比藍版差。以上翻譯均來自英文。學術界呼籲對德語進行新的直譯。經過幾年的醞釀,鄧曉芒的譯本於2004年出版,這壹年恰逢康德逝世200周年。鄧曉芒和他的老師楊祖濤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出版關於康德研究的著作。書中所有的引語都是從德語直譯過來的,最初的翻譯簡直不可理喻。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2003年和2004年發表的三大批評都翻譯得很好。至少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翻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對康德哲學的研究成為壹種“傑出的研究”。與同時,李也直接從德文翻譯了《純粹理性批判》。但是我認為鄧的翻譯比李的好。2.與《實踐理性批判》相比,《實踐理性批判》的四個譯本(關譯本、牟譯本、朝鮮譯本和鄧譯本)更容易翻譯。這不僅是篇幅的原因,也是其內容的原因(可以和個人聯系起來,不像《純粹理性批判》那樣晦澀思辨)。關的譯本是最早的通用譯本,質量很好。牟宗三先生的譯作叫康德的道德哲學,我連見他的機會都沒有。太可惜了!以上均翻譯自英文版。直到上個世紀末,《漢水法》的譯本才得以出版,該譯本是以德文文本為基礎的,翻譯得非常出色。然後是2003年出版的鄧曉芒譯本。韓文翻譯各有千秋。3.《判斷力批判》(* * *三個譯本,宗白華、魏卓民譯、牟譯、鄧譯)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翻譯卻很不景氣。牟的《判斷力批判》譯本不詳。鄧的譯本是以德文版為基礎的,現在基本上已經取代了和濯河的譯本。康德美學文選?判斷力批判?北京曹俊峰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 *兩個版本,何譯和李譯),何兆武的譯本在中國頗受歡迎;李明徽先生的譯作《歷史哲學論文集》也翻譯得很好。此外,還翻譯了《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道德形而上學基礎》、《實踐人類學》等書籍。李於2000年開始翻譯《康德全集》(2003年至今已出版三卷,按德文文本譯出九卷)。拋開翻譯本身不談,至少對康德哲學的介紹是很棒的。我剛調了工作,從Xi安來到南寧。我沒有帶書(導致我又買了很多書),所以只能說說印象和記憶模糊的版本,無法修改。1,鄧曉芒譯本2003~2004年出版,人民出版社出版。2.李的譯本也於2003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3.漢水律的翻譯是1999商務版。4.藍譯本是50年代的商業版,後來陸續再版。5.魏翻譯的《判斷力批判》第二卷出版於20世紀70年代末,是壹部商務版。他翻譯的《純粹理性批判》1990年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2000年再版(或2001)(精裝)。6.宗白華《判斷力批判》第壹卷是五六十年代的商業版。後來陸續轉載。7.他在90年代末把《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翻譯成商業版(印象中是1999)。8.對關《實踐理性批判》的印象是1956商務版,本世紀初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再版。商業版現在通常只在圖書館提供。9.牟宗三先生的譯本在中國大陸並不多見,基本上由臺北學生出版社出版。除了《判斷力批判》出版較晚(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他兩個版本都是在50年代和60年代出版的。之後在港臺再版。10,李明徽《歷史哲學論文集》由臺北聯經於90年代出版。11,胡人元譯,商務印書館20世紀30年代出版。

康德的名言

1.誠實勝過壹切聰明才智,因為它是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害羞是天性的秘密,用來克制放縱的欲望。它遵從自然的召喚,卻始終與善、美德相融。3.有兩樣東西,妳越是有規律地、堅持不懈地思考它們,妳就越是用它們日益增長的魅力和崇敬充實妳的頭腦: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不學幽默風趣,人就太苦了。5.誰遇到不道德的事情不馬上感到厭惡,遇到美好的事情不馬上感到快樂,誰就沒有道德感,這樣的人就沒有良心。誰做了不道德的事,只怕被判刑,不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自責,卻被想到的慘痛後果嚇壞了。這樣的人沒有良心,只有良心的表面。但是,誰能意識到行為本身的不道德程度,不管後果如何,誰就有良心。6.美麗是道德善良的象征。類別:道德7。我們越是忙碌,越是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活著,越是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存在。8.良心是壹種根據道德標準來判斷自己的本能,而不僅僅是壹種能力;這是壹種本能。9.判斷美,要有修養的頭腦。10.工作是讓生活快樂的最好方式。註意:這裏的工作是指妳喜歡的工作。) 11.生活沒有目標就像航海沒有指南針。12.如果妳想成就大事,妳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13.活動或運動是人類健康的老師。14.壹個人不能被譴責為奴隸,他只能認為自己是奴隸。15.哲學是教不來的,哲學永遠是思想家的事業。16.“我不是教妳哲學,而是教妳如何哲學地思考”17。當愛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資格享受它,但當我需要它的時候,它卻離開了我。。。。。。18.理性壹手拿著自己的原則,壹手基於那個原則進行研究和實驗,走向自然。19.越是忙碌,越是強烈的感覺到自己活著,越是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存在。20.我孤獨,我自由,我是自己的皇帝。21.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22.人是這個世界創造的終極目標,因為人是這個世界上唯壹能形成目的的概念,是壹個能借助於他的理性從大量有目的的事物中形成目的的系統。23.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孩子的要求,就應該滿足;如果有不同意這個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許他出軌。壹旦拒絕,就不要改變。24.大海除了美麗、壯闊、寬宏之外,還有自凈功能。25.教育最復雜的任務之壹是把服從法律的強制與教育孩子善於運用他們的自由力量結合起來。只要孩子不做對自己和他人有害的事情,就應該給孩子行動的自由,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意願。讓孩子知道,只有給別人提供實現目標的可能性,他們才能實現目標。26.道德首先需要支配自己。27.理性壹手拿著自己的原則,壹手基於那個原則進行研究和實驗,走向自然。28.天才是自己制定法律的人。29.道德真的不是指導人們如何讓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得上幸福的教義。30.對自然美有直接的興趣...永遠是善良的象征。31.人其實都是理性的人,所以存在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只為了這個或那個意誌的工具。32.這種令人欽佩的“人格”概念,讓我們從壹開始就註意到自己的行為與其不符,並且因為壹些挫折,抑制了自己的自負。即使在非常普通的人類理性中,這個概念也是自然而明顯的。懂得壹點羞恥心的人,有時候會發現,為了擺脫壹些惡心的行為,他本可以說壹個無傷大雅的謊言。甚至為自己可愛可敬的朋友謀取壹些利益,但他從來不會因為怕偷偷鄙視而撒謊?壹個老實人只要棄職就能擺脫某種苦難,但不就是因為他自覺地意識到自己可以以身作則,維護人的尊嚴並予以尊重,感到愧疚而不怕良心譴責嗎?33.美麗是道德善良的象征。34.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從感性開始,然後進入知性,最後結束於理性。沒有比理性更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