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堅持以人為本,增強防範意識,確保新疆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堅持以人為本,增強防範意識,確保新疆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05年3月3日)

壹是提高認識,努力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確保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我區是我國地質災害比較嚴重的省份之壹,尤其是汛期。由於氣象因素的影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特別是伊犁河谷。由於其特殊的地質環境條件——第四紀黃土分布廣、厚度大、地形復雜、高陡邊坡不穩定,在融雪水和降雨的誘發下,往往在汛期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種地質災害。據1998至2004年統計資料,我區共發生不同規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392起,造成77人死亡,3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516萬元,直接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是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福人民的重要舉措。可以提高公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進地方各級政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為土地整理和重大項目規劃、建設和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服務。國務院和國土資源部領導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2004年6月12日,曾副總理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開展的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報告中指出:“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要密切配合,不斷總結經驗,完善預報預警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國務院的批示充分肯定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2004年汛期,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監測所、自治區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的同誌們以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技術難度大等諸多困難, 使我區地質災害預測預警工作得以迅速開展,受到了國土資源部的好評,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聲譽。

二是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快速啟動,成效顯著。

2003年8月,根據《國土資源部、中國氣象局關於聯合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3]229號)文件精神,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氣象局立即決定由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監測所、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承擔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著手編制我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方案。 2003年9月15日至9月3日1日,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監測研究所與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業務試運行。在試運行的基礎上,2004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氣象局正式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確定了《新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發布實施方案》, 其中明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期為每年4月至9月,2004年4月5日正式向新疆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在準備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大家主動忘我工作,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極高的工作效率,迅速推動了這項工作的開展,啟動工作圓滿快速地完成。

2004年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歷時179天,* * *制作預報預警產品179期(次)。其中,2004年4月5日至5月14日,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主要以傳真方式向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達到三級以上的地(市)國土資源局發布,* * *發布51(次);5月15日通過新疆廣播電臺、新疆專業氣象網站向新疆公眾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9月30日發布128(次)。此外,針對2004年3月北疆升溫降水天氣過程,向伊犁州、昌吉州、博爾塔拉州、塔城州國土資源局發出第壹期短期地質災害預報,4月9日向伊犁州國土資源局發出第壹期地質災害預警。

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發布,提高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取得了良好的防災效果。據統計,2004年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發布3級以上179期(次),預報預警範圍內發生地質災害36期(次),預報面積準確率27.9%。通過成功的預測,2004年避免了111198.37萬元的可能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自治區壹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正式運行的基礎上,國土資源廳於2004年6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地、市)國土資源部門,特別是地質災害多發地區的國土資源部門,要積極加強與當地氣象主管部門的合作,盡快開展本地區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各地也做了大量工作,為今年正式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奠定了基礎。

第三,進壹步提高地質災害預測預警的技術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加紮實細致。

眾所周知,地質災害的氣象預報預警仍然是壹個世界性難題。新疆地域遼闊,地貌多樣,山巒起伏,地勢不平,地質構造復雜,新構造運動強烈。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形成機制、誘發因素、發展和分布規律尚不十分清楚。再加上復雜多變的氣候條件,客觀上決定了地質災害的氣象預報預警是壹項技術難度很大的工作。

2004年,我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也暴露出以下問題:壹是基礎研究和設施薄弱,預報預警技術水平和站網建設亟待提高;二是預測預警信息反饋不及時;三是預測預警流程和信息發布渠道有待進壹步完善;四是預報預警信息發布與其他防災措施的協調合作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需要這些從事這項工作的同誌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實在、更細致。

(1)組織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科學知識學習。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是壹個全新的技術領域。各地州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與同級氣象部門密切配合,組織業務單位迅速研究應用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理論和方法以及預報預警自動化技術。

(2)規範地質災害預測預警工作程序。要制定和完善地質災害監測數據采集、報送和處理的技術要求、標準和規範,為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提供更加全面、紮實的依據。

(3)盡快建立有效的地質災害預測預警信息反饋機制,建立汛期地質災害反饋信息數據庫。各地要按照有關要求,密切關註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後相關地區的情況,及時向信息發布單位反饋預報預警地區的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4)進壹步理順各級地質災害預測預警業務單位之間的關系,加強各級業務單位之間的聯系,逐步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網絡系統,為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5)加強地質災害法律法規和基本防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於2004年3月6日生效。各地要繼續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積極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廣大群眾中開展地質災害基礎知識和防災知識的宣傳教育,進壹步提高防災意識,這也有助於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發揮更好的防災效果。

(6)各地要盡力解決電視臺播放氣象預報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的問題。同時,通過電視臺、網站、廣播、短信等方式,擴大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傳播範圍。特別是要想方設法讓地處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偏遠農牧民及時得到預報預警和防災信息。

(在自治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