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河源市江東新區工業基地

河源市江東新區工業基地

產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產業是新區發展的“生命線”。沒有工業,新區就沒有光明的未來。河源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產城融合”是江東新區設立的基礎,新區起步區建設必須走產城融合發展之路。同時,大力引進高端項目,科學合理布局產業園區,促進人口和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發展與宜居城市的互補。那麽,如何布局這方面的產業棋局呢?江東新區給出的關鍵詞是:綠色、高端、新興。

在闡釋這三個關鍵詞時,河源市委書記何指出,江東新區的產業體系設計要以發展新興制造業、高端綠色產業和基於生態的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市長彭建文指出,要突出江東新區在粵東西北振興發展中的特殊作用,這個特殊作用就是“綠富共贏”。

基於這壹定位,江東新區確定了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即生態優先、創新驅動、產城融合、比較優勢原則。其產業發展定位是:嶺南休閑旅遊集聚區、廣東低碳制造示範區、粵東北自主創新基地、區域性綠色金融中心。根據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和國家信息中心聯合課題組編制的《河源江東新區產業發展規劃》,江東新區將構建“兩帶十群”的產業布局,其中“兩帶”為現代服務業帶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十大群”是10現代產業發展群,包括中央商務、旅遊健康、物流、文教創意、先進制造、低碳制造。

在國家信息中心系統合作部主任劉波看來,河源江東新區通過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窪地”,可以進壹步促進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和資金、技術、人才的流入,有望成為整個粵東北經濟走廊最具活力的區域產業增長極。

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高級經濟師蔡誌敏也認為,河源江東新區將以“生態優先、創新驅動、產城融合、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原則,高起點構建結構優化、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造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嶺南休閑旅遊集聚區、粵東北自主創新基地和區域性綠色金融中心。

打造兩個起步區助力江東新區起航。

2013 165438+10月25日,《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這標誌著河源江東新區正式拿到了“準生證”。

江東新區壹成立,就有先行壹步的優勢。新區毗鄰現有城區,與建成區僅壹河之隔。市區內有4座跨東江大橋,未來3年內將有3座大橋貫通,形成新區與現有城區、東源縣與市高新區的良好連接、互動和融合。目前,江東新區範圍內已建成東江教育城、碧桂園東江鳳凰等多個大型成熟居住社區並投入使用,壹平方公裏的臨江工業園區如火如荼,現有人口654.38+0.2萬。江東新區發展基礎好。

直到退潮時河岸變寬,沒有風吹動我孤獨的帆。

今年,河源市委、市政府將江東新區起步區建設列為中心任務之壹,提出集中全市資源和力量,投資40億元,全力推進兩個起步區的開發建設。兩個起步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壹是規劃面積8平方公裏,重點建設商務中心,為產業提供商業、金融、住房等服務;二是規劃2平方公裏的產業發展起步區,重點發展文化創意、商貿物流、服務外包、R&D、設計等現代高端服務業。

目前已開工的項目有碧桂園二期、碧桂園學校;已完成可研、論證等前期工作,包括河源壹中高中部、方弘變電站、安置小區、汙水處理廠、建設大道東、東江東路等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調研論證,還有大量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啟動區土地、房屋征收調查及費用測算工作已經完成,江東新區產業啟動區正在開展控規編制工作。同時,已有6個項目作為申報省級股權基金的項目上報,今年力爭獲得全省首批股權基金約6543.8+0億元。近期將全力加快起步區壹期土地和房屋的征收工作;全面啟動和推進起步區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包括建設“四路兩橋”、三個安置小區、三所學校、汙水處理廠及其主幹網、變電站等20個重大市政道路、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

河源市江東新區區委書記藍安、江東新區管委會主任賴表示,江東新區正式成立,吹響了號角,下壹步就是甩開膀子!

據介紹,江東新區成立後,將通過搭建新區投融資平臺、爭取上級政策性資金支持、爭取金融機構項目貸款等方式籌集新區建設資金,創新新區建設投融資機制,開拓更多領域,吸引更多更低成本的社會資金,參與新區開發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充分利用深圳全面幫扶河源的重大機遇,做好與深圳的共建招商合作,重點推進深圳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業園區建設、創新投融資方式、創新新區管理體制機制四個方面的對口幫扶合作。通過與深圳共建工業園區,承接深圳相關產業,引進優質項目,努力將其打造成深圳相關產業集聚區。力爭用3 -5年時間啟動新區,規模初顯,取得較大成效。

江東新區“前世”的鏈接與演變

江東新區包括“兩鎮三村(居)”(紫金縣臨江鎮、古竹鎮,源城區源南鎮勝利村、和平村、何姿路居委會)。北接江西、福建,南通廣府。自古以來就是東江流域客家地區重要的商埠之壹。春秋戰國時期,江東新區屬於百越地區。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龍川位於河源、新豐兩縣,屬廣州南海郡,隸屬河源郡。南朝陳振明三年(公元589年)歸單縣,臨江鎮、古竹鎮歸單縣,其余歸河源縣。此後,朝代更叠。明代隆慶三年(1569),臨江、古竹鎮屬永安縣(今紫金縣)管轄,均為上江東東社、下江東社、苦竹派。勝利村、和平村和何姿路居委會隸屬河源縣古雲。清朝繼承明朝,是永安郡的寬德都城江東盟約,河源郡的庫諸教派盟約和古雲盟約。

1988年3月改為河源市,兩鎮仍屬紫金;兩村歸源城區東浦鎮管轄,1997歸源城區源南鎮管轄。1995年東江水運公司變更為何姿路居委會,1997後劃歸源城區源南鎮。2014年5月,河源市成立江東新區,統壹管理上述區域。